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00|回复: 12

[转帖]为何要修紫萍铺水库而废弃都江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3 13: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为何要修紫萍铺水库而废弃都江堰?(转载,作者:郑义)</P>
<P>  转者:伟光正 </P>
<P>在中国,最发财的买卖第一是当官,第二是修水库,第三也许才轮到抢银行。 </P>
<P>全世界修了十几万座大小水库,中国就占了一半。五十年代,为了“根治海河”,在 </P>
<P>白洋淀流域兴建了百余座大小水库,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包括海河在内的全部河 </P>
<P>流成为季节河。结果是白洋淀反复干涸, 被“根治”了的海河出现了缺水和无水的 </P>
<P>危机,华北平原开始荒漠化。同时干的另一件蠢事是 “治淮”。治淮半世纪,淮河 </P>
<P>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 300多座。算下来,平均每50平方公里建水库1座,每条支流 </P>
<P>建水库近10座。形象地说,淮河已被水库切割成5 300多段。但水灾没有根除,仍 </P>
<P>为祸甚烈。1991年淮河大水,被迫实行紧急分洪,分洪区从上游一气儿炸到入海 </P>
<P>口,近1亿人被迫紧急迁移,1 460万人家园被毁,50万人在堤坝上过冬, 全流域惨 </P>
<P>遭蹂躏。尤其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旧患未除,新灾又生:在近万座水库闸坝的控制 </P>
<P>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枯水季节,整条淮 </P>
<P>河基本不流动,成了死水,不仅“五毒俱全”,而且浓度极高。丰水季节,尤其上中 </P>
<P>游泄洪时,高浓度污染团便顺流而下,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污染。 </P>
<P>我们总是急功近利,总是企图以工程措施来解决生态问题,又总是造成新问题;然 </P>
<P>后,再以工程措施来解决工程措施造成的新问题。治理再治理,还要怎样“治理”下 </P>
<P>去呢? </P>
<P>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库群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按照田纳西河流域每一万平方公里 </P>
<P>3.5座水库的密度,中国应建水库0.336万座,而事实上却建了8.5万座,为前者密 </P>
<P>度的25倍以上。真不知这计划经济是如何计划的?黄河已经年年断流,快成内陆河 </P>
<P>了,上游还要建13座大中型水库。长江流域已建了4万多座水库,还要建。新近的 </P>
<P>消息是,将在长江的主要支流汉江上兴建16座水库,而长江正源雅砻江上还要建20 </P>
<P>座。看起来,不把中国所有江河毁尽是不会罢手的。 </P>
<P>又有消息说,四川省要在都江堰上游的岷江上兴建一座名叫紫萍铺的水库,都江堰 </P>
<P>将因此而不复存在。也不知道是什幺人出的主意?这人是够蠢的了,这胆子也实在 </P>
<P>是够大的了,简直是“佛头着粪”。 </P>
<P>都江堰兴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那个时候是公元前也就是耶稣诞生之前二百五十多 </P>
<P>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兴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 </P>
<P>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不是水坝,而是“堰”——一种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水 </P>
<P>利工程。它的指导思想也与水坝迥然有异。水坝讲的是硬堵,把水堵起来,“人定 </P>
<P>胜天”。都江堰讲的是“乘势利导”、“深淘滩,低作堰”,顺应河流的自然水文特 </P>
<P>点。过去,雄伟的大坝被视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现在发现弊多于利,而且自然 </P>
<P>是不可能真正为人所征服的。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岷江已不是几十年前的岷 </P>
<P>江,沙石含量极高。紫萍铺水库必然淤积,寿命不过几十年;都江堰却不会淤积, </P>
<P>它已经存在了两千二百多年,只要定期维修,它还可以继续存在几千年。如果调度 </P>
<P>错误,紫萍铺水库可能在洪峰到来之际开闸放水,给下游带来人造洪灾,都江堰无 </P>
<P>论如何也不会加重洪水灾害。至于说到扩大灌溉面积,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非修 </P>
<P>紫萍铺水库不可的理由。如果采取一些增辟水源和节约用水措施,“到本世纪中 </P>
<P>叶,都江堰灌区按水量计,可扩大到四千万亩以上,从而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P>
<P>灌区面积最大、综合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又一愚蠢工程上马 都江堰将永远 </P>
<P>消逝》,原载《争鸣》杂志,2001年6月号)</P>
发表于 2005-7-23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P>该工程方案遭到各方强烈反对,后来下马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01: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聽説了。應該的。問題是怎麽可能有這種愚蠢的提議出來。[em06]
发表于 2005-7-24 01: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问题比较复杂。</P>
<P>一方面涉及到部门利益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管理本身是个多学科的问题,但是传统上很多人是单纯的“工程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而缺乏生态、环境、文化方面的综合判断。</P>
<P>象圆明园的问题也有类似之处,但是在我看来,圆明园的问题更是个制度、法律问题和经济o(︶︿︶)o 唉问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5 9:06: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出的以海河、淮河為代表的水庫工程問題,現在還不斷上演,有些人瘋了麽?
