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0|回复: 2

漢制深衣-禮學家都應做件深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9 20: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禮學的人,理當對先王之制心向往之。當然,車輿是做了也不會架馬,兵器若做了還要去備案,禮器冕服做不起也不能穿……只有深衣,可以做,可以穿。考據之精微,不落實到實際処,又有什麽意思?算得什麽本事?當年康成是見過實物的,溫公、朱子是做過衣服的,明朝人、李朝人、江戶人的深衣都在博物館裏挂着。商周的玉雕,楚國的漆器,漢代的石頭,也都可以看到……

這件是依照漢代文物,和鄭注復原的,這種風格應當在戰國出現。冠則參照戰國文物,對照儀禮記載。這裡用了侈袂,因爲漢朝都是如此;周制算是大夫等級。用白布,是孔疏記載,沒有特別理由,大概只有“完且弗費,善衣之次”勉強為說。但自溫公成爲定制,則沿襲之。按五行屬秋季,戰果或已有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衽之正解,蓋衽當旁耳。先秦至漢,身旁皆有續衽以鉤邊,或直裾或曲裾。衽或特用一幅交解,或簡化即以裳幅鉤邊(以此看,朱子晚年之說,可謂曲中)。楚漆畫、中山國俑、漢俑,衽皆又作鳥喙必鉤之形,或深衣成文而考誤與?秦俑、楚俑皆有用殺而上之一角鉤邊者。


冠制解2008-01-15 19:23蕤,從文物看,纓下有垂餘者,有無餘者;而故宮朝服玉人之冠有冠有武,然只有纓結於冠,下有蕤;並無連接冠、武之物。又文物之冠多僅為一延板,以條固結於纓,側視成丫字。此無最似《喪服》冠繩纓,條屬。鄭注: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按疏,案《礼记》云:“丧冠条属,以别吉凶。”若然,吉冠则缨、武别材,凶冠则缨、武同材,是以郑云通屈一条绳为武,谓将一条绳从额上约之,至项后交过,两相各至耳,於武缀之,各垂於颐下结之。則此類文物,皆從簡,武纓同材也。今人多以此物為頍。然則頍者,缺項也。《三禮圖集注》緇布冠無笄,著頍圍髮際,結項中隅,為四綴以固冠也。項中有[糹屈],亦由固頍為之。賈釋曰:頍項者,謂於頍兩頭皆有jue2,別以繩穿於jue2中,於項上結之,因名頍項。既結頍於項,則頍上四綴當首之四隅。以四綴上屬於冠武,然後得冠頍之安穩。謂別以繩穿項中之jue2,結之,因得頍之牢固,故云亦由固頍為之。可見頍的結束在項後,非在頷下。
又疏:“外毕者,冠前后屈而出,缝於武也”者,冠广二寸,落顶,前后两头皆在武下,乡外出,反屈之,缝於武而为之,两头缝,毕乡外,故云外毕。可知冠縫於武。乃是可知喪冠、緇布冠等式。

[ 本帖最后由 翅膀折了 于 2008-2-20 18:44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0 14: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以前见过的啊,又重发的ma~~
发表于 2008-2-24 2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笑飞兄,自制的深衣?

楚俑中见过这类的,衣裾做法,不过和兄的样式有点差别,盖可能未有看全。我所见者,皆是直裁或斜裁。

兄可看过,沈从文先生按马山楚墓中的出土文物,所证明的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1 01:19 , Processed in 0.0630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