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4|回复: 5

[建築審美之道] [转帖]园林古建木构架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2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园林古建木构架工程
第一节  木构架的基本类型</b>



<P><B>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B><B>
<p></B>
<p>

<P>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P>

<P>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
<p>
<P>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P>
<P>2、横梁构件 </P>
<p>
<p>
<P>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P>
<p>
<p>
<P>(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 </P>
<p>
<p>
<P>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P>
<p>
<p>
<P>(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P>
<p>
<p>
<P>(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P>
<p>
<p>
<P>(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P>
<P>3、檩木 </P>
<p>
<p>
<P>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樽”。 </P>
<p>
<p>
<P>檩木在檐口部位的称为“檐檩”,在脊顶部位的称为“脊檩”,宋称“脊樽”;其他部位都称为“金檩”,宋称“平樽”。 </P>
<p>
<p>
<P>4、构架连接件 </P>
<p>
<p>
<P>房屋构架在进深方向由梁柱等组成若干个排架,而在面阔方向则由檩木、枋子、垫板等将各排架谇接起来成为整体。 </P>
<p>
<p>
<P>(1) 枋子:起连接作用的矩形断面木材,它同檩木一样,分别称为“檐枋”、“脊枋”和“金枋”。在《营造法原》中都称为“连机”。他们与檩木配套成对,檩木是设在架梁之上,枋子是设在架梁之下。而在《营造法式》中对排架柱的连接,是用称为“由额”的枋子,将各排架之间的柱子连接起来。 </P>
<p>
<p>
<P>(2) 垫板:因为檩木和枋子分别安装在梁的上下,檩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由垫板来填补,以形成一个整观效果。一般将檩、垫、枋三件叠在一起的做法称作为“檩三件”做法 </P>
<P>5、屋面基层 </P>
<p>
<p>
<P>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P>
<p>
<p>
<P>(1) 椽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在小式建筑中多为方形断面,在大式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常用圆形断面。由于屋面每步架的举度不同,从脊檩到檐檩需分成几段安装,在脊步架的椽子称为“脑椽”,在檐步架的椽子称为“檐椽”,在脊步和檐步之间的椽子都称为“花架椽”。 </P>
<p>
<p>
<P>(2) 望板:钉铺在椽子上面的木板层,作为屋面泥灰背、苫背的挡搁板。 </P>
<p>
<p>
<P>(3) 飞椽:它是安装在檐口部位望板之上的椽子,与檐椽相对布置,较檐椽挑出更远。它是作为抬高檐口,减缓屋坡陡势的构件。 </P>
<p>
<p>
<P>(4) 连檐:它是固定檐椽头和飞椽头的连接横木。连接檐椽的称为“小连檐”,一般为扁方形断面。连接飞椽的称为“大连檐”,多为直三角形断面。 </P>
<p>
<P>(5)瓦口:安装在大连檐之上,用来承托檐口瓦件的构件。它根据所采用的板瓦或筒瓦不同而做成不同的弧形面。 </P>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2: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b>二、悬山式建筑木构架 </b>悬山式建筑是在硬山式建筑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而成。改进的部位主要有以下三个:
<p>(1) 两端山墙的山尖部位,不是与屋面封闭相交,而是屋盖悬挑出山墙以外,即为“悬山”式。 <p><p>(2) 屋顶的屋脊部位,除两坡正交(即为尖角)成屋脊形式外,还有卷棚(即圆弧顶)过陇脊形式。 <p><p><P>(3) 屋檩数除硬山建筑的五~七檩外,还可做成四檩、六檩的卷棚形式,并且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P>1、悬山柱子构件 <p><p>因为悬山式建筑一般不做成带廊形式,故构架中只有檐柱和中柱。中柱是将山柱移动一下位置而成。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p><p>2、悬山横梁构件 <p><p>由于没有了金柱,所以也就没有了抱头梁和穿插枋。但当采用卷棚式屋顶时,应取消三架梁和脊瓜柱,改用月梁直接承托两根脊檩。其他与硬山建筑所述相同。 <p><p>3、悬山檩木 <p><p>悬山式建筑的所有檩木,都是从山尖墙向外悬挑出去一个距离,悬挑距离的大小,宋代没有严格规定,一般约为五六椽至七八椽。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稳定: <p><p>(1)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四椽四当。 <p><p>(2) 由山柱中心向外挑出的距离等于上檐出。 <p><p><P>另外,在悬挑檩木的下面应设置安放“燕尾枋”,此燕尾枋实则是室内檩下垫板的延续。燕尾枋下面是枋子的箍头。在檩木的端头加钉博风板,这是悬山建筑的主要特点</P>4、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 <p><p>这两部分的构件与硬山式建筑完全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庑殿式建筑木构架
