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65|回复: 18

[转帖]我为什么特别惋惜哀痛明朝的衰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 0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塞纳泛舟 发布于 金庸茶馆

    我之所以叹息哀痛明朝的衰亡,如同哀叹罗马的衰亡,汉之后有唐,唐之后有宋、明,而罗马之后再无罗马,明亡之后,中国学术终于只能以西方理论为渊源,中国丧失了依靠自己本身文化积累完成近代化的时机。

     我之所以叹息哀痛于明朝的衰亡,不是因为皇帝不理朝政的后宫多彩生活,不是因为宦官能够再次狐假虎威。而是明朝是中华最后一次廷折面辱与君论道的时代,古儒有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董仲舒)君虽贵,但当臣子以道义与君争时,虽然帝王,也是承认大臣的道义所在的。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总是讲的学术独立原则。从那以后,再没有这种死硬抗命的铮臣,群臣只需要高呼我皇圣明即可,而以往大臣在我皇盛明之后常常提出的具体建议,则不再被皇帝看中。明初,天子虽然曾经试图做天下学问的宗师,但实际则仍然承认大臣的尊严与大臣能够掌握天理。明亡以后,至尊与真理合一,学术成为权贵的附属品,并绵绵不绝。

    我所以特别哀痛明朝的衰亡,乃是华夏衣冠,垂四千年因循变化,但总有起初圣贤之意,最终被清朝以血腥镇压而斩决,我华夏先民的精华,则在这场浩劫中消逝迨尽。虽然自古有胡服骑射,但那是我们自己奋发图强,从外面学来的。虽然以后可能因为近代工业化环境的影响,我们会从西洋学穿西服,那也只是适应环境。但这些变化,都不是刀架在脖子上逼着变的。一个有血性的民族,被刀架在脖子上而不反抗,是不可能的。可叹的是,反抗的时候已经成了被屠的羔羊。

    我之所以叹息哀痛明朝的衰亡,不是逆历史潮流,反对那些起来呐喊造反的豪杰。在那个时代压迫久了,超过限度,自然要呐喊,要造反。政府才会注意到民间的弊端,才会想到去改革。但是我却不希望如同其后继者那样,错误的总结明朝的失败,将其中能够带来新生活的因素扼杀。虽然明朝言官多制肘,导致政令要讨论一些时间而不能快速下达,但多这些制肘,可以将许多损失降低在决策阶段。而清朝却全然忽略其积极方面,全然将言官当作闲差。虽然明朝有党争,并且因党争而误国。但是有争论总比一言堂看问题要全面,此党下彼党上,其不同治国方式总会带来不同效果,有此效果比较,合理的吸取不合理的革除,自然进步要快的多。而清朝总是一家说了算,结果一个海禁政策(不是不与外国通商,而是不让中国人出海经商,只让外国人来中国,中国到指定港口与外国人通商)从雍正执行到了鸦片战争。让中国在不下200年时间彻底丧失了用自己特点改变世界格局的机会。

   我惋惜哀痛明朝的灭亡,不是要证明他可以不亡,而是因为罗马灭亡了以后,再无罗马。

   纯粹历史感叹,不要胡乱联系。此鉴
发表于 2006-1-4 15: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啊</P>[em04][em03]
发表于 2006-1-4 2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同叹!</P><P>鞭策! 奋进!</P>
发表于 2006-1-14 0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可再重蹈覆轍</P>
发表于 2006-1-14 0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張居正</I>在2006-1-14 2:30:30的o(︶︿︶)o 唉:</B>

