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4|回复: 12

(新快报)汉服运动”之2:复兴汉服,复古的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7 1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left><FONT size=3>  
  
金羊网

</FONT>
<p>
<P>时间:<st1:chsdate Year="2006" Month="5" Day="24"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06-05-24</st1:chsdate> 09:01:46  </P>

<P>参见新快报专题报道之一:<b>网友设计2008奥运入场服<a href="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6085&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tian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6085&amp;page=1</A></b>

  

■新快报记者 徐碧姗  

<B>核心人物“溪山琴况”反驳:复兴优秀传统文明要探索建设不能只空谈</B>  

近日来,随着汉服一词在媒体和网络上的频繁出现,“溪山琴况”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作为百度汉服吧的吧主,当他以“天风环佩”这个ID出现时,他就是天汉民族文化网的策划和论坛管理员。从去年起,汉服吧和天汉网联合发起了“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复兴计划”,“中国式学位服”和“奥运华服”均为该计划的一部分,而“溪山琴况”就是这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者和核心人物之一。他称自己这个群体为“汉服复兴者”。日前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溪山琴况”  

对于自己的现实身份,“溪山琴况”不愿意透露;当谈及“汉服复兴”时,他的态度和用词也是审慎的。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7 11:48:5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b>汉朝服饰?</b><b>  

汉民族一系列服装的总和</b><b>  
</b>
记者:你们还是希望计划(奥运华服)能够落实的对吧?你觉得可能性大吗?  

溪山琴况:我们的确希望方案、或者说最终的方案能被社会各界接受。我们相信,社会各界会对奥运会礼仪服饰的问题会有越来越深入的思考,并且重视我们汉服复兴者提出的倡议。
  
记者:你对汉服的兴趣是怎样开始的?当初是如何想到要创建汉服吧?  

溪山琴况:我从小就对汉族“没有”民族服饰感到很困惑,隐约觉得中山装、西装、马褂等服饰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初次接触到汉服这个概念是在2003年的汉网,了解到了我们民族服饰消失的历史,并逐渐参与到了汉服运动之中。  

汉服吧在2004年由网友发帖创建,我是在2005年才申请管理汉服吧的。  

记者:目前得到公认的汉服指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服装?  

溪山琴况:我们认为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并不仅仅是汉朝服饰,她是“民族服饰”而不仅仅是“朝代服饰”。我们有一位网友做出了比较完整的定义:汉民族传统服饰(简称汉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0.8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left><B normal">服饰复兴?</B>  

<B normal">礼仪文化风俗文明的复兴</B>  

记者:目前“复兴汉服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主体力量是哪些人,你觉得为什么他们会成为主体力量?这段时间陆续有一些汉服展示活动,其中可能部分倡导者和参与者并非对汉服及汉服复兴背后所谓文化意义有很深的理解,只是单纯地觉得汉服形式美丽或者追求标新立异,你怎样看待这些人?  

溪山琴况: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最多的是大学生。一项立意深远的文化事业,年轻人不从来都是主角吗?汉服是古老而崭新的,我们民族文明复兴的前景也是崭新的,民族年轻的事业需要,也只有新一代的民族成员才能够开启它的方向。  

我相信,对华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是积淀在人们心中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由单纯的喜欢汉服的美丽而逐渐深入到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思考,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记者:复兴汉服的意义在哪?“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复兴计划”,已经远远超出了汉服的领域,你们希望复兴的到底是什么?  

溪山琴况:我想,汉服复兴决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的复兴,它其实是一种文明奋起重振的过程,汉服是一个切入点。我个人理解,汉服运动应定位于传统礼仪文化与风俗文明的复兴,并且在其中传承和重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创造能力。我们所希望复兴的,就是汉民族的优秀文化,或者说,带给我们民族屹立风雨的底气的华夏文明。  <p></p></P>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b>形式主义?</b><b>  

民族文化内容与形式本不矛盾</b><b>  
</b>
记者:阻力有吗?  

溪山琴况:汉服运动的过程中面临各种阻力,最多的指责是说我们搞形式主义和复古运动。但是我觉得,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本来就不矛盾,不应将其对立。而且,汉服运动非但无意复古,而恰恰是一种承继文明基础上的求新运动。  

许多的阻力其实也是民族文化复兴事业所共同面临的。  

记者:有评论言“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鲜亮名片,带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满街洋装,折射出公众对自身文化符号认同感的淡化;而一提起挽救传统文明就拿汉服说事儿者,同样是患上了某种程度的‘符号迷失症’,是在以形式主义复古”。  

溪山琴况:我也看到了这则评论。我想反问的是,应该怎么做,才是“不是以形式主义复古”呢?复兴优秀传统文明,也许不能只空谈原则,需要的是可操作的路径和扎扎实实的建设———哪怕是探索性的建设。汉服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但是我们相信,它是复兴华夏文明、重塑民族精神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b>大汉族主义?</b><b>  

维护民族团结是主流共识</b><b>  
</b>
记者:对于汉服复兴运动,你们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而言,希望能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才能说已经复兴了?  

