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0|回复: 0

[國學問道] 《周南·桃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桃夭》全诗(请先阅读两遍,括号内是注音):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音浊)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音坟)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音真)。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二、毛诗序讲解:
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官)民也。”
1.此诗为什么以“桃夭”为题?
“桃夭”是“桃之夭夭”的简化。桃树是春季繁盛之树,开花时间早,所结的果实多,“夭夭”就是青春茂盛的样子,因此,“桃之夭夭”就是象征年轻、健康,而且能使家庭多子多孙的女子。为什么此诗以“桃夭”为名?桃树是春季繁盛之树,春季开花并孕育果实,女子在青春之时出嫁,不仅因此而得到归宿,而且有益于生儿育女。
2. 女子什么年龄出嫁最好?
根据《黄帝内经》之说,女子虚岁十四岁“天癸(鬼)至”,意味着从此可以怀孕生子。根据《仪礼》,女子十五岁行“笄(机)礼”以示成年。行过“笄礼”之后可以许嫁,但在出嫁之前还要学习妇道,一般是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出嫁,如果超过二十岁,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就降低一些。其实,在施行所谓的“计划生育”之前,中国的婚姻法也规定女子十八岁可以结婚。如果早于十五岁或十八岁,则不合天道;如果晚于二十岁,则影响很多。
3.为什么说“后妃之所致”?
后妃之德,在于有善心,不妒忌。因为有善心,所以能推己及人,不仅为众嫔妃着想,而且为天下女子着想。因为不妒忌,所以能为丈夫着想,为治国平天下着想。后妃自己守持正道,感化、教化所至,使天下男女都因此而知守持正道,一同向善,此即“男女以正”。后妃明白香火子嗣对于家国天下之安宁的意义,因而考虑到天下男女婚姻的意义,不使天下女子过了适合结婚年龄还没有归宿,不使天下男子超过了应当结婚的年龄还没有妻子,此即“婚姻以时,国无鳏民”。
4.为什么不能说此诗是女子出嫁的诗?
从此诗的表面意思来说,好像就是写女子出嫁的诗歌。为什么不直接说“此诗写女子出嫁”,却要说“君王与后妃的德行使家庭和谐、天下安宁”?说女子出嫁,只是个人之事,未明国家政教的责任;从君王与后妃之德政而言,则是使天下人都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使天下之男女都能有家庭,此是政教所必须重视的事情。《礼记·礼运》中说:大同社会,要“男有分(奋),女有归”。所谓“男有分”,是说使男子之中的贤德君子从政,使庶民各有其职、各尽其能,从而使天下男子各安本分。所谓“女有归”,是说使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子都能得到合适的归宿,从而使之得到安宁和保障。这需要“君上有道”作为前提,如果“君上”只顾自己却心中不为天下男女着想、只顾富国强兵而轻视天下百姓的身心安宁,也就不会把“男有分,女有归”的事放在心上。
5.婚姻的重要意义:
《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当事的男女两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男女双方小家庭的事,婚姻关系到祖先和后嗣的大问题,再往大处说,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兴旺的大事,怎能不重视呢?君主和后妃如果不重视婚姻,而使男大而无妻、女大而无归,其政就算不得仁政。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男女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却不能结婚,结婚之后夫妻不能和睦稳定,则其人身心不安宁,家国不安宁。
三、《桃夭》讲解: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音浊)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音坟)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音真)。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第一章讲解: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浊)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不是说桃花美丽,而是指桃树繁茂茁壮。春季到来,迎春先放,而桃花继开,而迎春花似未成年之幼女,桃花则似成年之少女,生机盎然。“灼灼其华”,貌似是说桃花之美丽,但是,这里是指桃花众多,而且桃花开放不是为了炫耀美丽于人间,乃是勃勃生机的自然展现,更是为生成果实做准备。所以,这里所要表达的,不是对女子美貌的赞美,而是讲女子的健康和修养。“夭夭”是健康的体现,“灼灼”是修养的体现。如果女子凭借美貌诱惑或者要挟男子,被诱惑、被要挟的男子是靠不住的。
