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8|回复: 15

武术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3 2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P>
<P>门户

  武术名词。1、派别、门派。如“门户之见”。《新唐书.书云起传》:“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2、防守架势。如“作个门户”、“亮开门户”。明俞大猷《剑经》:“手动时,即下定四步,们户方密。”《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作把火烧天势。”3、拳家教艺所惯称的人体攻击部位。一般指胸、肋、裆部、有大门、小门、二门之分。清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周身秘诀十二项》:“下盘之门户在膝”。

门派

  武术拳种和派别的合称。一般具有拳理、套路、器械和别具一格的劲力特点与练功方法的拳种称为“门”。如:少林门、太极门。数门相近的拳种兼而习之称之为“派”。如:少林派、武当派。

八法

  武术术语。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种方法总称。具体要求是:“拳(手)是流星眼是电;腰(身法)如蛇行步赛钻;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即练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锐,身灵活,步稳固,精充沛,气下沉,力顺达,功纯青。

四击

  武术术语。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指拳法,包括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搂、拦、采、挒、勾、抄等;“摔”指率法(旧称跌法),包括掤、巩、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曰“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后世认为戚氏所言正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溜腿

  武术术语。亦称踢腿。各种直摆性或曲伸性的腿法练习。动力性柔韧练习方法。一腿直立;另一腿以髋关节为轴,依靠大腿肌群与髋腰肌的收缩与协调配合而踢起。

步眼

  武术术语。即步位、步点。较艺中脚步移动的最佳位置,包括初步的方位、距离、时机。拳家制胜,均靠步眼到位,得机得势。进,可以封堵、管扣、夺势诸用;退,以求避击,固势之利。

引手

  武术术语。试探性手法、出售在于引诱对方招架还击,探其虚实,继而使出自己的招法。

喂手

  武术散手训练方法之一。教练或同伴反复或连续以一种方法或组合动作攻击对方,对方则按固定的招势进行防守还击。“喂手”也经常在教学中运用,依照对方所练的招势要求,创造接近实战或与实战相一致的训练条件。一般是用来诱导学生理解某一动作的攻防含义。

过门

  武术对练术语。指一方扫腿,另一方向前跳步让过;或一方使用器械抡扫,一方跳闪避让,致使双方调换防卫的动作。如:一方位东,另一方位西。前者扫,后者跳,而成后者位东,前者为西。后者动作,即“过门”。

开门

  武术术语。即散手准备姿势。又称“拉开架子”、“摆好门户”、“站好桩口”、“开手”。拳种不同,开门姿势略有不同,亦可采取自由式,或故意露出破绽,麻痹、诱惑对方。

外门

  武术传统用语。较斗中,指对手的手臂外侧。

里门

武术传统用语。较斗中,指对方的手臂内侧。

侧门

武术传统用语。指人体之侧面,包括肩、肋、腰、胯。亦称"边门"、"偏门"。

正门

武术传统用语。指人体正面,包括胸、腹、裆。

拳派

  武术流派。主要以技术体系不同加以区分,也有因人因地划分的。如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等。拳派近似于学派,但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尚掺杂了非以拳种特点异同的人为的宗派因素。

拳系

  武术名词。同源异流的拳术,有系统理论和技术。如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等多式为一拳系。

八仙

  元剧《八仙庆寿》以汉钟离、张果老、李铁拐、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称为八仙,民间流传极广。古拳家根据八仙的传说和个性特点,创编了以“八仙”命名的各种拳械。如“八仙拳”、“醉八仙”、“八仙剑”、“八仙棍”等。

七曜

  古以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七曜。形意拳中称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曜。

镖师

  又称镖客,指专门从事保镖职业的人。

镖局

  旧社会因交通不便而设立的一种保护行旅和运输中货物安全的职业性民间武术机构。

硬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系统训练,其身体各部具有比一般人强得多的抗挤压、抗击打、耐摔跌的能力。

太极

  古人称派生万物的本原为太极。古拳家借"太极"为太极拳命名,并用"太极"之理来说明太极拳理。

外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系统训练,使身体表皮部分具有比常人较强达的抗击力和抗磕碰的能力,达到外壮的效果。

内功

  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方法训练,以提高精、气来达到身体内壮的方法。

角抵

  古代武术搏击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战国,汉代角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水平也较高。唐周缄〈〈角觝斌〉〉有这样的记载:"前劲后敌,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近是用拳之手。"这与当今的摔跤大致相同。

