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07|回复: 8

[读史札记] 历史上的冉天王,力求呈现冉天王的全部事迹,并指出网上的虚假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2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耶律楚才 于 2010-6-12 09:53 编辑

近来不知道哪里吹来的歪风,把本来呆在历史垃圾桶里的冉天王吹了出来,不仅吹进了百度百科,连汉网的一些置顶页里都有对冉天王的吹捧,真无语了。 本人虽为历史业余人士,但至少也明白冉天王做过什么。本次文章参考书为《晋书》,将《晋书》中的记载的冉天王生平完全呈现给众汉友。

一、冉天王的出身及称帝前的表现

虽然再近的网络文章上,对冉天王的书香出身以及心向汉室的问题大加渲染,但是无奈的是,根本没有这些记载。

历史记载,他们祖先当过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虽然条件不差,但也不是荀、崔、王谢那样的大族,更不是孔子弟子冉伯牛那样的儒生,应该是武将。石勒在攻破陈午时获得冉瞻,这里的冉瞻十二岁,交给石虎做养子。冉天王就是冉瞻的儿子,是石虎的养孙。百度百科上写冉瞻被俘之前与石勒军英勇作战,那纯扯淡,他才十二岁,夏完淳当年也是十五抗清的,十二岁根本不可能。另外冉瞻是不是乞活军?不清楚,晋书没写,十六国春秋也没写。

石虎是什么样的人?吹捧冉天王的一定会骂石虎,因为石虎相当残暴。历史记载他打仗勇猛,但是攻陷城池后,不分男女善恶一律杀,鲜有遗类。此人还有个毛病,看到有人打仗也比较勇猛或者计谋能与自己相比的,就找机会害死别人,前后害了好几个。更有意思的是,冉瞻此人骁猛多力,攻战无前,最后还被封为西华侯。那些冉瞻此人如何做战,我想不用我多说吧。冉天王呢,石虎是抚之如孙,长大后,身高八尺,勇力绝伦,封了个修成侯。在石虎这样的领导人手下,得了个侯爵,说他没杀过汉人,那真是开玩笑了。

那么在石虎手下打了几仗呢,有记载的是三次:

第一次在伐辽,就是伐慕容氏,石勒大败,而冉天王军独全,而功名大显。

第二次在伐晋,夔安为征讨大都督,七万人伐晋,冉天王在沔阴大败王师,也就是晋师了,杀了晋朝大将蔡怀。如此重要的一战,居然被捧冉天王的人们给华丽的无视了。

第三次在伐戍人叛乱。这次叛乱,说来话长,是太子被处死,太子东宫的士卫们被安排到凉州戍边,走到长安附近叛乱,石勒派李农为大都督,冉天王等人为副,十万大军平判,结果李农军一路从长安败退到洛阳、陈留一带,石勒无奈,继续加精兵一万,其中包括姚、苻等羌氐兵参加,才镇压下去,虽然当时一路败退,不过历史记载,冉天王在这次镇压活动中表现比较活跃,名声大震。更重要的是这次参与镇压的将领大多参与了后来的政变。

此时的冉天王没有独当一面,但在一步步成长,虽有败仗,也不能算是冉天王无能,冉天王,华丽的成长吧。

二、冉天王参与争夺皇位及屠胡

石虎的儿子石宣石韬和他一比较像,善战、残暴,可惜死在权力皇位争取中,由于不干冉天王什么事,就不说了。石虎死之前,太子是石世,宠姬刘氏之子。石勒让石遵、石斌、张豺辅政。刘氏对两位石姓不放心,勾结张豺杀了石斌,找机会让石遵镇守外镇。没多少石勒死了,石世继位,刘氏又想杀重兵在撑李农,就前面镇压戍人叛乱的那位李农,李农惧罪逃走,寒了参与镇压活动的其它将领(包括冉闵)的心,他们都去支持石遵,当时石遵对冉闵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努力,事成之后你就是太子。冉天王听了相当有干劲(朱高煦发来贺电)。有了军队的支持,石遵杀了石世,自己当皇帝。

蓟地的石冲不服,造反,冉闵去平叛,结果大胜。这大概是冉天王第一次独立领军。接着石苞叛乱被王朗平定。

可惜石遵立了自己一个亲侄子当太子(冉闵毕竟是养侄),冉闵为此相当不高兴。但是凭借多年打拼的军功,还有重要的拥立之功,他已经是都督,总内外兵权,以此为基础,他得到了殿中将士及故东宫高力(大概类似后来的御林军)万余人的支持,简单的说,他已经掌握了宫中的武装,有能力杀到宫中的任何一人。

