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8|回复: 0

[建築審美之道] 古代家具 (不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4 19: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席指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簟为竹席。合称簟席。我国周代,应用已很普遍,贵族所用十分精美,床、榻及地上皆铺簟席,以便坐卧。汉魏六朝沿之。簟席除竹制者外,尚有以藤、草、苇、象牙、椰叶、猪毛等精制而成者。楚地盛产竹簟,唐时蕲州笛竹簟尤为有名。汉魏六朝时,会稽以竹簟贡御,世称流黄簟。唐时琼州出红藤簟。诗人珍之,称为“蕲簟”、“珍簟”,因其制作工艺高超,润莹光滑,为炎夏之宝,往往以“绿玉琉璃”,“黄琉璃”,“青玉”形容之。此外,桃枝竹簟、云母竹簟,亦皆有名,贵族家庭铺地用于歌伎的表演,称为“舞簟”。《周礼》:“王府掌王之衽席,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汉旧仪》:“祭天:紫坛绀席、六采绮席。祭岳:白莞席。”《晋东宫旧事》:“太子有独坐龙须席。”晋崔豹《古今注》:“草名虎须者,江东织以为席。”《说文》:“簟,竹席也。”晋葛洪《西京杂记》:“赵为飞燕为皇后,其女弟上椰叶席。”又“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中,设白象牙簟。”又“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唐韩愈《谢郑群赠竹簟》诗:“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宋欧阳修《枕簟》诗:“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P>
<P>床。早期的床主要是供人坐的,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例如,《史记》上记述刘邦曾经"倨(踞)床"(蹲坐在床上)接见来客。汉末刘熙所著的《释名》中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当时床是可坐可卧的家具,还是不同于现在的床。《木兰诗》写道:"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所用的床可能也是坐卧兼用的。东汉末年起出现一种"胡床",大概是从少数民族那里引进的,它的床面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叠,类似今天的折叠椅,后来逐渐演变为木质的"交椅"。</P>
<P>几、案等。上古室内陈设中有几,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而更狭长。几的作用是供跪坐着的人凭依而稍作休息。人跪坐时累了倚伏在几上,叫"凭几"。案与几近似,有食案、书案等区别。食案形体不大,矮足,实为古代用以进送食物的托盘。书案是一种狭长的桌子,是古代的书桌。大约汉代开始,出现了较高的桌子("桌"字本作"卓",有高而直立的意思),唐代桌子逐渐多起来,相应地又出现椅子("椅"字本作"倚",有靠的意思)。桌、椅适合于人们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后的生活需要。课文《口技》中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描定,在写作《口技》的时代,桌椅早已成为常用的家具了。 </P>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P>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P>
<P>
灯,繁体字写作“燈”,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   关于“镫”字的起源,和祭祀的礼器有直接的关系。“镫”在古代最初是当作“盛熟食的器具”,“镫”成为照明器具的称呼经历了一个转化的过程。《尔雅·释器》云:“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瓦豆谓之登”说法在《仪礼·公食大夫礼》以及郑玄的注、贾公彦的疏中都有记述;在《诗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和注释。可见,古时瓦豆称为“登”。</P>
<P>镜 宋代以前使用以铜块磨制而成的镜子,称为“铜镜”。宋以后,随着在玻璃面上镀银、镀铝而成的玻璃镜的传入,铜镜才逐渐衰落了,为玻璃镜所取代。</P>
<P>奁 是妇女梳妆用具的匣子,分成多层,每层放置不同的物件</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9 02:50 , Processed in 0.0958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