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58|回复: 24

热衷推广汉服者:我们和上一代人不同(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 05: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color=#1313a9>新浪网  2006年06月02日04:07 竞报</FONT></P>
<P><FONT color=#1313a9>文/竞报记者 张华念 摄影/竞报记者 李艳明</FONT></P>
<P><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6-02/U1566P1T1D10041572F21DT20060602040703.jpg" border=0></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只要组织活动,无论刮风下雨都不取消。”汉服倡导者用“狂热”来表达对汉服的喜爱</FONT> </P>
<P><b>他们为何推广汉服</b></P>
<P>  “我们对汉服的感情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当很多人不了解、甚至遗忘汉服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作秀’,被指责也无妨,因为不是人人都能够勇敢做到的。”面对一些指责,“穿汉服、过端午”的倡导者之一、网友“腊肠”昨日回应道。</P>
<P>端午节,在陶然亭公园屈原像前,一群青年大学生穿着款式类似古装电视剧的“戏服”,上面是宽大的袖子,下身是快要到地的裙子,进行祭祀活动。对此,不少网友和市民认为,汉服倡导者有很大作秀嫌疑。仅仅在一周前,他们还在紫竹院公园举行了一场类似的活动。</P>
<P>  在北师大、人大、北外、林大等高校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大学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痴迷于“在公众场合集体穿汉服”,进行各种传统祭祀、知识竞赛、演示等活动,自发自费推广宣传“汉服”。</P>
<P>  带着诸多市民和网友的疑问,记者走进了这个群体。</P>
<P>  <b>所有活动都是自发自费</b></P>
<P>  “这次端午节在公众场合集体穿汉服,是今年我们在北京的第二十几次‘作秀’行动,所有的活动是自发自费的,这凭的全是对汉服充分的兴趣,以此统一我们这种没有规章制度束缚的集体活动。只要我们组织活动,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取消。”“腊肠”告诉记者。</P>
<P>  另一位汉服支持者黄莺这样介绍:“我们这些汉服迷来自北京各个不同的区县,每次活动,不少人都是一大早从五环外的地方赶到活动地点。有的人还是专门从单位请假参加活动的。说实话,如果不是有坚定的信念和热情是根本不能够做到的。” </P>
<P>  <b>“和服借鉴了汉服元素”</b></P>
<P>  端午节汉服展示活动前一周左右,一位“汉友”给记者发短信,告知了活动信息,地点在紫竹院公园。</P>
<P>  当天下大雨。记者给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北外学生石清打电话,问她活动是不是取消了。</P>
<P>  “没有取消,风雨不改。大家都已经约定好,有的人都已经从大兴那边出发了。”石清说。</P>
<P>  挂断电话之后,记者赶紧收拾出门,然后坐车到他们举行活动的紫竹院公园。远远地就见到参加活动的20多名青年穿着各种颜色的汉服站在门口。</P>
<P>  他们打着雨伞,不时地停下来给路人解释自己穿的是传统服装汉服,不是和服:“汉服宽衣交领,表面看起来呈英文小写的‘y’,袖松且长,隐扣系带;旗袍厂字领,小袖盘扣。和服借鉴了中国汉服的很多元素,是根据中国汉服发展而成的。”</P>
<P>  活动中有一个模拟古代端午节习俗的“刺五毒”的活动。青年们把吹起的气球上画上五毒(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的形状,然后一起跺脚踩破地上的气球。活动结束之后,青年学生自动地把气球碎片从地上拾起来,然后扔到事先准备的垃圾袋里。</P>
<P> <b> “我们和上一代人不同”</b></P>
<P>  “我们这些人中几乎人人都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反对和阻力,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单位领导,有的来自同学朋友。压力是形形色色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不了解、有误解。随着汉服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习惯被指责为‘愤青一代的作秀’。”“腊肠”这样概括他们目前的处境。</P>
<P>  “我们不是头脑简单、对复杂问题缺乏深入认识,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也不是所谓的‘愤青’,也不是在提倡狭隘的民族主义。现在我们提倡复兴汉服受到一些不同声音的质疑,但没有必要进行相互谴责。”汉服支持者、来自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政治老师如是说。</P>
<P>  “我们这个群体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出生的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年龄特征,我想是因为在我们之前出生的人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有某种不认可的态度。然而生于70年代后期的我们,接受到改革开放的气息,生在经济不断壮大的大环境之下,拥有充分自信心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北京林业大学的马新宇分析说。</P>
