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88|回复: 26

[转帖]从市集版转过来的万佛和吉莲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2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吉莲</I>在2006-12-30 0:31:00的o(︶︿︶)o 唉:</B>

<P>呵,配色真的很漂亮。</P>
<P>但是我发现楼主这套衣服,压明线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压得不是太平直。</P>
<P>就算是用缝纫机,在做汉服时,也尽量用压暗线的工艺比较好,特别是衣缘拼接的地方,最好不要在衣缘上压明线,把两层布本来会自然形成的一种衔接关系都压死掉了,特别是遇到衣缘是非常漂亮的绣花布啊或是锦缎之类的有质感的布时,压了明线还会破坏掉衣缘布料的纹理啊光泽啊等的视觉效果,很容易失去汉服的那种有层次的韵味。</P>
<P>不过,这个就很考验师傅的手艺了。因为在古代,手工缝制的衣服,几乎是没有明线的。</P>
<P>还有楼主做的袖子也是有点失败的,不经意时就很容易能看到里布,应该做双层衣缘。</P>
<P>楼主不妨按我说的试一下。</P>
<P>我也是正在研究汉服中,很想把汉服的工艺提高到一定的境界。</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佛朝综</I>在2006-12-30 8:43:04的o(︶︿︶)o 唉:</B>
<P>观点不同。</P><P>1 在我的经验里,反复压位置不统一的线造成的那种效果,不如一条线将三层固定成一层衔接关系来得更连贯。</P><P>2 我的确不像你们那样做,我现在的缝纫师就那样做,我认为利大于弊,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P><P>不但做的时候要多缝一圈,而且慕我名来定做衣服的顾客要求都更高,这种远距离凭数字定型的方式为了求好,我们家时常提供远距离免费返修的服务。这种情况下返修的衣服在我那个按照你的方法缝纫的缝纫师那里麻烦就很明显了。拆下去的时候必须很小心,是同等量做衣服的一倍多时间。这个师傅也是20多年的老手了,给外国人做衣服质量很好,拆坏了两次,每次都是挑破了面料,如果不是经验丰富可以补救,两件全得赔。尤其在定单紧的时候,这种手工潜在造成的压力显得更耽误工夫。我一直劝他不必那样,可他习惯了,就像我习惯一圈下来压均匀的明线。</P><P>3 传统手缝服装不露明线因为它有足够的人工,是很“高级”的。那么反过来不露明线就一定等于“高级”的标准吗?</P><P>未必。</P><P>传统手工昂贵因为它的人工是一方面,手工工整是另一方面,共同体现了高级手工的内容所以它有足够的“价值”,它的不露明线才是“高级”的。像你也能用藏线的方式造出这种表面效果,而价值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为什么?同样是不露针迹的效果。</P><P>现在5位数起价的dior homme男装成衣也是机器缝纫,而且明线较之以前有越来越增加的趋势,但这却并不影响它的持续增值,为什么呢?</P><P>价值在于设计含量和技术高度,而不在于是否线迹在外面。</P><P>换句话说我用自己的熟练程度和经验技巧使缝纫的明线达到上下里外均匀同步,那么其中体现的手工比暗线藏法更有价值一些。那个价值不是在藏不藏得住明线上了。</P><P>4 至于你认为表面的缝纫线会破坏肌理或光泽,我认为完全没有这种忧虑。现在好一点的机器挑好了线迹很精致,一点也不会难看。如果它难看起来了,说明你针和机器不是合适,或者线和面料不是很搭配,或者机器马达不够,下针速度太慢了,找个师傅来调一调就好了。而且我认为好的面料搭配不会因为多一排线迹就失了光彩,因为它是好面料。</P><P>5 看到里布并不是这件衣服的毛病,华夏红莲就是这样做。</P><P>里子与衣身很合适,不会在活动当中脱出衣服的框架,应该不会失礼到。单层衣缘有1公分装饰边再加里子,你可以体会一下区别在哪里,价值体现在那里。上双边是最容易的,我为什么没那么做呢?呵呵…………</P><P>我做的曲裾,目前还没有别人能按原样手工修改它的大小。这是华夏红莲力求的一个特点:)</P><P>最后,谢谢你的建议,我也一直注意提高工艺,希望我们互有所悟,共同进步。
</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吉莲</I>在2006-12-31 1:23:17的o(︶︿︶)o 唉:</B>
