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8 2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文:溪山琴况——《答“桃树李”网友,关于本吧置顶帖及汉服运动有关问题》 (老吧主为什么会受到尊敬,除了才学,另一个答案便在此。)
桃树李网友在本吧置顶帖——【精选贴图】汉家女儿汉服照(很老的帖子,很多“影楼装”) 141楼发表了一个比较长的跟帖,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意见,在下谨答复如下,期待做观点的有益交流和碰撞:
应该说,您的观点有不少可贵之处,您所指出的,汉服运动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您这种追求严谨的态度,我非常赞赏.
但是,我认为,实在不必对初兴的汉服运动及参与的同胞过于苛求,一味指责她们"拙劣"粗陋似乎有些刻薄.
为什么我要将这些妹妹的照片长期置顶?因为,她们在唤起健康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主体观念方面,在以汉民族服饰之美启发和感染公众方面,实在是贡献很大,我十分钦佩和赞赏.以她们为我们的民族服饰的代言者,相信同胞们都是比较赞成的.从网友的评论和各网站的转载来看,公众对她们在宣传汉服文化、启发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普遍是比较认可的。所以,我将此帖专门置顶,以做长期的宣传和普及的工作。
您所言的问题,其实大致是说她们对汉服形制的严谨性讲究不够,与现实人文环境的搭配也不够协调,应该说您说的是事实。在下虽然对汉服文化知之甚少但多少也读过一点知识性的资料,以严格的历史眼光来看,这些妹妹所穿汉服的确不能称为严谨和上乘。但是我觉得这绝非问题的关键,她们穿着的汉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那种对我们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热爱、那种传承文明再造优美华夏文化的愿望非常令人感动,这也是同胞们共同的心愿。再者,举目全国,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毕竟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并非研究服饰文化的专家学者,一味要求他们严谨、协调等等等等,我觉得是不很公平的。试问,当网友们一点一点去啃复杂艰深的服饰文化著作、一针一线地去尝试制作我们民族自己的民族服饰的时候,真正的专家学者们又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呢?
关键是一种精神,一种热爱的真诚,一种复兴民族文化、重塑中华风骨的决心,这才是最可贵的东西。
这些妹妹在宣传汉服文化,启蒙民族文化自觉的事业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我始终对她们持有深深的敬意。
当然,随着汉服运动的深入,对汉服严谨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追求理应加强,这当然是很应该的。但是我觉得,在提倡严谨提倡协调的同时,也需要对同胞有一份理解、宽容。要推动,但不必急躁。要倡导,但不必苛求。要善意地指出甚至批评,但不应刻薄。
您提出,对有些汉服样式,“只可多做研究,而不可急于亵玩”,我并不完全赞成。现在的问题,不是同胞们去实践的过多了,而恰恰是实践的太少了。您让这些女孩子们只作研究,不做尝试,那么要研究到哪一天才是合适呢?而且,她们都非服饰专家,又如何去深入地研究呢?
应该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允许反复,至少大家都在努力去做,都在实实在在地去复兴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至于您说,您也差点喊出“寿衣”的名字,我觉得实在不应该。那种恶毒称呼是别有用心者所炮制,您既然作为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似乎不应有这种想法。
“汉服不与时代精神相适应,复兴汉服的运动就只能是昙花一现”,您的这一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是我认为,汉服与时代的适应性问题,实在是一个牵涉广泛的非常复杂的文化难题。如何适应?怎么适应?这需要全体同胞一起做耐心细致的思考和探究,大致来说,我比较赞成汉唐神韵兄所提出的多层次多谱系发展汉服的构想,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思路。(可见:[理论原创]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构想 )当然,汉服的问题与各个时代文化层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非汉服所能单独解决,这更有赖于社会各界对民族传统文化复兴事业整体的的协力研究和探讨。
我想单独说一下紫瑰情人妹妹,您对她的影楼汉服照批评比较多,我稍有不同观点。究竟何为汉服?为什么许多人就那么鄙视所谓“影视装”“影楼装”呢?那些东西真的粗鄙的一无是处吗?我不赞成。汉服本质上,是汉民族在服饰文化上的文化创造现象,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非常包容的文化体系,“影视装”“影楼装”固然有粗制滥造的一面,但其核心文化内涵,其汉民族文化风格的特质不能完全抹杀。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属于汉民族的,带有汉风汉韵的东西,一味将其与传统汉服、出土汉服对比以证明其粗劣未免有些狭隘。(粗制滥造和胡乱篡改的那些在此不谈)。其实很有意思,同样的一块布做成的汉服,放进博物馆就被视为经典,而穿到演员身上或者拿进影楼,就被视为粗鄙媚俗,是否多少也有些服饰文化上的偏见色彩呢?
再者,服饰文化审美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您批评紫瑰妹妹的影楼服饰拙劣,但也许只能代表一部分同胞的看法。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同胞并不这样看。虽然是影楼服饰,只要是美的,就会得到人们的欣赏。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对她所穿汉服是赞赏的,从几年来大家对紫瑰妹妹的赞美上就可以看出。难道非要把她的衣服对应于某款某款历史汉服,非要符合所有人挑剔的目光,才叫做美?才叫做“完整意义上的汉服”?比如她那件红色的绕膝裙,很多人就很喜欢,如何说“其选料、尺度、裁剪、缝制以及色彩应用、纹理组织、立体造型乃至最终的感官觉受”“与完整意义的汉服全不相干”呢?何为相干?何为完整?
关于您提到的三柳妹妹的《即使汉服真的不实用那又如何》那个帖子,我觉得三柳妹妹的核心意思并无不妥,她是说“即使真的不实用”,其意在强调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其实,关于汉服实用性和未来汉服的适应性,是有多种思路的,本吧也曾做一个调查,大致也就是这方面的问题。(调查:你认为汉服应该恢复到什么程度? )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必急于下结论,在时代中实践和摸索也许是更好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小的意见。愿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