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5><B></B></FONT></P>
<P><FONT size=5><B>之一:先秦篇</B></FONT></P>
<P><FONT size=5><B>1.夔 </B></FONT></P>
<P><FONT size=5><B> <FONT size=4> </FONT></B></FONT><FONT size=4>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是有书可寻的最早的音乐家。
夔的活动时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夔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
《尚书》记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夔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乐舞《箫韶》。
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某天,孔子在无意中听到后,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FONT></P>
<P><FONT size=5><B></B></FONT></P>
<P><FONT size=5><B>2.师延:</B></FONT></P>
<P> <FONT size=4>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宫廷乐师,擅作曲,纣王穷奢极侈,整日歌舞作乐,他令师延作些艳曲助兴,师延只好作了“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这种音乐令人神魂颠倒,迷魂夺魄,纣王大为欢喜,终日沉迷其中。
后来武王伐纣,纣王o(︶︿︶)o 唉于鹿台,师延惧祸东逃,后投濮水自杀。
相传师涓曾路过濮水,夜闻琴声,遂记谱而弹,后被师旷斥为亡国之音的即是师延当年所作。</FONT></P>
<P><B><FONT size=5>3.钟仪:</FONT></B></P>
<P><B><FONT size=5> </FONT><FONT size=4> </FONT></B><FONT size=4>春秋时楚人,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
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不忘故土,更为了促进两国和好,就礼送他回楚国。
可见,钟仪当时弹奏的乐曲,已有鲜明的地方风格,说明在当时古琴已出现风格与流派的现象。</FONT></P>
<P><B><FONT size=5>4.师旷</FONT></B>:</P>
<P> <FONT size=4> 晋国著名音乐家,字子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活动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
师旷天生眼盲,常自称“暝臣”“盲臣”,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FONT></P>
<P><FONT size=4>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FONT></P>
<P><FONT size=4>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已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已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份,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FONT><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size=5><B>5.师涓:</B></FONT></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 </FONT></B>卫国著名音乐家,活动于卫灵公(前534-前492年)在位期间。
师涓以弹琴著称,记忆超群,听力非凡,曲过耳而不忘。一次随卫灵公出方晋国,经过一个名叫濮水的地方,夜里偶闻琴声,卫灵公觉得此音非常动人,便要师涓记下此曲,师涓同样也被此曲所动,便“端坐援琴,听而写之”,第二天又呆了一晚,师涓一夜未睡,边听边练习此曲,待天刚明,便演奏给卫灵公听,灵公听到正和前晚听到的一模一样。
师涓的音感特别好,晋国铸大钟时,晋国乐师师旷说钟音不准,晋平公不以为然,后请师涓证实确实如此。</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6.师曹:</FONT></B></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 </FONT><FONT size=4></FONT></B>春秋时期卫献公的乐师。
《国语》记载:卫献公命师曹教宫妾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诉于公,公亦笞曹三百。后,公戒孙林父、甯殖食,皆往,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怒,如宿。林父之子剻数侍公饮,公使曹歌《巧言》之卒章,曹怒公之笞,乃歌之,欲以怒林父报公。林父遂攻公。结果,就是这位毒打师曹的卫献公,因残暴而失民心,最终被国人赶跑了。</FONT></P>
<P><B><FONT size=5>7.师襄:</FONT></B></P>
<P><B><FONT size=5> </FONT></B>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P>
<P><B><FONT size=5>8.师文:</FONT></B></P>
<P><B><FONT size=5> </FONT></B><FONT size=4>春秋时郑国乐师。
《列子.汤问》记载: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钩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而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成语“得心应手”就是出自如此。后来师文的琴艺被师襄夸为出于师旷之上。</FONT></P>
<P><B><FONT size=5>9.师慧:</FONT></B></P>
<P><FONT size=4> 春秋时郑国乐师。
师慧机警过人,《左传》曾记载这么一段故事:郑人以之纳贿于宋。师慧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无人焉!”相曰:“朝出何故无人?”慧曰:“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曚?必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诸郑。</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10.孔子</FONT></B></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 </FONT></B></FONT><FONT size=4>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且也注重音乐教育,他所教授的六艺之中,音乐名列第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可说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访问卫国时,遇到旧友师襄,师襄是著名琴师,当时正中卫国宫中,于是,孔子便向他学琴。
孔子一生之中,除非哪天特别悲伤,差不多每天都要弹琴唱歌,即使被困在陈蔡之野,仍在弹琴唱歌,每当他听到有人唱了一首好歌后,必请人再唱,自已跟着学,直到临死前七天,还流着泪对子贡唱了一首: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弹琴歌唱,至于其技艺如何,史籍并无记载,对于他能否作曲,后世看法不一,现存琴曲《龟山操》、《将归操》、及《猗兰操》等传谱的解题中都说是他的作品。</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11.师经:</FONT></B></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 </FONT><FONT size=4></FONT></B>战国时魏文侯乐师。
《说苑.君道篇》记载: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
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这段记载说的就是师经在弹琴时,魏文侯跳舞,并唱:“使我的言论,不受臣民违抗。”师经听后以琴击魏文侯,打断了他王冠上的玉串,魏文侯怒而欲杀之,师经说打的是桀纣,因为他们惟恐别人违背自已的言论,而尧舜是惟恐民众盲目听从自已的言论。魏文侯听完很受感动,马上向师经道歉,并把琴悬在城门上,玉串也不修补,以此来警诫自已。
后来,魏文侯励精图治,任用改革家李悝为相,军事家吴起和乐羊子为将,政治家西门豹为邺令,魏国日益富强,开始称雄于诸侯。</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B><FONT size=5>12.贾于子</FONT></B>:</FONT></P>
<P><FONT size=4> 春秋时琴家,据刘向《说苑》中记载:“应侯与于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于子曰:‘夫张急调下,故使之悲耳。张急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FONT></P>
<P><FONT size=4></FONT></P>
<P><B><FONT size=5>13.雍门周:</FONT></B></P>
<P><FONT size=4> 战国时齐国琴家,名周,他居住在齐国的首都西门,当时称“雍门”,故以为号,亦称雍门子或雍门子周。
《说苑.善说》中说他“尝于孟尝君,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孟尝君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国亡邑之人也。”说的就是他通过说词使孟尝君泫然,然后引琴而鼓之,使孟尝君闻琴而坠泪。后世传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FONT></P>
<P><B><FONT size=5>14.成连:</FONT></B></P>
<P><FONT size=4> 春秋时楚人,善弹琴。
相传成连是伯牙的老师,曾教伯牙移情之术,可见他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伯牙懂得实际创作与表演的重要作用,可说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FONT></P>
<P><FONT size=4></FONT></P>
<P><B><FONT size=5>15.伯牙</FONT></B></P>
<P><FONT size=4> 伯牙,原姓俞,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FONT></P>
<P><FONT size=4>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FONT></P>
<P><!-- #EndEditable --><FONT size=4></FONT></P>
<P><B><FONT size=5>16.高渐离:</FONT></B></P>
<P><FONT size=4> 战国时燕国人,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能手。
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行刺失败后,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始皇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矅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7 6:02: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