“之子”就是“这个女子”。少女既已成年,便到了成家年龄。为什么女子成家被叫做“于归”呢?因为女子结婚成家,就好比是是得到了归宿,其中意味着夫妻共同构建的家庭才是自己的归宿,而不是以自己的亲生父母之家作为归宿。男子也是把夫妻共同构成的家庭当做自己的家,与妻子所不同的是,其主要责任在于和妻子一起赡养自己的父母,对岳父母则要放在第二位,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妻子家中没有兄弟的时候,就应该负担起赡养岳父母的责任。
既为人妻,往往容易依赖亲生父母之家,而难以将丈夫之家作为自己的归宿,此是人之常情,要发生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作为丈夫的男子能够使妻子感到可以依靠而托付终身。这个过程短暂一些,有益于早日达到夫妻和顺,进而达到整个家庭和顺。所谓“宜其室家”,是说少女到了这个时候,就到了应该出嫁成家的年龄,不可错过时间。按礼,女子二十成婚,男子三十成家。女子二十成婚,对女子心态的尽快转变、对夫妻恩爱、对生育子女、对女子生育之后的身体恢复,都是非常有益的。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从历史来看,年龄越大的孕妇,分娩的危险也就越大。
2.第二章讲解: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蕡:坟)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蕡”是桃树的果实的样子,“有蕡其实”,就是说桃子结出了果实。桃树虽然并非像花草那样一岁一枯荣,但是,终究需要其果实来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因此,若逢春和景明,则桃花结成硕果乃是必然之事。少女出嫁而成为人之妻,夫妻便负起了使子孙繁衍的责任和义务。
生儿育女,绝非仅仅为了自己,因为生下儿子,可以使本家族香火延续不断,家家如此则使人类“子子孙孙无穷匮”;生下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出嫁,不仅使本家族与其他家族联姻,而且同样使人类“子子孙孙无穷匮”。
要生儿育女而且使儿女健康成长,固然需要夫妻和顺,但也需要整个家庭的和顺,所以,前面说“宜其室家”是从夫妻和顺而达到家庭和顺,此处说“宜其家室”是从家庭和顺而保证夫妻和顺,进而使得儿女能够健康成长。
再者,“蕡”又可以理解为“实在的样子”,“有蕡其实,也就是说此女不仅年轻健康,而且还有妇德。有妇德,然后能知道如何孝顺公婆,知道如何辅助丈夫,知道如何对待家人,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夫道”比“妇道”更重要,因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丈夫的言行不遵循“夫道”,也就意味着不能担当丈夫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这个家庭或国家都难以长久安宁。身为丈夫,自己应当重视“夫道”;身为妻子,自己应当重视“妇道”。如果丈夫自身不注意,却以“妇道”责备妻子,如果妻子自身不注意,却以“夫道”责备丈夫,都会导致家庭不和睦。
3.第三章讲解: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真)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蓁蓁”是繁盛的样子。桃花落后,果实繁多,一眼望去,只见叶子繁盛。叶子繁盛,意味着桃树的健康茁壮。繁盛的叶子,接受阳光雨露,滋养果实,进而能使果实丰硕。有花果而无茂盛的枝叶,桃树难以健康成长,所结的果实也难以长久。这象征着着女子出嫁,生儿育女,自身健康,也使儿女健康成长。
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需要衣食,需要和平的环境,一般说来,这是丈夫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衣食以及和平的环境,终究还是为了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不仅包括使自己能生能活,还要使祖先的在天之灵安息并使后世祭祀不忘,要使他人能生能活,还要使后代子孙能生能活,因此,繁衍子孙,不仅是夫妻个人之事,不仅是个体家庭之事,还是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之事。
所谓“宜其家人”,是从家庭到人人都觉得满意。全诗从“室家”说到“家室”,又从“家室”说到“家人”,好比是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过程。因为“室”是指夫妻所居住,而外人不能随便进入的“内室”;“家”是指夫妻以及家庭的主要成员;“家人”则是指夫妻以及家中的所有人。家家都能和谐和睦,才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四、《桃夭》参考性译文:
桃树正当青春日,桃花齐放遍人间。
此女出嫁得归宿,夫妻和顺家庭安。
桃树正当青春日,其后必将果实繁。
此女出嫁得归宿,家庭和睦夫妻贤。
桃树正当青春日,绿叶茂盛郁郁然。
此女出嫁得归宿,家国人人尽开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3-28 17:21 , Processed in 0.0762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