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15|回复: 18

[转帖]闲话清朝官员的灰色收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border=0>

<TR>
<TD class=txt18 align=middle height=50>闲话清朝官员的灰色收入</TD></TR>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000000><IMG src="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TD></TR>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TD></TR>
<TR bgColor=#003483>
<TD class=wht12 align=middle height=20>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03日 08:19:04  来源:杂文报</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bgColor=#edf5ff border=0>

<TR>
<TD width=19 height=26></TD>
<TD class=navy width=108 height=26>【字体:<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4-08/03/content_1695546.htm#" target="_blank" >大 </A><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4-08/03/content_1695546.htm#" target="_blank" >中</A> <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4-08/03/content_1695546.htm#" target="_blank" >小</A>】</TD>
<TD class=navy align=middle width=72 height=26>【<a>打印本稿</A>】</TD>
<TD align=middle width=74 height=26>【<a href="http://comments.xinhuanet.com/comment?url= target="_blank" >读后感言</A>】</TD>
<TD class=navy width=72 height=26>【<a href="http://www.xinhuanet.com/forum/index.htm" target="_blank" >进入论坛</A>】</TD>
<TD class=navy width=190 height=26>
<TABLE height=38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90 border=0>
<FORM>

<TR>
<TD class=navy width=40 colSpan=3 height=36>【推荐</TD>
<TD class=navy vAlign=center width=145 colSpan=4 height=36><INPUT> <INPUT> <INPUT> 】</TD></TR></FORM></TABLE></TD>
<TD width=55 height=26>【<a>关闭</A>】</TD></TR></TABLE>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2 width=600 border=0>

<TR>
<TD class=p1><FONT>    “灰色收入”名之“灰色”,实介于“黑白”之间,顾名思义,此收入既非明明白白、正大光明取得,而又不同于典型的“黑色收入”,大都有其“美名”,使受者觉得理所当然,取之无愧。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司空见惯。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到十几两银子(o(︶︿︶)o 唉有所谓“恩俸”,即照原俸饷另给一份;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小一点七品官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按常理来说,这样微薄的收入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温饱型的生活水准。但是,当时许多官僚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他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靠灰色收入。当时,凡是州、县官,主要靠征收钱粮时进行盘剥。钱粮就是田赋,最初征收实物,后来改成“折色”,即征收银子。无论征收实物或银子,都有一种“耗羡”陋规,所谓“耗羡”即指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征收的银两中,每两加征四至五钱作为火耗;粮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几升,整个州、县总量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实际上这笔耗羡并不归公,完全入了州、县官的私囊,成为公开的、照例的好处。有时候各种各样的额外陋规,甚至超过正常税收的十几倍。
