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00|回复: 15

27岁开始练武---十年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5 17: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7-28 09:53 编辑

      2006年发过一个27岁开始练武的帖子,突然想了起来,现在已经找不到那个帖子了。
      最初对武术一点都不懂,当时决心练武,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简单分享一些经验给大家(若是没有人教,又自己想练武的话)

1.初期学武:最难开始
初期最大的困难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现在看有几点总结
-初期入门学应该选一个身边很多人练的武术。例如某些省市是某些拳种的故乡。
-最差的方法可以从网上找教学视频一点点跟着学动作。
-应该直选一种武术,坚持练习。不用管很多理论什么的,先把动作当普通体育运动一样练熟。

2.中期学武:必须交流
中期最大问题是,学会了某种拳法的动作。但和做操差不多,并不知道练武真正练什么。这个时候必须要找会练的人交流学习,否则不能进步。
-去周边大的公园,一般都有长期练武的人在那里晨练什么的。可以找到他们去学习。
-最差的方法从网上找教学视频,并且需要从网上找会练武的朋友交流,一点点慢慢学。
-应该继续学一种武术,坚持练习。这时要多读拳谱学习理论。可以大概看一些释道儒方面的书籍,主要是学会面对生活烦恼,保持心情平静舒畅。
-应该好好练习基本功(站桩)和发劲(整劲)

3.中后期学武:贵在坚持
经过长期练习,已经有了武术的基础。并且通过大量阅读拳谱,及释道儒经典,对武术,修炼与人生也有了自己大概的认识和框架。中后期最大问题就是要,持之以恒。我们普通人都要为生活,工作奔波。练武不一定要练到多高的境界,当做一个长期的爱好坚持下来。保持健康的身体也是很好的。真正打一套拳下来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事情。要坚持,否则时间长不练,自己就完全放弃了。
      
         传统武术最大的好处是基本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需要复杂的装备设备。真的想练武,"热一勺油的功夫也可以比划几下"“拳打卧牛之地",对于忙于工作与生活的普通人。真的是很有效的锻炼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4-25 2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既然有心在这里分享经验,那就好人做到底,多写一些,我等也好多多学习
发表于 2016-4-26 0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
楼主老人儿啊
原来ID叫什么?是不是密码忘了?
帮你恢复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6-4-26 09:33
2006年?
楼主老人儿啊
原来ID叫什么?是不是密码忘了?

恢复不了的,以前那些网站好像都不存在了。
都是喜欢我们传统文化的普通人,也没什么新老之分。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
发表于 2016-4-26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岁练武 发表于 2016-4-26 10:37
恢复不了的,以前那些网站好像都不存在了。
都是喜欢我们传统文化的普通人,也没什么新老之分。大家在一 ...

哦哦哦

2006年的时候不是在天汉发的
发表于 2016-4-26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23:4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7-28 10:29 编辑

初期练武,喜欢练武又没有师傅教的人。推荐几个人们常见练习的拳法:可以练形意、八卦、太极、咏春,或者自己居住/家乡流行的拳法。

自己居住/家乡流行的拳法。 周围练习的人一定比较多这样学起来容易一些。  
太极拳,各地练的人都很多,可以从基础开始慢慢练,练好了,再找厉害的师傅深入学也比较容易。  太极拳很适合女生练。
八卦掌,很好的拳法,但只有在八卦掌的故乡北京,各大公园都有专业老师傅义务教拳,其他城市少一些。八卦掌也很适合女生练。
形意拳是武术发展最后一个高峰(由于晋商汇通天下需要保镖),总结发展的,现在还保存着的,系统完整的实战拳法。现在还是有很多顶级高手的,再过个几十年也快失去真髓了。
咏春拳由于近代李小龙的带动全球练习的人都很多,人们总结了很多精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广东的朋友一定要学一学。好多咏春高手都是粤语教学广东的朋友有天然优势。咏春拳也很适合女生练。