<P>  <b>“别在需要时无衣可穿”</b></P>
<P>  “汉服复兴,不是要每个人都穿大袖长服来工作学习生活、满大街晃悠,而是希望当我们56个民族需要穿代表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的时候,汉族不会遭遇无衣可穿的尴尬,借助服饰来唤起现代人一些遗忘的传统文化。还有我们可以提倡像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在重大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大日子,汉族人穿汉服。”石清说。</P>
<P>  石清告诉记者,现在在上海、南京、武汉、郑州等地有不少铁杆“汉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和各地的汉友交流心得,身体力行穿着汉服过传统节日。</P>
<P>  <b>学者称对此应支持</b></P>
<P>  “我们不应该把青年人爱汉服、穿汉服的行为评价为作秀,而应该支持他们。”首师大中文系教授赵敏俐评价。</P>
<P>  赵敏俐认为,不应该把任何行为都简单地归类为“作秀”。</P>
<P>  “现代多数青年追求时尚,然而这些倡导复兴汉服的青年却对中国传统的汉服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难得的。这些青年提出,在特定的场合之下穿汉服,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赵敏俐说。</P>
<P>  <b>对话</b></P>
<P><b>  汉服倡导者“腊肠”———</b></P>
<P><b>  家中汉服能配100多种</b></P>
<P>  “汉服销声匿迹300多年,借助传统节日呼吁复兴汉服,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由头而已。”复兴汉服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天汉民族文化网华北版主“腊肠”这样说。</P>
<P>  <b>汉服不全是那么宽大</b></P>
<P>  记者:触电汉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P>
<P>  腊肠: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服装,1997年之前我是喜欢旗袍,我有三四十件旗袍。后来迷上汉服。从去年开始我正式加入到这个汉服倡导者群体中来,并策划参与了很多活动。</P>
<P>  记者:你们的汉服样式有依据吗?</P>
<P>  腊肠:当然有。研究过马王堆汉墓等一些出土的文物和《礼记》等一些记载古代汉服的书籍。</P>
<P>  记者:你们现在穿的汉服看上去很宽大,感觉不是太实用。</P>
<P>  腊肠:汉服其实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你现在看到的我们穿的是礼服。礼服袖子一般很大、衣服也很长,一般是不干活的皇宫贵族所穿;常服袖子相对来说要小,衣服长度也不会快到地,是劳动者劳作的服饰,很实用。</P>
<P> <b> 这些都是自己裁剪的</b></P>
<P>  记者:你的汉服都是请人做的还是自己做的?</P>
<P>  腊肠:我的同事知道我迷恋汉服,把她的缝纫机送给我。所以汉服基本上都是自己裁剪缝制的。现在家里的汉服可以搭配出100多种样子。</P>
<P>  记者:现在你自己花费了多少钱在汉服上?</P>
<P>  腊肠:大概一万多块钱吧,具体数目不是特清楚。</P>
<P>  记者:听说你的职业与服装相差很远,能够透露一下吗?</P>
<P>  腊肠:我是清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现在也在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其实喜欢汉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兴趣。</P>
<P>  <b>“不评论不支持不反对”</b></P>
<P>  记者:你的父母怎样看待你对汉服的这份“疯狂” ?</P>
<P>  腊肠:父母对我的政策是“三不”:不评论、不支持、不反对。我的父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穿立领的长衫,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是太接受大袖的汉服。不过,现在慢慢地他们会对我的一些汉服提一些建议。</P>
<P>  记者:概括一下你目前的生活状态。</P>
<P>  腊肠:充实、不随意,热情、不平淡。</P>
发表于 2006-6-2 1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P>从风6点不到就发帖……是整晚忙碌熬到通宵不知东方既白,还是闻鸡起舞啊?</P><P>不论如何,记得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累坏身子让大家心疼啊</P><P>感谢这位记者的报道,那天的活动她很认真的一直在我们旁边提问采访,深入了解我们汉服活动的各个细节。看得出她写这篇报道是认真查了好多资料,不仅仅停留在事件表面,还进行了一些深度分析的。

希望以后报道汉服的记者都能有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呵呵,她还称赞我们的汉服很美,说她也想拥有一套,如果以后北京汉服团购让叫上她呢:) </P>
发表于 2006-6-2 1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P>腊肠 姐姐,请受小弟一拜</P>