石遵感觉到这种威胁,所以稍夺其兵权,结果冉天王面有恨色。这下石遵坐不住了,请了石鉴、郑太后等人来商议如何处理冉天王。谁知郑大后念冉天王的拥立之功,反对杀冉天王,更绝是的石鉴在会议之后,立马将会议结果通知了冉天王。这样看来,不仅是宫中卫士,还有这些石氏宗亲对冉天王都相当的不错,结果不用说,石遵被杀,石鉴继位。

石鉴继位后开始像石遵一样的考虑如何处理冉天王的问题。其它石姓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想杀了冉天王之后自己称帝。结果有一串的叛乱:

石苞、李松、张才奉石鉴命令谋杀冉天王,失败被杀。

石祗在襄国,与姚、苻等姓联和起兵反冉天王,冉天王以石鉴的名义派石琨等去镇压,当然并没有立马镇压下去,石祗是冉天王一个重要的敌人,坚持了很久。

龙骧孙伏都、刘铢帅三千羯士造反,失败被杀。过程有点搞笑,孙刘二人先去找石鉴,石鉴十分感动,说忠臣呀,你们快去,我在中台望着你们。结果刘孙三人没能打败冉天王,只能在凤阳门坚守。冉天王去找石鉴,自然有质问之意。石鉴不等冉天王开口,立马说,孙刘二人谋反,快去讨平他们。

孙刘二人帅羯士谋反,影响重大,因为这意味着大部分羯人不服冉天王。冉天王令胡人不得聚众称兵,结果胡人斩关逾墙,跑了很多。冉天王干脆软禁石鉴,直接宣称愿留者留,原去者去。结果胡人全走了,赵人(应该是汉人)全进城了。冉天王看到这一幕,相当生气,感觉还是汉人比较靠谱。这点好理解,汉人受胡人的压迫,现在胡人全被冉天王给吓跑了,汉人自然认为冉天王是救世主了。于是冉天王干脆下令赵人(汉人)斩一胡首,送到凤阳门,文官进位三等,武将官拜牙门。汉人得令,群起攻胡,一日斩数万胡人,包括冉天王都亲自上阵了。我想冉天王上阵杀胡时,一定想起了了自己的爷爷石虎一起,攻城掠地,所过鲜有遗类的日子,那种感觉或许很相近。

这就是被一群人狂吹的屠胡令事件。起因不是他想杀胡,而是胡人谋反,胡人不愿意接受冉天王的领导。结果居然被写成为了冉天王一心为汉,为了兴复汉人王朝而屠胡,真是满嘴跑火车。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屠胡檄文,根本就没有,假如熟习古代文的会觉得这篇文章虽然很有古风,但还是少了点魏晋文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冉天王八战胡兵

冉天王大力杀胡,没多久自己称帝,结果呢,胡人在邺城之外,形成了相当的大的反抗势力。其中比较重要是的石祗在襄国,石琨在冀州,姚弋仲据混桥,苻洪据枋头,还有一些小势力。

第一仗是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鄴,结果冉天王率骑千余,距之城北,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战绩相当不错。并趁胜讨伐了一个张姓的小反叛势力。此时的石鉴还在幽禁中,他秘密约胡人趁虚伐邺。冉天王赶回来后就杀了石鉴,以及众多的石氏子孙,没多久自己称帝。

第二仗是石祗称帝,拜石琨为相国,率众十万伐鄴,结果冉天王军队人数不详,大败石琨于邯郸,死者万余。

第三仗刘国、苻健等众多小势力合力攻鄴,冉天王自已帅精卒八万,使王泰等帅步骑十二万为前队,讨伐众胡,大败胡人,斩道二万八千。这一仗相当猛。这一仗之后冉天王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冉天王还抽时间选拔了一些读书人去教书,可惜由于战乱,这点没起到什么效果。

