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18|回复: 16

[原创] 为什么以“某朝服饰”来区分汉服是不科学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5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服饰体系的自然演变,是经济、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演化进程具有连续性。虽然在不同时代,服饰会反映出或多或少的不同总体特色,但以时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朝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来划分服饰的样式,本来就是相对的、模糊的。服饰体系的演变,如果没有非正常原因,不会出现跳跃性的、不连续的变化,所以以“朝代”来划分服饰体系和样式,本来就不甚科学、不甚合理。事实上,说“某朝汉服”,只能给一个非常笼统而含糊的印象,仍没有给出一种具体的汉服形制概念。</FONT></P>
<P><FONT size=3>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对服饰体系不甚了解的普通人士,很容易下意识地把汉服和朝代挂起钩来。这主要是因为汉服的体系非常庞大而复杂,一般人难以具备系统的知识;又因为历史断代的缘故,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对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极其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和视觉感性认识,对汉服的模糊印象往往是通过众多的“古装剧”建立起来的,而古装剧中的服饰差异自然和“朝代”直接相关。所以人们一说起汉服的样式和特色,便自然而然地、不加思考地冠以“某朝某代”。</FONT></P>
<P><FONT size=3>要纠正这一不合理的体系划分,就迫切需要汉服研究者拿出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以汉服形制为纲,整理出一个清晰而系统的历时数千年的完整汉服体系图景,并清晰地描绘其演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的历史脉络。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巨大而艰苦的民族服饰文化史研究工程,绝非寥寥数人之力可以完成;其实,这本属于国家民族服装史专家的专业性基础研究、考古工作。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基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尤其是汉族服饰的研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在目前还是非常薄弱、非常不深入的。也说明服饰研究理论界对汉族服饰文化一直未给予必要的重视。</FONT></P>
<P><FONT size=3>作为汉服的推广、宣传社会群体,要改变对汉服体系以“朝代”区分这一不正确表述的现状,需要我们自身对汉服体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类别、形制、结构、术语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在宣传实践中,应准确地以形制分类术语来准确称呼各种样式的汉服,如“深衣”、“襦裙”…而不是笼而统之地称“唐服”、“宋服”、“明服”等。这方面,欧阳雨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ufe</FONT>、百里奚等人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可贵的。</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0 10:40: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4-15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汉唐兄的主张!越来越多网友注意到了汉服的款式传承性并深入研究,一个严谨的汉服体系的建立看来是时日问题了。希望大家能共同参与这个体系的建设工作。本帖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公孙兄的厚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热烈祝贺公孙子墨兄荣任版主!</P>
发表于 2005-4-15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汉唐兄。大家共同努力,推进汉服事业理论建设!</P>
发表于 2005-4-15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再补充一点,普通人之所以觉得汉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是影视剧中为突出朝代背景而特意强调的几种款式的反复印象深化的结果。这几种款式,按不专业的说法,主要有秦汉衣裙佩剑、唐低胸纱衣襦裙、宋圆领幞头“秀才装”、明朝方巾“道士”装。当然这还是比较考据些的影视剧所强调的,一般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完全是时空颠倒的。一般人连朝代顺序都背不下来,更是没法通过款式辨别朝代。可能只有唐低胸纱衣错认率比较低,那也是因为仕女头上那朵大花的功劳吧。倒是清朝跟以前历朝服装都不一样,人们又不知道剃发易服的历史(知道留发不留头的挺多,因为旧版初中历史课本写过,易服的事,十个有九个不知道),因此就以为每个朝代都要换一套衣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注意的是,汉服是连续发展的,虽说各个时代的汉服总体上会有些风格差异,但并未各朝各代孤立地自成一统。<b>在这一点上,任何民族的服饰演化规律没有一个例外的</b>,所以以朝代来区分汉服是很不合适、很不科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我身穿着深衣,人家一定要问这是“哪个朝代”的汉服,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深衣”横跨了好几个朝代,既不能说这件深衣是“汉代的”,也不能说它是“唐朝、宋朝”的。之所以无法回答,是因为这一提问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提问。

我们现在做的深衣,尽管其几何形制继承了传统的规范,但是所用布料、纹饰、图案、色彩搭配等等,不可能完全和过去的深衣完全相同。可以说,既继承了传统,也有现代的风格特点,怎么能概而言之为“汉代、唐朝、宋朝…”的?
发表于 2005-4-20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否应该现在就对什么场合穿什么款式的汉服进行一些讨论,并最终统一起来?比如礼服选什么款式,游园休闲什么款式,祭祀什么款式...</P>
发表于 2005-4-20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的,应开始这方面的讨论了。</P>
<P>民国初年曾有人提出恢复汉服的民族服装地位,不同场合应着不同款式。我记得大致是:</P>
<P>礼服:士人玄端,宽袍大袖,类似于西装的燕尾服。</P>
<P>常服:正装为深衣,袖宽一尺左右,类似于现代西装正装。</P>
<P>休闲服可选长衫/直身,活动方便,易穿脱。类似于西装中的夹克衫。(这是我加的,毕竟民国那时还没有夹克)</P>
<P>运动服可选短衣(有及膝的,也有到胯的),具体选哪种看需要了,比如登高爬山就可以穿及胯的,舞蹈剑术就可以穿及膝的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0 17:53: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4-21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女士的呢?呵呵</P><P>还有婚服等等</P>
发表于 2005-5-1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里兄的分类,让人一看就明白~~!!现在的文化西的厉害,这样的中西对照,更容易让人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汉服在各代的款式是相对稳定的,各朝代之间有的只是风格上的差异。
发表于 2007-10-10 0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言之有理,现在汉服复兴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盲点和误区,仍须努力哈~
发表于 2007-10-10 14: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
发表于 2007-10-10 1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P>两年多以前的帖子被顶上来了,呵呵,随着汉服的发展,最终会在朝代论的迷雾中走出来的 </P><P>正是因为汉服中断已久,才有了把某个朝代过度脸谱化的朝代论</P>
发表于 2007-10-10 20: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牛人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 12:45 , Processed in 0.0679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