发表于 2005-7-24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P>河流的利用往往涉及到“人工--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之争。</P>
<P>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过一段“工程控制思想占主导”的时期,一些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大规模的“工程开发阶段”,转而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与保护,即所谓“流域综合管理”。因此造成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损失的高坝大库工程在发达国家往往遭到强烈反对,如美国就曾有很多这样的工程因民间反对而搁浅,国际上也有人士建立了专门的“国际反大坝联盟”。</P>
<P>国内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高涨,有很多专家学者、民间人士的不同声音开始出现。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学者的不同学术观点、民间人士的异议可以制约一些政府部门搞暗箱操作,垄断决策。</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5 9:08:4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5: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程中豐厚的黑收入纔是動力所在。[em36]
发表于 2005-7-24 15: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在中国很多这样的工程往往主要不在于学术思想之争,有时实际上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制度性缺陷为自己谋利。
发表于 2005-7-25 0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P>为中国水利一大悲。</P><P>我看到都江堰的时候就深深地折服了,中国人有一种观点叫做“今不如古”,初看不可理解,可似乎是事实阿,悲哀。</P><P>再请教一下,三峡工程应该怎么评价?千秋功业?还是祸国殃民?</P>
发表于 2005-7-25 08: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三峡工程决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在下亦曾在其中做过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以我浅薄的学识,不足以评论正确与否。</P><P>但是,该工程决策在学术界一直有强烈质疑、反对意见,这也是事实,在上世纪90年代围绕工程论证曾引发了一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大争论。在我硕士毕业时,此论证工作已告一段落,有不少院士级的专家拒绝签字同意,但两年后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此工程立即就将棺盖论定…</P><P>撇开学术理论争论不谈,该工程的论证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程序、制度性缺陷,这才是令人担忧的…</P>
发表于 2005-9-29 10: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P>那些人简直是混蛋、变态、丧尽天良、祸国殃民!</P><P>我要是武侠小说里的女侠就好,一剑杀了他们,为民除害!</P><P>然后我就飘然而去,哈哈……</P>
发表于 2005-9-29 1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汉唐神韵</I>在2005-7-25 8:56:39的o(︶︿︶)o 唉:</B>

<P>三峡工程决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在下亦曾在其中做过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以我浅薄的学识,不足以评论正确与否。</P>
<P>但是,该工程决策在学术界一直有强烈质疑、反对意见,这也是事实,在上世纪90年代围绕工程论证曾引发了一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大争论。在我硕士毕业时,此论证工作已告一段落,有不少院士级的专家拒绝签字同意,但两年后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此工程立即就将棺盖论定…</P>
<P>撇开学术理论争论不谈,该工程的论证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明显的程序、制度性缺陷,这才是令人担忧的…</P></DIV>
<P>三峡工程免不了也是个遗臭万年!祸国殃民!</P>
发表于 2005-9-29 14: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梅莊莊主</I>在2005-7-24 15:21:25的o(︶︿︶)o 唉:</B>
工程中豐厚的黑收入纔是動力所在。[em36]</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5-5-11 20:54 , Processed in 0.0682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