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雕翎簪缨</I>在2006-12-21 14:05:22的o(︶︿︶)o 唉:</B>
<P>
<P>洪升,字昉思,号稗畦,诗人、传奇大师,浙江杭州人,出身明末官宦之家,生于顺治二年(1645),著有诗集《稗畦集》,以戏曲《长生殿》闻名,时有“南洪(升)北孔(尚任)”之名。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国丧期间上演《长生殿》而受处分,回到杭州。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P>
<P>康熙时,洪升创作了《石头记》(戏曲),后经吴玉峰改此戏名为《红楼梦》,这是一个全本;洪升在创作《石头记传奇》之前,应有一个相同内容的、至少是中长篇的小说或话本《情僧录》,作为戏剧底本,这个底本又被东鲁孔梅溪题名为《风月宝鉴》;洪升死后,曹寅又以《石头记》、《情僧录》为底本,演绎成《金陵十二钗》,它是今天所见《红楼梦》小说九成以上的内容。</P>
<P>尽管洪升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以后的《红楼梦》章回小说相差甚远,洪升对《红楼梦》的贡献在时间上应居先。</P>
<P>但《红楼梦》章回小说的作者署笔名“曹雪芹”;如果说作者不是曹寅(雪樵)或曹霑(芹溪),那也更不可能是洪升。所以<B><FONT color=#000066>悠悠长河汉</FONT></B>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的洪升!不是曹雪芹!”我是不认可的。更何况洪升创作《石头记》时也是清朝了,硬要说他是明末的似乎也不严谨。</P>
<P>又:“曹雪芹”一名,亦真亦假。所谓“假”: 这是一个假名,不存在名为“曹雪芹”的个体,或者说是一个特殊的笔名;所谓“真”: 他是从祖父曹寅(号雪樵)和孙子曹霑(号芹溪)的号中各取一字,拼凑而成的。所以说此名亦真亦假。所谓“特殊”: 是指所隐含的两人,是未曾见过面的祖孙二人,分别在康熙、乾隆朝。由于成书过程的特殊性和隐秘性,只能采用假名,但又不失其真实性。</P></DIV>
<P>恩,谢谢。我是说怎么扯出这么一桩官司来的呢,果然是在这里牵强出来的 </P>
<P>另外关于洪升之死,我一直怀疑有人做手脚,呵呵 [em10] </P>
<P>理由是洪升的死法让人感觉太有掩人耳目的嫌疑,不由人不怀疑。孔家的嫡系子孙他不敢搞死,但是洪家的人他大概是不会在乎想办法搞死的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6:16: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