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77|回复: 24

何谓五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1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哈,问个问题啊。看谁的回答最合我心。咱就。。。。。。。。
咱其实也没什么表示的。只能握握手啦。
发表于 2013-7-22 15: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个沙发
发表于 2013-7-22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个玉,最简单的答案,要是有不同意见的筒子赶紧上啊~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
发表于 2013-7-22 15: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个玉,最简单的答案,要是有不同意见的筒子赶紧上啊~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


对不起,您两次发表间隔少于 30 秒,请不要灌水!
欺负我咩?!!!
发表于 2013-7-22 2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容易啊
花旗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光大银行
发表于 2013-7-22 23: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车行
船行
古董行
脚行
镖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智行於内,谓之德之行;不行於内,谓之行。义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礼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圣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行於内,谓之行。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郭店楚简  五行  篇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很久以前的学术热点啦。马王堆帛书也出过几乎是同样的文字,但是把注释的文字也放在一块了。等到郭店楚简出来,大家才确定了这才是五行篇。————最近同几位朋友一起在读这个。用的是李零先生的郭店楚简校读记。
发表于 2013-7-22 2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寸步难行
雷厉风行
鱼贯而行
肆意横行
身体力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马王堆帛书出来时,庞朴先生独具慧眼认定是五行篇。   不过当初争议很大。  等到郭店楚简出来,篇目上明确注明为   五行  时,才确定出来。  也解了思想史上的一大谜团。一下直引  庞朴先生的文章:“
当年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横刀立马,一扫千军时,曾如此指责子思、孟轲道: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於後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这篇檄文列出的罪状十分吓人,上自不知先王之统,下至流毒後学之躯,加之以冒充孔子(先君子)真言,混淆世儒视听,真可谓斯可忍孰不可忍之极了。而穷究其源,全在於子思孟轲造出了一个五行说上。遗憾的是,到底这个祸根五行说说了些什麽,荀子竟未曾向人们公布出一文一字,而只顾以毁代说,斥之为无类、无说、无解;除此三无外,别无任何实质上的明示。

碰巧的是,在流传下来的孟子书上,以及相传为子思的书上(《中庸》、《缁衣》等),也找不到直白无隐的可以佐证荀子的什麽五行说。於是乎,思孟五行说,究竟是有是无、多大多高,便成了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

头一个出来解谜的是一千多年後的唐人杨倞。杨注《荀子》"谓之五行"句说,"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他是根据什麽来断定五行就是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的,并没有交代;大概这在当时本是常识。例如孔颖达注《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句亦曰:"五行在人,为仁义礼智信;威侮五行,亦为侮慢此五常而不行也。"同样的了解,在汉人那里,则要更为简单而且直接得多,例如郑玄注《乐记》"道五常之行"句便乾脆说:"五常,五行也"。

需要说明的是,当着汉唐人把五行与五常直接相等时,他们嘴里所说的"五行",发音并非wuxing,而是wuheng。这有董仲舒的言论可以作证。董氏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五行者,五行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说:"五行之为言也,犹五行欤?是故以得辞也"。这里的前一个五行读wuxing,後一个则读wuheng,说的是水火木金土之得名为五行,乃得自孝子忠臣的仁义礼智信之五种德行(deheng)。如果将这两个词儿一概读成wuxing,统统解作水火木金土,那便不知董氏所云,堕入五里雾中了。

五种德行谓之五行,在先秦本来不乏其例。荀子谈乡饮酒的教化作用时,便曾说:"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荀子·乐论》)《吕氏春秋· 孝行》也有:"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其亲,敢不敬乎?"准此想来,荀子所指责的子思孟轲之五行,也不会是早已存在了的wuxing,而应该是有关德行的wuheng;杨倞把它注为"仁义礼智信",是有一定根据的。

杨倞的不足在於,他以为五种德行必定是後来称做五常的那个仁义礼智信;这是轻信了汉人的结果。五行(heng)以避讳而改称五常,是汉文帝刘恒以後的事;德行规范为五并固定在仁义礼智信上,则是董仲舒以後的事。汉初并非这样1,先秦更不如此。当然,杨倞能以看出荀子笔下没头没脑的思孟五行之说应指五种德行,虽不中而不远,已经很为难能可贵了。

後於杨倞千馀年的近代学人,争答思孟五行之谜者不下十数,可惜多不知wuxing与wuheng之分,而硬以金木水火土的套子来套,或削足适履,或李戴张冠,其距离正确答案比之杨倞更远。其中唯梁启超者,猜测思孟五行或指五伦或指五常,"决非如後世之五行说"(见《阴阳五行说的来历》);郭沫若者,认定思孟以"仁义礼智诚"作五行系统的演化(见《儒家八派的批判》),为差堪告慰。

欲知正确谜底为何?请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有关出土文献。



发表于 2013-7-22 23: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
智行於内,谓之德之行;不行於内,谓之行。
义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
礼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
圣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行於内,谓之行。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
四行和,谓之善。
善、人道也;
德、天道也
发表于 2013-7-22 23: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很久以前的学术热点啦。马王堆帛书也出过几乎是同样的文字,但是把注释的文字也放在一块了。等到郭店 ...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13-7-22 23:13


组团学习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五行篇,确实感觉是可以和中庸相衔接的。传说中的儒家较为正统一脉的谱系基本得到认同: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的传承脉络隐约可见。    孔子少言的  性与天道 部分。在思孟学派里阐释的较多。这大概是荀子愤怒的原因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组团学习啊?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3-7-22 23:21


忝预其中而已。     本地的一个传统经典的小型读书会,几个人坚持了十年了。我也是前几年有幸加入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不厚道啊。  开百度无敌啊。
发表于 2013-7-22 2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遍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引言 只是开端而已。 后面还有一些文字。总计这一篇大概也就不到两千字吧。  古人写东西真是简略。我们讨论比较多的地方,也是难点  是关于  五行中圣的部分,这也是直接是关于天道的部分。圣就是领会天道,并能施之于人道的人。关于圣与其他四行的关系,其它四行又于儒学的核心  仁  的问题。  反正挺有意思的。
发表于 2013-7-23 0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此五行非彼五行
发表于 2013-7-25 1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忝预其中而已。     本地的一个传统经典的小型读书会,几个人坚持了十年了。我也是前几年有幸加入其中。 ...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13-7-22 23:29



真不错
发表于 2013-7-25 17: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智行於内,谓之德之行;不行於内,谓之行。义形於内,谓之德之行 ...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13-7-22 23:10


貌似文字中有“形”、“行”错乱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5 21:53 , Processed in 0.07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