形意拳也是男女都可以练的,但刚开始入门时可能更适合男生练。练到后面,所有好的武术都是一样的,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练。形意、太极、八卦是三大内家拳。但练武也没有必要把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分那么细。真正技击性很强的传统武术,其实更适合成年人练习,因为简单枯燥需要长期时间的磨练出功夫。而小孩练武则需要多练一些蹦蹦跳跳和提升身体柔韧性与弹性的拳法。

总体说普通人练武,初期要找离自己近的又有很多人练的武术去学。 这样周围有人一起练能学的快一些。练武刚开始入门时要专心学一门,学什么都可以,不需要在意太多。等练到中级或高级水平,就要多看看学学其他拳法,古今中外都应该看看。其实真的武术都是讲广泛学习“知己知彼”,不会囿于门派的。所以练武初期叫“宜约不亦博”,练武后期叫“宜博不宜约”。

所有武术(包括国外的武术)的核心理论都是相通的。我们传统武术在民国末年,发展到“道艺武术”,练武到最后都要合医入道,修炼的境界很高,理论系统也是最完善深远的。只是初期入门比较难,容易摸不到头绪。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00:0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8-11 08:52 编辑

中期练武,应该开始读一些武术理论著作。      
        
关于学武术应该看那方面的理论书籍。我们的前人把中华传统文化都总结在了一起。所以不论学文学武,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时间有精力的话,迟早都应该看看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典籍的:
《易经》群经之首。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读不太懂易经了。后来孔子对易经做了注解,写了《系辞传(上下)》,《像传(上下)》,《彖传(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文言传》共“十翼”。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版本的《易经》。
《老子》道家经典
《庄子》把老子的内容理论,推演与解释的更完善清晰,甚至达到了极致。
《论语》儒家经典。 《孟子》《大学》《中庸》(大学、中庸原各为礼记中的一篇,都不是很长)有时间也应该大概都看看。
《六祖坛经》禅宗经典必读。
《黄帝内经》传统武术的医学原理和黄帝内经一模一样。


从具体武术的历史发展来看,应该看历史上那些真实存在过得,杰出的人和事务。这样也就自然分清了真伪。武术专著远得要读《孙子兵法》,在比较近的历史里有几家是必看的:
1.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详细介绍了,民间武术与军用武术的区别和实际用法。有空再看俞大猷的《剑经》是武术的实用总结,而且后来传棍法于少林。这些都是史实。
2.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理论的经典之作。
3.要看明末清初形意拳创始人姬际可的介绍。姬际可“脱枪为拳”创了心意六合拳,并在少林寺传艺交流住了十多年。大枪是“百兵之王”,主要的拳法都和枪法有关。但姬际可没有公开发表相关著作。形意拳是离我们时代最近的,还完整保存着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拳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看它的发展脉络。
4.看明末清初 吴殳写的《手臂录》,吴殳是真实存在的武林顶级高手,撰写的《手臂录》可以说是所有练武人的必修课本,他提出来武术“因敌成体”的境界。  
5.孙禄堂和他的武学专著。孙禄堂老先生是民国武林第一高手,和民国年间的其他武术大师一起,把武术理论和实践从吴殳的“因敌成体”阶段,提高到了“道艺武术”阶段。说明了武术和医、释、道、儒是一个阴阳易理的理论体系,武术要合医入道。很多民国武术大师写的总结都说,武术和《大学》《中庸》一样,要“格物致知”“拳法之道致于中和”。