<P>    雍正年间,为了革除这个弊病,就把耗羡归入国库,另外发给官员“养廉银”,例如知县看缺分如何,每年给“养廉银”几百两到一千两不等。但是地方官并不因为有了“养廉银”而廉,仍然在钱粮上打主意,可以借口银子成色不好,也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交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压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水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他们爪牙的腰包里了。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小小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一句俗语足以说明当时司法o(︶︿︶)o 唉的严重。所以在当时做州、县官的,如果不太黑心,每年总可以弄个一万两银子。如果善于搜刮,自然更不止此。一任(三年)下来,无不作个富家翁。至于知府,除了本身的收入外,还要由所辖的各州、县官“孝敬”,逢年过节免不了收“红包”,自然所得也更多,因而<b>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意思是做知府的不贪赃枉法,仅依照惯例应有的陋规收入,一任也可以有十万银子</b>的进账。
<P>    对于道员、督、抚之类的大官来说,不仅有下属“孝敬”,也可以卖官鬻缺,官越做得大,钱越弄得多。还有一些特殊的官职,如管理盐务的盐运使,管理关税的海关道等,是大家公认的肥缺,收入甚多,是大家都想干的差使。即使当一位学政,也有养廉银可拿,做一次主考,也有“棚费”(考试时地方官向人们摊派银两,送给主考)收入的。o(︶︿︶)o 唉不能直接向人民收刮,所以要靠外官将所得的分润一些,美其名为“冰敬”、“炭敬”之类。o(︶︿︶)o 唉掌握官员任免的大权,外官为了巩固地位,是必须与o(︶︿︶)o 唉交结的,卖官鬻缺,自然也是o(︶︿︶)o 唉的最大收入。这里o(︶︿︶)o 唉指掌权的大官。至于中、下级o(︶︿︶)o 唉,没有门路为外官拉拢的,就只有靠着代同乡出具“印结”,每月分一些银子以维持生活。所谓“印结”,即以o(︶︿︶)o 唉的资格,代同乡出具保证书,保证捐官或捐监贡的同乡身家清白,并不虚伪等情。“印结”要被保证人出一笔银子来买的,虽说是同乡,实际并不要彼此认识,完全是一种买卖行为,当时每一省设一印结局,公排同乡里年高德劭的o(︶︿︶)o 唉主持,叫做管印结官,每两年更换一次,凡是加入印结局,出名为同乡具印结的,每月可以分一次印结费,通常每人可以获得几十两银子。
<P>    多数中、下级o(︶︿︶)o 唉生活是相当清苦的,所以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外放实缺,就可以发财了,然而“实缺”“肥缺”毕竟有限,争之不易,只好眼睁睁看着有实权的大大小小官员凭借权力发家致富,大发横财。(翰基)</P></FONT></TD></TR></TABLE></DIV>
发表于 2004-8-3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贪官污吏简直成了中国的国粹,总之,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o(︶︿︶)o 唉!!!</P>
发表于 2004-8-3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经济最忌讳的就是不公开不平等
发表于 2004-8-3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有其偏见,但是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是o(︶︿︶)o 唉o(︶︿︶)o 唉盛行的集权主义国家,民众连说话的权利都不是完整的。
发表于 2004-8-9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的o(︶︿︶)o 唉恶习绝对是受游牧人影响。在宋朝以前根本看不到这种恶习,而且世界上受过游牧民族统治的民族都有o(︶︿︶)o 唉恶习,只要细细审察,无一例外。
 楼主| 发表于 2004-8-9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满清的o(︶︿︶)o 唉至于到乾隆认为只要违法收入不超过一定数目就算是廉洁,可见满清官吏o(︶︿︶)o 唉成凤。</P>
发表于 2004-8-9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o(︶︿︶)o 唉恶习绝对不是游牧人影响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官场的o(︶︿︶)o 唉之风,随便一个例子比如三国中的十常侍等等,太多了。我们只能说,游牧民族的统治加重了o(︶︿︶)o 唉恶习对中国社会的腐蚀作用,把o(︶︿︶)o 唉对社会的危害发展到了极至。
发表于 2004-8-9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秦淮冷月</I>在2004-8-9 20:28:15的o(︶︿︶)o 唉:</B>