<p>庑殿建筑是一个具有四面坡、五条脊的屋面,故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它在中国古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级社会型制最高的建筑。根据屋檐的层数分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它的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正身部分、山面及其转角部分。 <p><p>单檐庑殿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重檐庑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并在重檐檐步架勿端施立童柱和横向承椽枋、围脊枋和围脊板等连接件,其他同单檐一样。 <p><p>庑殿山面及其转角部分是庑殿建筑的主要特色,现以单檐无廊庑殿为例,将这部分的组成构件分述如下: <p><p>1、山面柱子构件 <p><p>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柱子,一般有正身檐柱、角檐柱、交金瓜和雷公柱等。 <p><p>(1) 正身檐柱:山面正身檐柱的横轴线,应与庑殿正身金柱在同一轴线上,山面正身檐柱的纵轴线,要与角檐柱位置相对应。正身檐柱顶端支承着山面部分的顺梁(当采用顺梁法时),或山面部分的檐檩(当采用趴梁法时)。 <p><p>(2) 角檐柱:它是纵横檐柱在转角处相交的柱子,是支承搭交檩(即在转角处相交的檐檩)和角梁的主要受力构件。 <p><p>(3) 交金瓜柱:它是指在交角部位各搭交檩下面的瓜柱,依所需高低不同分别采用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用它来支承其上的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和搭交上金檩等。 <p><p>(4) 雷公柱:在屋顶正脊部位,对庑殿正身来说,是采用脊瓜柱支承脊檩的,而在山面部位,屋脊要按照“推山法则”的要求,使脊檩推出悬挑一个距离,这时应在脊檩端部下面设置一根支柱,以支承脊檩及其上面的荷重,这所设之柱即为“雷公柱”。 <p><p>2、山面横梁构件 <p><p>单檐无廊庑殿山面部分的横梁构件有:顺梁、趴梁、太平梁、角梁等。 <p><p>(1) 顺梁:是指顺面阔方向的横梁。当山面设置有正身檐柱作支承时,可采用顺梁来承托山面部分的搭交檐檩和下搭交檩上的交金瓜柱。顺梁的外端由山面檐柱承托,顺梁的里端榫接在庑殿正身部分的金柱之上。 <p><p>如果山面在此位置上,不采用檐柱作为顺梁的支承,就采用“趴梁法”,即在顺梁位置用趴梁来代替,趴梁的外端趴伏在山面搭交檐檩上,里端同顺梁一样。 <p><p>(2) 趴梁:设置趴梁的位置有上下两处,一是当构架采用“趴梁法”时,如上所述用趴梁来代替顺梁,此为下趴梁;二是不管构架是采用“顺梁法”还是“趴梁法”,都应在山面下金檩与正身架梁(一般为五架梁)之间的上面趴伏一梁,以承托山面的搭交上金檩和交金托墩,此为上趴梁。 <p><p>(3) 太平梁:为承托雷公柱所设之梁,即为太平梁,它搭伏在前后上金檩上。 <p><p><P>(4) 角梁:它是指在屋面两山转角部位的梁,它按翼角的冲出与起翘进行设置。由于屋面翼角是曲面形,因此,角梁按步架分段设置,由檐口至屋脊分为:角梁(由上下老仔角梁组成)、由戗、脊由戗等</P><P>3、檩木 </P><p><p><P>庑殿山面檩木的道数,按庑殿正身檩木的道数进行设置,并与其对应相交,称为“搭交檩”。由下而上分为:搭交檐檩、搭交下金檩、搭交上金檩等。所有搭交檩之下设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作为支承。 </P><p><p><P>4、构架连接件 </P><p><p><P>庑殿山面的连接件仍是“檩三件”,分别将山面檐柱和角檐柱进行连接,交金瓜柱之间进行连接,上趴梁之间进行连接(如果是斗棋建筑,还应在檐垫板之上、斗棋之下,加设额枋连接件)。 </P><p><p><P>5、屋面基层 </P><p><p><P>庑殿的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 </P>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b>四、歇山式木构架 </b>歇山式建筑的正身部分,同庑殿的正身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山面部分。歇山的山面可以看成是悬山山面和庑殿山面相结合的一种改良,如果以歇山的下金檩为分界线,则在下金檩以上的山面构架同悬山屋顶相似,在下金檩以下的山面构架同庑殿山面部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歇山建筑较庑殿多了三个构件,即:踩步金、踏脚木、草架柱及其横穿。
1、踩步金 <p><p>它是一个梁檩功能互兼的特殊构件,两端与下金檩搭交,座踩在立于顺梁的交金墩上或带趴头的梁金枋上。它的正身承托着上面的架梁和檩木荷重,其断面与架梁相同;在正身的外侧面,剔凿有椽窝以搭置山面檐椽,起着檩木的作用,并在两端做成檩木形式与下金檩搭扣相交。 <p><p>2、草架柱及横穿 <p><p>歇山屋顶的正脊同悬山做法一样,因此,从踩步金以上的所有檩木,都要按“收山法则”悬挑出去一个距离,这些檩木悬挑端部的下面,需要有一个相应支柱,这种支承檩木的柱子就是草架柱。草架柱之间的稳定就由横穿木加以稳固。 <p><p>3、踏脚木 <p><p>它是承接草架柱的一根横木,做成直角梯形断面,压定并固接在山面檐椽上,两端与下金檩交接。 <p><p>由草架柱、横穿和踏脚木等所形成的整个山尖面,常用拼接板封盖起来,此板叫做“山花板”,护盖着整个歇山的山面。
发表于 2006-9-3 15: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P>四种不同的构架,形成四种不同的屋顶样式。结构好复杂,没有示意图是很难读懂的。我看过一套叫做《中国传统建筑大观》的图册,好像是叫这个名字。书中囊括了大部分现存的古建筑图片,对其分类成册,其中包括:外观卷,屋顶卷,彩绘卷,斗拱卷等好多册。想对传统建筑有所认识,很值得一看。</P>[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17: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思齐兄提点。俺有空也找来看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 17:46:1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0 11:25 , Processed in 0.0644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