过去练武的人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而且传统武术的传承又主要靠师徒在一起面传心受。这就造成了历史上(民国之前)真正公开出版的、讲某一门武术的理论典籍很少。但同时也造成了以前若是公开出版传下来的武术典籍都是很经典正宗的。近代印刷影像照片开始出现,从民国武术大师们开始,他们处在特殊的时代,为了强国救民,才开始有了相关武学专著的系统出版。也为我们后人第一次系统完整的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武术资料。
发表于 2016-5-9 15: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7-28 09:35 编辑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学武学都是很大的学问值得投入很长时间去研究。我们的前人们很智慧把武术与医、释、道、儒都归纳在了一个体系里。从古代的战场军阵、冷兵器搏杀,到各朝“禁武令”下的“脱枪为拳”。再到近代清末民初面对列强入侵和火器应用,民国武术大师们,把拳法推入“道艺武术”的高峰。传统武术的发展是历经劫难,总是在磨难中在顽强发展。我们作为国人应该去学一学,看一看。
       青年练武正当时,中年练武不为迟,老年练武犹坚持。很多传统武术练习时,不需要太多的基础。不是必须旋腾跳跃,劈叉下腰。在实际应用技击时,更是忌讳大的跳跃和起高腿。所以初期学武,就当一个普通的类似跑步打球的运动去学就好。气息精神要放松自然,不需要在意很多理论和内在的东西。
       练武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中期要学习理论。这方面喜欢学习读书的人学武更有利。学文学武本质是一回事。做学问都要“格物致知”,学习明白理论同时去精研实践。过去的武术大师都讲“拳法之道至于中和”,“中和”是《中庸》里讲的中和。练武最高的境界是要合医入道。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有空打打拳看看武术挺好的。


       传统武术的核心理论方面,也是阴阳(虚实进退变化)、五行(和中医的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五行原理一样)、八卦(武术技击方面应该主要就是用的八个方位,和虚实变化)。我们传统文化把释道儒医武等都归纳在了一个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体系里,前人很智慧的总结。在论语里面说“吾道一以贯之”,也是这个意思。用“道”把所有的理论都统一了。
道的主要理论在《易经》,《老子》《庄子》和《论语》里面,也包括很多著名的佛学典籍。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河图、洛书、五行、八卦什么的。

很多传统武术里有“九宫飞星”的练法,其实就是按照洛书(九宫格)的位置,在地上摆九个竹竿或障碍物,从1打到9,再从9打回到1,练习身法的。(如附件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7-28 11:08 编辑

      我们的传统武术叫“功夫”,就是指时间的意思。真正实战性很强的传统武术,练起来可能都很简单枯燥。长期练习的就是"桩功”和简单基本的“发劲”。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才能有“功夫”。
我们传统武术把练武的境界具体而且清晰的分为了好多个阶段。

第一的阶段是筑基(和道家修炼一个意思)。
就是把基础打好。主要练习站桩和把所学拳法最基本的动作做对。

第二的阶段叫"明劲"。
就是要打拳打出劲道来,最基本的是做好“六合”把“整劲”打出来,这个主要也是需要通过站桩,和把基本动作细节都调整对了。才能发出很好的劲力。太极拳歌有“一练拙力如疯魔”。

第三个阶段是"暗劲"。
是在上一阶段的刚劲(明劲)的基础上,再把劲力含住,打柔打顺了。这个阶段主要的练法还是站桩,把全身要站的”松,柔,顺“,做到”松而不垮“。身体内没有任何僵硬或者“别着劲”的力量存在,这样才能把劲力顺畅的发出。太极拳歌有”二练软绵封闭拨“。

后面的阶段是“化劲”
后面的阶段也有清楚的划分,过去叫"化劲 "。现在也有人提出更细更清晰的划分。总之最后的境界和道家或《黄帝内经》里讲的修炼一样,都是要达到“真人”“至人”的境界。民国时候有很多武术大家都练到了《中庸》里说的“至诚而先知”的境界。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对手想偷袭到都很难。

      练传统武术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在初期一开始练的东西和最后很高级阶段练的东西是一样的。贯穿练武始终要练的主要就是“桩功”以及和桩功类似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有明白的老师教“技击”很快就能打人。最后分功夫高低,比的还是“桩功”等最基本的东西。当然练习"技击"必须要有人陪着长期对练实践,这样才能很快提高。
      练武的“桩功”有点象佛家道家的“打坐参禅”。练武是要“动中求静”,每一个出招都要符合“桩功”的基本要求,若是随时暂停静止下来,都能达到“守中用中”,最终到达“至于中和”。
修道参禅是要“静中求动”,不是安静o(︶︿︶)o 在那里不动,而是在引导或自行呼吸吐纳的内动。过去的拳谱里讲“养灵根而静心,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敌将也。”

