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7|回复: 3

[建议]我对天汉计划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 1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很高兴能来到这个论坛,我也是个主张恢复汉族传统的人。在这里有这么多热衷于汉族精神事业的人,真的让我感到欣慰。</P>
<P>天汉计划在恢复汉族节日和礼仪上,根据历史事实,拟定了既恢复传统又照顾现实的节日和礼仪程序,这些是值得肯定的!</P>
<P>但是,策划者没有照顾到一个现实,那就是汉族礼仪在各地都不一样的。我是江西石城人,我们家乡是汉族客家文明的发祥地,那里保留了一些古风俗,比如花朝节。但是,如果把天汉计划放到我们那实施,肯定没什么人接受。我举个例子,汉族成年礼仪被清统治者废除后,石城人为了保留传统,将男子的成年与婚礼合并(当时男子成年和结婚的年龄差不多)。“书号”(取字号)的礼仪就在婚礼中进行!如果要石城人按天汉计划来做,他们反而觉得罗嗦!</P>
<P>再如,石城小孩取乳名是在“三朝”由外公外婆取(外公外婆也会给小孩的衣服和饰品),但在天汉计划中却没体现。</P>
<P>所以,我建议,以后策划人要多些几个“分案”,供不同地区不同汉民系的人选择!当然,策划者事先要很清楚各地民风民俗!</P>
发表于 2006-4-1 23: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P>首先欢迎景文朋友来到天汉交流.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批评.</P><P>您的意思我了解到了.民俗本来就是多样化存在的非常丰富多彩的东西,这一点,我很赞同您的看法.</P><P>其实在天汉推出的不少计划尤其是节日方案中,我们对各地不同民俗还是有所考虑的.在我们掌握的资料基础上,也谈到了各地不同的风俗形态.在复兴方案的设计中,也有所考虑,不过,中国汉民族分布极广,所谓百里即不同俗,说实话,如果要详细阐述全国各区域地方汉民族的不同民俗形态,恐怕一本书都写不完.针对各地方的特点制定详尽的分类复兴方案,也的确非我们力所能及.</P><P>另外,在制定方案时我们有几个总的原则:</P><P>一是普适性原则:因为着眼的是汉民族风俗的整体,是一种寻回和重构的过程,在复兴的初期来说,节日意识的树立更是推动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将节日方案都定位于普遍的适用,方便的操作,力争各地汉族同胞都能有所借鉴.</P><P>二是借鉴性原则.不少民俗,严格来说,原本只存在于一定地区之内,但是在复兴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仍然将其上升为普遍可用的风俗遗产,向全国的汉族同胞推荐.如一些食俗,娱俗,等等.我们觉得,并不需要拘泥于过去时代所形成的地域封闭性,只要是好的,为什么其它地方的汉族同胞不可以亲近这种风俗呢,其实这样的民俗扩展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常见的,许多地方性食品,不也在全国风行了吗.</P><P>我们的方案最着重之处,在于力求对同胞形成一些启发和借鉴,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制定一套标准的必须实行的复兴方案.正如我们在每个方案最后的文字:<b>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b></P><P>我想,虽然是参考性的方案,但对于汉民族长期流失、各界对节日复兴苦思难解的情况下,或者说复兴的初期,还是可以借鉴的.</P><P>上面主要说的是节日的问题,关于礼仪,我们觉得,礼仪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程式规定性,其基本的版本不会有很多,正如"仪礼'所记载的那样,冠、昏、射等诸礼都只有一种版本,礼仪方面的分案,似无很大必要。</P><P>当然,您的意见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我们会在今后的方案制定和修订中,更多地考虑各地不同的民俗特色,在传统民俗的采集和民俗继承发展的方案设计中适当体现和兼顾地域性特点。也期待您和各位同胞继续关注和支持天汉网、百度汉服吧推出的汉文化系列复兴方案构想,并且欢迎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和交流华夏礼仪文化与风俗文明复兴之道。</P>
发表于 2009-10-24 2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点动画形式吧,那样能更形象的讲解,别人能更好的理解[em40]
发表于 2009-10-25 0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也希望,能多一些形式地交流,还可以一起办个小活动什么的,很期待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6 22:00 , Processed in 0.1878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