<P>呵呵,看来却是观点非常不同。不过争论一下还是蛮有意思的。我并非恶意,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应该在前面那个贴子里强调是我个人喜欢的就好了,容易被人接受,而不应该直接采用评论的方式,这点请万佛原谅一下。</P><P>看来我们的行事风格也不同。我做汉服全是为了兴趣,能让她变成商品的就把她变成商品,因为每一套汉服无论是帮朋友做还是帮自己做,从购买面料到每个细节的调整到制作出来,我都是花了非常多心思的,不能变成商品的就满足自己。所以我们不存在时间上要赶工的现象,而且如果万一我做坏了,我一般宁可选择重做一件出来,也不选择返工,我会让师傅做得尽量精细些,完全按我的思路去做,而我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汉服的作法,再加上我个人对汉服的理解还有喜好,还要结合现代面料特性和缝纫工具。所以有朋友跟我定做汉服时,我会说,我一周最多只做两套汉服。</P><P>其实也是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并不是想说服你。我只能说是因为我特别喜欢汉服的衣缘和衣身连接的地方,如果是做暗线,两种面料厚度一样的呢,就会形成一种非常自然的过渡,有时压了明线就会形成一个我不太喜欢的非常清楚的分界线;而如果衣缘和衣身的面料厚度不一样(通常是缘的厚度会略比衣身厚),就会形成微微突显的层次关系,这些细节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并不是我不喜欢所有压明线的衣服。</P><P>但正因为观点的不同,各有各的坚持,就会形成不同风格的汉服了。参与汉服制作的专业朋友越多,我们的汉服就会制作得越来越精良了。哈,“华夏红莲”是万佛的商号吗???我的商号是“吉莲”呢(勉强的啊,完全是为了套近乎的,因为我只是利用空余时间才做汉服的)。突然想到,以后万佛的就叫“红”派汉服,我的就叫“吉”派汉服,统属“莲”派,说不定要是真的形成市场了,还会拥有不同的粉丝呢,哈哈,开个玩笑啊!</P><P>哈,看了万佛说的第四点,我突然有一种虚荣的冲动,想秀一下我投资的机器了。呵呵。我认为有些面料确实会因为压线而破坏它原有的纹理和光泽,那是我对细节的追求,跟机器无关。我每次在买布时,真的都会有很多的“忧虑”,因为一件衣服,不管是汉服也好,时装也好,只有款式、配色、面料和工艺还和有穿着它的人完美结合了,才能算得上一件有灵魂的衣服。</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佛朝综</I>在2007-1-1 12:09:55的o(︶︿︶)o 唉:</B>
<P>    虽然我是专职做汉服,但毕竟是单独订做,在选料和搭配上也省不了时间,每决定一套衣服我都会把市场翻一遍才做决定。时间长了熟悉哪家有什么面料,但仍不节省时间,面料等着你去拿,不会自己送上门。之所以单独订做贵,就是贵在费神费力选出来的最佳选择。</P><P>    汉服要产业化,要走上正轨,十件有6件都“重做一遍”的话那浪费的是大家的资源,亏损就等于衰败,败了一样是汉服的损失,闲着没压力有本钱玩票做精品当然是再理想不过的状态。我也抱着这种理想化,虽然我没那么多本钱,不过能让我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花更多时间来坚持这种理想状态的原因是,我知道行业内服装“好”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真实的,而不是商家推销时有误导性的,这在服装协会里是大家共同的行业标准)。所以,心里有个数,在这个标准内来进行节流和安排,无论怎么节约时间和资源 ,衣服的标准不会被“节约”。什么时候拿到行业里看,都不会认为我以次冲好,我就对得起我的顾客。手工这方面的确是服装好坏的一个标准,但也是最浅的一个标准了,只有在这件衣服从裁剪到配料都没有别的东西可展示的时候,它的价值才主要表现在手工上,。何况在工艺优良的基础上加设计,设计才是重头戏。</P><P>    所谓名牌为什么贵,它出来的成衣也没有让普通人感觉一下子有什么大区别,但是它每年都有服装发布会,发布的不止是新款,而是它们品牌的设计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这种能力越高,即使是普通的成衣,所蕴涵的区别和等级就越高,所以贵。</P><P>   真正讲究的人不会在乎贵而去选择大品牌的衣服,不过,这在需要在一件衣服上节省钱财的人面前,也就没什么区别了。</P><P>“有时压了明线就会形成一个我不太喜欢的非常清楚的分界线;”</P><P>这个分界线之所以“非常清楚”,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些毛病,我曾经用一台机器缝纫出两个效果,不完全是机器不好,人要会伺候机器,要及时注意是否上好油,要选择细的钢针,马达力量不够时也不行。