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79|回复: 49

腊肠参加汉服复兴运动半年的反思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2 12: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日发现天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日发现汉网以来,腊肠投入汉服复兴的队伍已半年有余,该当做个小结了。</FONT></P>
<P><FONT size=3>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拥有第一件汉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中旬捉剪刀开裁,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日开始使用缝纫机开匝,我已经拥有整整三大包各种款式的汉服。</FONT></P>
<P><FONT size=3>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日汉服活动第一次穿汉服上街,到正月十五大胆的独自穿汉服赴聚会,以及到现在有大量日常上襦作为普通服装穿了上班外出,我穿汉服上街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越来越自如,感觉越来越好,对旁人的嘲讽也越来越淡然。</FONT></P>
<P><FONT size=3>我身边的人,从一开始见偶穿汉服的不理解,到今天见怪不怪,甚至部分人持支持态度。</FONT></P>
<P><FONT size=3></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腊肠热爱传统服装由来已久,定做服装的第一件便是传统服装,多年来不在乎旁人的冷嘲热讽将传统进行到底。只不过以前以旗装为传统,现今以汉服为传统,并且对于亲手制作汉服尤为热爱。</FONT></P>
<P><FONT size=3>对于汉服的感知,从交领右衽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7</FONT>年便定做过这样的服装,衬衫、外套、棉衣都有。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实践,更加沉迷,不能自己。或许是血管里流淌的是汉族的血,或许是出于对自身民族属性的热爱,在知道我所热爱的服装叫“汉服”之后,我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其中。</FONT></P>
<P><FONT size=3></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汉服应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以交领右衽为显著特征,但随几千年文化变迁、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以及政治经济的作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风格,在今天,这种风格被理解为“流行元素”和“时髦元素”。比如混搭风格的流行,街头上可见不少轻纱配牛仔的穿着。流行也复古,比如曾有杂志比较世界名品成衣的时装发布会,可以在今天的款式中看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年前的风格的影子。对应汉服,也就不难理解初识汉服者的茫然了,因为她面对的是几千年的服装史。</FONT></P>
<P><FONT size=3>另外,汉服是整整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因此,民族中各个阶层所服用的汉服也会有不小的差异。比如唐朝宫廷女装的款式,就会和纺车前劳作的女工的款式大相径庭,所用制衣材料也绝对不一样。就好比如今有人穿名牌西服上班,有人穿早市上卖的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FONT>恤上班。</FONT></P>
<P><FONT size=3>至于如今常见的汉服文献,我认为,是因为劳动人民历来只是创造历史,而不是亲自书写记载历史。就好比一个名人能轻易带领一股潮流趋势,而普通人很难左右时装新潮流一样,古代贵族、官宦们被描写记载的最多,而一个普通老百姓是很难在历史上留名留姓的。并且,历史喜欢记载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很少报道,这就好比如今报纸会报道一颗长的象猪头的西红柿,却不会报道你的一日三餐以什么为主。</FONT></P>
<P><FONT size=3>但是目前许多人注重复兴的,应该算是汉服礼服,许多人喜欢汉服大袖飘飘的仙风道骨,并且很讲究汉服复兴的一切复古,希望穿汉服就要穿那种裙长拖地、袖子够大的款式,并且最好能配齐一身的装扮,头上戴的腰中挂的足下登的。那些为更多汉族古人服用的“短打扮”却经常被遗忘,更加很少有人穿着“贫下中农”的汉服款式。于是,复兴运动的局外人,难免以为汉服就是“戏服”,就是已经做古的东西,是不方便的。</FONT></P>
<P><FONT size=3>“短打扮”的被遗忘,还导致许多汉友所拥有的汉服不能满足日常服用的需求,大家的汉服平时被束之高阁,只有活动的时候才穿一穿,而每穿之时,必然有人跳出来指责嘲讽。为什么呢?因为汉服被断代,只以僧道、戏曲、寿衣形式继承下来,人们对于汉服很陌生,而骤然一见一群宽衣大袖、裙裾扫地者,难免展开丰富的联想。然而,礼服的汉服美则美矣,却缺乏群众的认同。人们现今的服装,基本都先讲求方便再求美观,即使如前两年的和服潮,也不是穿了真正的和服满街跑,仅仅是一些有“和服元素”的时装在流行。因此,一味追求汉服礼服化的结果就是,制作汉服的成本很高,制作出来的汉服无法日常生活化,偶尔穿一次就难免引起身边人的说三道四,而汉友们对于汉服的渴望远远没有“解渴”。</FONT></P>
<P><FONT size=3>由于季节的因素,以及个人理念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到最近才明白这个道理。最近以常服汉服为日常装扮,收到的效果比以前偶尔穿一次汉服上街要好的多的多。首先,复兴运动之外的人们看到我的汉服,不再认为汉服不方便,不再认为汉服落伍,不再认为汉服怪异,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其次,这类汉服成本不是很高,而且作为单品成衣可以搭配任何现今服饰,因此利用率提高了许多,不但多了宣传汉服的机会,也避免了汉服很少有机会穿的尴尬。第三,满足了我对于汉服的渴望,甚是解渴。虽然我也喜欢大袖飘飘的感觉,但作为穿惯了小袖服装带来的便利的现代人,“短打扮”的汉服才是完全可以适应的。袖子过长或者过大,真的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并且一些男汉友,也会不习惯“裙子”式的汉服礼服。</FONT></P>