第四仗冉天王帅步骑十万主动攻石祗,这场冉天王表现相当失水准。石祇去帝号,向慕容氏、姚氏借兵,三方合兵十万反击。冉天王先头部队失利,王泰劝冉天王固垒勿出,挫其锋锐。冉天王觉得有道理,准备坚守。这时冉魏营中有个叫法饶道士的胡诌说“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冉天王一听,挥着袖子大叫决战。这一战下来,可不得了,冉天王仅十余骑逃顺,死者十余万,还有一部分的政府官员被俘,损失惨重。

这一场相当的重要,首先是冉天王基本上丧失了自己的武力优势,此后鄴城附近战乱、抢掠严重,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史书记载“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其实这次战役有慕容氏、苻氏、姚氏的参与,展现了几家胡人的实力,为以后他们逐鹿中原打下基础。网络文章往往夸大的前几次的胜利,而完全忽略了这次有决定性的战役,根本无可取之处。

第五仗石祗趁胜使刘显帅七万攻邺。冉天王亲自巡视以安众心,并大败刘显,斩首三万。刘显请降,并斩石祗等人送至邺城。

第六仗,刘显叛乱,再伐邺,再败,斩敌数不详。我只能说,相对慕容氏,石氏的部队相当的差劲。刘显脸皮也够厚,打败仗也要称尊号。

第七仗,刘显伐常山,冉天王率八千骑救援,注意只有八千。途中有人降了冉天王,稍得人员补偿,但人数不详,最终冉天王直入襄国,斩刘显。至此,羯人政权消失。

第八仗,慕容氏入侵中原,兵锋已过幽、蓟,达到冀州,领军的是大名鼎鼎的慕容恪。冉天王帅军与其相距于魏昌城。网络上常出现的“闵所乘赤马曰硃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就出现在这里,十战十捷也在这里,但是注意,十战十捷,仅斩道三百余,而且是燕骑兵就包围了冉天王,战斗的结果是冉天王溃逃,途中马死被俘。送到东北的龙城献于慕容祖庙,最终被杀害。

关于最后一仗,有些现代人写的书上说是慕容恪设了诱敌之计,先有十败,又围住冉天王,但是晋书》上没明说。不过《晋书》慕容氏的载记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晋书载记第十中讲,燕王慕容俊命慕容恪讨冉天王于安喜,慕容垂讨段勤于绎幕,属于兵分两路。结果冉天王惧怕慕容恪,就逃到了常山。我个人感觉是冉天王在常山聚结与慕容氏决战,因为书上介绍慕容氏的士兵此时反而有点害怕。慕容恪给手下将士们做工作鼓气。并定好战术:慕容氏全军分为三部分,互为掎角,冉天王一定会全力冲中军,中军用重甲,全力抵抗,然后左右军突起两翼包抄,最终大败冉天王。

这就是冉天王夺取政权后的八仗(第一仗时未称帝),基本上是六胜两败。但是两败基本上都败于慕容氏之手,冉天王辛苦击败羯人武装,取得不俗成绩,但是却在慕容氏而且毫无办法,只能说无奈了。要数十六国中的战将,还是慕容氏的慕容恪和慕容垂数第一流。冉天五与石虎在作战能力与做战风格上倒是很像,他们算是第二梯队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冉天王称帝后的其它做为

1各方反应

冉天王杀了石鉴之后大臣共推冉天王称帝,改国号为魏,恢复自己的姓氏冉,之前他一直叫石闵的。

冉天王号召四方时,史书上讲“诸屯”皆不应,这里的诸屯应该是主要的军队聚焦地,这些军人应该都是胡人占主体的,自然不会响应冉天王,而是响应了后来称帝的石祗。根据史书讲,他们主要是:石琨据冀州,抚军张沈屯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段勤据黎阳,宁南杨群屯桑壁,刘国据阳城,段龛据陈留,姚弋仲据混桥,苻洪据枋头,众各数万。


冉天王实际控制的区域有多大,不太清楚,不过看晋书的记载,冉天王没有接到邺地以外的援兵,反倒是冉天王救援过常山。而徐、兗、豫、荆等地太守还是接受了冉天王的领导。考虑当时的实际,很可能是当时的刺史大多都在观察局势,并没有急于站队。当然民众已经是开始杀胡,这点不用怀疑。


称帝后的冉天王,在地位上与东晋皇帝平齐,是如何与晋打交道呢,史书记载他是“遣使临江告晋”,讲:诸胡扰乱中原,我已经杀了他们,若你们能来共同征讨余部,那就派兵来。东晋怎么反映的呢,“不答”,不仅不答,而且直接派兵攻打冉天王管辖的合肥,迁其百姓而还。此时的东晋权臣桓温与东晋朝廷有矛盾,朝廷不愿意桓温取得更大的战功,所以用殷浩来牵制他。等到殷浩北伐时,北方已经是慕容氏的天下了。可惜,相当可惜!