发表于 2006-6-2 13: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P>上午看到网上有报道中午吃饭时顺便去报亭买了份竞报,自己用数码翻拍了一下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3: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月、腊肠、宁馨……你们辛苦了。很为你们风雨无阻的执着感动。</P><P>呵呵,谢谢关心,以后努力注意作息规律。。</P>
发表于 2006-6-2 14: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都辛苦啦~~</P><P>不过我发现了一个错误:“腊肠:汉服其实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你现在看到的我们穿的是礼服。礼服袖子一般很大、衣服也很长,一般是不干活的<b>皇宫贵族</b>所穿;常服袖子相对来说要小,衣服长度也不会快到地,是劳动者劳作的服饰,很实用。”</P><P>应该是“王公贵族”吧!</P>
发表于 2006-6-2 21: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们这个群体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出生的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年龄特征,我想是因为在我们之前出生的人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有某种不认可的态度。然而生于70年代后期的我们,接受到改革开放的气息,生在经济不断壮大的大环境之下,拥有充分自信心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P><P>深有同感,很多人的批判之语看上言之煌煌实则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自己的思想,不过多年形成的条件反射罢了,</P><P>其实当初流行穿牛仔裤紧身衣时反对的也多是这些人</P>
发表于 2006-6-2 2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发表于 2006-6-2 22: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強烈支持~!
发表于 2006-6-3 08: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要计较记者的文字错误,她的错误不在少数呢,有些并不是我的原话,有些被删改后有点变了味道。但人家也是很不容易了,下雨天拿个本本跟着我们,一边走一边抓住我们话语中的重点做记录,回家以后再整理成整段的文字,难免会有出入。而且有些字她还不会写不会打,有时候我们几个人围着她一个说,七嘴八舌的,她都不知道听谁的了,呵呵。</P><P>她后来给我打电话做补充采访时,还一个劲的说,她被我们给深深吸引了…………</P>
发表于 2006-6-3 1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所有为汉服出力的同道至敬.
发表于 2006-6-3 1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06-6-3 16: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P>拜服!</P>
发表于 2006-6-3 17: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P><P>影響是慢慢的滲透滴!!!</P>
发表于 2006-6-3 2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感谢这样的记者,这样的记者多点就好了
发表于 2006-6-3 2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6-6-4 0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动 ..</P><P>我也希望能改变什么 为汉服复兴做点什么</P><P>期待我晚上的演讲 我会身穿汉服 有了成绩会做进一步报道</P><P>蝴蝶效应 扇动翅膀 扇动翅膀...</P>
发表于 2006-6-4 18: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P>鞠躬</P>
发表于 2006-6-4 1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
发表于 2006-6-4 1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腊肠</I>在2006-6-3 8:52:10的o(︶︿︶)o 唉:</B>

<P>不要计较记者的文字错误,她的错误不在少数呢,有些并不是我的原话,有些被删改后有点变了味道。但人家也是很不容易了,下雨天拿个本本跟着我们,一边走一边抓住我们话语中的重点做记录,回家以后再整理成整段的文字,难免会有出入。而且有些字她还不会写不会打,有时候我们几个人围着她一个说,七嘴八舌的,她都不知道听谁的了,呵呵。</P>
<P>她后来给我打电话做补充采访时,还一个劲的说,她被我们给深深吸引了…………</P></DIV>
<P>共鸣啊
<P>都是汉人啊
<P>像我第一次听那首中华民国颂,感觉就是好听啊,特别是唱‘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这几句时,那个那个,怎么说呢,汗毛都竖起来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7 06:52 , Processed in 0.0727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