八卦

  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七拳

  在武术技击中,人体的头、肩、手、肘、胯、膝、足七个部位都可以使用,因而称之为七拳。


七星

  古拳家指人体的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星。

六合

  六合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和,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另外,也有把六合称为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

五刃

  五刃是五种兵器。&lt;&lt;国语.齐语&gt;&gt;说"定三革,隐五刃"。韦照注:"五刃,刀、剑、矛、戟、戈也。"也泛指各种兵器。

五兵

  指周代和春秋时期用以作战的五种主要兵器,包括戈、殳、戟、酋矛、夷矛。


五行

  古代武术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种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极拳中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


五要

  指练少林拳法中的五个要求:一要循序渐进,二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三要戒色欲与狂欢;四要涵养谨慎,不恃强凌人、好勇斗狠;五要严格遵守练拳的宗法。
</P></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梢

  四梢指两手和两足。

四手

  在太极拳术语中,四手是指掤、捋、挤、按四式连缀起来的四正推手,或指採、挒、肘、靠四式连缀而成的四隅推手。

三节

  三节指梢节、中节、根节。就上肢而言,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形意拳则称头、颈为上节,躯干及上肢为中节,下肢为下节。

铁砂掌

  指用掌反复拍击、搓擦装有铁砂和锐铁片的粗帆布包,经过长期训练,包的重量渐增,掌也获得可击破、拍碎硬度较高物体的能力。

外家拳

武术流派的说法之一。"外家"说法始于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为王征南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术家对此说法持不同观点,认为少林拳是内外兼修的拳法。

梅花桩

  指在呈梅花形的固定木桩上练习武术基本功和拳术套路,以达到身体轻灵、跃高落稳、步伐敏捷、视野宽阔的目的。

二指禅

  用二指着地倒立(多以食指、中指)的弓法训练。

十三势

  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另一种称法。太极拳古籍有"掤、捋、挤、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向成,乾、坤、震、兑及八卦,进、退、顾、盼、定"之说。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比喻太极拳的五种步法。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比喻太极拳的八中手法。五行八卦为十三势,姑有太极拳一名。

童子功

  指练武术的柔韧性好,即使是古稀老人仍能柔如孩童。

内家拳

  武术流派的说法之一。"内家"起始与"外家"相同。黄白家在《内家拳法》中详述了内家拳法的内容,其中有应敌打法、穴法、所犯禁病法、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而总摄于六路和十段锦中等。晚清时有人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 <P>二十四要

  武术运动基本技法之四击、八法、十二型的合称。

尾闾中正

  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领之一。尾闾,指骶骨和尾骨处。练习时,要求臀部不偏斜,使骶尾骨始终处于中正位置。

虚领顶劲

  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领之一。练习时,要求头向上顶,但颈部肌肉不要僵直,头部动作应与身体位置和方向的转换协调一致。

百兵之帅

  大刀也是武术中的大型兵器,刀刃宽阔,刀身沉重,威武起来气势雄伟。刀法有劈、砍、撩、挂、抹、带、格、抽、斩、云等,变化多端,攻防力强,故被称为"百兵之帅"。

百兵之君

  剑术的演练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洒,气势连贯,造型优美。在器械中,其表现形式较雅观,因而被称为"百兵之君"。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其次,腿功好利于表现技术动作。腿功好,武术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现技术的基础。第三,腿功好利于提高拳艺。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盘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度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技击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的运用各种腿法

花拳锈腿,好看无用

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从散打技击角度而言,贪多嚼不烂是每个选手应当大忌而特忌的。武术招法很多,千变万化,要想全部掌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散打技击,除了要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外,还必须精通几招。这几招应是自己的拿手。应当是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晓的招数,就要练到别人达不到的火侯,这才叫绝招。摔跤名手宝三善使“泼脚”,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会,可是谁与宝三善摔,却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泼脚,而着了宝三善的泼脚。他这一招实在是练到了精、绝的地步。如果光会许多招,实际运用时却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几招奏效得快。当然,如果千招会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打拳不等于练功。拳,指锻炼的方式,功,指锻炼的实效。光注意锻炼的方式而不注重锻炼的实效,就叫“打拳不练功”。打拳若不练功,拳术即使打得再好看,终是花拳绣腿。练功,就是为了实用。练功的含义很广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韧性,加强灵敏性,锻炼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应力等,都属于“练功”的范围。技击方法的熟练掌握,技击能力的具备,养生术的通悟与应用,也是练功的内容。练功的主旨在于练成过人的功力。因为拳人人可打,功却不能人人练成。如海灯法师的一指禅功,现在可说是绝无仅有。这条谚语也做“拳无实功,一场空空”。

