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3|回复: 4

[國醫膳食之道] 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研究获重大突破 [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 17: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研究获重大突破[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小组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阐明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仅是科学的,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研究成果不仅被权威的《美国科学院院报》接受,该杂志同时还发布新闻,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人之有疾,不可避免,而疾病治疗方案的设计则是一门艺术。近年来西医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其近100 000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中医复方常包括君、臣、佐、使4种成分,其中君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是协助主药,或针对兼病、兼证发挥治疗作用,佐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或调和各药的作用。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推广应用因此受到限制。同时深奥的方药配伍原则难以被西医接受,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对中医的关注也很有限。故利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手段探究中医理论与方药应用原则,是促进中医创新发展并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白血病是40岁以下男性、20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杀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以大量幼稚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堆积、严重出血、具有15/17号染色体交互易位,及其产生的PML-RARa癌基因为特征,成为恶性程度最高的白血病。我国学者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这种白血病,明显改善了病人的预后;而根据中医方药配伍原则,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进一步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使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4%以上。然而,在分子医学尚未问世、PML-RARa尚未被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抱歉,此处屏蔽★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以驱邪复正、解毒清热、益气活血为治则,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了该药。近年,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苏州大学附一院、南京医科大学附一院等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研究还发现,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不过,复方黄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为了在分子水平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在中医与西医这两个系统之间架起桥梁,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肿瘤分子靶向疗法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统计教研室的科研人员,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带领下,用分析与整合的研究手段研究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理。他们发现,在APL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细胞模型,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 “改邪归正”,分化成熟。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PML-RARa 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是“去邪”的作用,而硫化砷是君药。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可认为是“邪”的因素)必须相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在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阳亢”而“阴虚”。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复方可以扶正去邪,调整阴阳,且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该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各组分的联合应用,产生大于三个组分加和的协同效应。

  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另一位专家认为,这一研究必将激起学术界用现代研究手段探究传统医学奥秘的热潮。“能够开展复方黄黛片分子机理的研究,是由于我们有合适的物质基础,包括纯化的有效化合物、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等,而对学科发展动态的掌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陈竺院士则说,“我国有很多类似的复方,在确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因此希望更多优秀的研究小组加入。值得指出的是,保留自身精华,吸纳当代科技成果,与西医汇聚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可行之路。我们既要反动固步自封的静止论,也要反对全盘西化。”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目标。在现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以复方黄黛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药复方,疗效确切而价格低廉,因此研究其作用机理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无疑能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战略服务。

[ 本帖最后由 子午莲 于 2008-4-3 17: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7: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7: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汇报·头版]从分子水平阐明中药治白血病机理  
——说明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是科学的,具有强大生命力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组成的研究小组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仅是科学的,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该研究成果当地时间10日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该杂志同时还发布新闻,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Yung-chi Cheng认为,该研究“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主持开展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解开中药的神秘,使其在国际上不再因神秘而被拒绝。他说:“我国有很多类似的复方,在确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希望更多优秀的研究小组加入。”

  近年来,西医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则早在2500年前就开始倡导复方联合用药。中医复方常包括“君、臣、佐、使”4种成分,其中“君”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是协助主药,或针对兼病、兼证发挥治疗作用;“佐”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或调和各药的作用。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其深奥的方药配伍原则更是难以被西医接受。此次,研究小组正是在分子水平上辨别了复方黄黛片中“君、臣、佐、使”四个“角色”,并证明了“四者”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所发挥的相互作用。

  白血病是40岁以下男性、20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杀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以大量幼稚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堆积、严重出血、具有15/17号染色体交互易位,及其产生的PML-RARα癌基因为特征。在分子医学尚未问世、PML-RARα尚未被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抱歉,此处屏蔽★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在经过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后,证实了其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的实际疗效。研究人员证实,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

  研究人员随后开展更微观的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这一课题组成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肿瘤分子靶向疗法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统计教研室的科研人员。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带领下,研究人员通过对白血病(APL)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患病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起到“去邪”的作用。在这一复方中,硫化砷是“君”药。丹参酮,恰恰能促进幼稚的造血细胞顺利地“成长”成熟,而靛玉红则能够保持细胞生长周期的正常。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此外,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还能够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二者又都起到“使”药的作用。课题小组认为:“复方黄黛片通过各组分的联合应用,产生大于三个组分加和的协同效应。

《文汇报》 2008.3.11 头版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日报]“君臣佐使”配伍治血癌  
——我科学家首次阐明中医复方作用机理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昨天透露,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阐明了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理,由此证明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的科学性。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权威的《美国科学院院报》新一期上。   

  中医复方通常包括“君、臣、佐、使”4种成分:“君”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臣”协助主药,或针对兼病、兼症发挥作用;“佐”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在2500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医复方有近10万种,虽有疗效,但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不明、作用机理不清,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也难以融入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

  复方黄黛片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效果明显,其有效成分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带领下,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及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肿瘤分子靶向疗法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联合攻关,终于揭示了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理———

  APL以大量幼稚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堆积、严重出血并产生PML-RAR癌基因为特征,硫化砷能引起对PML-RAR癌蛋白的降解破坏,是“君药”;丹参酮“扶正去邪”,促进细胞分化基因(“正”)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邪”)显著降低,是“臣药”;靛玉红“调整阴阳”,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明显得到压制,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阴”)显著增多,是“佐药”。丹参酮与靛玉红还可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包含三种成分的复方黄黛片的疗效,明显大于仅包含单独成分的对照组。

  国际药理学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具有高度科学意义,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陈竺院士指出,“我国有很多类似的复方,在确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解放日报》 2008.3.11 第4版
发表于 2008-11-22 19: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新思路 中医走这条路也未必不可啊
至少算是一个道理的路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0 12:17 , Processed in 0.0666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