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1|回复: 12

[八卦]至情乎?绝情乎?说说鲁庄公让人费解的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2 12: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B>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春秋时期的鲁庄公出名是靠他的臣子曹刿,中学生也知道他.除此之外他默默无闻.尽管他的舅舅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的母亲是春秋最著名绯闻的女主角,他的弟弟是著名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男主角.
看这么一个强大的阵容,就知道他的生活应该很耐人寻味,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的母亲,被诗经称赞为颜如舜华的齐国公女文姜,带着对亲哥哥,公子诸儿的满腹相思嫁到鲁国为夫人,三年后他出生,立为储君,取名为同.关于这个名字,鲁国人众说纷纭,居然有人从中猜测他其实是诸儿的孩子.当然从出生的时间看,这是绝不可能的。同的含义,只不过是因为他和父亲鲁桓公的生日碰巧在同一天而已.
这样的谣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也不知道他是否听到过,什么时候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也无从猜测,他在知道自己母亲的不伦恋情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他当世子的第12个年头,发生了一件震动国际的大事,也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一年他舅舅诸儿即位为齐国国君已经四年了,还没有正室夫人,便向周王室求婚于王姬(天子的女儿或妹妹),按照周礼,王姬出嫁应由同姓主婚,因此这副担子就光明正大地落在了周公后代鲁桓公的肩头.
我们现在很可以怀疑,这桩婚事不过是诸儿为了见妹妹而使出的手段.不过,我们先慢着同情周天子和王姬,无论如何,诸儿达到了目的.文姜与哥哥虽然远隔千里十五年未见,却心有灵犀,求得丈夫的同意,随他去了齐国.这一去,诸儿杀死了妹夫兼情敌,和妹妹双宿双飞,同在鲁国即位为新国君.他的诡异生涯正式开始.
齐强鲁弱,同无法为父亲报仇也是可以理解之事.但让鲁国人不能接受的是,他纵容母亲文姜来往于齐鲁之间.要知道,对于庄公来说,文姜是杀害父亲兼鲁侯的同谋,她私情的对象又是胞兄,有郑庄公囚禁母亲的例子在先,庄公是孝顺母亲过了头了.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庄公四年,他去了齐国的禚,与杀父仇人、舅舅、母亲情夫诸儿一同狩猎游玩.这次意义重大的游猎,除了被郑重地记入春秋三传外,还被写入民歌,广为传唱,是为齐风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 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 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这是一次家庭行为,还是一次政治活动?或者兼而有之,终诸儿之年齐鲁未有战争.但即便如此,他付出的代价也大的让人不可思议.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鲁庄公还做了一件令人称奇的事.他看上了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与她割臂盟誓,许为夫人。古往今来中国盟誓者多,歃血者也不少,然而一国之君为了女人如此,除了庄公,怕也没有第二位。由此也可见庄公性格并非懦弱庸常。
可是庄公并没有实现他的誓言,是什么阻止了他的血盟呢?
直到庄公二十四年他37岁的时候,他才娶了正式的夫人-哀姜,这又是一位齐国姑娘。史记上说她是齐桓公的妹妹,这绝无可能。因为这时候齐桓公的老爸已经死了快30年,不可能有一个正值婚龄的女儿。也有资料说她是齐侯之女,但是哪个齐侯呢?已死的襄公诸儿,还是在位的桓公小白?
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家言,此时对这段婚姻作出的解释倒很符合逻辑。它说哀姜是诸儿的女儿,由文姜做主,在侄女刚出生的时候将她聘给了儿子。这在年龄上说的通,庄公二十四年时她至多二十,正值婚龄。而如果说是母亲的命令使他背弃了与孟任的盟约,从他可以不计杀父之仇与诸儿交好看,倒也合情合理。何况后来杀死哀姜,正是出于齐桓小白的命令,就更不可能是小白的女儿了。
因此,到了庄公二十二年,他开始早做准备,要迎娶这让他背叛血盟等待了二十年的仇人之女了。</TD></TR></TABLE><FONT size=3>与仇家结亲够让鲁国上下咬牙切齿了,偏偏庄公觉得这还不足以表达他与齐的盟好之意,或者,是对舅舅兼继父的怀念之情,筹备婚礼时他即做惊人之举,亲往齐国纳币.周代娶亲要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币为其中一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下聘礼,寻常百姓之家下聘也不需新郎亲自出马,因此庄公的行为在春秋里被贬斥为非礼,当时大臣们的反对也很激烈,比如著名的曹刿,但这回庄公可没听他的。
接下来他惊人之举频频:新粉刷了鲁桓的庙,并且违制漆成红色,此事又被当成把柄,说他是以此向新娘子显摆。过了一阵子大概还觉得不够宏伟,又去雕刻了桓宫的桷。可怜的鲁桓公,冤死在诸儿手里不说,死了还变成儿子用来向仇人女儿讨好的工具。
如此作足了功夫,他终于在庄公二十四年前往齐国娶他的新娘。这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然而在诸侯中却绝无仅有。周礼中虽有亲迎礼,但只对士庶人有用。诸侯娶与之地位相当的国君的妹妹或女儿,只用派上卿去接新娘即可。庄公是唯一越境亲迎的诸侯国君。
哀姜在那年秋天来到鲁国,或许怀着忐忑的心情,因为举国上下都对她深怀敌意。而庄公,一如既往地抬高她的地位。在她到达的第二天,贵妇们正式拜见新的国君夫人时,按庄公的命令以丝帛为见面礼。而通常,女人们只用奉上红枣粟米之类的五谷即可。
我们难以猜度庄公离弃整个国家而厚待妻子的用意。他这样做或者能使那些反对这桩婚姻的人噤声,但同时,肯定也加重了所有人对哀姜的反感。
娶妻后八年,庄公病逝,却并未言明谁将继承君位。庄公没有立孟任为夫人,也没有将她的儿子,庶长子般,立为世子,尽管他并无嫡子可立。因为哀姜一直都未能生下男孩,甚至也没有她生女儿的记录,倒是她随嫁的媵娣叔姜有了子嗣启。他到底在犹豫和等待什么呢?