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

  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古人制艺,必立一意

  此谚语说的是古人创造的每一种兵器,一定是突出他的一种用途。

剑走青,刀走黑

  青指“轻捷便利”,交手之时,能干净利索地躲闪对手的进攻,谓之“走青”;剑本身轻、短、细、薄,对付粗重兵器,难以硬挡硬架硬格,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仗着身法便利、招法变换取胜。“黑”,是很毒凶猛之意,就是说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宽而背厚,交手之时,可大劈大砍,硬挡硬架,刀峰过处,如滚瓜切菜。所以说:“刀走黑”。

枪如游龙,棍似旋风

  或作枪如游龙扎一点,棍似疯魔打一片。枪扎出去要想令对手捉摸不定,绝不能直来直去,而要枪杆抖颤,犹如一条蜿蜒前进的龙蛇,不仅有直刺的力量,而且有上下左右磕、格、崩、滑的力量,劲力便发挥的淋漓尽致,收效也便显著。棍,若要招招见功,必须要快,所谓棍起生风,只有如旋风般劈打抽拦,才有杀伤力。

一身备五弓

  太极拳法要领术语。系指身体躯干犹如一张弓,两臂两手为两张弓,两腿两足为两张弓。身以腰为弓把,尾闾为弓梢,上、下对称。手弓以肘为弓把,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前后对称。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根围弓梢,上、下相随。五弓合一,则内气潜转,内劲顿生,劲聚一体,触之变化莫测,发之则迅捷威猛。

腰入蛇行,步赛粘

  蛇行,表示灵活;粘,原指将两种物体附着在一起,此处作"贴地"解。形容练武时身法要灵活,变换自如,而步法则要低稳,使根基牢固。

拳如流星,眼似电

  流星,表示快速;闪电,表示明亮而迅速。意思是:习武时出拳要快速,目光要迅捷而灵敏,及时洞察对方的意图。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即强调了枪、棍技击特点的差异。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扎是直线,棍打是横片,故有此谚。为发挥枪头的作用,在练习枪术时,身法富于变化,活动范围广,气势奔放,并且使腰部用力与上下肢动作协调一致,扎枪平直,力点达到枪尖,准确性要求较高,故形容为\"枪扎一条线\"。棍与枪不同,不靠枪头打击对方,多以抡、劈、扫、云等法为主,大多是横方向用力,动作幅度较大,一打就是一大片,故称\"棍打一打片\"。意思主要指枪与棍在技术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

  强调武术中速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比武时,不管是出拳还是击掌,动作都要快如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对手打击对方。

有意莫带形,带行必不赢

  意思是:出招进攻时,意图不能显露出来。假如进招意图暴露,就会被对方察觉,这样,进攻招法就会失灵,以至于失败。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这是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之一。猫行,喻动作较灵;抽丝,喻连绵不断。意思是:练太极拳时,脚的起落、进退要轻巧灵活;臂、腿用力要微微使劲,象春蚕吐丝一样细长连绵。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

  比武时,两手应象两扇门一样,根据来招随时作格、挡、拔、封等防守动作。与此同时,用腿做踢、弹、踹等动作攻击对方。

刀如猛虎,剑似飞凤

  刀讲究威武勇猛,演练起来如虎添翼,凶狠泼辣。剑则讲究轻灵,潇洒,演练起来,突如蜻蜓点水,突如彩蝶穿花、红缨绣穗,迎风飘东,就象一只绚丽的飞凤。

上虚下实中间灵

  上虚,指手上的技击意图,不让对手摸清虚实;下实,指底盘要牢固,交手时阵脚不乱;中间灵,指身法要灵活,可随意应变。即比武时,要虚实结合,灵活多变,兵不厌诈,见招拆招。
一寸长,一寸强

  指用器械或徒手实战,此时,如果有一方能多争取一寸之长,就可能先于得手,从而取胜。 所以练武时应尽量放大动作幅度以加强攻击力。比如冲拳时,不但要求沉肩,而且还要求顺肩,尽量放出去。