(布在快速行进中温度升高,在与针的快速摩擦中瞬间加热,这种情况下针眼易定型,易留下明显的针眼痕迹)针下去得越快,针迹留下的变形痕迹越轻,针眼也就越细微,好的状态可以达到只露线不露眼。线稍紧一些都会造成明显的勒痕,不过可以调整到让它刚好浮于布面,针距也不宜太大,也会感觉明显。线的颜色也配好,这样,不但不会觉得不舒服,好的针迹会给人一种另外的品质享受。</P><P>    不过不否认,这件衣服的确是用了一台没有好好调试过的机器做的,当时这台机器已经缺油,我当时还不了解。不过这种问题现在则很少会出现了。</P><P>    要做一件好衣服的确各方面都得照顾到,包括你的机器,它并不是出厂时就是最佳状态,你也要了解到它,照顾好它,它才会给你最满意的效果。原来我们学院的机器都是最好的,起先我不觉得,后来买过不少机器,才知道它们的区别。一分钱一分货是从各方面慢慢了解才会感觉到这句话的真实分量。</P><P>衣服的灵魂是它所展现的个性精神面貌,我的衣服有我的灵魂。</P><P>“莲”派是谁创的呢?嘻嘻……………………</P><P>祝你新年快乐。</P></DIV>
发表于 2007-1-2 2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个我也看了,很有见地,不愧是专业人士啊.只是我说过不在市集版o(︶︿︶)o 唉.才没有跟贴,谢谢风行兄转过来
发表于 2007-1-2 2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第一套汉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2 2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2 2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7-1-2 2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专业人士,请常过来发贴[em23]
发表于 2007-1-3 0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好意思,现在才了解到万佛是专职在做汉服的,还以为跟我一样,只是兴趣所在,所以才想争论一番的。可能是我看贴不认真。很PF万佛,真的,把汉服做为一种事业在进行,其中的艰辛,别人不能了解,但我就是能想象到的,我们有时面对一个客户,是要工业化生产出一批衣服,都会觉得有些“烦”,服装的涉及到的细节太多了,但一个客户接触久了,能了解到客户的喜好后,事情也好办多了。作为量身定做,万佛做的每一套衣服都要面对不同的客户,而且是喜好性情都完全不同的人,这就要很有敬业精神了,</P><P>比如我上面这一套吧,是我们做的第一套。买面料还好,不是专门去的,是在泡面料市场时看到还行,顺带回来的,但是后来的两天,我和朋友专门去了两趟广州的布料市场买汉服面料,那个累啊,先走一圈,确定要买的那种,然后回过头来买,最麻烦是配衣缘了,又要面料合适,又要配颜色等等。广州的面料市场又超级大,走来走去的腿都软了。还好,因为心里的热情在支撑着,找面料的过程和朋友聊着也是蛮开心的。</P><P>然后是回来做纸样,车衣服,也因为是第一套,师傅花了整整两天时间。</P>
发表于 2007-1-3 0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做的曲裾深衣,配色方案和整体感很不错!</P><P>万佛参与汉服界已快两年了,曾为天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P>她首次系统地写了《一天一课,自己动手做汉服》的专题教学长帖与众网友分享,也组织、参与过多次天汉大型汉服宣传活动,是东北地区汉服实践活动较早的人士之一。目前也以汉服为职业,其中艰辛难以言说,但她一直在坚持。</P><P>市集版为专门的汉服交易区。如网友或商家有兴趣与其它汉服制作者深入讨论汉服设计、制作方面的技术问题和心得,请在汉服研习版专题讨论,这里是专门的汉服技术讨论版面。</P>
发表于 2007-1-3 09: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P>恩,不错了,呵呵</P>
<P>提醒两点:</P>
<P>1 中衣衽尾与和服是有区别的;</P>
<P>2 曲裾的弧型摆并不是“做”出来的。</P>
发表于 2007-1-3 1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佛朝综</I>在2007-1-3 9:51:16的o(︶︿︶)o 唉:</B>

