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6|回复: 8

几张明朝服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1.</P>
<P>上图:<b>明代暗绿地织金纱通肩柿蒂形翔凤短衫</b>  
传世实物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女衫。款式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裙,白绢护领、白绢袖缘,狭袖口。质地为直径纱,缠枝锯莲平纹花。肩、袖织金为云肩、袖阑式祥凤纹,内间饰锯莲纹;衣长57.5厘米 两袖通长181厘米 袖口宽十四厘米 下摆宽51.5厘米 腰宽40厘米 领缘宽7.2厘米</P>
<P>下图:<b>明代葱绿地妆花纱蟒裙</b>  

传世实物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此为五幅料制成百褶式长裙,要镶桃红色暗花纱缘,四组褶,每组五个间褶。质地为暗花直径纱,暗花为缠枝菊花、茶花纹。以织金妆彩织裙阑、裙摆。裙阑、裙摆上前、后正龙各一,行龙九条,间饰翔凤、牡丹、茶花、菊花、荷花、梅花、海水江崖等纹饰。</P>
<P>裙通长85厘米 裙阑宽11.5厘米 腰围长105厘米 红镶腰宽12厘米 下摆宽191厘米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P></P>
<P><b>明代桃红纱地彩绣云蟒裙</b>  </P>
<P>裙通长87厘米,腰围长124厘米,白镶腰宽11.5厘米。裙门澜宽30厘米,下摆宽165厘米。  

传世实物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17:32:07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7: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P></P>
<P><b>明代孝靖皇后溧线绣金龙百子戏夹衣</b></P>
<P>定陵博物馆  以前发过了,就不多说</P>
<P>...................我的名字叫分割线...................</P>
<P></P>
<P><b>明代秦良玉平金绣龙凤袍</b>  </P>
<P>衣长112厘米 两袖通长193厘米  

传世实物    重庆市博物馆藏  

此件龙凤袍系红色绸地,上绣金彩龙凤及立水纹,袍式为立领、右衽,袖宽53厘米,加41厘米的袖头。领口宽17厘米、深5.4厘米。腰宽60厘米。下摆宽93厘米。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7: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P></P>
<P><B>明代纳绣五彩云龙上衣</B></P>
<P>衣长59厘米 两袖通长142厘米 下摆宽56.5厘米  

传世实物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此衣先用姜黄色的绣线在红纱地上满纳地纹,再与其上绣出行龙及五彩祥云。龙鳞用黑、红、蓝、绿、黄等彩线绣制,并用同色退晕技法及异色彩线勾勒轮廓,增加层次感。龙角、龙眼、鬓、发等 用套针、接针等针法,绣迹凸与地纹。领襟用单套针铺地,龙身用捻金线作金绣。 </P>
<P>.....................我叫分割线..................</P>
<P></P>
<P><b>明代墨绿地妆花纱蟒衣</b></P>
<P>衣长134厘米 两袖通长244厘米 袖宽66.5厘米 袖口宽22厘米 袖根宽39厘米 腰阑宽20厘米 袖阑宽20厘米 腰宽51厘米 下摆宽143厘米

传世实物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蟒衣为公侯朝服的一种。此衣形制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裙,暗褶,镶本色料领缘,加白暗花纱护领。因需按规定样式、幅面、花纹织造,然后缝制成衣,故称为“织成式袍”。

此衣质地为亮地纱(即二经绞罗)为地,平纹组织起暗花四合如意连云纹,间饰如意头、金锭、火珠、方胜、古钱、犀角、珊蝴等杂宝纹。然后以回纬挖花妆彩织金的技法(简称织金妆花),织出前胸、后背柿蒂形阑,内过肩蟒二,两肩织升蟒,膝阑部分织行蟒八,柿蒂及膝阑内间饰火珠、祥云、海水江崖等纹饰。是明代纺织工艺的杰出作品。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18:17:5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7: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P></P>
<P><B>明代《仕女吹萧图》(局部)</B></P>
<P>明 唐寅 作  南京博物馆藏

绢本 立轴 设色

明代画家唐寅作。图中画仕女头带“分巾”,是一种月牙形弧状冠饰。身著衫裙。</P>
<P>...............我叫分割线.................</P>
<P></P>
<P><B>明代《王蜀宫伎图》</B>

