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93|回复: 30

转贴:英国人的八分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9 13: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劼

一辆伦敦人的双层巴士静静地驶入喧嚣的北京奥运会场。于是,被电光声色和绚丽焰火营造得夸张到不能再夸张、虚假到不能再虚假的奥运闭幕式,突然出现了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真实,出现了不戴任何面具,不穿任何统一服饰的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辆巴士带出一个相当朴素的日常生活场景:车站以及候车的男女老少。这辆巴士由此象征性地将奥运从2008的北京迎接到1012的伦敦,随意得就像人们平日里的上下班一样,亲切得宛如赶着上下班的父母接送幼儿园的孩子。当巴士顶层打开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中国式的《东方红》和北朝鲜的《阿里郎》截然不同的舞台,一种与以虚荣掩饰自卑的夸张截然不同的朴实,一种与整齐划一和千篇一侓截然不同的文化。

审美标准可以不同,但艺术境界却不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同样是隐喻和象征,不需要特意选用虚张声势的场面,更不需要把活生生的男女变成千人一面的道具,而只是截取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断,便把奥运像一个去幼儿园的孩子,轻轻松松地从北京接到了伦敦。多么的简单,多么的实在,又多么的意味深长。假如人们联想一下伦敦地铁曾经遭受过恐怖袭击,那么这辆巴士同时又显示了一种自信和顽强:伦敦交通并不因为恐怖袭击而中断,不仅照样行驶如常,而且还可以开到北京接送奥运!

英国人展示他们的喜庆,不用任何铺张。人物只有十几个,道具更是简单到了仅仅选用了一辆巴士,几把雨伞,外加一个足球。伦敦市长的信誓旦旦:我们不会浪费纳税人的一分钱,看来并非虚言。他的另一个诺言:借奥运改变伦敦东区的荒地,也非官场套话。民选出来的官长,不敢对选民打诳语。那位站在巴士顶上的女歌手丽安娜・路易斯,就是来自伦敦东区的一个象征性人物。作为伦敦的市长,根本不需要讨好英国女皇,也不需要向首相点头哈腰,他的笑脸始终向着伦敦的民众。开入京奥的那辆巴士,由此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保留了英国皇室及其贵族传统的盎克鲁撒克逊民族,同时又受益于莎士比来戏剧的培育。莎士比亚的幽默,连同莎士比亚的人文精神,早已根植在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在战争年代,一个送牛奶的伦敦工人,会在被炸毁的房屋门前,放上一个空牛奶瓶子,然后朝着遇难的房主鞠躬默哀。这样的人文气度在迎接奥运使命时,则由一辆巴士体现得淋漓尽致。安安静静的巴士,栩栩如生的舞台,演员生动的表情,小女孩的烂漫,连同那一把把打开的雨伞。即便偶像球星大卫・贝克汉姆,也不会铁板着面孔做雕像状,演名人科。那位名扬天下的球星,在巴士上笑得像个孩子。尤其是将足球一脚踢出的神情,全然一个顽童。假如这样的球星临场退赛,不会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疑。

一辆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巴士,一场仅八分钟的表演,让沉浸在虚假透顶、装模作样的狂欢中的人们,一下子回到了素朴的人世。开幕式加上闭幕式,几小时的绚丽,被这八分钟洗尽铅华。全体中国表演者连同幕后策划和前台导演,如同一个卸了妆的女人,不无尴尬地面对这辆巴士。全世界的观众,此刻关注的不是这个擦掉脂粉后的女人漂亮不漂亮,而是有没有人的尊严可言。尊严不是耀武扬威,不是夸耀过去,更不是张扬权力,而在于权利和自由的有无。在一个充满冤魂和冤民的城市里,由于权利和自由的长年剥夺,舞台上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千人一面的少男少女,像蚂蚁和蛆虫一般,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塔柱蠕动。相比于那辆充满人情味的巴士,这根灯塔不像灯塔、阳具不像阳具的柱子,充满着对人的蔑视,对人的尊严的不屑一顾。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界和影视界的暴发户们,除了知道向朝廷点头哈腰,并不把芸芸众生当回事情。这倒是和当今中国官府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把民众远远赶离北京城。伦敦奥运面向民众,北京奥运把民众当垃圾。所以这闭幕式,有了蚁虫爬塔柱的丑陋场景。

