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87|回复: 10

请教谥号法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7 13: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那位科可有完整的谥号法则,最好有古人谥号全表?</P>
<P>     谢谢了!</P>
发表于 2006-1-7 17: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史记》正义 里有一套谥法规则:</P>
<P>(右边的蓝色字是对谥法的解释,不属于谥法正文)</P>
<BLOCKQUOTE dir=ltr style="MARGIN-RIGHT: 0px">
<P 21pt?><FONT color=#ff0000><FONT size=4><B>史記正義</B><B>·謚法解</B> </FONT></FONT> </P></BLOCKQUOTE>
<P>
<P 21pt?>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于牧野,終將葬,乃制謚,遂敘謚法。謚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則賜之善號以為稱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名謂號謚。



<P>
<P>
<P>  <B>民無能名曰神。</B><FONT color=#0000ff>不名一善。
</FONT>  <B>靖民則法曰皇。</B><FONT color=#0000ff>靖安。
</FONT>  <B>德象天地曰帝。</B><FONT color=#0000ff>同於天地。
</FONT>  <B>仁義所往曰王。</B><FONT color=#0000ff>民往歸之。
</FONT>  <B>立志及眾曰公。</B><FONT color=#0000ff>志無私也。
</FONT>  <B>執應八方曰侯。</B><FONT color=#0000ff>所執行八方應之。
</FONT>  <B>賞慶刑威曰君。</B><FONT color=#0000ff>能行四者。
</FONT>  <B>從之成群曰君。</B><FONT color=#0000ff>民從之。
</FONT>  <B>揚善賦簡曰聖。</B><FONT color=#0000ff>所稱得人,所善得實,所賦得簡。
</FONT>  <B>敬賓厚禮曰聖。</B><FONT color=#0000ff>厚於禮。
</FONT>  <B>照臨四方曰明。</B><FONT color=#0000ff>以明照之。
</FONT>  <B>譖訴不行曰明。</B><FONT color=#0000ff>逆知之,故不行。
</FONT>  <B>經緯天地曰文。</B><FONT color=#0000ff>成其道。
</FONT>  <B>道德博聞曰文。</B><FONT color=#0000ff>無不知。
</FONT>  <B>學勤好問曰文。</B><FONT color=#0000ff>不恥下問。
</FONT>  <B>慈惠愛民曰文。</B><FONT color=#0000ff>惠以成政。
</FONT>  <B>愍民惠禮曰文。</B><FONT color=#0000ff>惠而有禮。
</FONT>  <B>賜民爵位曰文。</B><FONT color=#0000ff>與同升。
</FONT>  <B>綏柔士民曰德。</B><FONT color=#0000ff>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FONT>  <B>諫爭不威曰德。</B><FONT color=#0000ff>不以威拒諫。
</FONT>  <B>剛彊直理曰武。</B><FONT color=#0000ff>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FONT>  <B>威彊敵德曰武。</B><FONT color=#0000ff>與有德者敵。
</FONT>  <B>克定禍亂曰武。</B><FONT color=#0000ff>以兵征,故能定。
</FONT>  <B>刑民克服曰武。</B><FONT color=#0000ff>法以正民,能使服。
</FONT>  <B>夸志多窮曰武。</B><FONT color=#0000ff>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FONT>  <B>安民立政曰成。</B><FONT color=#0000ff>政以安定。
</FONT>  <B>淵源流通曰康。</B><FONT color=#0000ff>性無忌。
</FONT>  <B>溫柔好樂曰康。</B><FONT color=#0000ff>好豐年,勤民事。
</FONT>  <B>安樂撫民曰康。</B><FONT color=#0000ff>無四方之虞。
</FONT>  <B>合民安樂曰康。</B><FONT color=#0000ff>富而教之。
</FONT>  <B>布德執義曰穆。</B><FONT color=#0000ff>故穆穆。
</FONT>  <B>中情見貌曰穆。</B><FONT color=#0000ff>性公露。
</FONT>  <B>容儀恭美曰昭。</B><FONT color=#0000ff>有儀可象,行恭可美。
</FONT>  <B>昭德有勞曰昭。</B><FONT color=#0000ff>能勞謙。
</FONT>  <B>聖聞周達曰昭。</B><FONT color=#0000ff>聖聖通合。
</FONT>  <B>治而無眚曰平。</B><FONT color=#0000ff>無災罪也。
</FONT>  <B>執事有制曰平。</B><FONT color=#0000ff>不任意。
</FONT>  <B>布綱治紀曰平。</B><FONT color=#0000ff>施之政事。
</FONT>  <B>由義而濟曰景。</B><FONT color=#0000ff>用義而成。
</FONT>  <B>耆意大慮曰景。</B><FONT color=#0000ff>耆,強也。
</FONT>  <B>布義行剛曰景。</B><FONT color=#0000ff>以剛行義。
</FONT>  <B>清白守節曰貞。</B><FONT color=#0000ff>行清白執志固。
