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2|回复: 9

今天龙抬头,就发一个龙抬头的满冠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1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3-10 16: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澄澄金灿灿地
发表于 2016-3-10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文字摘自撷芳主人:
“(髟狄)髻从宋代的特髻、冠子发展而来,是明代已婚妇女的主要首服,多用银丝、金丝或马尾、篾丝、头发等编成(也有用纸或织物做的),外面通常覆以黑纱,形似圆锥,罩住头顶的发髻。(髟狄)髻上插戴有各式首饰,称为头面。
一套标准的(髟狄)髻头面有:戴在正中的分心、戴在底部的钿儿、戴在顶部的挑心、戴在后部的满冠、分心左右的草虫簪、两侧的金花头银脚簪、戴在鬓边的掩鬓等,这些簪子插在(髟狄)髻上,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后来的(髟狄)髻也发展出类似金冠的造型,因此也有把(髟狄)髻称作“冠儿”的,《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髟狄)髻和各种首饰的描写,是研究明代女性首服的重要资料。 另外还有一种孝髻,即白色(髟狄)髻,上面可以插戴素银头面。
明代女性在丧礼及守孝期间头戴孝髻(或用白布包头),身穿白衣或孝衣、孝裙(麻布裙),即使是会客、出行或在一些吉礼场合仍不变装束,以示有服在身。《三言》中描写白娘子出场时的穿着:“头戴孝头髻,乌云畔插着些素钗梳,穿一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


发表于 2016-3-10 17: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狄髻”金发罩头饰组合
  与宋元相比,明代金银首饰显示出的一个最大变化,是类型与样式的增多,在名称上,有了细致的分别,大大小小的簪钗,都按照插戴位置的不同,或纹饰、式样、长短的不同,而各有名称。
  比如,明代文献中提到的若干名目:狄髻、金丝髻、挑心、掩鬓、压发、围发、耳坠、坠领、纽扣等等。虽然有些时候没有说到质地,但对照存世实物,可知是以金银为主。

  明代金银首饰中出现了“狄髻”。
   狄髻是俗称,金丝编就的狄髻,明代也称“金丝髻”或“金丝梁冠”,即女子戴在发髻上面的发罩。
  由于狄髻的出现,金银首饰遂以一副头面为单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组合关系。
  额角,鬓边,称作“四鬓”。《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形容夏日里潘金莲、李瓶儿的一身家常妆束,“惟金莲不戴冠儿,拖着一窝丝杭州攒,翠云丝网儿,露着四鬓,上黏着飞金,粉面额上贴着三个翠面花儿”,论修饬严整,四鬓都要装点得一丝不苟才算是好,不少簪钗便是为此而设计。

    头面一副,讲究者,按照《天水冰山录》(纪录抄没严嵩家产的清单)中的记述,在十至十二三件左右,或多至二十余,或少至五、七,以前者为常。
  明代墓葬出土的若干组首饰中,大致可以认为:一支挑心,一枚分心,鬓钗一对,各式小簪子亦即小插、啄针之类的“俏簪”三对,如此十件,即通常的“头面一副”。
  繁者,添掩鬓一对,又小插、啄针若干对,若更增花钿、顶簪、满冠,便至二十余件了。换句话说,明代所谓的“一副头面”,便是指插戴在“狄髻”周围、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

    首饰头面中的“满冠”,戴在髻後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3-10 17: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王朝的金银首饰雍容华贵,宫廷气十足,这和贴近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首饰,形成了巨大反差。

明代倾向于把花草禽鸟组织为各种祥瑞图案。以纹样中各个物事的谐音,构成吉祥之意。为寿日婚嫁等吉庆喜事,而制作的首饰,或取用释道人物,或以制字、嵌字、錾铭的方法,直接点明图意,如:西王母寿字挑心、刘海戏蟾寿字挑心等。

宫样首饰的雍容华贵,在明代始终是人们钦羡、追仿的对象,或许这和明代市俗商业文化的发展有关。

此外,佛教艺术,以及佛教人物中的妆束和器具,也是明代首饰取材的一个来源。除挑心、掩鬓外,还有佛手簪、禅杖簪等,式样细巧别致,是从世俗化了的神佛世界中,生长出来的装饰趣味。

这些,都可以说是以“宫样”引导时代潮流。
发表于 2016-3-10 2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艺精美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3: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捧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5 13:41 , Processed in 0.0725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