溪山琴况:我觉得,汉服复兴运动联结的是整个民族文化复兴事业,是一个有起点而无终点的过程,到了国人普遍穿上民族服饰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或者说更深层次上的汉服复兴、文明复兴运动才刚刚开始。当汉服成为人们在礼仪、节庆甚至日常经常穿上的服饰,也可视为一个可见的阶段性目标。  

记者:在汉服吧上,我看到这样一个争议,就是有网友反对你把满族吧加为友好吧,你是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可避免会遇到敏感的民族问题,您在处理汉服吧内务的时候,原则是什么?  

溪山琴况:这的确是汉服吧中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我想,民族问题争议是汉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坚信,维护民族团结是汉服复兴者和社会各界所共同的、坚定的主流共识。我们在处理汉服吧管理事务的时候,所依据的就是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我们认同这种理性的政策取向和政策框架。把握原则、耐心交流、化解矛盾、促进汉服活动的健康发展,就是我们着力把握的方向。  

记者:仍然有人指责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你怎样看?  

溪山琴况:按照o(︶︿︶)o 唉原则,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汉族在内,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何来“大汉族主义”之说?对这种说法的逻辑,我们感到费解。按照这种逻辑,是否意味着,某个少数民族同胞穿本民族的服饰,就是“大某族主义”?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b>汉服吧调查</b><b>  
</b>

一、光临汉服吧的都是些什么人?  

截至昨日,参加调查的有500余人,这些网友均自称为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年龄从10余岁到48岁,其中以20多岁人居多。学历从初中、中专到博士均有,大学生居多。全国各地,也有海外华人和外国留学生。  

二、汉服应该恢复到什么程度?  

1. 只要在节假日、聚会典礼等隆重场合能穿汉服礼服就可以了,平时还是穿西式服装。  
2. 除了隆重场合穿礼服,平时还能选择穿汉服常服(包括传统常服、现代汉服常服、汉服元素时尚装),同时也能选择穿西式服装。  
3. 应该全面恢复汉服,彻底取代西式服装。  

截至昨日,参加调查的有300余人。选择2的网友约占80%,他们认为这是可能性大也比较理智的一种选择。选择1和选择3的网友人数差不多。选择1的网友表示,这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实现的,比较实在。选择3的网友认为“汉服要恢复就要恢复到彻底群众化”,同时也提出“有必要对汉服进行必要的发展,以为适合现代汉人的衣着审美和品位”。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0.8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left><B normal">汉服与华服观念之争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p></p></B></P>华服支持者:  
与其称之为汉服,我更乐意称之为华服。汉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汉朝时期的服饰,其次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众所周知,汉民族在各个朝代的服饰都是变化发展的,虽然其中的基本要素不会改变,汉民族的服饰在先秦、汉代、唐代、宋代、明代的具体表现形式还是有差别的。另外,称之为汉服确实很容易让很多人误解为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曲解利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在汉族正式形成之前的先秦时代,中原文化还被正式称为华夏文化,汉朝的服饰是在因袭了先秦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何况有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传说,从根本上说,个人认为也还是称为“华服”较为合适。此外,“华”不仅含有华夏的意思,还有华美的意思。所以,综合起来,我更乐意称之为“华服”了。  

汉服支持者:  
“汉服”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文化概念,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汉服运动”本质上不是为了一件衣服,它在文化复兴的意义之外,也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是一种对错误必要的反正过程,是从压抑民族性走向正确对待民族性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复兴灿烂的文化,我们更要清晰地告诉汉民族国民同胞,你有名字,你的名字叫华夏,你的名字叫“汉”。  

“汉服”的概念中,“汉”是一个值得格外珍惜的前置词语,是我们这个时代来之不易的财富。它昭示着华夏文明的复兴,也是中国人走向理性面对民族属性的起点。  

另外,汉服与华服,也有文化意义上的不同。“华夏”可以用来表示汉民族文化,但“华服”不行。华夏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指向的是“礼仪之大、服章之美”所代表的汉民族特有文明。但是“华服”却是一个当代的概念,已经有了指向五十六件衣服的约定俗成。
发表于 2006-5-28 03: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P>  </P><P>支持鼓励一下溪山琴况。</P><P>偶认为现在仍然是汉服复兴的初级阶段。继承阶段。</P><P>最高阶段应该就是,发展创新阶段。因为每个时代的汉服都有细微变化,而又保持了汉服的主要特征。</P>
发表于 2006-5-28 2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的辯論多些好,道理就逐漸的明確暸
发表于 2006-9-26 2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哦,不过还是支持!
发表于 2006-9-27 10: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理不辨不明!有些人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发表于 2006-9-27 1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啊
发表于 2006-9-27 15: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溪山</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7 07:28 , Processed in 0.110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