</FONT>  <B>大慮克就曰貞。</B><FONT color=#0000ff>能大慮非正而何。
</FONT>  <B>不隱無屈曰貞。</B><FONT color=#0000ff>坦然無私。
</FONT>  <B>辟土服遠曰桓。</B><FONT color=#0000ff>以武正定。
</FONT>  <B>克敬動民曰桓。</B><FONT color=#0000ff>敬以使之。
</FONT>  <B>辟土兼國曰桓。</B><FONT color=#0000ff>兼人故啟土。
</FONT>  <B>能思辯眾曰元。</B><FONT color=#0000ff>別之,使各有次。
</FONT>  <B>行義說民曰元。</B><FONT color=#0000ff>民說其義。
</FONT>  <B>始建國都曰元。</B><FONT color=#0000ff>非善之長,何以始之。
</FONT>  <B>主義行德曰元。</B><FONT color=#0000ff>以義為主,行德政。
</FONT>  <B>聖善周聞曰宣。</B><FONT color=#0000ff>聞,謂所聞善事也。
</FONT>  <B>兵甲亟作曰莊。</B><FONT color=#0000ff>以數征為嚴。
</FONT>  <B>叡圉克服曰莊。</B><FONT color=#0000ff>通邊圉,使能服。
</FONT>  <B>勝敵志強曰莊。</B><FONT color=#0000ff>不撓,故勝。
</FONT> <B> 死於原野曰莊。</B><FONT color=#0000ff>非嚴何以死難。
</FONT>  <B>屢征殺伐曰莊。</B><FONT color=#0000ff>以嚴釐之。
</FONT>  <B>武而不遂曰莊。</B><FONT color=#0000ff>武功不成。
</FONT><B>  柔質慈民曰惠。</B><FONT color=#0000ff>知其性。
</FONT> <B> 愛民好與曰惠。</B><FONT color=#0000ff>與謂施。
</FONT><B>  夙夜警戒曰敬。</B><FONT color=#0000ff>敬身思戒。
<B></B></FONT><B>  合善典法曰敬。</B><FONT color=#0000ff>非敬何以善之。
<B></B></FONT><B>  剛德克就曰肅。</B><FONT color=#0000ff>成其敬使為終。
<B></B></FONT><B>  執心決斷曰肅。</B><FONT color=#0000ff>言嚴果。
<B></B></FONT><B>  不生其國曰聲。</B><FONT color=#0000ff>生於外家。
<B></B></FONT><B>  愛民好治曰戴。</B><FONT color=#0000ff>好民治。
<B></B></FONT><B>  典禮不愆曰戴。</B><FONT color=#0000ff>無過。
<B></B></FONT><B>  未家短折曰傷。</B><FONT color=#0000ff>未家,未娶。
<B></B></FONT><B>  短折不成曰殤。</B><FONT color=#1a42e6>有知而夭殤。
<B></B></FONT><B>  隱拂不成曰隱。</B><FONT color=#0909f7>不以隱括改其性。
<B></B></FONT><B>  不顯尸國曰隱。</B><FONT color=#0000ff>以閒主國。
<B></B></FONT><B>  見美堅長曰隱。</B><FONT color=#0000ff>美過其令。
<B></B></FONT><B>  官人應實曰知。</B><FONT color=#0000ff>能官人。
<B></B></FONT><B>  肆行勞祀曰悼。</B><FONT color=#0000ff>放心勞於淫祀,言不修德。
<B></B></FONT><B>  年中早夭曰悼。</B><FONT color=#0000ff>年不稱志。
<B></B></FONT><B>  恐懼從處曰悼。</B><FONT color=#0000ff>從處,言險圮。
<B></B></FONT><B>  凶年無穀曰荒。</B><FONT color=#0000ff>不務耕稼。
<B></B></FONT><B>  外內從亂曰荒。</B><FONT color=#0000ff>家不治,官不治。
<B></B></FONT><B>  好樂怠政曰荒。</B><FONT color=#0000ff>淫於聲樂,怠於政事。
<B></B></FONT><B>  在國遭憂曰愍。</B><FONT color=#0000ff>仍多大喪。
<B></B></FONT><B>  在國逢</B><B>( ' </B><B>難' </B><B></B><B>字右半部换成 '</B><B>喜'</B><B> )</B><B>曰愍。</B><FONT color=#0000ff>兵寇之事。
<B></B></FONT><B>  禍亂方作曰愍。</B><FONT color=#0000ff>國無政,動長亂。
<B></B></FONT><B>  使民悲傷曰愍。</B><FONT color=#0000ff>苛政賊害。
<B></B></FONT><B>  貞心大度曰匡。</B><FONT color=#0000ff>心正而用察少。
<B></B></FONT><B>  德正應和曰莫。</B><FONT color=#0000ff>正其德,應其和。
<B></B></FONT><B>  施勤無私曰類。</B><FONT color=#0000ff>無私,唯義所在。
<B></B></FONT><B>  果慮果遠曰明。</B><FONT color=#0000ff>自任多,近於專。
<B></B></FONT><B>  嗇於賜與曰愛。</B><FONT color=#0000ff>言貪恡。
<B></B></FONT><B>  危身奉上曰忠。</B><FONT color=#0000ff>險不辭難。
<B></B></FONT><B>  克威捷行曰魏。</B><FONT color=#0000ff>有威而敏行。
<B></B></FONT><B>  克威惠禮曰魏。</B><FONT color=#0000ff>雖威不逆禮。
<B></B></FONT><B>  教誨不倦曰長。</B><FONT color=#0000ff>以道教之。
<B></B></FONT><B>  肇敏行成曰直。</B><FONT color=#0000ff>始疾行成,言不深。
</FONT><B>  疏遠繼位曰紹。</B><FONT color=#0000ff>非其弟過得之。