绢本 立轴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作。此图为唐寅代表作。</P>
<P>.....................我叫分割线..................</P>
<P></P>
<P><b>明代《宫中图卷》(局部)</b></P>
<P>明 杜堇 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作者为明代画家杜堇,生活于成化、弘治年间,此图中画宫中妇女生活,人物著明代襦裙。 </P>
<P>注意,这张蹴鞠的宫人虽然小脚,但并非是后世畸形的那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18:42:5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代服饰概览——转自『大明论坛』,有删改</P>
<P><b>祭服</b>     
    祭服,最为尊贵,只用于祭把的特定场合。明朝初立,学士陶安即请制五冕。朱元璋认为古制太繁,于是删繁就简,规定皇帝“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FONT color=#b11b93>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FONT>”(《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制定<FONT color=#b925b9>品官祭服。一品至九品都是青罗衣,白纱中单,黑领黑边。赤罗裳,赤罗蔽膝。冠带、佩绶等</FONT>都依朝服品级。

<B>朝服</B>
  朝服用于大把、庆成、正旦、颁沼等国家大典。戴梁冠,穿赤罗衣、裳,佩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明延宋制,也以冠上梁数划分等级。公冠为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蝉。侯七梁,笼巾貂蝉,前后金蝉,其余皆少于公冠一等。伯为玳瑁蝉,其余较侯再减一等。都插雉尾。驸马与侯相同,但不插雉尾。梁数之外,官员所佩的带、绶也是区分品级的标志。官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用玉,绶用云凤四色(黄、绿、赤、紫)花锦。二品,冠六梁,犀革带,绶同一品。三品,冠五梁,金革带,绶用云鹤花锦。四品,冠四梁,余同三品。五品,冠三梁,银革带,绶用盘雕花锦。六品、七品冠二梁,银革带,绶用练鹊三色(黄、绿、赤)花锦。八、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绶用鸂鶒,一种水鸟,色多紫〕二色(黄、绿)花锦。御史冠用獬豸。所拿的笏板,一至五品用象牙,六至九品用槐木。

<B>公服
</B>  公服用于早晚朝奏事、侍班、谢恩、见辞等,以后改为常朝时穿便服,只在初一、十五朝参时穿公服。这种服制为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用纻丝或纱罗绢制作。袍服颜色,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按品级绣织各种大小不同的花纹。八品以下官员的公服没有纹饰。穿公服时,头上须戴幞头。</P>
<P>      公服形制比较简便,由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三部分组成。乌纱帽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圆形,外表用黑皱纱,帽里为漆藤丝或麻,既轻又牢固,可以自由戴脱。明代以乌纱帽作为官帽,此后即引申为官职的代称。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ó陀,袋子〕萧萧两袖寒”(《予告归里,画竹别 潍县绅士民》),就是以乌纱帽代指官位。束带,依品级区别,一品用玉带,二品花犀,三品金钑花,四品为素金,五品银级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职官常服使用补子。这是一种有固定位置、形式、内容和意义的纹饰,以金线或彩丝织成飞禽走兽纹样,缀于官服的前胸后背处,通常做成方形,前后各一。文官绣禽,表示文明;武官绣兽,表o(︶︿︶)o 唉武。公、侯、伯及各品官各不相同。明代这一创制,延续到清代,成为区别官员品级的又一显著标志。 </P>
<P><b>戎服
</b>  明代军用服饰有两种:一种是将士所穿的盔甲、战袄、战衣或战袍;一种是仪卫与仪仗队所穿的服饰。明代将士的护身武装,包括铁盔、身甲、遮臂、下裙及卫足等几个部分。同宋、元大体相似,但比较先进,多数用钢铁制作。在朝贺等大典时,侍卫官戴风翅盔,穿锁子甲,锦衣卫将军为金盔甲,其他将军红盔金甲、红皮盔戗金甲及描银甲等,悬金牌,持弓矢,佩刀,执金瓜、叉、枪等。这种武装更多一些装饰性。明初的战袄是为守边将士制作的,以质地厚实的麻衣制成,凡旗手、卫军、力士俱穿红袢袄,其余卫所士兵着其他色袢袄。袢袄形制,长与膝齐,交领,窄袖,冬季用时内装棉花,有襻,是御寒的军装,用红、紫、青、黄四种颜色辨别部队。有的表与里分别用两种颜色,便于将士们变易服用,以表示新军号,被称为鸳鸯战袄。下裤有襻,名袒裤。此外,还有罩甲。罩甲是半臂类的一种对襟外褂,圆领,无袖或短袖,左右开长衩至腰,衣长至腰下或膝下不等,上面或织绣或画有甲片花纹。穿时罩于袍袄之外,故名“罩甲”。据记载:“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披袄减短。正德间(公元1506-1521年)创自武宗。近士大夫有服者”(李翊《戒庵老人漫笔》)。但军民皆禁止穿紫花罩甲。另有背心,比罩甲短小。明末兵勇们穿大袖布衣,外加黄布背心,称为“号衣”。