冉天王没有忘记曾让他扬名的慕容氏,派一位叫常炜的使者出使辽东。这里有点奇怪,冉天王没有对东晋派使者,却对辽东派出了使者,大概是想先稳住慕容氏。由于慕容氏与石氏一直处于仇视状态,而且在慕容氏眼中,冉天王称帝是一种内部篡权,所以对冉天王并没什么好感。

慕容俊亲自接见使者,但并未直接开口,而是命他的记室(大概是书记员一类的)封裕先去责常炜:“冉闵不过石氏养孙,身份低微,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祥瑞,居然敢自己称帝了?”常炜回答:“我家主公应天驭历,祥瑞自然是有的。至于我家主公身份低微,这是自然,不过当年的魏武帝不也仅是一个宦官的后代么。看看我家主公称帝之前,诸胡猖獗,荼毒苍生,我家主公奋起诛胡,廓清宇内,其功劳可比皇天。汤武用兵,孔子还赞美他们呢,我们皇帝现在杀胡,也是顺应民意的事,与汤武同类,现在顺应天命称帝有何不可呢?”封裕接着问:“听说玉玺在石祗的中手,是不是?又听说冉天王想铸一个自己的铜像,结果总是坏掉,怎么也铸不成,这怎么能说是顺应天命呢?”常炜回答:“诛胡之日,邺城的胡人基本上被杀光,怎么可能有人把玉玺带走,这是石祗为了向你求救兵才故意说,你说的铸铜像的事,大概是外间传言,我没听说过”。


使者对答,往往是非常耗精力的事,自己的神情、姿态、语气、言语逻辑都要非常完美才行,事实证明冉天王手下不缺人才,常炜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答如流,举止文雅,让慕容俊非常欣赏。不过对冉天王铸像不成一事,慕容俊非常感兴趣,想让常炜亲口承认。就下令架起火堆,让封裕私下的说明慕容俊的意思,否则火堆可不是架着驱寒的。常炜依然神色自若的说:“平民相交,还讲究个信用,何况是像燕王你领导的大国。做为一个使者,为了活命而说假话,有违常某的原则,燕王想烧死我就快点吧。”慕容俊左右都劝他杀了常炜,慕容俊还是放了他,毕竟他是欣赏此人的。但是慕容俊并没有因为常炜的来使而承认冉天王的地位,而是派慕容垂、慕容评等进攻中山。

2杀李农

李农是镇压戍人叛乱的主将,支持石遵称帝的将领都曾是他的手下。在后来冉天王废石遵、石鉴,镇压各种政变叛乱时,基本上都是闵农并称,比如:“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于是伏都及铢率众攻闵、农,不克”,这些事前文叙述过。

在众臣拥立冉天王时,冉天王谦虚的让位李农,李农“固死以请”,冉天王这才称帝,并拜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李农的儿子们也皆封为县公,确实是冉天王之下的魏国第二人。

根据晋书记载的顺序,李农被杀是在石祗称帝、东晋不愿意帮助冉天王之后,在第二次大战胡人之前。杀李农的原因书上没有明说,一起死的还有尚书令、中常侍等官员。

对此不好评论,可能是李农谋反,可能是冉天王对他太不放心,不过李农之死,让冉魏政权缺少了一位善战之人,有点可惜。

3关于冉天天任用胡人并杀韦謏的问题

称帝后,冉天王接连挫败两次胡人的进攻,就是第二第三战,此后冉天王拥兵三十万,盛况超过石勒时代,并且选拔了一批读书人,淮才授用,书上说“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简单的说就是当时的读书人高度称赞冉天王的英明举动。不过大家不要激动,这样的事石虎石勒都干过,而且石勒做的相当好,冉天王时代由于战乱不断,这点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第四战是冉天王主动讨伐石祗。在出发之前,他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大单于、骠骑将军,并配一千降胡为部众。这时一个汉大臣韦謏激烈反对,冉天王一怒之下杀了他。这件事被网络文章严重忽略,因为这点太不和谐了。以屠胡著称的冉天王怎么会用胡人,而且会因此而杀汉大臣。此时的冉天王想收买胡人心的想法相当明显,可惜已经晚了。