<B></B></FONT><B>  好廉自克曰節。</B><FONT color=#0000ff>自勝其情欲。
<B></B></FONT><B>  好更改舊曰易。</B><FONT color=#0000ff>變故改常。
<B></B></FONT><B>  愛民在刑曰克。</B><FONT color=#0000ff>道之以政,齊之以法。
<B></B></FONT><B>  除殘去虐曰湯。
</B><B></B><B>  一德不懈曰簡。</B><FONT color=#0000ff>一不委曲。
<B></B></FONT><B>  平易不訾曰簡。</B><FONT color=#0000ff>不信訾毀。
<B></B></FONT><B>  尊賢貴義曰恭。</B><FONT color=#0000ff>尊事賢人,寵貴義士。
<B></B></FONT><B>  敬事供上曰恭。</B><FONT color=#0000ff>供奉也。
<B></B></FONT><B>  尊賢敬讓曰恭。</B><FONT color=#0000ff>敬有德,讓有功。
<B></B></FONT><B>  既過能改曰恭。</B><FONT color=#0000ff>言自知。
<B></B></FONT><B>  執事堅固曰恭。</B><FONT color=#0000ff>守正不移。
<B></B></FONT><B>  愛民長弟曰恭。</B><FONT color=#0000ff>順長接弟。
<B></B></FONT><B>  執禮御賓曰恭。</B><FONT color=#0000ff>迎待賓也。
<B></B></FONT><B>  芘親之闕曰恭。</B><FONT color=#0000ff>修德以蓋之。
<B></B></FONT><B>  尊賢讓善曰恭。</B><FONT color=#0000ff>不專己善,推於人。
<B></B></FONT><B>  威儀悉備曰欽。</B><FONT color=#0000ff>威則可畏,儀則可象。
<B></B></FONT><B>  大慮靜民曰定。</B><FONT color=#0000ff>思樹惠。
<B></B></FONT><B>  純行不爽曰定。</B><FONT color=#0000ff>行一不傷。
<B></B></FONT><B>  安民大慮曰定。</B><FONT color=#0000ff>以慮安民。
<B></B></FONT><B>  安民法古曰定。</B><FONT color=#0000ff>不失舊意。
<B></B></FONT><B>  辟地有德曰襄。</B><FONT color=#0000ff>取之以義。
<B></B></FONT><B>  甲冑有勞曰襄。</B><FONT color=#0000ff>亟征伐。
</FONT><B>  小心畏忌曰僖。</B><FONT color=#0000ff>思所當忌。
</FONT><B>  質淵受諫曰釐。</B><FONT color=#0000ff>深故能受。
</FONT><B>  有罰而還曰釐。</B><FONT color=#0000ff>知難而退。
</FONT><B>  溫柔賢善曰懿。</B><FONT color=#0000ff>性純淑。
</FONT><B>  心能制義曰度。</B><FONT color=#0000ff>制事得宜。
</FONT><B>  聰明叡哲曰獻。</B><FONT color=#0000ff>有通知之聰。
</FONT><B>  知質有聖曰獻。</B><FONT color=#0000ff>有所通而無蔽。
</FONT><B>  五宗安之曰孝。</B><FONT color=#0000ff>五世之宗。
</FONT><B>  慈惠愛親曰孝。</B><FONT color=#0000ff>周愛族親。
</FONT><B>  秉德不回曰孝。</B><FONT color=#0000ff>順於德而不違。
</FONT><B>  協時肇享曰孝。</B><FONT color=#0000ff>協合肇始。
</FONT><B>  執心克莊曰齊。</B><FONT color=#0000ff>能自嚴。
<B></B></FONT><B>  資輔共就曰齊。</B><FONT color=#0000ff>資輔佐而共成。
</FONT><B>  甄心動懼曰頃。</B><FONT color=#0000ff>甄精。
</FONT><B>  敏以敬慎曰頃。</B><FONT color=#0000ff>疾於所慎敬。
</FONT><B>  柔德安眾曰靖。</B><FONT color=#0000ff>成眾使安。
</FONT><B>  恭己鮮言曰靖。</B><FONT color=#0000ff>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B></B></FONT><B>  寬樂令終曰靖。</B><FONT color=#0000ff>性寬樂義,以善自終。
</FONT><B>  威德剛武曰圉。</B><FONT color=#0000ff>禦亂患。
<B></B></FONT><B><FONT color=#0000ff>  </FONT>彌年壽考曰胡。</B><FONT color=#0000ff>久也。
</FONT><B>  保民耆艾曰胡。</B><FONT color=#0000ff>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FONT><B>  追補前過曰剛。</B><FONT color=#0000ff>勤善以補過。
<B></B></FONT><B>  猛以剛果曰威。</B><FONT color=#0000ff>猛則少寬。果,敢行。
<B></B></FONT><B>  猛以彊果曰威。</B><FONT color=#0000ff>強甚於剛。
</FONT><B>  彊義執正曰威。</B><FONT color=#0000ff>問正言無邪。
</FONT><B>  治典不殺曰祁。</B><FONT color=#0000ff>秉常不衰。
</FONT><B>  大慮行節曰考。</B><FONT color=#0000ff>言成其節。
</FONT><B>  治民克盡曰使。</B><FONT color=#0000ff>克盡無恩惠。
</FONT><B>  好和不爭曰安。</B><FONT color=#0000ff>生而少斷。
<B></B></FONT><B>  道德純一曰思。</B><FONT color=#0000ff>道大而德一。