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他的犹疑不绝导致了他死后国政混乱,弟弟叔牙,儿子般和启先后被杀,弟弟庆父自杀,妻子哀姜死于叔叔之手。如果他生时能预见到这一切,将会如何选择呢?
看看庄公的一生,临乱受命,少年即位,对手是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能享国三十二年,谥号为庄,不能不说是一位有为的君主。然而他在私生活上,又显得太有悖常情.忘记父仇不思雪恨到如此地步,是为不孝,但敬爱母亲亲近母族不记前嫌是为至孝甚至愚孝。以血盟约于情人可谓情圣,但之后背弃约定又是不义,然而从哀姜的角度看,他又是大义.如此不孝或至孝,不义或至义,有情或无情,恐怕连他自己也从来都没想清楚过吧.</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2 12:19: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2 15: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P>春秋笔法?看不懂。似乎有所指!</P>
发表于 2006-6-29 16: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他的所作所为是很让人费解!</P>
发表于 2006-6-29 18: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顶娘子贴!
发表于 2006-7-13 08: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姜不是在杀了鲁桓公以后就不敢回鲁国了么?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1: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P>谁说不敢回.看看春秋三传上那些咬牙切齿的记载吧,X年,会齐候于某处.妇人既嫁不逾境,逾境非礼.如是者四五.</P><P>说明她是出国去和哥哥相会的,自然是住在鲁国.</P>
发表于 2006-7-21 07: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800080>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谏止①,公不听,遂如齐。齐襄公通桓公夫人②。公怒夫人③,夫人以告齐侯④。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⑤,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⑥,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 ,请得彭生以除丑于诸侯。”齐人杀彭生以说鲁⑦。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⑧,不敢归鲁。</FONT></P><P><FONT color=#800080>-----------------------------------------------------</FONT></P><P><FONT color=#800080></FONT>我当初是看的史记,笑……</P><P>x是哪年?看起来更像鲁桓公被杀之前……之前他们就私通过。</P><P>史记对这段记的很乱,周公世家说鲁min公是哀姜之妹所生,哀姜无子,太公世家又说她是min公的母亲……</P><P>但他确实更像襄公的女儿……说成桓公女儿的该不会把桓公当成襄公儿子了吧……

</P>
发表于 2006-7-21 1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P>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P>埶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P>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滴,太史公是把桓公当成襄公儿子了..汗...</P><P>文姜和诸儿肯定是老情人了...</P>
发表于 2006-8-4 19: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6-8-31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妹,有时指女儿,如帝乙归妹.妹妹多称女弟.手头无史记,不能核实太史公原意.史记记春秋事老出错,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立资料来源.哀姜为桓公女,桓公杀哀姜是以父亲身份讨罪,但哀姜又是鲁国主母,这就越过了界限.文姜虽是问题女性,但也是一个有才艺懂典籍的人,所以谥文.生的儿子也多不凡.鲁庄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也有勇武,不报父仇于义虽不足,但也可以理解.文姜有时虽在鲁国,但避居在外,不在国都.</P>
发表于 2006-8-31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国君聘正妃一般较晚,所以国君一般都有庶兄.鲁庄也太晚了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1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史记上恰恰说的哀姜是桓公“女弟”,而不是妹。“二十七年,鲁愍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P><P>列女传上说哀姜是襄公女,当无误。</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1 23:34 , Processed in 0.0706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