<B>明代男服</B>     
  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一样,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早已忘却自己也曾是贫苦百姓中的一分子,在强化统治者特权地位的同时,视百姓为贱人,认为庶民不过是“趋事执役以奉上者”。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出榜晓谕两浙、江西人民:“为吾民者当知其分(职分,应尽的义务),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则保父母妻子,家昌身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明太祖实录》卷一五○)。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百姓的服饰上是多有限制。明初规定,庶人结婚可以借用九品官服,平时则服杂色盘领衣。男、女衣服不许用黄、玄色,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靴不得制作花样,不得用金线装饰。饰物不得用金玉、珠翠。平民百姓的帽子不得用顶,帽珠只许用水晶、香木,不许用金玉等。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而商人只准用绢、布。对衣服的身长,袖的长、宽,都规定了尺寸。这些限制,至明代中后期,多已禁而不止了。 明代男子便服,一般用袍衫,形制虽然多样,但都未脱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的特点。庶民百姓服装,一般是上身着衫袄,下身着裤子,裹以布裙。贵族人家男子的便服多用绸绢、织锦缎,上面绣有各种花纹。这些花纹大多含有吉祥意思。常见的是在团云和编蝠间嵌一圆形“寿”字,蝙蝠的“蝠”与“福”谐音,有蝠有寿,取意“福寿绵长”。另有一些牡丹、莲花等变形夸张的图案,牡丹是“富贵之花”,一直被认为是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莲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被视为“花之君子”,也被佛教当作“佛门圣花”。在这些花形间穿插一些枝叶、花苞,花样别致,含意喜幸、神圣,深受当时人们喜爱。 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大多穿襴衫或直裰。明制规定,生员襴衫用玉色布绢制作,宽袖,沿有黑边,黑色软巾垂带。直裰是一种斜领大袖的长衫,因背之中缝直通下面,故名。
   《儒林外史》中落魄的童生周进与发迹的王举人都是身穿直裰,不过一个是多处已磨破的旧“元色(黑色)绸”的,一个却是崭新“宝蓝缎”的(《儒林外史》第二回)。此外,还有穿曳撒,程子衣以及褡护、罩甲的。曳撒,也是明代一种袍服,交领,大襟,长袖过手,上下衣相连,前面腰间有接缝,两边有摆,从两边起打褶裥,中间留有空隙,是士庶男子的一种便服。明代后期,士大夫宴会交际时也多穿用。程子衣,是明代文人儒士的日常服装,衣身较长,上下相连,腰间有接缝,缝下折有衣褶,袖宽大,斜领掩襟。搭护是一种比褂略长的短袖衣。罩甲有两种,一种对襟的,是骑马者的服装,一般军民步卒不准穿;一种不对襟,士大夫都可穿用。 </P>
<P><B>贵妇冠服
</B>  明代贵妇冠服,分礼服与常服两种。皇后礼服用于受册、谒庙、朝会等大典。皇后于大典时所戴的冠称凤冠。明代凤冠形制较宋代复杂。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规定:皇后凤冠,圆框之外饰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另加大小花各12枝,冠旁各缀二博鬓(一种云形片饰,似下垂状的冠翅),用12花钿。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又有规定,凤冠比原来华丽。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明代凤冠实物是定陵出土的四顶。 这些凤冠因存放在特制的朱漆箱中,所以保存完好。孝端皇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妻子)的一顶,冠上三龙二凤。冠圈以金板圈成椭圆形,上染红彩,周围是用晶亮珍珠和各色宝石嵌成的花朵。冠壳外,用翠鸟的碧蓝色羽毛,贴出层层云海,上插三条立体的金龙。正中的一龙,昂首翘尾,口衔一串珍珠宝石制成的珠滴(类似下垂的缨络),在彩云间奔腾,十分生动。冠的左右各有一龙,龙首伸向两侧,龙口衔一条珍珠宝石串成的“挑排结”(似下垂的流苏),下坠金累丝嵌宝石花三朵,立于翠云之端,充满活力。冠壳外的朵云间还点缀着八朵用珍珠和红、蓝宝石组成的大花朵,正面的主花上插有二只展翅飞翔的金丝凤凰,点出了凤冠的主题。冠后左右各垂博鬓三札,上面饰有珍珠、宝石和悬垂的缨络。这六条尾翼,使凤冠的外型显得丰满,更增添了美感效果。凤冠里面是漆竹丝做的圆椎,边缘镶有金制口圈。其他凤冠也大致如此,只是龙凤的数目不同。每顶凤冠上都镶有珍珠5000多颗、宝石100多块。其中有一块宝石价值白银五六百两,当时折合大米约14万斤。据说当时有些宝石是从锡兰、印度购进的。礼服除凤冠外,尚有翟衣。衣为深青色,交领,大袖,织有翟纹,间以小圆花。领、袖、衣边等处镶有织金云龙纹。穿翟衣时内衬玉色纱中单,系与本服同等颜色花纹的蔽膝。还有玉革带、大带,青色袜、鞋,上面装有珍金饰。