</FONT><B>  大省兆民曰思。</B><FONT color=#0000ff>大親民而不殺。
</FONT><B>  外內思索曰思。</B><FONT color=#0000ff>言求善。
</FONT><B>  追悔前過曰思。</B><FONT color=#0000ff>思而能改。
</FONT><B>  行見中外曰愨。</B><FONT color=#0000ff>表裏如一。
</FONT><B>  狀古述今曰譽。</B><FONT color=#0000ff>立言之稱。
</FONT><B>  昭功寧民曰商。</B><FONT color=#0000ff>明有功者。
</FONT><B>  克殺秉政曰夷。</B><FONT color=#0000ff>秉政不任賢。
</FONT><B>  安心好靜曰夷。</B><FONT color=#0000ff>不爽政。
</FONT><B>  執義揚善曰懷。</B><FONT color=#0000ff>稱人之善。
</FONT><B>  慈仁短折曰懷。</B><FONT color=#0000ff>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FONT><B>  述義不克曰丁。</B><FONT color=#0000ff>不能成義。
<B></B></FONT><B>  有功安民曰烈。</B><FONT color=#0000ff>以武立功。
</FONT><B>  秉德尊業曰烈。
</B><B></B><B>  剛克為伐曰翼。</B><FONT color=#0000ff>伐功也。
</FONT><B>  思慮深遠曰翼。</B><FONT color=#0000ff>小心翼翼。
<B></B></FONT><B>  外內貞復曰白。</B><FONT color=#0000ff>正而復,終始一。
<B></B></FONT><B>  不勤成名曰靈。</B><FONT color=#0000ff>任本性,不見賢思齊。
</FONT><B>  死而志成曰靈。</B><FONT color=#0000ff>志事不(‘恡’字去掉竖心旁)命。
</FONT><B>  死見神能曰靈。</B><FONT color=#0000ff>有鬼不為厲。
</FONT><B>  亂而不損曰靈。</B><FONT color=#0000ff>不能以治損亂。
</FONT><B>  好祭鬼怪曰靈。</B><FONT color=#0000ff>瀆鬼神不致遠。
</FONT><B>  極知鬼神曰靈。</B><FONT color=#0000ff>其智能聰徹。
</FONT><B>  殺戮無辜曰厲。
</B><B></B><B>  愎很遂過曰刺。</B><FONT color=#0000ff>去諫曰愎,反是曰很。
</FONT><B>  不思忘愛曰刺。</B><FONT color=#0000ff>忘其愛己者。
</FONT><B>  蚤孤短折曰哀。</B><FONT color=#0000ff>早未知人事。
</FONT><B>  恭仁短折曰哀。</B><FONT color=#0000ff>體恭質仁,功未施。
</FONT><B>  好變動民曰躁。</B><FONT color=#0000ff>數移徙。
<B></B></FONT><B>  不悔前過曰戾。</B><FONT color=#0000ff>知而不改。
</FONT><B>  怙威肆行曰醜。</B><FONT color=#0000ff>肆意行威。
</FONT><B>  壅遏不通曰幽。</B><FONT color=#0000ff>弱損不淩。
</FONT><B>  蚤孤鋪位曰幽。</B><FONT color=#0000ff>鋪位即位而卒。
</FONT><B>  動祭亂常曰幽。</B><FONT color=#0000ff>易神之班。
</FONT><B>  柔質受諫曰慧。</B><FONT color=#0000ff>以虛受人。
<B></B></FONT><B>  名實不爽曰質。</B><FONT color=#0000ff>不爽言相應。
</FONT><B>  溫良好樂曰良。</B><FONT color=#0000ff>言其人可好可樂。
</FONT><B>  慈和遍服曰順。</B><FONT color=#0000ff>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FONT><B>  博聞多能曰憲。</B><FONT color=#0000ff>雖多能,不至於大道。
</FONT><B>  滿志多窮曰惑。</B><FONT color=#0000ff>自足者必不惑。
</FONT><B>  思慮不爽曰厚。</B><FONT color=#0000ff>不差所思而得。
</FONT><B>  好內遠禮曰煬。</B><FONT color=#0000ff>朋淫於家,不奉禮。
</FONT><B>  去禮遠眾曰煬。</B><FONT color=#0000ff>不率禮,不親長。
</FONT><B>  內外賓服曰正。</B><FONT color=#0000ff>言以正服之。
<B></B></FONT><B>  彰義揜過曰堅。</B><FONT color=#0000ff>明義以蓋前過。
</FONT><B>  華言無實曰夸。</B><FONT color=#0000ff>恢誕。
<B></B></FONT><B>  逆天虐民曰抗。</B><FONT color=#0000ff>背尊大而逆之。
</FONT><B>  名與實爽曰繆。</B><FONT color=#0000ff>言名美而實傷。
</FONT><B>  擇善而從曰比。</B><FONT color=#0000ff>比方善而從之。</FONT><B></P>
<P></B>
<P>
<P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2pt?>隱,哀也。景,武也。施德為文。除惡為武。辟地為襄。服遠為桓。剛克為僖。施而不成為宣。惠無內德為平。亂而不損為靈。由義而濟為景。餘皆象也。以其所為謚象其事行。和,會也。勤,勞也。遵,循也。爽,傷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順也。就,會也。錫,與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虛也。叡,聖也。惠,愛也。綏,安也。堅,長也。耆,彊也。考,成也。周,至也。懷,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載,事也。彌,久也。