有人把2008京奥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比作1936的德国那部奥运纪录片《奥林匹亚》,从而把张艺谋比着莱妮•里芬斯塔尔。这实在有欠确切。至少在美学上,两者相距甚远。里芬斯塔尔的《奥林匹亚》,是一种豹子美学,可以说充满进取性;也可以说充满侵略性。这种豹子美学,让人最不能接受的是其与生俱来的征服欲。虽然在哲学上,可以找出尼采和叔本华的论说;在音乐上的同类,乃是瓦格纳的歌剧。相形之下,张艺谋的京奥开幕式闭幕式所体现的,却是走狗和绵羊美学,以狗的效忠和羊的驯顺为特征。表面上的夸张,掩饰不了骨子里的奴性;花里胡哨的表演,充满低声下气的谄媚。这种美学根植于家禽哲学。所谓家禽哲学,是指丧失了人的基本定义,将效忠皇权服膺朝廷作为生存本能,从而又将如何效忠作为生存策略的道德伦理。家禽哲学的庭院标本是家奴,家禽哲学的庙堂标本是太监;而家禽哲学的鼻祖,则是开幕式特意搬出的孔夫子。

自由,作为一种生命本然的品质,并非为西方世界所独有。中国人有着非常精彩的以自由为指归的人文传统,从《山海经》到《红楼梦》,渊源流长。一部未完成的《红楼梦》,相当于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对尊严的强调,对尊严的捍卫,乃是这部小说的亮点所在。即便一个小丫环,也会为了尊严不惜一死。更不用说,《山海经》里诸多英雄,其中最为倔强的,即便断去头颅,也要抗争到底。这种以尊严为核心的人文传统,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被列为正史,却从来不曾中断过。就连当年的革命党人,都懂得“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遗憾的是,如此豪言壮语的革命烈士可能致死都不会想到,在他们的党当政之后,竟然会逼着整个民族全体钻进国家主义的狗洞,并且还由此形成走狗和绵羊的家禽美学。

与人像蚂蚁和蛆虫一般在柱塔上蠕动相应的,是少女们千篇一律的微笑。倘若笑一分钟只是让人感觉太虚假,那么笑几个小时,简直是一种无名的恐怖。这是一种由虚假组成的恐怖。焰火是假的,歌声是假的,英雄是假的,年龄是假的。更不用说,笑容是假的。甚至连多明高的嗓音,都变得十分虚假。那支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变而成的“我爱北京”,将虚假的演唱推向假做真时真也假的高潮,以致台上的所有明星,脸上全都挂着一模一样的笑容,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机器人。若干年以后的中国人,倘若一不小心,回过头来观看一下2008京奥开幕式和闭幕式,感觉可能会跟现在的国人翻看毛时代的大型舞台剧《东方红》一样。未来的中国人,会为自己的先人如此虚假如此愚昧,感到惊讶不已。

由此联想到那个活到一百多岁的莱妮•里芬斯塔尔,至死不改初衷。不知京奥的那位导演,在这个时代过去之后,会不会为自己的作为感到尴尬。不管人们如何的不认同里芬斯塔尔,人家毕竟也是种信仰。可是当今中国的名导演,并不是因为信仰而做出《东方红》式的大场面,而是典当了自己的灵魂,出卖了自己的自由,才获得了这份导演奥运仪式的荣耀。当众多歌星在这位导演的编排下,唱出“科技之光把爱点亮,幸福歌声唱得响亮”时,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毛时代的颂歌,都没有如此拙劣。比之于当年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奥运歌词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还不如那个文联主席直截了当:纵做鬼,也幸福。