   皇后常服除凤冠外,还有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永乐时,衣服改用黄色大衫,圆领,右衽,宽袖,前胸绣有龙纹。深青霞帔,上饰珠玉等各种饰物,另有褙子、鞠衣、缘裙等,颜色、质料、花纹等都有规定。皇帝与后妃服装多用织绣。明代织锦是有名的工艺品。定陵出土的袍服及成匹织锦,图案极其美丽,虽在地下300余年,出土时仍然金光闪闪。尤其是孝靖皇后用的一件罗制的百子衣,上绣双龙寿字,周身用金线绣松、竹、梅、石、桃、李、芭蕉、灵芝等八宝及各种花草,并绣有百子。百子姿态各不相同:有捕捉小鸟的,有因猫捕蝶而按住打猫的,有捉迷藏的,有登上凳子摘桃的,有围在一起戏鱼的,有在水盆中洗澡的,又有在旁边喷水的,有放风筝的,有执伞盖的,有跳绳的,有看书的,也有假装教书先生的。神态自然,惟妙惟肖,反映了明代丝织工人高超的织绣技艺。当然,从这些光泽灿烂的丝织品后面,我们似可看到织工的斑斑血迹和泪痕。 明代对授有封号官员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服饰也有严格规定。命妇的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把等大典。主要有礼冠,明制规定,除皇后、嫔妃外,其他人不得戴凤冠。内外命妇的礼冠形状虽同于凤冠,但冠上不得用凤凰,只能用金翟。至明代中叶,这项规定已被打破。嘉靖时,权贵严嵩家就有凤冠十数顶,其装饰之富丽不亚于后妃冠。严嵩失势后,他的儿子严世蕃被杀,家产籍没,从他府邸中查抄出珍珠五凤冠就有六顶,珍珠三凤冠七顶。命妇礼服除礼冠外,还有霞帔、大袖衫、褙子等。礼冠上的珠翟及各种珠翠饰物,均依品级而增减。命妇礼服上的花纹是随同她们的丈夫或儿子所任官职品级而定的。</P>
<P><B>官服</B>     
    明代官服恢复唐制,但比唐代的“品色衣”等级的差别更加明显。这与朱元璋夺取政权后,改变农民立场,大量接受儒家思想有关。 官服中最高等级的冕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成员专用。冕服用于祭把或朝会等大典。明初冕服一如传统形制,洪武(公元1368-1398年)初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曾有几次变更,只是在质料、花纹位置上作些调整。历次改变,都使规定更加具体,制作也更为考究。明代冕服与前稍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将原冕服下裳的前三后四改作连属一起如帷幕的式样;二是规定所绣日、月的直径为五寸;三是用黄玉作充耳;四是将古制的五彩玉旒改为七彩玉珠,又将火、华虫、宗彝绣在袖上,日、月、龙绣于两肩,星辰、山绣于后背等等。皇太子在陪同皇帝祭把天地、社稷、宗庙,以及大朝会、受册等重大典礼时,也服衮冕,但较皇帝次一等,衮服用九章纹,冕为九旒,旒用九玉。世子衮冕又次一等,为七章、七旒。旒上所用珠玉的质料、色彩都稍有不同,以示区别。 皇室冠服,还有皮弁服、武弁服、通天冠服、常服、燕弁服等,用于不同的场合。以上冠服,由于时代不同,也略有改变。如武弁服,在明初时用于皇帝亲征或遣将,以后就不多用了。几种冠服中用途最多的是常服,常服为折角向上的乌纱帽,盘领窄袖黄袍,袍的前后及双肩各绣金织盘龙,金、玉、琥珀束带。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如“善”字,后名“翼善冠”。与唐代相比较,明代“翼善冠”要简化得多。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这种冠的实物,是明十三陵中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金制翼善冠。全冠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上面镶嵌两条金龙戏珠,姿态生动,制作精致,体现着皇帝的尊贵及特权地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18:02: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6 14: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6-6 2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b>明代墨绿地妆花纱蟒衣最精美,当属无价之宝。山东孔府是国内差不多唯一藏有传世明代服饰的地方,不愧是圣人府邸,保留一点衣冠故物。不然,大家都以为戏台上经过夸张的戏服是明代服饰的原貌呢。</b>
发表于 2006-6-8 0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来  高丽人 真的是 照着明朝来穿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7 09:19 , Processed in 0.0649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