<P>满清的o(︶︿︶)o 唉至于到乾隆认为只要违法收入不超过一定数目就算是廉洁,可见满清官吏o(︶︿︶)o 唉成凤。</P></DIV>

还有八旗库银兵肛门夹银子也是天下一绝。
 楼主| 发表于 2004-8-9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库银兵的事我原来看到过,据说都是世袭这个职业的,为了能夹银子,库银兵的后代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要苦练基本功,用木棒之类的扩张,以便长大之后能方便的夹银子。可见作库银兵也不是谁都能作的了的,要作一个好库银兵并不容易,呵呵。大概这么重要的岗位应该是旗人才能作的。
发表于 2004-8-9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兰亭序</I>在2004-8-9 21:58:39的o(︶︿︶)o 唉:</B>


还有八旗库银兵肛门夹银子也是天下一绝。</DIV>
<P>这恐怕算是满清一绝了。</P>
发表于 2004-8-9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十常侍那是争权,所有文明都存在过这种情况,至于是不是o(︶︿︶)o 唉那就另当别论。o(︶︿︶)o 唉、专政、暴政这些所谓东方文明的痼疾完全是游牧恶习,o(︶︿︶)o 唉和不知廉耻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恶习毫无疑问就是始自蒙元,之前中华文明早已用道德、自律基本上根治了。看看这些国家:</P>
<P>     西班牙(葡萄牙)——被柏尔人统治过,西欧最后走出专制的地方,其南美殖民地同样长期陷入o(︶︿︶)o 唉、军事独裁,与英系殖民地有天壤之别,其国民号称浪漫,实为懒散,此为游牧民族习惯靠天吃饭(或抢掠)的特征;</P>
<P>     意大利南方——与伊比利亚半岛相似,同样受过柏尔人统治,经济长期落后北方一大截,黑手党横行。</P>
<P>     巴尔干诸国——被突厥人长期统治,历来是欧洲最落后最混乱的地方。阿拉伯世界的命运与巴尔干类似,自突厥人入侵后就一蹶不振,如果没有石油,至今依然;</P>
<P>     沙俄——蒙古人统治过,长期以专制暴政为能,解体后同样是黑手党盛行、o(︶︿︶)o 唉o(︶︿︶)o 唉成风;</P>
<P>    中国——还用说吗,直到文革还能看到蒙元满清的暴政和文字狱痕迹,在最需要诚信和法治的市场经济时代,源于满清时期的厚黑学却恶性膨胀。</P>
<P>      整个亚欧大陆,因为有一条贯穿东西的草原带,所以真正没有受过游牧文明污染的只有亚欧大陆两端边缘的数个小地方,如西欧、倭国等地,这些地方也是o(︶︿︶)o 唉o(︶︿︶)o 唉最少的国家,即使在国家最混乱的时候也鲜有此现象,而我国古代也一样。游牧文明懒惰、部落性、无政府、不事生产、以抢掠为能等典型的文化因子的确象毒瘤一样,即使人已被赶走,还象附骨之蛆一样附在文明世界身上,而在中国,北方的文化污染比南方犹胜,这也是为什么自宋朝以后北方就长期赶不上南方的主因。而优秀的华夏文明,那些仅仅因为执政失误,就惭愧自杀的先人(注不是因恐惧自杀),当他们在天上注视着现在的不肖子孙,当作何感想。我们反思自己是应当的,但我们也要看清哪些是自己的痼疾,哪些是外来的污染。</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9 23:01: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9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常侍卖官鬻爵难道不是o(︶︿︶)o 唉么,他们争权也无非是要为了从权利中获取更多利益而已,争权只是o(︶︿︶)o 唉的表现形式罢了。除此之外还有盛唐著名的杨氏兄妹倚贵妃之宠而专权,乃至o(︶︿︶)o 唉腐化盛行,这种情况有无数史料可以证明的。</P>
<P>o(︶︿︶)o 唉o(︶︿︶)o 唉之风气,蒙元之前的中国绝对不是罕见的,以上的两个例子只是其中比较为大众所熟知的典故。</P>
<P>我的意思不是说满清统治不可恨,而是说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清历史责任。无论如何满清也只能说把o(︶︿︶)o 唉之害发挥到了极至。这样的说法不是在为满清减轻罪责,事实上,满清这样的罪责足可以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P>
<P>一个基本结论是,无论是何等民族的封建统治者,都无法彻底解决o(︶︿︶)o 唉o(︶︿︶)o 唉,这是社会制度使然,而于何种民族无关。</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2:45:57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10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常侍的卖官鬻爵当然是o(︶︿︶)o 唉,但其出发点是争权,与现今的贪官们纯粹为贪而贪的目的不同,事实上在科举制之前,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从体制上解决士大夫争权乱国的痼疾,春秋有诸侯争霸(不再理周天子),战国有三国分晋、齐国换姓,西汉末王莽乱政,东汉末则是从宦党与外戚争权始乱,即十常侍之乱,一直沿续到三国魏晋时代,权臣乱政的局面都没有停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争权是体制原因,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争权不一定是“夺利”,而是“夺命”,因此卖官鬻爵更主要是扩张势力,扩张本方的生存空间。在科举制实行后,由于贵族阶层基本废除,直接从民间选拔人才,士大夫乱政的局面应该说是逐渐在减缓,直到宋朝已完全消失,主要矛盾转为对抗外族入侵上。</P>
<P>十常侍、杨国忠之流,当然要谴责,但放在时代的背景看,一方面十常侍是为自保,杨国忠颇有替罪羊之嫌(他杨家的俸禄维持奢华生活应该够的),当然军事失误是跑不脱的罪责;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我们读史,仍能看到那时候有多少人仍在坚守着自己的信条,从政清廉,坚持原则,与经蒙元、满清之后全民性的无官不贪、廉耻丧尽完全是两回事。何况历史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轨迹,如果不被打扰,那么总体它应该在不断完善之中,在大宋三百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确已经看到一个清平时代,说明中华文明向善的一面已经完全胜出,包公、司马光、王安石、苏氏三兄弟,这些名臣无论他们的政见如何不同,但都停留在公事公办的阶段,一部《水浒》再加上岳飞的悲剧,似乎完全掩盖了宋朝的真实形象,相信如果现在中国官场的道德信仰如果能达到那种水平,中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与此反衬的是,经蒙元一百年的统治,自古富甲天下的江南鱼米之乡(前身是富冠古今的宋朝),居然沦为人吃人的惨况,可见根本不会生产建设的游牧民族其破坏性和抽血有多厉害。</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1:32:33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10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为了明天</I>在2004-8-9 23:32:01的o(︶︿︶)o 唉:</B>