把一些具体练习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见附件图片)。
“桩功”应该是(只要是正确的)每一个武术的动作都可以站桩,主要是把全身站“松”“柔顺”了,和把下盘站稳了。站桩的时候虽然静止不动,但身体内部不停在微微的动和调整,不能让身体的任何部分感觉疼痛、"别劲"或不适,出现这些状况都是不对的。这里举例的是形意拳“三体式”的桩法。
   另一种不站桩也能达到“桩功"的方法,是八卦掌的"走圈"。这个是八卦掌祖师的一个创新。练"桩功"不需要站在那里不动,而是不停的走圈,很多八卦掌的练习者都可以连续走几个小时。八卦走圈用定式八掌的任意一个走都可以。例如其中“推磨掌",差不多就是,在形意三体式的基础上,把上半身转90度就可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8-2 09:04 编辑

《王宗岳太极拳论》(原著)
        ————郝和(字为真)珍藏本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练武“三害”“九要”:
三害:“努氣(太剛易折),拙力(氣血滯淤),挺胸提腹(不得中和)”

九要:“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頂,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縮,九要起鉆落翻分明”
竪項頂頭。(四要頂,虛領頂勁,舌尖頂上顎)   
松肩墜肘。(六要松肩。八要縮肩,像是肩要縮到胯上。
                  七要垂/墜肘。五要裹,兩肘向裡裹,如雙手要往上托物)
含胸拔背。(二要扣,扣肩扣膝。不可以“挺胸提腹”,雙肩略微向裡扣,有利於氣聚任脈)
塌腰坐胯。(一要塌)
提肛溜臀。(三要提)

(縮肩縮胯)扣肩裹胯“肩與胯合”,裹肘扣膝“肘與膝合”,兩手撕棉,兩腳前後相撐“手與足合”(外三合)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
九要“起鉆落翻分明”,站樁或打拳時要,全身“松、順、柔”,“松而不垮”,不可以有任何“別著勁”的地方。
“道本自然一氣游,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孫祿堂.拳意述真》




“兵莫憯(can)於志,鏌鋣為下。寇莫大於陰陽,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莊子.庚桑楚》
胡乱写了很多,把之前发的内容重新整理和补充了一下。希望对喜欢武术和想练习武术的朋友有所帮助和参考。现在传统武术实在是势微。我们普通人有时间的话,真的应该打打拳,学一些传统武术。别让这些总结了几百年的东西消失掉。  (完)
发表于 2016-7-31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投入精力时间也是蛮大的
玩儿票肯定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8: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十七岁练武 于 2016-8-1 09:06 编辑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6-7-31 16:26
这个投入精力时间也是蛮大的
玩儿票肯定不行


传统武术是个大学问,学文和学武是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问。我们古代的人很智慧,把他们都统一在了一个传统文化体系了。

了解传统文化和喜欢读书的人,应该是更适合学武术。尤其适合学太极八卦形意等内家拳武术。

个人的体会是应该把武术当做一个像跑步健身打球一样的业余爱好。每天抽出半小时比划比划就挺好的了。有空再读读古代的书和拳谱,慢慢就进步很大了。

很多体育运动像踢足球打篮球什么的,其实慢慢年龄大了就不适合了,而且总找不到场地和同伴。传统武术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什么装备场地的,有个地方就能比划几下。再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也可以继续练习,甚至对敌的。
发表于 2016-8-1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岁练武 发表于 2016-8-1 08:59
传统武术是个大学问,学文和学武是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问。我们古代的人很智慧,把他们都统一在了 ...

说得对!
说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09: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6-8-1 21:06
说得对!
说得好!

多谢轩辕兄的参与支持。从一开始只是打算随意写点东西,到现在胡乱总结整理了很多。
希望能对喜欢传统武术的人有所帮助和参考哇。

也很高兴有天汉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19 12:42 , Processed in 0.1298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