<P><FONT size=3></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至于汉服配套装扮问题,我也有我的观点。复兴汉服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不让汉服被人遗忘,也不要让汉服的元素被和服、韩服取代。倘若没有清朝以来的汉服断代史,汉服必然会象和服、韩服一样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象征,并且也会如旗装一样吸收大量其他元素被改进,形成产生出一些新的款式流行。那么,汉服搭配皮鞋、眼镜、短发也就不会显得怪异了。但是现在大家都不习惯于汉服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看汉服搭配新生事物觉得别扭也在所难免。古人就是没有皮鞋眼镜啊,有的话他们也会用来搭配汉服的呀!而且,若要讲究汉服配套装扮,那有没有必要化古人的妆呢?穿唐服的时候把脸擦的雪白,贴一脸的花钿,还有额黄,再将山花插满头,戴一个好大的花冠。这个打扮出门,那是吓人去的还是臭美去的呀?</FONT></P>
<P><FONT size=3>汉服礼服应该穿的有品位,比如尺寸要合身,色彩要庄重,面料要平服,配饰要搭调。穿大红的汉服就避免穿绿色的皮鞋,纯棉的面料穿之前最好熨烫平整,服装颜色搭配要协调一些,避免恶俗难看的搭配,身材高大的男生不要穿身材娇小的女装,女孩子不要用爆炸头和披头散发来配汉服礼服等等。只要穿出汉服的美感来,配什么配饰都可以。我几次以皮鞋皮包等物品配汉服,其效果都很不错。比如我的一身粉红色的曲裾配了双粉红色的小皮靴,还有一身藕荷色的汉服配穿了双淡粉色的平底皮鞋,还有一身红格子的襦裙配了只红色的小拎包。</FONT></P>
<P><FONT size=3>如果一味讲究汉服配饰问题,那么穿汉服也不要骑车开车了,汉服应该配马车轿子嘛!可我穿汉服照样骑车,用电脑,吃肯德鸡,做一切可做之事。有朋友长卷发,我感觉她穿汉服时,别有一种妩媚的味道,飘逸的汉服配上她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长发,貌似也很优雅迷人。如果强调汉服配套装扮,那么满大街烫了发的女人就先被排斥在外了!</FONT></P>
<P><FONT size=3></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我以我半年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复兴汉服,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来要经常有敢于面对嘲讽的先锋,将礼服式汉服展示在大众面前,二来则需要大量有志复兴汉服的汉友们将汉服“短打扮”穿到任何地方去,让大众接受“身边的汉服”。单纯的礼服化汉服难免使汉服沦落为圈内人士的自我消遣,单纯的常服化汉服则难免使汉服沦落为西装体系中的一员。汉服礼服和汉服常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被剥离开分别“复兴”。</FONT></P>
<P><FONT size=3>而目前服装体系繁复多样,因此在视觉效果上总难免相似之处,不能因汉服的某些视觉效果象了哪类服装就认为其不是汉服,也不能因为某类服装貌似交领右衽就认为那也算汉服。过分的讲究汉服的血统会遏止汉服的发展,但过分的开放汉服发展,又会将汉服引入歧途。就好比对于汉服的宣传,忌矫枉过正,也忌听之任之。</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FONT size=3>

</FONT>
[此贴子已经被蒹葭从风于2006-5-22 12:12:03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5-22 12: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你的字体太小,我帮你编辑大了一号
发表于 2006-5-22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欢迎更多的图片实例:)</P>
<P>提倡有更多的总结和反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2 12:19: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22 14: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P>[em23][em23][em23]</P><P>       素雅简洁的日常汉服很不错,照片上那2款就很好。</P><P>      之前向一个老师宣传汉服,他后来写了篇关于汉服的随笔,在文章结尾就提出汉服需要发展和改良,否则很多人接受不了。汉服常服经过一些改良,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周围接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现在有些夏季连衣裙就改得比较成功,既舒适又美观。</P>
发表于 2006-5-22 16: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P>good!!!!!!!!</P>
发表于 2006-5-22 18: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P>[em17][em17][em17][em17][em17][em23][em23][em23][em23][em23]</P><P>高论高论!</P>
发表于 2006-5-22 1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P>因为把自己的汉服照片贴在校友录相册上,前几天与同学碰面时几乎都说到汉服一词,而且有同学在拍结婚照片时也会把汉服作为选项</P><P>但同学不愿意在婚礼上穿,她说:我穿汉服,老公穿什么等等,总体感觉他们对汉服的感觉就是停留在宽袍大袖的礼服上.而像腊肠JJ般的改变后的汉服她们一定会感觉好得多.或许宽袍大袖的礼服真的太正式了,大家需要的是小礼服,就像无袖及膝的旗袍,大家都愿意穿这样的,而不愿意穿满族的旗袍.满族旗袍只会出现在影楼的相册里.</P><P>我这样说或许有人会误会,说不能妥协,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我们要推广正式的礼服同时,也可以推广改变后的汉服小礼服,这不是妥协,汉服本来就是要自身发展的,大礼服制作程序复杂,价格高,而小礼服则可以以比较合适(如二三百)的价格亲近我们,而且是我们的民族服装,一定有更多的人愿意用汉服小礼服,而不是用旗袍</P>
发表于 2006-5-22 19: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腊肠把日常汉服还原于生活的想法.