<P>一个基本结论是,无论是何等民族的封建统治者,都无法彻底解决o(︶︿︶)o 唉o(︶︿︶)o 唉,这是社会制度使然,而于何种民族无关。</P>
</DIV>
<P>老大,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说法不过是教科书上用来愚弄学生的说法,真实的世界中,民族与民族有天壤之别,文化基因是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根本,崇尚创造的民族自古是文明的火炬手,这恐怕是所有有识之士的私下共识,只不过经历了希特勒的种族大屠杀后,大家不大提它罢了。</P>
发表于 2004-8-10 0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兰兄,看来我们的观念上有很大差别。下面我只就十常侍之o(︶︿︶)o 唉为例与你商榷,杨氏一门只o(︶︿︶)o 唉则基本同理,不多论述了。</P>
<P>你承认十常侍的o(︶︿︶)o 唉,但你却认为十常侍的o(︶︿︶)o 唉是争权为出发点的。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你所说的所谓出发点的真正含义。是意指o(︶︿︶)o 唉是争权的必然结果,还是意指争权是o(︶︿︶)o 唉之目的呢?如若是前者,不用多讲,你实际上承认了我的结论。如果是后者,我不得不指出你逻辑上的弊病:你争权不一定是为了“夺利”,而是为了保命,是为了扩张势力,好,就算你说得没错,那么按照你的逻辑,争权总会有胜利者吧,胜利者的命是保住了,势力也扩张了,而胜利者保命之后,势力扩张之后会怎样?保命、势力扩张的目的又何在呢?你的逻辑是否有点牵强了呢?</P>
<P>十常侍也好,杨氏也好,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贪一文钱是贪,贪一贯钱亦是贪,贪得无话可说,贪得勿庸置疑的,贪得无法否认的。至于o(︶︿︶)o 唉是否成风气之问题,我还是要说,蒙元之前的汉人统治者与蒙元及满清统治者相比,仅只o(︶︿︶)o 唉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你说蒙元之前的汉人统治者中的确存在有风骨的官吏,但这不能否定蒙元之前的汉人统治者从整体上就是不o(︶︿︶)o 唉的,因为,蒙元、满清的统治者中无论怎么o(︶︿︶)o 唉还是存在有风骨的官吏的。这不是个数量比较的问题。这就好比一只烂了2/3的苹果和全部烂掉的苹果一样,从性质上来说都是烂苹果。</P>
<P>再,按照你所说,满人之落后文化腐蚀了汉文化,极坏地影响到了今之汉人。今之汉人o(︶︿︶)o 唉o(︶︿︶)o 唉难道罪责都是满人的?如果按照你的逻辑,被教唆杀人的杀人犯就不应当承担任何罪责,因为他是被教唆的,应当承担罪责的唯教唆者而已。这合理嘛?</P>
<P>如果你承认我上面的分析,那么你对于我12楼那个基本结论的所谓教科书式的观点就是不合理的。我再通俗地重复一下我在12楼的结论,无论哪个民族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然中国自o(︶︿︶)o 唉之后的历代起义军造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们难道闲得没事干了?</P>
<P>开个玩笑:前两天,大汉魂和YY两位关于汉服起了的争议,一时间,发贴数迅速上升,为了保持发贴量,看来这次该我们两个做贡献了。^_^</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2:56: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10 0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天兄,有一句话叫三十以后才明白,在三十岁以前,我的确也曾陷入过对华夏文化的深深失望之中,但当事理越来越明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的文化是多么优秀,有许多认识误解不过是现在教育和宣传的误导而已,这种官方宣传在全世界都大体相同,但在国外发达国家,由于有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存在,这些学校实际上还承担了传承主流、正面的价值观的巨大作用,而中国则是一面倒的大同教育,固然出发点很好,但负作用也很大,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普遍不知道。</P><P>十常侍之事,再讨论下去恐要偏离了,我想“夺命”之后自然是首先“保命”,那时候权力的血腥争夺恐非我们后人所能想象,想曹操起兵之初一心为国,到后来也是权大势成骑虎,放权就等于送命,而且送的不是自个儿的命,而是九族之命、同党之命,在这种情况下,“享受”大概只能算“保命”后的副产品了,这与当今有一分权也要想办法榨三分银出来,其出发点想来还是有差别的。至于说什么o(︶︿︶)o 唉程度不同,贪一分与贪九分之别,以绝对化的观点来说明游牧文化不会污染,那就无话可说了,今天的确找不到一个不o(︶︿︶)o 唉的国家,但到底还是能从各国的清廉度来看出高下来的,我只知道中国的排名不容乐观。被游牧民族统治过的国家都象中邪一样有此毛病,这是共性现象,并非偶然。这与游牧文化的特性加上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具体就不多说了。总之我们更看重实证。</P>