<P>
<P>
<P>  以前周書謚法。周代君王並取作謚,故全寫一篇,以傳後學。</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9:29: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7 17: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P>再转载一篇文章,仅作参考! (未必完全正确)</P>
<P>                    <FONT color=#0000ff>天涯社区 </FONT><a href="http://www.tianya.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www.tianya.cn</FONT></A><FONT color=#0000ff> </FONT></P>
<P>
<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336699><FONT color=#ffffff size=+1>『<A><FONT color=white>煮酒论史</FONT></A>』 [国学探微]关于谥法的专题</FONT></TD></TR></TABLE></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0></TD>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green size=-1>作者:<A>青藤雪个</A> 提交日期:2005-12-13 19:25:00</FONT></TD>
<TD align=right width=137></TD></TR></TABLE></P>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中国的谥法,产生的年代有许多的看法:有三皇五帝说,周公制谥说,西周中期说和战国说。前两种是老的说法,后两种是近代的说法。王国维主张西周中期产生了谥法,依据是出土材料和文物。郭沫若主张战国说举铭文否定王国维的说法。
    
  三皇五帝说从一开始就被人驳倒了,周公制谥说占据了上风。辛亥以后,学术之风大盛,又起了对谥法的新的探讨。汪受宽教授在《谥法研究》里面,主张谥法在周孝王时正式形成了制度。在周孝王以前的周代诸王,王号都是生称,尤如水浒里的绰号,是做王的为了表明自己的功绩所加的美名。只因为上流社会的提倡,这种做法才形成了制度。并流传了下来。因为人是喜欢虚名的,即使是死了也需要。
    
