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00|回复: 8

中国商报:汉服期待市场垂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0 1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汉服期待市场垂青 </b><a href="http://www.cb-h.com" target="_blank" ><b>http://www.cb-h.com</b></A><b> </b></P>
<P><b>●本报见习记者 颜菊阳 ...中国商报网站</b> </P>
<P>  (市场周报2006年6月9日报道)5月16日,湖北武汉市2006年汉服成人仪式在东湖磨山楚城举行,500多名18至20岁的学生身着汉代服饰,在编钟鼓乐声中庄严地完成“升国旗”、“加冠”、“拜师长”、“拜父母”、 “成人宣誓” 等仪式。在楚文化专家、社会学家、媒介人士等大加赞赏仪式“抓住了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元素”,游客们纷纷打探相关仪式组织和参与办法,商家询问汉服制作公司之时,持续一年之久的“汉服热”终于突破以往的民间自发组织形式,在武汉市政府的倡导、武汉团市委的组织下得以“正名”。
  而在汉服爱好者看来,这种正名,不仅是作为为公共服务的一级政府行政上给予汉服身份的理性肯定,更是作为中国新传统服饰的汉服将大有市场可为的信号。</P>
<P><b>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
</b>  对于汉服的理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顾晓鸣认为,汉服狭义上指汉朝的服装,广义上则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又称为汉装、华服。常见汉服最主要的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等,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宽袍大袖。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没有大的改变,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满清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
  2004年10月,32名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地区的汉网网友,齐聚北京崇文区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墓,其中10位网友身穿汉服,祭祀这位民族英雄。此后,汉网各地网友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长沙、武汉等地组织各种祭祀、知识竞赛、汉服聚会、演示交流等恢复汉服的活动,推介宣传汉服。这些网友多以城市白领、青年学生为主,他们表示,“我们宣传汉服,并不是宣扬什么民族主义,而是想通过汉服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汉服的复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另一个传统服饰——唐装。但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今天的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而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可以说是满族服饰,并非汉族传统服装,其款式结构和传统汉族服装的区别在于交领、连袖、对襟和盘扣。
  汉服爱好者认为,唐代服装虽然多变,但其主要风格交领、弯腰襦裙一直是主流,与以后的宋、明襦裙并没有两样,并不能代表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满足民族传统性、制式文化的基础上,汉服在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基本风格之下,演绎出曲裾式、襦裙、鹤氅、短衣等几百种款式,并通过吸收不少其他民族服装的长处在用料、纹饰及一些细节上略加改良,已形成汉服体系。他们认为,唐装的流行风潮之所以逐渐缩水和淡却不是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是因为唐装不能像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那样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的代表,所以唐装只能是一个简单有限的市场。</P>
<P><b>汉服市场有多大
</b>  尽管目前国内大多数人不认同汉服,认为汉服只是针对小众群体的商品,只是一个简单有限的市场。但按照汉网的计算,国内13亿人,即使100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对汉服动心,也有1300万,赚取10%的利润,也是过百万元的利润。而由一些传统服饰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汉服店如果再配有鞋子、汉式配件、汉式礼品、家具、家居饰品等一系列汉服的衍生品来全面拓展市场,整个规模将非常可观。
  而同时不得不关注的是,网民向教育部建议启用中国式学位服,并热心地提供了以汉服为蓝本设计出的学士服、硕士服和博士服样式;少数民间网友则呼吁汉服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胡月坦言,汉服消失了这么多年,现在作为一种漂亮的服饰推向市场,首先是中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的表现,是少数知识青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开始觉醒,中华民族的眼睛比以往睁得大了,这是汉服作为一种潮流服饰在文化上的积极意义,里面确实含有较大的商机。汉服被冠以了汉民族、汉文化这样的帽子,被商家加以炒作,便有一个比较大的短期市场,茶艺界或演艺界、古琴界等从业的文化工作者都可能会有一种认同感,包括作为学士服,作为特定节日的礼服,都是具备一定现实的开发可能性。但在人们已经习惯简单的T恤、牛仔、西装的现代生活中,把工艺制作颇为复杂的汉服产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贯穿人们日常生活的流行服饰,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市场可能还会一波三折,投资市场还需理性。