<P>恩,不错了,呵呵</P>
<P>提醒两点:</P>
<P>1 中衣衽尾与和服是有区别的;</P>
<P>2 曲裾的弧型摆并不是“做”出来的。</P></DIV>

你好久不过来了,最近很忙吗?
发表于 2007-1-3 14: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万佛朝综</I>在2007-1-3 9:51:16的o(︶︿︶)o 唉:</B>

<P>恩,不错了,呵呵</P>
<P>提醒两点:</P>
<P>1 中衣衽尾与和服是有区别的;</P>
<P>2 曲裾的弧型摆并不是“做”出来的。</P></DIV>
<P>说真的,这是第一次做,我没有参加过活动,所以对汉服的了解,几乎是从网上看到的全平面的,这一套是照朋友的做的。我只是调整了弧型下摆的比例和制作工艺,现在也有好几位朋友正在请我帮忙制作汉服,都是很熟的朋友,因为我们想在春节小范围地举行一次活动(广州),所以得在短时间内提高汉服的技术,这样才对得起请我做汉服的朋友。主要是指提高结构及基本常识方面上的。至于制作工艺,我非常坚持自己的做法,呵呵。
<P>所以很想万佛赐教几个问题:(因为平时还是较忙的,所以无法一个一个贴子去找资料了,我也尝试着去这样找过,但是效果甚微,结论不一,找得越多,我反而越糊涂,时间倒是用了不少,所以我基本上只能是通过自己以前学的知识和自己对汉服的理解来制作了。万佛,我们就在这个贴子里讨论吧,说不定就真的能形成“莲”派汉服特色,哈。毕竟我还是一个“专业人士”,所以在讨论过程中,你不会太吃力的,哈。)
<P>1:曲裾的弧型摆要如何处理?我这一套曲裾,是用了时装的裁剪方法,每一片侧缝都是有拼接的,上衣部分加了胸省,后片腰下也打了两个活折,本来有想过,古代的服装可能是没有省吧,但是,还是不想腰部积太多布了,这套的面料又有点厚,也有放一些下摆。不知万佛说的曲裾弧型下摆是怎样的。
<P>2:中衣,是按我的身材做的,但是我用的这个模特尺寸比较大,所以穿上去有点撑。我穿上身后,侧边的系带是几乎到了侧缝的。说真的,这件中衣我是很满意的,面料很到位,穿在身上特别舒服,而且自认为非常有感觉。这件中衣放在我工作室后,我们社区的很多朋友都跟我定购了,有的想当家居中衫穿,有的想在练瑜珈时穿,有的想平时就穿出来,他们并不是象我们这般热衷于汉服,但就是出自本能地喜欢。这件中衣袖子我没有拼缝,整件中衣没有一条锁边线,全是仿手工的包缝处理,因为小时候,见外婆就是那样处理缝头的。我现在的很多对服装的仿手工的工艺都是从我外婆那儿学到的,她的手非常巧。还有就是在大学时,也学了手工课,我也经常会把仿手工的制作效果用在高档的时装上。所以在这儿特别想请教万佛,中衣的衽尾与和服的区别,要是有图就最好了。
<P>
<P>这两天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几件春节要穿的汉服,男装方面暂时是做给家属们的,我做的是短打的款式,方便他们在小区内活动,因为他们说,如果汉服做好了,以后在小区的休闲活动都会穿汉服的。这一次用了棉麻质感的面料,但是我现在比较困惑的是,男装裤的腰头和前襟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汉服男装裤的实样,我现在做的就是两片式的,外侧缝没有拼,只是合了内侧的缝,腰头也是系带的,没有开前襟,不知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P>等等,这几天正在制作中,所以万佛可不能太吝啬啊!</P>
发表于 2007-1-3 15: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P>大家有本事互相彪着提升是好事,不赞同私下起浪,这种小里小气,可鄙。</P>
发表于 2007-1-3 15: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P>所以很想万佛赐教几个问题:



