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6|回复: 3

[转帖]庄子的理想人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12: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3>
  在《庄子》里,理想人格的名称甚多,有“真人”、“至人”、“神人”、“大人”、“全人”等等。理想人格境界各异,“至人”是“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洹而不能寒”,“神人”是“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虽境界有些微不同,但都是天生异秉并且超凡脱俗,来去自如。但,这种脱俗的自由,只是纯精神层面的,形体还是不能避免人间的冲突矛盾,那么,形体就应该安时处顺,捐势以求“无用之用”,顺应众人,消弭矛盾。可以说,庄子的理想人格,自由超脱只是精神上的,在处世态度上却是委顺的。
庄子的处世态度看似顺随,其实是极其无奈的行为。暴君的统治,他无法推翻;社会的斗争和矛盾,他无力消弭制止,只能无可奈何的顺其自然了。庄子想说的是,只有在乱世中做一个无用的人,性命才可以长久。像庄子那样的有用之人,也要有一颗无用之心。
  人应该尽量地避免矛盾,消弭矛盾,但万一自身的困境还是出现了,该怎么办?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世间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要达到逍遥,首先应该剥离肉体与精神,肉体是沉重的,它不能够获得绝对逍遥,而精神,却可以轻灵自在、无拘无束地凌空飘举。
  如果想能够成为庄子笔下的神人、圣人、至人,那么,人们应该怎么做呢?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从看淡世界,到淡漠物质和生死,到能像清晨一样清明洞察,再到洞见独一无二的大道,超越古今,进入无生死的境界,最后到在一切纷扰中保持宁静的心境。颜回也有相似的闻道过程,从忘仁义、忘礼乐、到坐忘,他摆脱了肢体和聪明,离开形体,去除智慧,和大道融为了一体。
  庄子提出了“心斋”和“坐忘”。“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忘记了自己,与天地浑然一体,自然就消除了人与物之间的界限。虚者心斋,只有胸中抛下尘世杂念,虚怀若谷,自然心境澄明。心斋是排除欲望的精神修养过程。
要有心斋和坐忘,必须先“齐物”。等同生死富贵贫贱,喜怒哀乐等各方面,把事物看作毫无分别,自然也就不会计较得失成败。
庄子用“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来打比方,其实他不是想说泰山为小,秋毫为大,而是想让人们明白泰山和秋毫、殇子和彭祖在本质上没有差别,能更真切地体会到“齐物”的本质。
庄子的齐物是纯精神方面的,天籁之所以超越地籁、人籁,就是因为它“无心”,是纯粹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
         人籁如果可以做到“无心”的话,也可以成为“天籁”,齐物是从心出发的,“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 ”,“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对万物都心存包容,怀而不辨,任何事物都是等同的,没有区别,心就重归于素朴,在这心中,万物互相涵蕴包容着,没有界限和对立。
只要把富贵与贫穷,帝王与乞丐,彭祖与殇子,生与死……这些对立的事物能够等同而一,心中不会再有对权力金钱的贪婪,自然使心灵净化,达到心斋,才能一步步达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的境界。
同时,庄子提倡摒弃智巧,“以人合天”。道中有气,气化感万物,使万物有“性”,有了形,才有了人,因此,“道”与“人”本性同一。智巧只会产生机心,心灵不会纯净。天既然与人的本质同而为一,那么“天人合一”是最好的境界,只有顺乎大道才能够达到和谐。</FONT>
发表于 2007-2-10 0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庄子的各种人格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这是庄子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探究,是超世间的;而他说的摒弃智巧是对现实事物的批判,是世间的或者说是入世的.</P>
发表于 2007-9-24 18: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们都是表面上打着孔夫子的招牌,而实际上却是庄子的私淑弟子!(鲁迅)</P><P>   中国文人外表是儒家,而内心却都是庄子!</P>[em08]
发表于 2007-9-24 2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文人外表是儒家,而内心却都是庄子!</P><P> </P><P>本人如此  </P>[em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5-5-8 09:21 , Processed in 0.0347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