  尽管唐成公司制作设计的汉服用于武汉成人仪式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并随之也接到一些超市卖场递过来的汉服定单,要求制作汉服进行一些促销活动,但唐成公司负责人坦言,汉服作为服饰新产品,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市场推广,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可谓高风险、高投入,必须有稳定的大批量的定单需求,公司才能进行批量生产,所以目前综合情况下还没有专业生产汉服的计划,但会看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一定数量的定单生产。
  “汉服市场可以做,慢慢做,随市场而做。”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衡杰用三句话概括了汉服的市场操作。</P>
<P><b>汉服市场的下一个突破口
</b>  尽管汉服作为礼服的细分化市场,短期内的消费需求难以支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但长远来看则拥有着诸多战略价值。
  专家指出,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简约的生活理念对服饰等的影响都制约着制作复杂的汉服成为日常的穿着服饰,而将汉服消费的对象定位于节日的特定礼服、学士服,以及迅速发展的摄影、演艺及部分商用场所,也可以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些无疑可以构成并支撑汉服的平稳发展。同时,对于中国服饰制造走上国际舞台,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汉服无疑是突破口,今后,随着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汉服的增长空间更会被逐渐放大。当然,企业还可以借助这一产品,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前根植在诸多潜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前实施品牌营销。如此一来,汉服在今后5至10年,有望成为企业新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
  胡月说,汉服要成为一种流行,要把其当成中华民族的服装品牌打造的话,必须在汉服的传统工艺上融入现代的流行元素,与流行服饰特点进行融合,走规模化和个性化共存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其他流行服装走连锁化的发展模式,但其个性化可能更鲜明,在发展中会和别的服装有不同的发展渠道。
  蒋衡杰也表示,汉服市场成为有规模服装市场虽然是可以由热潮带动,但是长久和持续就需要具备很多因素,包括设计工艺的改进,品牌的包装推出等等。近代中国历史传统服饰热已不是第一次,但都持续时间不长,恐怕都与中国传统服饰复杂有关。汉服的复兴可算是服装流行现象中的一个支流,是一定经济文化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现象,要将这种时代条件下的元素得以持续和发挥的话,就不能简单的复古,需要在传统的文化内涵里赋予时代的元素和符号,推陈出新,不断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论是版型、色彩、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创新,才能在世界的服装舞台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而在诸多服饰产品中,原创民族服饰品牌一直是最容易在世界市场站住脚的,但民族品牌在高新技术、及时市场讯息、经营方式等方面,比其他服饰有更高要求;同时传统服饰色彩款式较单一,而色彩款式的创新必然带动用料、工艺的创新,而这些创新都需要不断的投入。
</P>
发表于 2010-12-30 0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产业化推广有困难,是因为把目光仅仅锁定在了汉服的礼服上。事实上,汉服不仅仅是祭祀、婚庆、冠礼等等场合的礼服的专有称谓,而是贯穿于我们的先人所有的生活细节的,款式是多样的、丰富的,是有简约的款式的。刚刚看了周宇坤前辈主持的2008年成都大庙会的视频,其中有展示汉服中简约的款式——上衣下裤,这便应是当时日常劳作所穿的服装。另外,还有曲裾,女性穿的低腰儒裙,这些都应该是可以在不用做体力劳动的时候日常的便装。放开眼界,解放思想,就会发现三千多年传承的文明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宝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1 21: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P>
汉服在今后5至10年,有望成为企业新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
</P><P>还要等啊!</P>
发表于 2006-6-13 15: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6-7-28 1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汉服刚开始可能会比较难,但只要坚持人们还是会接受的。慢慢来嘛。
发表于 2006-7-28 23: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P>必须在汉服的传统工艺上融入现代的流行元素,与流行服饰特点进行融合,走规模化和个性化共存的发展模式。</P><P>原创民族服饰品牌一直是最容易在世界市场站住脚的,但民族品牌在高新技术、及时市场讯息、经营方式等方面,比其他服饰有更高要求;同时传统服饰色彩款式较单一,而色彩款式的创新必然带动用料、工艺的创新,而这些创新都需要不断的投入。</P><P>----------</P><P>服制的创新一定要谨慎,天马行空的服制设计,会很快失去汉服的神韵而导致汉服的异化。在建立一个公认的服制系统基础上,对款式、色彩用料工艺的创新,都是对当代汉服的贡献。这个各方都接受的当代汉服服制系统,还有赖民间研究者的努力与官方的配合。</P>
发表于 2006-7-28 2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百里同感…
发表于 2006-7-29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P>期待ING   PS:看到百里君又看到汉唐君为他顶 一次看到他们两个 真是好难得!我很高兴</P>
发表于 2011-2-7 18: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议楼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29 23:10 , Processed in 0.0753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