<P>不可再重蹈覆轍</P></DIV>
<P>张首辅言之有理</P>
发表于 2006-1-14 06: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P>明朝之前的华夏诸王朝皇帝还要称大臣为某某爱卿,以示对大臣和大臣所代表的道义的尊重。虽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并不阻碍直言敢柬的大臣的出现,翻翻史书便可见大臣仗义执言,拼死力柬的事件时有发生。</P><P>可到了清朝呢?除了一帮张口闭口自称奴才的无骨大臣就没有其他了,唉!</P>[em03]
发表于 2006-1-24 19: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明太祖皇帝视大臣之命如儿戏,何哉?午门外挺仗飞扬,何哉?皇帝被掳,后侥幸回国,无一政绩反得谥为“英”,何哉?于谦再创社稷,喋血菜市口;袁崇焕国之干城,凌迟东市,大明朝????贤相张居正身后惨凉,皇帝有义?大臣有情?</P><P>        明朝大臣不怕死进谏犯颜者确实很多,为何?绝大多数为名也!因为皇帝根本就懒得理他们,由他们说去,说也白说,不说白不说,说了还能捞到好名声!更何况多时党同伐异,小人之争,和宋一样,为了些细枝末节争上几十年。而立国立命者鲜有!</P><P>         到清朝,汲取前代封建统治的“优秀”经验,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明朝有哪里是个好东西?</P><P>         若单说衣冠之仪!岂不荒唐?明制可同宋制?宋制可同唐制?唐制可同汉制?汉制可同周制?周制可同五帝时?</P><P>         礼乐衣冠本是王朝统治的象征,代代有异。唯其不变者,神也!这才是汉服精髓!哪拘泥于形?</P><P>         现在谈什么满清变我衣冠,可笑的很?有什么意义?可惜我等晚生一百年,不然的话倒成革命栋梁啊!</P>
发表于 2006-1-24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P>
<P>水流时:纵然明代不是白壁无瑕,你也没必要一棒子打死。明朝的成就被提得太少,你满脑子就那些东西了。作者褒扬明代,难道只是褒扬明代的朝廷?明代再无能,好歹终其一代,至少保住了经济和技术上领先世界的地位,好歹亡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殉难。</P>
<P>衣冠制度上,你这只是狡辩。稍微有点辨别能力的都看得出来清代发型服制与清代以前大相径庭,而之前两千年一脉相承。而且这种服制的改变是在暴力强迫下进行的,不知道几千万人了发型和服饰问题丢了脑袋,这总不是文明的进步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23:45: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6 10: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P>           我从来就没有认为清对汉人的压迫是进步性的!  </P><P>           至于说明代的技术经济保持了在世界上的先进性?君不要忘记了世界近代史的转折点是1640年,在明亡前四年。至于明亡时是有人殉国,庚子之变时不也有人殉国吗?何况,明思宗烈皇帝以身殉国,更增加了明亡的悲剧色彩,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诸公大臣的表现如何呢?除少数殉国者,先是对大顺政权,后是对清政权趋之若鹜,其间丑态百出,不一而表!若说我诬陷,请君仔细看看史忠烈公当时给多尔衮写的信,其中就有“在北者死节廖廖,在南者勤王者无一”之句(原句记不确实)。何等惨痛!何等惨痛!</P><P>         清人的剃发更服令,本就于崇祯进士孙之獬催生,此人为向主子邀宠,特献此小人之言,清初的反明多由此起。</P><P>         明代的成就我从来没有否认,推翻暴政于国内,扬我神威于海外;制定垂百年之宪章,孕育万世之文光,等等!我之所以在上面的文章中丝毫不提,是为了说明没有哪个朝代是十全十美的,诸君不是说清朝不堪入目,几乎毫无是处吗?我只不过要证明照这种思维你就一点好的东西都找不到了。</P><P>         明清两代值得思考的太多了,此处不想表!</P><P>         我一直认为,现在,现在,现在,我们是在中华民族这个称号下生存,弘扬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应该以汉民族为主体罢了。对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统治全盘否定,我是极为反感的。而对他们加给我们的暴政,屠杀,自然都是以之为不齿的。</P><P>        看来我对汉服的概念如各位有差异,我认为的汉服只要具备了中华传统元素就算汉服。</P><P>诸君说的都是纯粹的。对各位的看法我很赞同,但总是认为这种观点似乎有些狭窄!</P><P>      </P><P>          </P>
发表于 2006-2-7 12: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P>诸君皆争之以爱国心耳,可叹!</P>
发表于 2006-2-8 13: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P>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各存己见,相互尊重,你也别急着说我们狭隘,我们也不介意你去包容</P>
发表于 2006-2-17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请继续辩论。</P>
发表于 2006-2-24 22: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小弟非常贊同水兄的論調,</P><P>明朝之亡,仍是歷史鐵定的趨勢,</P><P>絕不能單純對清人的反感及仇怨,而盲目地歌頌明朝及胡亂吹捧</P><P>明朝政治腐敗,無論在君在臣,都要負上絕大部份責任.</P><P>一個君主視政治如兒戲,四十年不上朝,朝臣為求個人前途,結黨營私排擠忠良,</P><P>以凌遲之刑將一個千古難得的良將,活生生死剮死,最終弄致外族連年叩關,民變四起的政府,</P><P>真的值如這哀痛嗎?</P>