发表于 2004-8-10 0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兰兄,你可能有点误解我的一些历史观、文化观了。我丝毫也没有否定中华文化的意思,我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是精华和糟粕的集合体,是一个辨正的文化体系。谈到中华文化必须同时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才算得全面。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不用多说,我们几乎每个汉人都能说出很多。正是因为这样,我关于中华文化的o(︶︿︶)o 唉中才很少谈论到,甚至是有意回避谈论中华文化的优秀一面。或许这就是你误解我的历史观、文化观的原因吧。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如同站长曾经说过的那样,我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辨正性:我们不能把明显的汉族文化垃圾当作宝贝,比如说女性缠足的文化现象等等,也不能把中华文化中优秀的成果当成垃圾一样丢弃,比如社会中日益崇尚的借贷消费文化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人勤俭持家的文化特色等等。</P>
<P>至于你所说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问题,我跟你有着类似的看法,这个不必多说。为了避免将来说明问题的时候产生误解,我需要说明一下:我看待这个问题同样是辨正的,中国教育的确在历史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很大程度是有偏差的,我作为一个教师这一点是比较清楚的;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同样清楚的是,中国教育在历史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也有成功的一面,当代中国教育强调集体利益、国家荣誉应该说是较好地传承了真正的中华文化(安史之乱以前)中优秀的一面。</P>
<P>至于以十常侍为例说明民族与o(︶︿︶)o 唉之间关系的问题,我简单说明一下。你的“保命”“夺命”论我是不敢苟同的,道理非常简单,你这一理论似同样可以为蒙元或者满清统治者疯狂地o(︶︿︶)o 唉作一个合理的注脚:作为少数民族要统治多数民族,当然要面对更大的“生命”威胁,他们统治整个中国之后同样势同骑虎,因此他们的统治以“保命”为首要任务,从而他们的“享受”同汉人统治者一样也只能算是“保命”的副产品。不言而喻,按照兰兄的逻辑,只要证明了o(︶︿︶)o 唉是“保命”的副产品就等于推卸掉了统治者的大部分历史责任。由以上分析我们实际上也完全可以排除蒙元、满清统治者疯狂o(︶︿︶)o 唉的大部分责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P>
<P>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你的这一理论是否能够为外族统治者作注脚,而在于,即使你的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也仅仅只是在说明o(︶︿︶)o 唉是副产品这一问题,却不是在说明o(︶︿︶)o 唉是否同民族性相关的问题。那么你以这一理论怎么能够说明o(︶︿︶)o 唉之风是蒙元或者满清的错还是汉唐宋等汉人统治的错呢?此外,我前面讲到的贪一分还是贪一贯的例子,无非是说明一分也好一贯也好都是贪,不会因为数量有了差别就否定了贪的性质,这一点似乎兰兄没有真正明白我的意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5:05: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10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就是想说明十常侍时代,并不是整体性、全民性的o(︶︿︶)o 唉,问题已被科举制解决了,当然科举制后期走向腐朽又是另一回事,在早期毫无疑问具有先进性。不象现在搞o(︶︿︶)o 唉几乎成为有“能力”的同义词,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堕落价值观,也就是成为民族性的一部分。我想总还是有原因的吧,无论横向(与同类型国家比)还是纵向(历史发展)地看,都始自蒙元满清,如果你不愿承认,就请你正面解释此一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12:56: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4-8-10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国内的年轻人为什么常常理性不足,因为自小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比如从小就被告知某某国家发达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某某国家发达是因为抢了多少金子、贩了多少黑奴、发了多少战争财,把所有发展的因素都归于客观,完全忽视人家国民的努力,这种靠天吃饭的思想就是落后的游牧文化的遗留,尽管矛盾百出,但影响了多少代人?而华夏文化是倡导“天道酬勤”,强调人才是发展的主因,文化才是核心,由于从小没有正确引导,所以年轻时只会怨天扰人、歪门邪道,要悟透这个道理往往是老大不小以后,早已血性全无,而且还只是少数有点头脑的人才行,大部人就那那么浑浑噩噩度过一生,社会的空气可想而知。什么时候才能拨乱反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12:46:1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29 17:09 , Processed in 0.0846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