  谥法在刚兴起的时候,没太严密的规定,一般只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没有恶谥。谥号的善恶,是在周召共和时产生的,如当时的厉王。春秋时代,谥法逐渐制度化,出现了所谓的“子议父,臣议君”。这时的谥法,由于国家的众多,各国的标准也不同,有宽有严,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谥号的善恶,根据诸侯的形迹来定。在时间上说,各国一般都是前期给谥号时候严,后期逐渐放宽了标准,也许是因为权力下移的原因吧。
    
  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在《论语》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孟子又对这一点加以发扬光大。和孟子同时产生了伪托周公做的被编入《逸周书》的《谥法解》,这本书是谥法在后来的重要依据。
  
  秦时,秦始皇不打算让后人议论自己,废除了谥法。汉朝的时候又重新兴起,并且十分的严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谥法逐渐向平民化发展。到了唐宋时期,谥法发展到了极致。到了明清时期,谥法成了皇帝一个人的工具。</DIV>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DIV>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士大夫好名,不论是生前死后,都需要。作为统治者,为了笼络人才,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在生前给士大夫以o(︶︿︶)o 唉厚禄,再就是给士大夫死后一个谥号。
    
  汉时的谥号,一般只有一个字,在后面加侯字。也有两个字的,不过比较少。例如诸葛亮,谥为忠武侯。因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忠武成了士大夫追求的目标。
    
  赵云因为有大功于阿斗,谥为顺平侯。
    
  一般来说,汉时的谥号给得比较晚,一般在士大夫死后几年,蜀国只有诸葛亮和赵云是例外,死时就给了。
    
  谥号的授予,也要根据士大夫的地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给的。
    
  晋时的最好谥号是文献,因为王导得到了。
    
  唐时是文贞,唐时的几个名臣基本上都是这个谥号。
  
  宋时因为避讳,改为文正。
    
  范仲淹死后,谥为文正,因为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文正成为此后士大夫的追求。
    
  在这以后,文正就成了大臣们最好的谥号,不再轻易授人,宋以后,得到文正谥号的人很少,好像只有十几人,例如曾国藩。</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7 18:15: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7 1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bgColor=#f5f9fa border=0>

<TR>
<TD><FONT color=green size=-1>
<CENTER>作者:<A>青藤雪个</A> 回复日期:2005-12-13 19:27:54</FONT> </CENTER></TD>
<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4-5画)
</FONT>  
  仁:续义奉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人曰仁。能以国让曰仁。理则万事月任。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待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利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仁博:为天下得人曰仁博。
  
  介:执一不迁曰介。
  
  凶:取其凶,所以待暴戾。
  
  公:立志及众曰公。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学勤好问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宽不慢廉不刿曰文。寡欲下慑坚强不暴曰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得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德洽四国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斯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方:性方重有风格曰方。
  
  亢:高而无民曰亢。知存而不知亡曰亢。
  
  允恭:诚敬不懈曰允恭。
  
  丑:怙威肆行曰丑。
  
  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谨身制度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无内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港持纪曰平。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附不党疏不遗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党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P>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5画)
</FONT>  
  正:内外宾服曰正。能以众正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外内用情曰正。清白寿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息邪讵诐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世德:同文王之聿修曰世德。
  
  札:轻爵守节曰札。
  
  厉:杀戮无辜曰厉。致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暴慢无亲曰厉。愎狠遂过曰厉。暴慢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出:失国谓之出。
  
  由:勇而知义曰由。
  
  冉:有德疾忧曰冉。
  
  仪:善行足法曰仪。
  
  伋:知德中庸曰伋。
  
  白:外内贞复曰白。涅而不淄曰白。致虑忘机曰白。
  
  立德:睿哲钦明,光宅天下曰立德。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宁: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让: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弘基:收齐舆图,四海会同曰弘基。
  
  发:刚克为发。
  
  尼:神化无方曰尼。
</P>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5-6画)
</FONT>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称善赋简曰圣。莫大乎圣人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享上帝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睿知通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考: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大虑方行曰考。
  
  共:同恭。
  
  夸:华言无实曰夸。
  
  达:质直而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质直好善曰达。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刑名克服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爱民立政曰成。经德秉哲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持盈守德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邪:取其邪,所以待奸回。
  
  尧:以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匡:贞心大度曰匡。真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夷: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安民好靖曰夷。克教秉政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不隐无克曰贞。不隐无屏曰贞。外内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挠,保节扬名曰贞。固节干事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不隐幽屏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港。强而能断曰刚。
  
  迁:博物多爱曰迁。良史实录曰迁。
  
  伐:刚克好胜曰伐。
  
  伤: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P>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6画)
</FONT>  
  向:简易多闻曰向。
  
  危:取其危,所以待覆亡也。
  
  庄: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睿通克服曰庄。屡行征伐曰庄。胜敌克乱曰庄。共圉克服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敌国克服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胜敌制强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格有仪曰庄。
  
  庆:积善有余曰庆。
  
  齐: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辅轻供就曰齐。轻輶供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妄:取其妄,所以待奸回也。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汤:去残除虐曰汤。云行雨施曰汤。
  
  壮:通庄。赫威克服曰壮。威德刚武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兆民赖庆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兴运:肇启皇图,传序正统,谓之兴运。
  
  祁: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军:治典不杀曰军。
  
  纣:残义损善曰纣。
  
  奸:取其奸,所以待奸回也。
</P>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8画)
</FONT>  
  武:刚强直理曰武。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除恶为武。大志多穷曰武。威强叡德曰武。威强直德曰武。刚强理直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率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除乱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辟土拓境曰武。安民和众曰武。禁暴戢兵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贡:使能造命曰贡。
    
  苛:烦酷伤民曰苛。
    
  若:言合圣人曰若。
    
  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贤:仁义和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明德有诚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败:取其败,所以待覆亡也。
    