发表于 2006-5-22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P>[em17]那确实。正解哦~~呵呵,心里舒了一口气。</P>
发表于 2006-5-22 2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P>强烈支持LZ汉服生活化的想法</P><P>现在的汉服宣传活动,看起来还是不自然,有点不伦不类=.=刻意地追求全套古装打扮反而让人对汉服敬而远之(当然看场合了).其实,就算没有那次浩劫,汉服传到现代也是会有很多变化了,自然会受西式服装,或者是其它地区的民族服装的影响而有所变化发展,我们不妨把这些也容合进汉服里吧,只要那独特的美感能体现出来就好了.</P>
发表于 2006-5-22 21: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P>实践出真理啊</P>
发表于 2006-5-22 2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很对,我可以说那些整天叫着要遵循古制,稍有改动就说这不妥,那不配的人,一定不是象我们这样把汉服当常服穿的人,宽袍大袖,在休闲日或较正式的场合穿较好,要是随时宽袍大袖,或一定要袖长过腕,不但自己做起事来确实不方便,别人看着也累。特别是现在夏天来了,当街上人人都短袖短裙时,自己再长袖长裙的捂起,不说自己热,别人看着也热,只怕对汉服的宣传反而会起反作用。不要说啥子古人也是这么过的,古人那时是都不露胳膊露腿,那是当时的大环境所限制,我们现在再拘泥于此就显得迂腐了。想一想,当三伏天到来时,人人都短衫短裙短裤,如果你一个人还是一身长装,那怕你穿的是长纱,别人一样会觉得你是在捂起热,从而对汉服敬而远之。所以我们宣传汉服,在休闲日或较正式的场合穿正式点的汉服外,在日常更应穿方便,清爽,融入了汉服元素的改良型便服。毕竟我们是复兴,不是复古。
发表于 2006-5-22 21: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P>[em01]</P><P>"我们是复兴,不是复古。"</P>
发表于 2006-5-22 22: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下愚见,汉服常服不必拘于形式,只要能把汉服儒雅大气、轻灵飘逸的神韵表现出来即可。形其次,当以韵为主!当然,交领右衽这一基本的元素不能丢!</P><P>礼服还是庄重些好,尊重先人的思想,亦可完善其不足!</P>
发表于 2006-5-22 22: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P>的确,我们是要"复兴",但是隔阂还是那么现实的存在着,因为长时期不穿汉服了,所以很多人看来,它已经是"古装"了.</P><P>像深衣,穿着它上街,大部份的人都会认为是"古装",如此一来,我们就要颇费口舌的去向人解释:"不是古装,是汉服"云云.别人听是听了,末必会接受,接受可能接受了,末必会去穿.所以国人接受汉服,多是被动的过程,</P><P>我们要改变这种被动,只有以常服为突破口进行推广.像腊肠MM的这些汉服,没几个人会说是"古装",不是吗?总有人会想:"这位的衣服很不错哦."由此而主动地去寻找汉服,接近汉服,最终接受汉服.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是个主动的过程了.这样不是比我们一个一个去说服更有效果吗?</P><P>另外,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外长在联合国是以汉语o(︶︿︶)o 唉的呢?因为汉语是母语,我们平常就是说汉语的,理所当然是用汉语了而且是最纯正的汉语;为什么我们的外长是穿着西服o(︶︿︶)o 唉的呢?因为平常是穿衬衫,T恤衫的,在庄重的场合理所当然是西装了.</P><P>如此,只有我们平常也是穿了汉服,那么在典礼上自然也会想着穿汉服了,而不仅仅像现在这样,为了照几张艺术照炫耀,或者只是赶潮流.</P><P>我们应该把穿汉服作为是自然的,理所当然的事.</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P>昨天被一个阿姨夸奖漂亮了,乐的我呀……</P><P>那阿姨看见偶的衣服就晓得是《武林外传》里“佟掌柜”的打扮,连声说衣服好看好看。旁边裁缝帮腔,说衣服是偶自己做的,阿姨又大夸特夸,夸的偶都不好意思了,却舍不得走,想多听几句。毕竟穿汉服以来,这么由衷的夸奖俺还是第一次听到。</P>[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6-5-23 09: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种款式的衣服我也有:)好像穿出去没有人觉得奇怪阿</P>
发表于 2006-5-23 1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句楼主别见怪,楼主的服装看起来不太像汉服。
发表于 2006-5-23 11: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在视觉效果上,楼主的服装让人看了不太像汉服!!!
发表于 2006-5-23 1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楼主想改良,我也贴一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7 11:34 , Processed in 0.0793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