4第四战之后的混乱及悔杀韦謏

在第四战中,由于诸胡来援,王泰建议坚守不出,冉天王不听,反而听了一个道士的胡诌导致大败。这一战导致盗贼蜂起,人饥相食的现象。

这时的晋书记载“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这里需要注意,“树私恩”三个字,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历史观中,冉天王收容汉人,大力诛胡,是树私恩,是因为胡人不支持他他才这么做的,而当时的胡人是百余万逃还,死亡率是七八成,那么可能有近百万胡人死亡。此时的北方大地一片混乱,社会生产基本停滞。

这时的冉天王有悔意,所以杀了道士法饶,追了谥号给韦謏。冉天王认错了,认了什么错了?是杀胡人错了,还是任用胡人错了?给韦謏谥号,给人一种感觉是冉天王觉得任用胡人错了,但是与前文描述似乎脱节了。结合前文的华夏混乱,冉天王后悔的应该是杀胡引起社会混乱,任用法饶这样的小人,轻杀忠臣等等一系列的事件。此后的冉天王看到社会的混乱,还是做了小小的总结与自我批评的。

5杀王泰

第四战大败之后,冉天王做自我总结的时候并不长,石祗的大将刘显再次来犯,由于当时流言冉天王已战死,所以冉天王巡城以安众心。这时刘显兵主力距邺才二十三里,冉天王有点害怕,找王泰来商量对策。王泰就是第三战的前锋将领,和第四战建议冉天王暂避敌锋的人。由于第四年中冉天王并不听王泰的,最终全军覆没,所以王泰心里有气,称病不见。冉天王无奈,亲临王泰家中探病,王泰还是说自己病了,没提出什么建议。冉天王大怒而返,还宣布等杀了胡人再来杀王泰(历史的悲剧往往很雷同,沮授发来贺电)。结果第五战结果是冉天王大败刘显胡兵,刘显为了活命,秘密投靠冉天王,请命自己回去杀了石祗,战果相当不错。回师的时候,有人告发王泰想出逃到关中去,冉天王大怒,新仇旧恨一起算,杀了王泰,夷其三族。

王泰之死,说明冉天王虽有悔意,但是似乎根本没有改过自新,依然是轻杀大臣,性情残暴,有石家之风。

6冉天王失败被擒

刘显说话算话,回去后果然杀了石祗及石祗手下大臣,传首邺城,冉天王最大的敌人没了,似乎要迎来大统一了。事实却相反。刘显最终还是反了,原来承认冉天王统治的南方地区徐州、兗州、豫州、荆州等地都投向了东晋,我不清楚这些地区的刺史看到了什么,才决定投靠东晋的,但至少反应了冉天王并不得人心。不久,辽东的慕容氏也从辽东打到了中山,大致上在现在的河北何定一带。

刘显反叛,被冉天王击败是第六战,刘显攻冉魏常山,又被冉天王帅兵击败,这是第七战。此时的冉天王迎来了自己的终结者—慕容恪,他与慕容垂可以说是五胡时代最优秀的战将。这就是第八战,过程前文已叙述。冉天王兵败被擒,先送到燕主慕容俊所在的蓟。慕容俊先责命他:“你不过是一个奴才、下等人,怎么也敢称帝?”大概是觉得冉天王不过石氏养孙,没有资格称帝。冉天王打了一辈子仗,现在被擒,依然脾气不减,或者说是豪气不减,立马回应:“现在天下大乱,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夷人都能篡逆称帝,我是当世英雄,怎么不能称帝?”回击的相当有力。慕容俊大怒,打了冉天王三百鞭,送到龙城的先王庙中祭了先王。

7、冉魏的灭亡兼论玉玺事件

慕容氏派慕容评趁胜围了邺城,邺城内缺粮,石虎当年的宫女都被吃光了,这点很无奈(张巡发来慰问电)。此时邺城群臣以蒋干为首,(周瑜对此表示关注)。蒋干之前做过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李农死了,王泰死了,还有一大批官员战死了,目前只有蒋干了,由于此时南方大部分城市已经投了东晋,邺城离东晋的势力范围已经不远了。所以蒋干还是觉得投了东晋比较好,派了一个叫刘猗的人送表东晋。