<P>1:曲裾的弧型摆要如何处理?我这一套曲裾,是用了时装的裁剪方法,每一片侧缝都是有拼接的,上衣部分加了胸省,后片腰下也打了两个活折,本来有想过,古代的服装可能是没有省吧,但是,还是不想腰部积太多布了,这套的面料又有点厚,也有放一些下摆。不知万佛说的曲裾弧型下摆是怎样的。</P>
<P><FONT color=#445cbb>曲裾下摆都是直线。腰部没有省,按腰围去做就可以。
</FONT></P>
<P>2:中衣,是按我的身材做的,但是我用的这个模特尺寸比较大,所以穿上去有点撑。我穿上身后,侧边的系带是几乎到了侧缝的。说真的,这件中衣我是很满意的,面料很到位,穿在身上特别舒服,而且自认为非常有感觉。这件中衣放在我工作室后,我们社区的很多朋友都跟我定购了,有的想当家居中衫穿,有的想在练瑜珈时穿,有的想平时就穿出来,他们并不是象我们这般热衷于汉服,但就是出自本能地喜欢。这件中衣袖子我没有拼缝,整件中衣没有一条锁边线,全是仿手工的包缝处理,因为小时候,见外婆就是那样处理缝头的。我现在的很多对服装的仿手工的工艺都是从我外婆那儿学到的,她的手非常巧。还有就是在大学时,也学了手工课,我也经常会把仿手工的制作效果用在高档的时装上。所以在这儿特别想请教万佛,中衣的衽尾与和服的区别,要是有图就最好了。</P>
<P><FONT color=#4d61b3>依我看…中衣的面料并不是很好,不是天然纤维,领子上走向感觉不好。</FONT></P>
<P><FONT color=#4d61b3>衽尾应与底摆线向上削齐,不是方头结束。方头是在唐衣上衍生出来的,中衣不这么做。衣侧是要有余地,各家有各家的分寸。</FONT></P>
<P>
<P>这两天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几件春节要穿的汉服,男装方面暂时是做给家属们的,我做的是短打的款式,方便他们在小区内活动,因为他们说,如果汉服做好了,以后在小区的休闲活动都会穿汉服的。这一次用了棉麻质感的面料,但是我现在比较困惑的是,男装裤的腰头和前襟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汉服男装裤的实样,我现在做的就是两片式的,外侧缝没有拼,只是合了内侧的缝,腰头也是系带的,没有开前襟,不知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P><FONT color=#3c72c4>那看是合裆裤还是免裆裤。</FONT></P>
<P><FONT color=#3c72c4>腰部系带是不错的,位置各代有变化,不强统一,以功能性佳为最好。</FONT></P>
<P><FONT color=#3c72c4>中日绔裤的区别主要是面料不同,因为面料不同所以产生的细节处理不同,其余可借鉴。</FONT></P>
<P><FONT color=#573cc4>都是专业的好说话,既然是同行,我也不用拐什么弯的,你也知道学艺的辛苦,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同行之间,尤其你我还都是“专业”做这个。不过不涉及原创部分的历史知识还是可以分享的。</FONT></P>
<P><FONT color=#573cc4>同行,互相竞争是难免的,互相帮衬能更好。这也是我的经验。</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16:19: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3 15: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吴丝蜀桐</I>在2007-1-3 13:04:56的o(︶︿︶)o 唉:</B>


你好久不过来了,最近很忙吗?</DIV>
<P>小吴这话外道了,不过我是在这边不说话有一段时间了。</P>
<P>并不是不想分享,经验告诉我,分享虽然是件好事,但是也要挑人。性格要好,心气要正。</P>
<P>心气浮躁,急功进取者,或者对他人没有应有的尊重,这种人我是不教的。</P>
<P>我也是因为这种人在天汉,且不说那熟悉的一个两个,人多环境就杂,所以不想在这里说太多。</P>
<P>不过我对天汉的感情并没有变多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15:32: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3 15: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P>咳,反正我是外行.有我这端茶倒水的店小二,你们才好聊天</P><P>只是久了没有遇见,有点想你了</P>
发表于 2007-1-3 15: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P>一直喜欢并且佩服小佛</P><P>看到两位说流派问题,忽然想起春秋战国时期,学说多,观点多,而这些观点影响在服饰上使各个国家都有了不同的特点,当时看到这里时,心想,什么时候汉服也能这样,制作汉服者不仅仅有专业的技能,更有对汉服,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汉服能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那将是多么黄金的时代啊</P><P>题外话,请专业人事继续交流:)</P>
发表于 2007-1-3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子夫</I>在2007-1-3 15:20:06的o(︶︿︶)o 唉:</B>

<P>大家有本事互相彪着提升是好事,不赞同私下起浪,这种小里小气,可鄙。</P></DIV>

子夫也好久不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0 23:37 , Processed in 0.076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