未习拳,先学步

  拳,即套路;步,指弓、马、仆、虚步等。泛指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等基本功。这句话强调习武者首先必须学好基本功,不要急急忙忙去练套路;否则根基不深,将来技术水平也难提高。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这是武术的基本要求,也是长期习武的必然结果。气,泛指人体的内在呼吸,它在武术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练武时力求气沉丹田, 吞吐自如。筋骨皮,制人体的外表部分,包括肌肉、骨骼、韧带等,都要坚硬、耐抗、耐磨。既要"内"练,又要"外"练,二者兼备,缺一不可。

大刀看顶手

  指握刀时靠近刀盘的那只持刀手,意思是说评价一个大刀手的水平怎样,可以只看他顶手的动作,就可以知道他的功夫怎样。因为大刀有点特别,大刀的变化,主要靠顶手来体现。
</P>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21: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B>从“闪赚腾挪”说起</B></FONT></P>
<P><FONT size=3><B>     </B>武术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如同任何一门传统的文化门类一样,经过长时间的选择、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术语体系。武术术语有些是技术性的,有些是理论性的;有些只属于某一个或几个拳派,有些则是整个武术界所通用的。总的来说,它的结构庞杂而零乱,规范程序远不能与中医药、书画、戏曲等传统文化相比。这与武术自身的某些先天性弱点有关,也与历史上武术所处的文化层位每况愈下有关。总之原因很多,一时难以尽述。
     尽管武术术语的总体状况欠佳,但它仍是武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体现了武术作为一门传统学问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是我们研究武术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依据之一。直到现在,一部分传统武术术语仍然保留着原创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对武术术语首先应采取爱护与慎重对待的态度,不能因为它的庞杂而轻易加以否定,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另搞一套取而代之。
     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以,武术术语 的境遇也远远比不了中医药、书画和戏曲等。在武术界,似乎还没有人认真研究过武术术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主管部门不予重视,一切任其自生自灭。上世纪50年代末,为推行“竞技武术”体制,主管部门也曾经注意到武术术语“不统一、不具体、抽象得使人难以捉摸的缺点”,提出:“为了适应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编定一套简明、确切、统一的术语是十分必要 的。”于是,曾以国家体委武术科的名义出版了 《长拳基本动作和应用术语》一书。但,这仅限于所谓“长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术语取自传统,大量的是新编新造,着眼点主要在套路表演,“练打结合”的特点得不到体现,风格便明显向体操、舞蹈靠拢。应该说这项工作对以后长拳套路的教学和“竞赛”类武术的普及也积极作用,在武术界产生了深 远影响。然而,这套术语的编定主要是为推行“竞技武术”服务的,这个目的达到了,主 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就没有兴趣继续深入下去。这一放就是40多年。被搁置在“竞技武术”以外的民间武术,长时间遭遇冷落,术语传承一仍其旧。于是有些传统术语悄然消失了,有些则在口语相传中以讹传论,久而久之,积非成是。有些民间拳家和拳种,受自身文化位低下的局限,便逐步接受了新编“长拳”术语,在所谓“祖传”谱词中混 进许多新编长拳名词,搞得新老混杂,不伦不类。
     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武术“挖整”工作,一时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平心而论,当时“挖”字上用力多,“整”字上用力少,更谈不到对武术术语做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了。研整工作需要较高的武学素养,更需要有耐得清冷寂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之风弥漫武坛 ,胡编滥造和辗转抄袭是钓名射利的“绝招”,于是“挖”出来的“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尘封在无尽的岁月中。近此年,为适应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有关部门和为其倚重的“专家”们,在不断花样翻新出各种“规定动作”、“规定套路”的同时,也以“长拳”术语为基础,翻新出若干新名词、新术语,然而大都是豆腐三碗、三碗豆腐之类,词义浮浅、乏味,与源远流长、文化载量深厚的中华武术并无多少关系。
