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冉天王称帝后的其它做为 1、各方反应 冉天王杀了石鉴之后大臣共推冉天王称帝,改国号为魏,恢复自己的姓氏冉,之前他一直叫石闵的。 冉天王号召四方时,史书上讲“诸屯”皆不应,这里的诸屯应该是主要的军队聚焦地,这些军人应该都是胡人占主体的,自然不会响应冉天王,而是响应了后来称帝的石祗。根据史书讲,他们主要是:石琨据冀州,抚军张沈屯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段勤据黎阳,宁南杨群屯桑壁,刘国据阳城,段龛据陈留,姚弋仲据混桥,苻洪据枋头,众各数万。
冉天王实际控制的区域有多大,不太清楚,不过看晋书的记载,冉天王没有接到邺地以外的援兵,反倒是冉天王救援过常山。而徐、兗、豫、荆等地太守还是接受了冉天王的领导。考虑当时的实际,很可能是当时的刺史大多都在观察局势,并没有急于站队。当然民众已经是开始杀胡,这点不用怀疑。
称帝后的冉天王,在地位上与东晋皇帝平齐,是如何与晋打交道呢,史书记载他是“遣使临江告晋”,讲:诸胡扰乱中原,我已经杀了他们,若你们能来共同征讨余部,那就派兵来。东晋怎么反映的呢,“不答”,不仅不答,而且直接派兵攻打冉天王管辖的合肥,迁其百姓而还。此时的东晋权臣桓温与东晋朝廷有矛盾,朝廷不愿意桓温取得更大的战功,所以用殷浩来牵制他。等到殷浩北伐时,北方已经是慕容氏的天下了。可惜,相当可惜!
冉天王没有忘记曾让他扬名的慕容氏,派一位叫常炜的使者出使辽东。这里有点奇怪,冉天王没有对东晋派使者,却对辽东派出了使者,大概是想先稳住慕容氏。由于慕容氏与石氏一直处于仇视状态,而且在慕容氏眼中,冉天王称帝是一种内部篡权,所以对冉天王并没什么好感。 慕容俊亲自接见使者,但并未直接开口,而是命他的记室(大概是书记员一类的)封裕先去责常炜:“冉闵不过石氏养孙,身份低微,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祥瑞,居然敢自己称帝了?”常炜回答:“我家主公应天驭历,祥瑞自然是有的。至于我家主公身份低微,这是自然,不过当年的魏武帝不也仅是一个宦官的后代么。看看我家主公称帝之前,诸胡猖獗,荼毒苍生,我家主公奋起诛胡,廓清宇内,其功劳可比皇天。汤武用兵,孔子还赞美他们呢,我们皇帝现在杀胡,也是顺应民意的事,与汤武同类,现在顺应天命称帝有何不可呢?”封裕接着问:“听说玉玺在石祗的中手,是不是?又听说冉天王想铸一个自己的铜像,结果总是坏掉,怎么也铸不成,这怎么能说是顺应天命呢?”常炜回答:“诛胡之日,邺城的胡人基本上被杀光,怎么可能有人把玉玺带走,这是石祗为了向你求救兵才故意说,你说的铸铜像的事,大概是外间传言,我没听说过”。
使者对答,往往是非常耗精力的事,自己的神情、姿态、语气、言语逻辑都要非常完美才行,事实证明冉天王手下不缺人才,常炜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答如流,举止文雅,让慕容俊非常欣赏。不过对冉天王铸像不成一事,慕容俊非常感兴趣,想让常炜亲口承认。就下令架起火堆,让封裕私下的说明慕容俊的意思,否则火堆可不是架着驱寒的。常炜依然神色自若的说:“平民相交,还讲究个信用,何况是像燕王你领导的大国。做为一个使者,为了活命而说假话,有违常某的原则,燕王想烧死我就快点吧。”慕容俊左右都劝他杀了常炜,慕容俊还是放了他,毕竟他是欣赏此人的。但是慕容俊并没有因为常炜的来使而承认冉天王的地位,而是派慕容垂、慕容评等进攻中山。
2、杀李农 李农是镇压戍人叛乱的主将,支持石遵称帝的将领都曾是他的手下。在后来冉天王废石遵、石鉴,镇压各种政变叛乱时,基本上都是闵农并称,比如:“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于是伏都及铢率众攻闵、农,不克”,这些事前文叙述过。 在众臣拥立冉天王时,冉天王谦虚的让位李农,李农“固死以请”,冉天王这才称帝,并拜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李农的儿子们也皆封为县公,确实是冉天王之下的魏国第二人。 根据晋书记载的顺序,李农被杀是在石祗称帝、东晋不愿意帮助冉天王之后,在第二次大战胡人之前。杀李农的原因书上没有明说,一起死的还有尚书令、中常侍等官员。 