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8|回复: 8

[國醫膳食之道] [原创] 上医医国——大战略与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8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B>
<P>医道与制国,或者统军,看似毫不相干,但在万事皆可拿来相比较的中国人来说,这两点在古代文献里常常相提并论。其实,这两事物是有许多微妙的相似之处。</P>
<P>东汉王符的《潜夫论》云:“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夫人治国,固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乱者国之病也。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也。”</P>
<P>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东晋葛洪的比喻比较精妙,他在《抱朴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内篇》有:“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B>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亡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B>”。仔细想想,这和孙子兵法讲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异曲同工之处。

<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SUP>所以,大战略最看中的正是中医讲的这种“治未病”,即:防患于未然。其次,国家一旦生病,医治的方法也和中医之道一致:1.辨证施治,不随便盲目地照搬外人的经验,有时“异病同治”,有时“同病异治”;2.治病求本,同时要掌握标本缓急,就是善于处理战略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3.中医复方药物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1&gt;2。治国统军也是如此,战略手段优化组合,可以相得益彰。</SUP>
</FONT></FONT>
<P>“上兵伐谋”,同理,“上医医国”。正是这个道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8 14:42: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2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上医医国——大战略与中医

預防重於治療。
发表于 2006-10-16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國如人,病亦需醫,否則亡國之日去而不遠。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7: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华夏文化的一支血脉,和诸多事务是相通的
发表于 2006-10-16 2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就是这个"门派"呢 呵呵</P><P>只是身份地位不够 不敢自鸣得意啊</P>
发表于 2006-10-16 2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書店裏中醫純理論方面的書很難買到。
发表于 2006-10-20 16: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秦风</I>在2006-10-16 22:26:11的o(︶︿︶)o 唉:</B>
可惜書店裏中醫純理論方面的書很難買到。</DIV>

现在搞中医纯理论研究的人少了,这是个非常痛心的现象。现在的基础教育把英语提到较高的地位,而文言文教育受排挤,这就使学中医罕有古文过关者,对于研读古籍和准确领悟其道理大为不利。
发表于 2006-10-20 18: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龙</I>在2006-10-20 16:58:15的o(︶︿︶)o 唉:</B>


现在搞中医纯理论研究的人少了,这是个非常痛心的现象。现在的基础教育把英语提到较高的地位,而文言文教育受排挤,这就使学中医罕有古文过关者,对于研读古籍和准确领悟其道理大为不利。</DIV>

是啊,现在的学科划分也很有问题,按理,文科生报考医学(包括中医)比较麻烦
发表于 2007-1-5 13: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P>现在的教育就是有问题,小学生学什么英文,那些家长是不是觉得会说英文好找工作,那他们想法就错了,现在外语学院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难,我不知道现在小学生发了疯似的学这门没用的东西干什么,说到做外贸,好象并不是所有人都去做,而且很多不会讲英文的人反而做得很好,现在情况是一些人一辈子都用不上英文却要为考试去背英文单词,以前有同学把English用汉语翻成阴沟流水,可见对它的厌恶之情,大部分时间花在学这门不实用的语言上,导致的结果是母语、外文都说不好。</P><P>而且有一点非常可笑,中国大部分老师教出的英文,老外是听不懂的,因为都是些中国式英文,我很怀疑若干年后是不是会出现一种新的语种,中国英语。而且到时候中国人,外国人都要去学它,因为谁都听不懂。</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17 17:08 , Processed in 0.070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