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2|回复: 0

[zt] 写与汉服复兴中的受挫者(汉服吧“微笑的征途”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0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帖转自汉服吧,微笑的征途
http://tieba.baidu.com/f?kz=643752655
近日的“杭州满装入学式”与“团结柱”事件,令不少同袍倍感受挫,觉得几年来为汉服复兴所做的努力,丝毫打动不了某些人的铁石心肠。在其他民族的盛装之前,汉和谐族只剩下一件满式秧歌服聊以遮羞。

余对此也深感无奈,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挫折便忘了我们的根本目标:兴汉。

兴汉,兴的是一种文化,兴的是一个民族,兴的是一个国家。汉兴即中国兴,千百年来,莫一如是。
汉服复兴是兴汉的一个切入点,借由她所破开的一个小口,我们得以窥见华夏文化的一点阳光,而又只有华夏文化再次沐浴神州大地,她才得以真正的重见天日。
汉服的复兴,必须建立在汉文化的基础之上,否则,复兴的仅是一层表皮,犹如一阵流行之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既如此,我们所面对的,就不是单纯的服饰问题,而是整个的社会。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现在上层一直在淡化汉和谐民族意识,汉和谐人对自己民族的方方面面都是麻木的。我不赞同这一政策,但我接受这一现实,也必须接受。不正视这一现实,就意味着我们脱离了社会大众。所以,现在乃至将来的许多年,类似团结柱这样的事情还有的是,我们得有心理准备。

那么,认清这个现实后,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一. 认清前路的漫长。
各位,这不仅是一场服饰之战,更是一场文化之战,信仰之战,社会风气之战,她所触及的方方面面注定了我们的艰难与困苦,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的伟大与不平凡。从2003年到现在,不过六年时间。六年,仅够把一个高中生变为一个大学生,仅够把一个大学生变为一个刚入社会的青年,仅够把汉服吧的人数增加到一万人。但我们需要十六年,二十六年,三十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同袍们发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让举国上下皆知汉服为何物。不是说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么?那我们的莎士比亚在哪里?我们的达芬奇在哪里?我们的米开朗基罗在哪里?那些提供资金,大力支持的商人、政客又在哪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短短的六年能够发展出来的,我们需要奋斗,需要时间。

    * 2009-9-16 16:35
    * 回复

    *
    * 微笑的征途
    * 0位粉丝
    *

       

3楼
二.正视现实。怀抱理想的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忽视现实。拥有满腔热血,却常把它洒向无用之处,甚至胡浇蛮洒,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不按章法,不谙大众心理,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是不知道汉服的,所以,当同袍们遇到对汉服一无所知的人的时候,请不要产生一种气愤,恼怒的心理,因为:这很正常。我们需要耐心。
汉服是物质的,但其蕴含的巨大意义却是非物质的,而这非物质的东西才是她的精髓所在。但是,在这个物质生活还不发达的社会,人们对于非物质的东西还是缺乏热情。同袍们应时刻谨记,欲推广一物,人们首先看的还是推广此物之人。所以,当我们在汉文化的精神世界遨游之时,也绝不能忘了在现实社会中的耕耘。钱与权,我们决不可讳言,应该积极争取。

三.只有两个字:坚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将遭受打击,遭受嘲笑,遭受污蔑,我们还得忍受种种无奈,但当有一天汉服真的复兴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曾经走过的路,会发现,正是我们今天所受的挫折,激励着我们迈向明天的胜利。
或者,不幸的讲句,我们至死也无法见到汉服复兴,那又如何呢?
在死之后,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的穿着汉服去见我们的祖先,跟他们说,我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信仰,我为这个民族奋斗过,为这个国家坚持过。不管是汉朝的祖先还是明朝的祖先,处于21世纪的我,和你们拥有共同的名字——华夏。
我,问心无愧。

还记得么,阳明先生临终前的遗言:

“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6-1 13:52 , Processed in 0.0569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