对此不好评论,可能是李农谋反,可能是冉天王对他太不放心,不过李农之死,让冉魏政权缺少了一位善战之人,有点可惜。 3、关于冉天天任用胡人并杀韦謏的问题 称帝后,冉天王接连挫败两次胡人的进攻,就是第二第三战,此后冉天王拥兵三十万,盛况超过石勒时代,并且选拔了一批读书人,淮才授用,书上说“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简单的说就是当时的读书人高度称赞冉天王的英明举动。不过大家不要激动,这样的事石虎石勒都干过,而且石勒做的相当好,冉天王时代由于战乱不断,这点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第四战是冉天王主动讨伐石祗。在出发之前,他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大单于、骠骑将军,并配一千降胡为部众。这时一个汉大臣韦謏激烈反对,冉天王一怒之下杀了他。这件事被网络文章严重忽略,因为这点太不和谐了。以屠胡著称的冉天王怎么会用胡人,而且会因此而杀汉大臣。此时的冉天王想收买胡人心的想法相当明显,可惜已经晚了。 4、第四战之后的混乱及悔杀韦謏 在第四战中,由于诸胡来援,王泰建议坚守不出,冉天王不听,反而听了一个道士的胡诌导致大败。这一战导致盗贼蜂起,人饥相食的现象。 这时的晋书记载“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这里需要注意,“树私恩”三个字,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历史观中,冉天王收容汉人,大力诛胡,是树私恩,是因为胡人不支持他他才这么做的,而当时的胡人是百余万逃还,死亡率是七八成,那么可能有近百万胡人死亡。此时的北方大地一片混乱,社会生产基本停滞。 这时的冉天王有悔意,所以杀了道士法饶,追了谥号给韦謏。冉天王认错了,认了什么错了?是杀胡人错了,还是任用胡人错了?给韦謏谥号,给人一种感觉是冉天王觉得任用胡人错了,但是与前文描述似乎脱节了。结合前文的华夏混乱,冉天王后悔的应该是杀胡引起社会混乱,任用法饶这样的小人,轻杀忠臣等等一系列的事件。此后的冉天王看到社会的混乱,还是做了小小的总结与自我批评的。 5、杀王泰 第四战大败之后,冉天王做自我总结的时候并不长,石祗的大将刘显再次来犯,由于当时流言冉天王已战死,所以冉天王巡城以安众心。这时刘显兵主力距邺才二十三里,冉天王有点害怕,找王泰来商量对策。王泰就是第三战的前锋将领,和第四战建议冉天王暂避敌锋的人。由于第四年中冉天王并不听王泰的,最终全军覆没,所以王泰心里有气,称病不见。冉天王无奈,亲临王泰家中探病,王泰还是说自己病了,没提出什么建议。冉天王大怒而返,还宣布等杀了胡人再来杀王泰(历史的悲剧往往很雷同,沮授发来贺电)。结果第五战结果是冉天王大败刘显胡兵,刘显为了活命,秘密投靠冉天王,请命自己回去杀了石祗,战果相当不错。回师的时候,有人告发王泰想出逃到关中去,冉天王大怒,新仇旧恨一起算,杀了王泰,夷其三族。 王泰之死,说明冉天王虽有悔意,但是似乎根本没有改过自新,依然是轻杀大臣,性情残暴,有石家之风。 6、冉天王失败被擒 刘显说话算话,回去后果然杀了石祗及石祗手下大臣,传首邺城,冉天王最大的敌人没了,似乎要迎来大统一了。事实却相反。刘显最终还是反了,原来承认冉天王统治的南方地区徐州、兗州、豫州、荆州等地都投向了东晋,我不清楚这些地区的刺史看到了什么,才决定投靠东晋的,但至少反应了冉天王并不得人心。不久,辽东的慕容氏也从辽东打到了中山,大致上在现在的河北何定一带。 刘显反叛,被冉天王击败是第六战,刘显攻冉魏常山,又被冉天王帅兵击败,这是第七战。此时的冉天王迎来了自己的终结者—慕容恪,他与慕容垂可以说是五胡时代最优秀的战将。这就是第八战,过程前文已叙述。冉天王兵败被擒,先送到燕主慕容俊所在的蓟。慕容俊先责命他:“你不过是一个奴才、下等人,怎么也敢称帝?”大概是觉得冉天王不过石氏养孙,没有资格称帝。冉天王打了一辈子仗,现在被擒,依然脾气不减,或者说是豪气不减,立马回应:“现在天下大乱,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夷人都能篡逆称帝,我是当世英雄,怎么不能称帝?”回击的相当有力。慕容俊大怒,打了冉天王三百鞭,送到龙城的先王庙中祭了先王。 