  明: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蓍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溶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招集殊异曰明。圣能做则曰明。任贤使能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独见先诚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凯:中心乐易曰凯。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惠上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临患不反曰忠。安居不念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临患不忘国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维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推能尽忠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诩赞曰忠。
    
  易:好更改旧曰易。好更故旧曰易。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知:官人应时曰知。(古“智”作“知”)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林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使:治民克尽曰使。
    
  侨:惠而多爱曰侨。
    
  侈:取其侈,所以待淫侈。
    
  质:名实不爽曰质。中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得曰质。至治还纯曰质。宅心敦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顷: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敏以敬顺曰顷。袛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民曰顷。堕毁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肸:直而不挠曰肸。
    
  昏:取其昏,所以待淫侈。
    
  周:行归忠信曰周。事君不党曰周。
    
  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而曰定。纯行不差曰定。大虑慈民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订。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顶。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定功:拯世利民,底宁区夏谓之定功。
    
  宜:取其宜,为中庸者备也。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诡:取其诡,所以待奸回。
    
  祈:治典不杀曰祈。治典不敷曰祈。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居:独善为我曰居。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袛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参:善事父母曰参。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绍:疏远继位曰绍。
    
  经:取其经,有异于宪也。
</P>
<P>  <FONT color=#ff0000>谥字集(9画)
</FONT>  
  毒。 取其毒,所以待暴戾。
    
  胡。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胡,大也。 保民畏惧曰胡。 称年寿考曰胡。
    
  刺。 不思忘爱曰刺。 复很遂过曰刺。 不思妄爱曰刺。 暴戾无亲曰刺。 暴慢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 不思安乐曰刺。 妄爱曰刺。
    
  荒。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混乱纪度曰荒。 纵乐无厌曰荒。内外淫乱曰荒。 从禽无厌曰荒。 从乐不反曰荒。 纵谋无餍曰荒。 纵乐无度曰荒. 。好内怠政曰荒。 狭侮五常曰荒。
    
  荡。 好内远礼曰荡。好智不好学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革。 献敏成行曰革。
    
  荣。 宠禄光大曰荣。 先义后利曰荣。 蒙恩优渥曰荣。
    
  贲。 取其贲,所以待邱园也。
    
  要。 以势致君曰要。
    
  残。 无解。
    
  殇。 短折不成曰殇。 未家短折曰殇。 童蒙短折曰殇。
    
  厚。 思虑不爽曰厚。 强毅敦朴曰厚。 忠诚自植曰厚。 敦仁爱众曰厚。
  
  威。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正曰威。 强毅信正曰威。 强以刚果曰威。 服叛怀远曰威。 有威可畏曰威。 强毅执政曰威。 赏劝刑怒曰威。 以刑服远曰威。 蛮夷率服曰威。 信赏必罚曰威。 德威可畏曰威。 强义就成曰威。 声灵震叠曰威。 庄以临下曰威。 强毅执正曰威。
    
  挠。 取其挠,所以待覆之。
    
  轲。 蹈道知言曰轲。
    
  轻。 薄德弱志曰轻。
    
  虐。 取其虐,所以待暴戾。
    
  昭。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圣文周达曰昭。 声闻宣远曰昭。 威仪恭明曰昭。 明德有功曰昭。 圣问达道曰昭。 圣德嗣服曰昭。 德业升闻曰昭。 智能察微曰昭。 容仪翼美曰昭。 德礼不衍曰昭。 高朗令终曰昭。 圣闻昭达曰昭。 明德有劳曰昭。 遐隐不遗曰昭。 德辉内蕴曰昭。 柔德有光曰昭。
    
  昭功。 同武王之继文,曰昭功。
    
  昭德。 刚健文明,光被四表,谓之昭德。
    
  显。 行见中外曰显。 受禄于天曰显。 百辟惟刑曰显。 圣德昭临曰显。 有光前烈曰显。 中外仰德曰显。 德美宣昭曰显。
    
  显仁。 温慈和惠,茂育群生,谓之显仁。
    
  思。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不眚兆民曰思。 道德纯备曰思。 谋虑不衍曰思。 柔能自勉曰思。 通明爽愿曰思。 深虑远道曰思。 迩不爽愿曰思。谋虑不偕曰思。 念终如始曰思。 谋虑不愆曰思。 辟土兼国曰思。 追悔前愆曰思。
    
  幽。 壅遏不通曰幽。 早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早孤有位曰幽。 早孤陨位曰幽。 早孤销位曰幽。 动静乱常曰幽。 壅遏不达曰幽。 违礼乱常曰幽。 暴民残义曰幽。 淫德灭国曰幽。
    
  钘。 救攻上斗曰钘。
    
  钦。 威仪悉备曰钦。 威仪表备曰钦。 威德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 克慎成宪曰钦。 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 敬慎万几曰钦。 神明俨翼曰钦。 小心励翼曰钦。 寅恭供职曰钦。
    