     我曾经多次讲到当代武术的浅薄化问题,在我看来,武术术语的浅薄化就非常显著。我谨以“闪赚腾挪”一词的变化为例,试加伸论。</FONT></P>
<P><FONT size=3>二</FONT><FONT size=3>
<!--sk-->     “闪赚腾挪”是中国武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起源甚早,寓义精深,一起码被许多传统武术门派所洞沿用。奇怪的是,在当代官办武术的一系列权威论著中,这个词被改成“闪展腾挪 ”,它成了所谓“长拳”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字之改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深究其故。
    闪赚,本义是诱骗,是运用自己身体和兵器的变化引动对方,然后乘机施以出其不意攻击。“赚”字,除了通常的“赚钱”的“赚”之外,另有个诳骗的意思,这在元明戏曲、小说词语中多有所见。被认为是宋元人临摹唐代王维的名画《萧翼赚兰亭图》,此处的“赚”就是骗。元人杂剧有一出戏叫《赚蒯通》,第三折云:“不想差一使去,果然赚得韩信回朝。”这都是比较有名的例证,读者可以翻翻《辞海》等工具书。把“闪”和“赚”两字合并起来,则只出现在武术中,它具有鲜明的武术术语属性。至少在明代,这个词就已经在普遍使用了。在河北、天津的口语中,“赚”字在用为“骗”的同义词时,往往读作“钻”,老百姓往往把骗人叫做“赚(钻)人”,听上去很生动、很传神。
</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21:08: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2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sk-->    明代武术文献中,“闪赚”先是主要出现在枪法中。唐顺之《武编》卷前5《枪》中所载六合谱,是现存明代六合枪谱中最早的一种,唐是戚继光的师长辈,在枪法上曾指点过戚。他的《武编》成书应在戚继光《纪效新书》之前。其第一合是“梨花摆头”,谱云:“头一合枪:先用圈枪为母,后用封闭捉拿救护,闪赚是花枪,名色叫做梨花摆头。”第一合以下,其他五合的多数都有闪赚枪法,显然“闪赚”既是一个战术概念,它的练习程式就叫“闪赚(是)花枪 ”。戚继光《纪效新书》的枪法主要取自杨氏六合枪,枪谱与唐氏略有不同,但所用术语则与唐顺之枪法多相合。戚氏第一合是“秦王磨旗”,谱云:“先有圈枪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梨花摆头救护要分明。里把门,外把门,闪赚是花枪。名曰秦王磨旗。”以下五合中,都有“闪赚是花枪”,这是戚氏六合枪与唐氏不同的地方这一。关于“闪赚花枪”具体的练法,与本文主旨无关,我们且不做讨论。简言之,六合枪中的“闪赚花枪”多数属于救护枪法,主要程式是“梨花摆头”,实际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诱骗枪法。戚氏枪法的“苍龙摆尾势”正是它的本势。该势谱云:“乃掤退救护之法。电转风回,惊散梨花关赚。”戚继光《拳经》中没有出现过“闪赚”一词,但相近的词 ,如“闪退”、“闪惊”之类不一而足。
    腾挪是指步子的移动,“腾”字用得很传神,显出武术家步法的轻捷灵巧,所谓“前窜一丈,后退八尺”。这个词被引伸为处置事情。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卷17载:“处置曰活变,又曰腾挪。”我以为这个词应首先出现在武术中,然后才被引伸到其他方面。《辞海》的解释便是如此:“指拳术中的窜跳闪躲的动作,引伸为借故逃避责任或玩弄手法。”但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暂时还说不上,不过明代就已经被用为武术术语。戚继光在《长枪总说》中曾说:“非简无以解乱分纠,非疏无以腾挪进退。”《拳经》未见这个词,但有“挪移脚步”的说法,与枪法的“腾挪进退”很相近。
    将闪赚与腾挪合并为“闪赚腾挪”,显然是武术术语滋衍蔓生的结果,是一个进步,标志着武术理念在不自觉地走向整合,走向规范。这个合并完成于何时?犹待今后进一步去研究。仅据目前所见的资 料,在清代“闪赚腾挪”已被武术界广泛使用,成为南北拳家耳熟能详的共用词语。清人袭炜《巢林笔谈》卷1《习刀自豪》条载:“予少好武备,尝窃前人刀法,静观而私演之。大 用避为击,手眼快,身脚 轻耳。因系铅于足,久之解去,超逾颇便。然法不指授,终是死法。丙年冬,有客从北京来,与予讲论刀术,与旧说无以异也。遂习之,略知腾纵闪赚、斜提直刺之法,而功疏力拙,技卒不成。”
    龚炜是康熙、乾隆年间的人,他所说的“丙午”,应是乾隆五十一年。腾纵与腾挪稍有区别,但词 义是相同的。清代张孔昭的《拳经》作“偏闪腾挪”,他有一段很值得一读的讲解:“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答曰:在偏闪腾挪。偏闪空费拔山力,腾挪乘虚任意入。让中不让乃为佳,开去翻来何地立。”“偏闪”可以理解为斜闪,也可以理解为骗闪。总之是说弱的一方应积极运用偏闪、腾挪的战术以求胜算,也就是充分利用空间,在进进退退、虚虚实实中消耗对家,伺机攻敌,这就是“让中不让”。“让中不让”四个字用得很妙,耐人玩味。
    至于民间传抄的拳谱中,“闪赚腾挪”四个字就很常见了。80年代武术“挖整”时,山东烟台捐献了一本《螳螂拳谱》的抄本,署名崔彭年撰,时代不详 ,现藏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该谱对“闪赚腾挪”有专门解释,我们抄引在下面:“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掌拳肘膝,俱宜用之。若只作闪躲,则辜负此字矣。赚者哄也;腾者搁也,挪者移也。俱有闪字在内。”显而易见,这一个恰当的解释,显露 了作者深厚的武学功素养。作者特别强调“闪”字的蕴义:一是不能仅仅理解为“闪躲”;二是四个字里“俱有闪字在内”,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个拳谱的抄本多有流传,我已见过多种,可惜传抄已久,不免多有字句上的错讹脱漏。去年,我在河北省琢州偶遇老友于海先生,他是当代有名的螳螂拳家,我曾跟他提起这个拳谱,希望有人担当起整理出版的责任,以广传播。于海也深有同感。