7、冉魏的灭亡兼论玉玺事件 慕容氏派慕容评趁胜围了邺城,邺城内缺粮,石虎当年的宫女都被吃光了,这点很无奈(张巡发来慰问电)。此时邺城群臣以蒋干为首,(周瑜对此表示关注)。蒋干之前做过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李农死了,王泰死了,还有一大批官员战死了,目前只有蒋干了,由于此时南方大部分城市已经投了东晋,邺城离东晋的势力范围已经不远了。所以蒋干还是觉得投了东晋比较好,派了一个叫刘猗的人送表东晋。 冉天王称帝后不是临江告晋么?我现在正在杀胡,你们能派兵就快派兵来相助,那姿态至少是与东晋皇帝平齐。现在冉天王已经被慕容氏俘虏,也该东晋姿态高了。而且不用东晋朝廷出马,濮阳太守戴施在路上拦住刘猗一行,责成其先送玉玺,然后再归降。刘猗回去复命,蒋干这时有点犹豫,心时大概觉得这帮孙子,真是趁火打劫,老子归顺之后,玉玺自然会送到东晋。你一个小小的太守非要我先送玉玺,无非是想抢这个献玺之功,真是缺德。 此时的濮阳太守戴施大概是觉得自己建立功勋的时候到了,所以自己带了百余人冲到邺城,声称来帮蒋干守城,这百余人有多大作用,其实主要是戴施想亲自见蒋干。戴施劝蒋干说:“你先把玉玺给我,我亲自上书皇帝,说明你已献出玉玺,现在道路不通,不敢送玉玺到京城,这时请皇帝出兵来邺城,一定会迎来大军。”蒋干信以为真,将玉玺交给了戴施。哎!此刻的蒋干不是一个人,三国蒋干灵魂附体。 戴施的表现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他谎称派部将何融去迎取粮草,秘密的让何融把玉玺带出了邺城,送到东晋,戴施的大功就此告功。不久邺城的守将开门降了慕容评,戴施、蒋干等人用绳子系着下了城墙逃走。冉闵的妻子儿子还有一大帮的大臣都被俘虏,送到了蓟,根据后来人们发现了墓志,冉天王的后人并没有被杀,不过记载不详。 我只所以把玉玺这段讲的这么详细,一来是想说明此时的东晋并没有恢复旧疆,拯救北方黎民的志向,二来是想说明玉玺送到东晋,并不是冉魏汉心大发,有了赤子之心,甘心情愿的送来的,网络文章想用玉玺说明冉天王的汉心,根本是瞎扯。还有说冉魏的大臣们至死不降慕容氏的说法更胡扯了。 7、冉天王的身后名 冉天王被杀后,山左右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共八个月间不下雨。天降灾害,定是人间有冤。于是慕容俊派人祭祀冉闵,并封其为武悼天王。这一点是网络文章大吹的地方,冉粉必奉的一句。 此事确实不假,不过五胡时代,并不只冉天王得了天王的称号。还有苻坚,就那位投鞭断江、风声鹤唳那主,此人相当宽厚,待人很好,后来被姚苌这位政治痞子抓住缢死。姚苌手下将士大多来自苻坚,所以心中有些悲戚。姚苌有些惧怕这种情绪,所以封苻坚为“壮烈天王”。限于篇幅,在此不讲述苻坚的事迹,不过此人待人宽厚,重用汉人王猛,创造了五胡时代最大的稳定与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大概只到北魏时才被超过。假如仿网络上的冉天王文来胡吹苻坚,那苻坚就是李世民第二了,而且是和冉天王一样壮志未筹的悲情英雄了。 做为冉天王最权威的资料来源—《晋书》,如何评价冉天王的呢?没有评价。冉天王的记载在石虎的载记中,载记的最的对石勒和石虎做了评价,前者的评价是“虽曰凶残,亦一时杰也”,后者的评价没一句好的。冉天王根本就没评。 ===================================== 写到此,我只是想说冉天王虽然善战,不过不是百战百胜,不是名将,他也没有汉心,他残暴,容易发怒,轻杀大臣,网络上吹棒的优点全是错的。 至于冉天王虽然没有汉心,但是杀胡一事客观上震慑了胡人,使后来的胡人开始考虑善待汉人,这种观点更是胡扯,我在后面的文章里会写明。 需要说明的,做为汉服宣传者,往往标榜自己是汉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者,可惜却拿着根本不存在历史事件四处乱吹,或是以历史揭秘、惊呼刚刚发现的方式来吹捧冉天王,显的非常可笑,更显得自己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这样如何去宣传传统文化,如何让别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