英国人的八分钟,给京奥会场带来了一幕挥洒自如的人文场景。因为他们不需要虚张声势。朴实的表演,从容的微笑,自信和尊严,尽在不言之中。相形之下,中国人花了那么大的人力和财力,却只是打造出了一个镀金的天空。这个天空充分凸现了后毛时代和后邓时代的虚荣和平庸。这个天空因为空前的虚假而转瞬即逝,也因为现实的困顿而随即烟消云散。这个天空如同经济的造假繁荣和股票的胡乱飚升,形同泡沫。京奥导演似乎正是按照泡沫意像,设计了一群群少男少女的统一服饰和僵硬笑容。如此的愚昧,只能印证,当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疯狂,并非一人所为。倘若再来一次,也不是没有可能。

英国人的八分钟,对照出了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沉重,也映照出了中国人未来的人文之路,是多么的漫长。莎士比亚已经活在英国人的心里,而中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于当今的国人却是如此陌生,如此遥远。他们好像早已不在乎尊严的有无,甚至连有关尊严的记忆,都已丧失殆尽。他们因此始终处在自卑情结的苦苦纠缠里。因为没有尊严,只好努力媚笑;因为没有自信,所以使劲夸张。一场奥运,苦了民众,也苦了官家。好像全都得到了,绚丽的表演或者上百个奖牌,其实什么都没有。镀金的天空映照出的,不过是一片白茫茫大地。一场倾国之力的京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口很多,但人,自由和尊严意义上的人,却很少,很少。自由和尊严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之所以 为人,文化之所以为文化的基本定义。可怜那位京奥导演,只知道辛辛苦苦地向人们搬出四大发明。因为那是他小时候在教科书上读到的。他误以为,这就是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他搞错了,从而既愚弄了中国民众,又欺骗了西方世界。人家只需要八分钟的演出,就把这个谎言全然戳穿。中国人应该感谢英国人的这八分钟,即便当今的中国人看不懂,未来的中国人也一定会看懂的。
发表于 2008-9-9 17: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说起来,开幕式和闭幕式一样的拖拖拉拉,也就是给一些专家慢腾腾拍照得机会。花了那么多的钱,浪费了那么多人的青春,最后就得到这样的结局。
发表于 2008-9-9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英国的八分钟和英国菜一个口味.
发表于 2008-9-12 11: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英国人参加一些大型国际活动的时候
来一帮退了休的老头老太太
很轻松很愉快很随和地跳了一场舞
感觉很好

可见大型活动不见得非得按找阅兵式一样的模式去搞
也不用非得搞得有多专业
发表于 2008-9-13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的是有区别的,所以会造成观念文化上的差别,那很正常.
发表于 2008-9-13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告诉作者:
在你眼里,京奥几乎一无是处,但在我眼里,我身边的海外华人眼里,加拿大客家同乡会眼里,京奥代表了一切。
这么多年,争取汉语教育,增设双语课程,向o(︶︿︶)o 唉议员-_-|||,改变华人印象——我们要做的,京奥做到了。伦敦的八分钟是个樱桃,开闭幕式则是蛋糕,如果你拿着一粒樱桃送礼而不带蛋糕……无言。

开幕式是天才的——它跳过了1600—2008,从古代直接跳到未来。我与我身边的华人曾无比担心:万一开幕式上有现代的东西,肯定要讲改革开放,讲现在中国的繁荣与发达。(无论别人同意不同意,我认为中国是繁荣的、发达的,句号)那时候,所有的西方媒体又要大呼“**宣传!”  并且插播无数十九年前的镜头。(他们又不是没干过,事实上,天天都这样。举例说明:从CBC的背景大屏幕上看,北京的天气极差,能见度只有不到五十米。结果过了一会有一段对运动员的采访,天却是湛蓝的。第二天重播,天却又黑了。让周正龙认亲去吧。)

每届奥运会都造假,尽人皆知。难道说亚特兰大的火焰真的是射上去的?节目单上已经写了XXX扮相,XXX唱歌,那还追究什么?!好比进商店买了一瓶东西作农药,却止不住虫子,于是骂街——————废话,你没看见罐子上写的是“王老吉”!

