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我发现有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日本是很照搬地接受过来,穿洋服就是从头到脚礼帽洋装不走样,和服就是传统的和服.中国人呢,怎么都是一点点一点地加入自己固有的东西里面去,或者把自己固有的东西加进外来的东西里去.所以我们看见晚清加了蕾丝边的马面裙.从外国传来的抽纱绣里面出现龙凤图案.袄裙采用中式的领子和西式的袖子.我认为旗袍也是在这种中西文化交汇的氛围中出现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20世纪初是全世界的服饰文化都出现大革新的.因为工业文明,和女性解放开始参与社会工作,以往无论中西那种沉重,烦琐的着装制度肯定是会被取代的.前面说的"文明新装".文明这个词,在当时代表着新女性的形象.所以"女界文明","文明女子"类的词语,甚至出现在饰物上面.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里面的沈凤喜,因为受了教育,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是一个穿着当时时髦的英国绿纺绸旗袍,白丝围巾,大襟上别着金笔.两截式高跟皮鞋.剪短发,甚至还要戴一副平光眼镜的20年代时尚女性.-------"虽不甚华丽,却是一个极文明的样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3 13:35: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