<!--sk-->    清代传存下来的拳谱中“闪赚挪腾”多有所见,篇幅有限,我不再一一举述,谨提供一个拳谱的图文聊供读者参考。
    如上所论,“闪赚腾挪”是一个源渊有自、义理深长的古典武术术语,说实在,如此经典的术语,在传统体系中并不算太多,值得珍重,值得继承下来。然而,在当代武术管理 部门组织编写的一系列权威著作中,却统统被成“闪展腾挪”,将这个主要属于格斗技战术范畴的术语,变成所谓“长拳”的演练风格。这一字之改使 它马上变了味,甚至是变了质,变得词义含糊,味如嚼蜡。这个变动始自何时?一时难以确言。我的记忆里,始作俑者是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武术》。我手边没有这个本子,只能以1978年版《武术》为例,因为78版是61版的增订版,两 书一脉相承的,差别不大。该书第一章第四节《武术内容和分类》中,在谈到“长拳”时有这样一番话:“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捷有力、节奏显明,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
    这段话论述被后来多次修订再版的《武术》所沿用,如1990年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武术》第一章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就是同样写法,差不多一字未改。而这个'90版的教材,直到1997还在继续印行。总之,在当代武术界,作为高校通用教材的《武术》,有着无庸置疑的权威性,发行进量之大,影响面之广,堪称无与伦比。正因为如此,它的许多观点也被官颁的各种武术教材所因袭,被“竞技武术”体系奉为教条。所以,“闪展腾挪”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术语早就广为流传,变成人人知道,人人引用的武术术语。甚至还有人发挥出以“迅速向右左闪展”为 主要特征的“闪步”,如此等等,令人啼笑皆非。
    当代武术的浅薄化趋向至今并没有得到真正遏止和纠正,关键原因是误导,是一误再误而不肯虚心听取批评意见,是主持其事者对武术所知太浅,武学根柢太薄。听说《武术》要再版,要做必要的修改,我想,是该认真清理一下了,至少有些明显带笑话性质的错误要改掉。此外,诸如“闪展腾挪”一类的词语也要改一改,要还原其本来面貌。总之,希望珍重传统成就,不可以乱改乱编,殊不知一字之改往往谬之千里!<!--endtex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21:09: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3 2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多谢,资料很不错</P><P>呵呵,看来今日版面是久旱逢甘露了</P><P>[em27]</P>
发表于 2006-12-13 23: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小坤坤功德无限啊
发表于 2006-12-18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可以参考下是什么意思了
发表于 2006-12-20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格</I>在2006-12-13 23:49:12的o(︶︿︶)o 唉:</B>
是呀,小坤坤功德无限啊</DIV>
<P>阿弥陀佛!!!善哉善哉!!!</P>
发表于 2006-12-20 11: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06-12-20 18: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知识性的东西不少。</P>
发表于 2006-12-20 19: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的比较全面,似乎是体育局公布的术语。
发表于 2006-12-20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6-12-20 2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刚上来看到今日好多来新老朋友都来版面作客了,欢迎大家^_^</P>[em25][em26][em27]
发表于 2006-12-22 23: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P>真是好东西。我喜欢</P>
发表于 2006-12-27 15: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以后不会看武术类文章像看天书了,呵呵……
发表于 2007-2-28 1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4 06:05 , Processed in 0.1437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