开幕式,国内人骂,海外皆捧。
八分钟,世界皆骂,唯国人捧。
奇怪,不是说要向世界接轨么?
发表于 2008-9-13 1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o(︶︿︶)o 唉议员-_-|||,改变……”

原来被屏蔽的词语是用“-_-|||”代替的。
高……
发表于 2008-9-13 2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永远是这样

我不否认楼主说的某些话,毕竟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

但是,你又知道不知道,我们在批判自己国家盛大的开幕式,并把它贬得一钱不值时,外国人却

在极力地赞扬它空前的成功,开幕式上的美丽浪漫让他们记忆犹新,而且,要是人家导演真的在

开幕式上表现朴素,平凡的元素,你恐怕又不会满意了,因为你会认为没特色,平淡无味,同时你

在赞扬伦敦8分钟时,英国有很多人也像楼主您一样,将自己国家的表演贬得一钱不值.

  所以,还是请您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演出,那样,你会失去很多美好的感觉

最后,请您相信自己国家的审美观,要知道,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发表于 2008-9-16 02: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怎么看
这很重要
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08-9-16 0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被政  治  搞累了
所以欣赏轻松
因为我们太缺少轻松了

外国政  府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排场不起
所以搞个轻松的
干得来
过得去
就算了
发表于 2008-9-16 0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7月底报装燃气
就因为开奥运会
愣是不给干
7月底报装
告诉我9月25日以后才能干
上上下下电话打了N个
甚至打到北京市“非紧急救助中心”
接电话的小子问我为什么不早装
我说:“我怎么知道你们因为开个破奥运会就不给我装煤气啊!奥运会的火炬腾腾的,怎么我们家装个燃气就不行啊!?你们这叫奥运扰民知道不知道?!”
他也哑口无言了
到底还是解决不了

急死你,活该!!!

耗了2个月啊

在民主国家
哪个政 府 敢这么干???
有敢的么??

[ 本帖最后由 轩辕箫歌 于 2008-9-16 02:29 编辑 ]
发表于 2008-9-16 0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全大局
这个咱懂
但是咱们什么事情
一搞就左
一搞就左
这个臭毛病就是改不了

对于有关部门来说
其实就是不负责任
措施我有了
出事我有得说
至于几个百姓家里不能装燃气
关我球事儿
发表于 2008-9-16 08: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EN
看他们的电影感觉不管英美政府做什么英美人民都找得出不满意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纳税人(消费者?)正常的心态吗?
嘿嘿
发表于 2008-9-16 1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搞大型团体操的国家
一个是朝鲜
一个是中国

别的国家似乎都不行
发表于 2008-9-16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这其实没什么。这也是优点,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不足的可以可以改进,但别走极端,好的我们仍然要保留。事实上,这次伦敦八分钟在我看来像鬼片。而我们的开幕式反让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特别是国外的。
发表于 2008-9-16 16: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操控
操控
操控的能力
就是一个政  府的执行力
这是个可怕的双刃剑
强大的操控能力的作用方向,是不由被操控者决定的
这个想一想
也是很可怕的
它可以让我们走向小康
也可以让我们去全民大炼钢铁
全民批林批孔
全民搞文化大革命
发表于 2008-9-21 0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大叔我觉得考虑投资移民保留双重国籍给自己留条后路是时候了.
发表于 2008-9-21 0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么大本领啊
发表于 2008-9-21 0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就只好认命在中国呆着了,好在咱还是呆大城市,还有住的地方,还有温饱,看看西部山区啊,那才不是人过的
发表于 2008-9-21 0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啊

真希望大家都有好日子过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6 04:28 , Processed in 0.0711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