冉天王称帝后不是临江告晋么?我现在正在杀胡,你们能派兵就快派兵来相助,那姿态至少是与东晋皇帝平齐。现在冉天王已经被慕容氏俘虏,也该东晋姿态高了。而且不用东晋朝廷出马,濮阳太守戴施在路上拦住刘猗一行,责成其先送玉玺,然后再归降。刘猗回去复命,蒋干这时有点犹豫,心时大概觉得这帮孙子,真是趁火打劫,老子归顺之后,玉玺自然会送到东晋。你一个小小的太守非要我先送玉玺,无非是想抢这个献玺之功,真是缺德。

此时的濮阳太守戴施大概是觉得自己建立功勋的时候到了,所以自己带了百余人冲到邺城,声称来帮蒋干守城,这百余人有多大作用,其实主要是戴施想亲自见蒋干。戴施劝蒋干说:“你先把玉玺给我,我亲自上书皇帝,说明你已献出玉玺,现在道路不通,不敢送玉玺到京城,这时请皇帝出兵来邺城,一定会迎来大军。”蒋干信以为真,将玉玺交给了戴施。哎!此刻的蒋干不是一个人,三国蒋干灵魂附体。

戴施的表现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他谎称派部将何融去迎取粮草,秘密的让何融把玉玺带出了邺城,送到东晋,戴施的大功就此告功。不久邺城的守将开门降了慕容评,戴施、蒋干等人用绳子系着下了城墙逃走。冉闵的妻子儿子还有一大帮的大臣都被俘虏,送到了蓟,根据后来人们发现了墓志,冉天王的后人并没有被杀,不过记载不详。

我只所以把玉玺这段讲的这么详细,一来是想说明此时的东晋并没有恢复旧疆,拯救北方黎民的志向,二来是想说明玉玺送到东晋,并不是冉魏汉心大发,有了赤子之心,甘心情愿的送来的,网络文章想用玉玺说明冉天王的汉心,根本是瞎扯。还有说冉魏的大臣们至死不降慕容氏的说法更胡扯了。

7冉天王的身后名

冉天王被杀后,山左右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共八个月间不下雨。天降灾害,定是人间有冤。于是慕容俊派人祭祀冉闵,并封其为武悼天王。这一点是网络文章大吹的地方,冉粉必奉的一句。

此事确实不假,不过五胡时代,并不只冉天王得了天王的称号。还有苻坚,就那位投鞭断江、风声鹤唳那主,此人相当宽厚,待人很好,后来被姚苌这位政治痞子抓住缢死。姚苌手下将士大多来自苻坚,所以心中有些悲戚。姚苌有些惧怕这种情绪,所以封苻坚为“壮烈天王”。限于篇幅,在此不讲述苻坚的事迹,不过此人待人宽厚,重用汉人王猛,创造了五胡时代最大的稳定与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大概只到北魏时才被超过。假如仿网络上的冉天王文来胡吹苻坚,那苻坚就是李世民第二了,而且是和冉天王一样壮志未筹的悲情英雄了。

        做为冉天王最权威的资料来源—《晋书》,如何评价冉天王的呢?没有评价。冉天王的记载在石虎的载记中,载记的最的对石勒和石虎做了评价,前者的评价是“虽曰凶残,亦一时杰也”,后者的评价没一句好的。冉天王根本就没评。

=====================================

写到此,我只是想说冉天王虽然善战,不过不是百战百胜,不是名将,他也没有汉心,他残暴,容易发怒,轻杀大臣,网络上吹棒的优点全是错的。

至于冉天王虽然没有汉心,但是杀胡一事客观上震慑了胡人,使后来的胡人开始考虑善待汉人,这种观点更是胡扯,我在后面的文章里会写明。

需要说明的,做为汉服宣传者,往往标榜自己是汉文化、传统文化的复兴者,可惜却拿着根本不存在历史事件四处乱吹,或是以历史揭秘、惊呼刚刚发现的方式来吹捧冉天王,显的非常可笑,更显得自己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这样如何去宣传传统文化,如何让别人信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过这篇文章还在、
发表于 2014-12-17 18: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楼主还在
发表于 2014-12-17 22: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你们两个都在
发表于 2014-12-18 16: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前一段时间也转过一个批驳冉闵大帝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11-1 08:09 , Processed in 0.0680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