发表于 2006-3-1 1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灭亡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明成祖定都北京的话,明朝的寿命可能还要短。明成祖—朱棣,一代明君。
发表于 2006-3-1 19: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之亡确实可以说是铁定的,但亡于异族不是铁定的.明朝的皇室确实总体素质很差,康雍乾确实雄才大略.但是政治只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不要把政治史等同于社会史,明朝一直是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而满清,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万马齐喑.
发表于 2006-3-14 1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歹还有思想家</P><P>好歹思想是自由的</P><P>好歹是我汉家儿郎的天下!</P>
发表于 2006-3-14 2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于明朝,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引用了这么一段话,很有意思,我现在也引用过来,有兴趣的网友也可看看。</P><P>      《小史》有一段宋、李两人品评明政和佛教的话极有意思,足以考见他们两人的思想。同样的话亦为《北略》所收录,但文字多夺佚,不及《小史》完整。今从《小史》摘录:" 伪军师宋矮子同制将军李岩私步长安门外,见先帝枢前有二僧人在旁诵经,我明旧臣选伪职者皆锦衣跨马,呵道经过。
    岩谓宋曰:' 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 宋日:' 波等纱帽原是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于若辈也。' 岩曰:' 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格之至矣。何以国家有事,报效之人不能多见也?' 宋日:'明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满朝公卿谁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一旦君父有难,皆各思自保。其新进者盖日:" 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头。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 此制科之不得人也。其旧任老臣又日:" 我官居极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到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独死无益。" 此资格之不得人也。二者皆谓功名是自家挣来的,所以全无感戴朝廷之意,无怪其弃旧事新,而漫不相关也。可见如此用人,原不显朝廷待士之恩,乃欲责其报效,不亦愚哉!其间更有权势之家,循情而进者,养成骄慢,一味贪痴,不知孝弟,焉能忠烈?又有富豪之族,从夤缘而进者,既费白镪,思权子母,未习文章,焉知忠义?此迩来取士之大弊也。当事者若能矫其弊而反其政,则朝无幸位,而野无遗贤矣。' 岩曰:' 适见僧人敬礼旧主,足见其良心不泯,然则释教亦所当崇钦?' 宋曰:' 释氏本夷狄之裔,异端之教,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不惟愚夫俗子惑于其术,乃至学土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偶有愤激,则甘披剃而避是非;忽值患难,则入空门而忘君父。丛林宝刹之区,悉为藏奸纳叛之薮。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以布衣而抗王侯,以异端而淆政教。惰慢之风,莫此为甚!若说诵经有益,则兵临城下之时,何不诵经退敌?若云礼忏有功,则君死社稷之日,何不礼忏延年?此释教之荒谬无稽,而徒费百姓之脂膏以奉之也。故当人其人而火其书,驱天下之游惰以惜天下之财费,则国用自足而野无游民矣。' </P><P>      关于明朝何以会亡的研究,有太多方面,如过大家喜欢这段历史,可看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吴思的《潜规则》以及《1644:中国社会大震荡》等其他学者的书。</P><P>      毕竟我们不能苛责古人!</P>
发表于 2006-3-21 0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P>  流石兄没有必要激动,剃发易服是遮掩不了中原文明活力自此被基本摧毁现实的。衣冠之变,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大气、宽容和真正的儒雅。被留下来的服饰特征,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有小气的礼、奴化的义以及卑陋的雅。请你鼓起勇气,正视这一悲惨的现实。过分的从容大度只能遮蔽你的双眼。</P>
<P>  我们不要害怕灭亡,因为灭亡并不代表着永不复生。请记住,文艺复兴之于古罗马、以色列建国之于古希伯莱人、清代之崛起之于古女真。</P>
发表于 2006-4-6 23: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感滿清指數增加百分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29 06:26 , Processed in 0.4071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