  适。 尚德慎言曰适。
    
  修。 勤其世业曰修。 好学近习曰修。 克勤世业曰修。
    
  俭。 菲薄废礼曰俭。 节以制度曰俭。 举事有经曰俭。
    
  信。 守命共时曰信。 出言可复曰信。 思难不越官曰信。 周仁承命曰信。 守礼不违曰信。 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侯。 执应八方曰侯。
    
  顺。 慈和遍服曰顺。 慈仁和民曰顺。 柔质慈惠曰顺。 和比于理曰顺。 德合帝则曰顺。 受天百禄曰顺。 柔德承天曰顺。 德性宽柔曰顺。 淑慎其身曰顺。 德容如玉曰顺。 克将君美曰顺。 慈仁体民曰顺。 好恶公正曰顺。 德协自然曰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7 17:59: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7 1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bgColor=#f5f9fa border=0>

<TR>
<TD><FONT color=green size=-1>
<CENTER>作者:<A>青藤雪个</A> 回复日期:2005-12-14 11:20:17</FONT> </CENTER></TD>
<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  百官死后,应该得到谥号的人,一般经过如下程序:请谥,议谥,定谥,赐谥这几个阶段。
  
  下面是宋人李清臣的《欧阳文忠公(修)谥法》,由中可以看出古时百官给与谥号的过程:
  
  太子太师欧阳公归老于其家,以疾不起,将葬,行状上尚书省,移太常,请谥。(行状,就是关于死者生平事迹的特殊传记,内容包括死者的世系、名字、爵位、行治、寿年等内容)
  
  太常合议曰:公为圣宋贤臣,一世学者之所师法,明于道德,见于文章,究览六经群史诸子百氏,驰骋贯穿,述作数十百万言,以传先王之遗意。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扬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者。(汉时由大鸿胪掌管谥法,三国后改由太常博士负责)
  
  方天下溺于末习,为章句声律之时,闻公之风,一变为古文,咸知趋尚根本,使朝廷文明,不愧于三代汉唐者。太师之功,于教化治道为最多。如太师,真可谓文矣。
  
  博士李清臣得其议,则阅读行状,考按谥法,曰:唐韩愈、李翱、权德舆、孙狄,本朝杨亿,皆谥文。太师固宜以文谥。
  
  吏持众议白太常官长,有曰:文则信然不可易也。然公平生好谏诤,当加献,为文献;无已,则忠,为文忠。
  
  众相视曰:其如何?
  
  则又合议曰:文献迭犯庙谥,固不可,忠亦太师之大节。太师尝参天下政事,进言仁宗,乞早下诏立皇子,使有明名定分,以安人心。及英宗继体,今上即皇帝位,两预定策谋,有安社稷功。和裕内外,周旋两宫间,迄于英宗之视政。
  
  盖太师天性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分别贤不肖,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以为朝廷立事。
  
  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今加“忠”以丽“文”,宜为当。
  
  众以状授清臣为议谥。清臣曰:不改于文而傅之以忠,议者之尽也。清臣其敢不从!
  
  遂谥文忠。谨议。
  
  最后报请皇帝,皇帝觉得满意后,由皇帝下诏书颁布谥号,表示谥号的慎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7 18:13: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9: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P>                 太谢谢墨子兄了!兼爱,助人,言到行到,果然墨家风范!</P><P>                  在下感激不尽啊!</P>
发表于 2006-1-10 0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FONT color=#000000>水流石兄弟过奖了,愧不敢当!我只是未入门的墨家学徒,实在是愧对墨子他老人家!</FONT>[em04]</P>
<P>只可惜没有古人谥号全表~ 以后兄常来,我还要向兄多请教!</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0 1:04: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P>               墨兄太客气了!</P><P>               小弟因工作繁忙,虽时有来天汉请教,但多是看看就走,不暇仔细的加入谈论。有时则是觉得自己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之嫌,故少有o(︶︿︶)o 唉。还往墨兄多加提携!</P>
发表于 2006-5-26 22: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学到新知识了   
发表于 2006-6-17 09: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P><b>有功安民曰烈。</b><FONT color=#0000ff>以武立功。
</FONT><B>秉德尊業曰烈。</B></P><P><b>經緯天地曰文。</b><FONT color=#0000ff>成其道。
</FONT>  <b>道德博聞曰文。</b><FONT color=#0000ff>無不知。
</FONT>  <b>學勤好問曰文。</b><FONT color=#0000ff>不恥下問。
</FONT>  <b>慈惠愛民曰文。</b><FONT color=#0000ff>惠以成政。
</FONT>  <b>愍民惠禮曰文。</b><FONT color=#0000ff>惠而有禮。
</FONT>  <b>賜民爵位曰文。</b><FONT color=#0000ff>與同升</FONT></P><P><FONT color=#0000ff>不知偶勉强配得上不</FONT>
</P>
发表于 2006-8-22 22: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10 13:37 , Processed in 0.0751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