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6|回复: 2

天安门的历史趣闻,有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脑筋急转弯,足以让你笑出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 0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P>
<P>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当时领导北京宫殿营造工程的是泰宁侯陈皂、工部尚书宋礼和王通、柳升,建筑师是石匠出身的陆祥、木匠出身的蒯祥、工艺师蔡信,工匠有瓦匠杨青、彩画匠王顺、胡良,还有大批未留下记载的劳动者。</P>
<P>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七月,承天门遭火灾焚毁,到成化元年(1465)三月,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明清之际的史学家、北京人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记载承天门正名为“承天之门”。
  唐、宋、元各朝牌额多用四、六字,不足时以“之”字补充。“承天之门”应是沿袭了历史惯例。1987年冬,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在旧料库中发现一件天安门牌额。此牌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为“天安之门”,满文为汉文的意译。这应是清帝入关后至顺治八年(1651)使用的名字,即沿袭了明代四字形式。过去历史界认为明末农民革命时,北京宫殿被战火焚毁,近年来的发现否定了这一旧说。
  故宫保和殿梁架上至今保存着“建极殿”墨迹,那是明天启重建时留下的,当时用此名。故宫钟粹宫等东西六宫大多也是明代建筑。“承 天之门”牌的发现,说明承天之门未经火灾,清人只是更名、换牌而已。顺治八年,对“天安之门”进行大修,更名“天安门”。</P>
<P>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东西大街为“天街”。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
  天安门之前为大清门,其位置在现o(︶︿︶)o 唉纪念堂基址上。大清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与明十三陵大红门、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大清门外至正阳门之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四周用石栏杆围绕,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大清门是真正的“国门”,其名称随朝代的更迭而变,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民国时改“中华门”。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字迹用青金石琢制,镶嵌在石中。
  民国更换门名时,有人想把石匾拆下来掉个脸儿,把“大清门”三字翻到墙里,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刻上“中华门”三字。及至将石匾拆下来,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这种省工省料的高招儿,历史也并不是可以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的。于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块木匾,挂在檐下。</P>[em01][em01][em01][em07]
发表于 2005-9-1 1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脑筋急转弯?
发表于 2005-9-1 2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被水淹了,頂一下~[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5-5-8 09:29 , Processed in 0.0354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