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89|回复: 75

[節慶計劃文案] 佩兰祓禊,曲水流觞——追寻远去的上巳女儿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0 04: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汉民族文化网-百度汉服吧
蒹葭从风 天风环珮(溪山琴况)  撰
……目录……

前言

一、上巳节的名称及渊源
二、上巳节的风物与节俗
三、“华夏之根,扶桑之木”——传统文化失落的喟叹
四、上巳节诗文赏析
五、上巳节复兴方案设计
------------------------------------------------------------------------
时光之水生生不息,从彼黍离离的沣滈流往蒹葭苍苍的洛水,流过先秦蕑草遍地的溱洧,流过汉代绵柳轻飏的渭水,流过大唐杨花迷离的曲江……冲走了漂浮的羽觞,模糊了丽人的身影,如花的笑靥化作涟漪散去,逝者如斯……
                                                  ——题记

上巳复兴构想图:佩兰祓禊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油画 三月(王可伟先生作品)


上巳是个我们很陌生的节日了,不过,凡熟悉日本传统文化的朋友,对美丽浪漫的女儿节一定印象深刻吧?可惜的是,我们很多同胞在徜徉于异域风采的同时并不知道它正是源出三千多年前的华夏。
然而,上巳自宋代末就逐渐消失了,没想到近年来,这失落了六百多年的节日竟然在国内绽开一波涟漪,民间开始自发地将目光投向上巳节,在许多文化论坛上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社会团体和学校还身体力行去追寻这失落的传统,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就已经开始实践这项古老而年轻的节日,每年的“三月初三”还被定为了女院的常规性纪念日。作为院长的翁敏华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旦韩国的端午祭申报成功,下一个,恐怕就是日本申报三月三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4: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上巳节的名称渊源
因在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故称上巳。
上巳节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


关于上巳的起源,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了晋代两位尚书郎挚虞、束皙在晋武帝面前的争论故事。挚虞以为,上巳节源于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亡女之事。据说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全部亡故。一村人觉得很奇怪,于是纷纷相携至水滨盥洗以驱除不祥,遂因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束皙却认为: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和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这两事才是本源。而“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大概是朴实的解释更可信吧,争论的结果是挚虞得赐“金五十斤”,而束皙却左迁为阳城令。不过,真正的起源有可能普通到没有故事,仅仅是上古人们的一种习惯。

上巳的名称首见于汉代的古籍,名称大概定于汉代。《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汉代及以前虽已经把上巳定为正式节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动有确定的时间,但农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后干脆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晋书·礼志》:“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以上巳也。”虽然不局限于巳日,但上巳的节名却固定不变。

有认为“上巳”为“上己”之误,指出古人记日用天干而不用地支,比如上辛上戊,假设非要用地支的纪法,那么首午尾卯,上旬又怎么有巳日呢?这种说法见《癸辛杂识》。不过,习惯成自然的力量是很大的,名称恐怕是不可扭转了,原因大家知道一下即可。

二、上巳节的风物与节俗
**祓禊驱灾**
周代上巳流行水滨祓禊(fu2 xi4)之俗,天子指定专职的女性神职人员掌管此事,《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祓,是祓除病气,禊,是修洁净身。祓禊,即洗濯以除去凶疾的祭祀仪式。不过,这一活动应该起源于上古,华夏先民很早就修禊之俗,三月时令于水边祭祀、沐浴,称为“春禊”(对应的也有“秋禊 ”),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污垢和病害。
周是个带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时代,它一边承接着中古弥漫的巫风,一边步入质朴坦荡、钟鸣鼎食的郁郁人文。祓禊之俗一面体现了上古神秘的宗教遗风,一面也展现了后世消灾祈福的民族心理渊源,同时,也塑造出这个诗画一般美丽节日的雏形。

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晋张华《上巳》云:“姑洗应时月,元巳启良辰。”乐府诗集还有《祓禊曲三首》,大约就是《西京杂记》所说“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一直因延到唐代,传以为曲。

**招魂解神**
招魂续魄、解神还愿的内容大概是祓禊仪式的附属。韩诗注《诗经·郑风·溱洧》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人们在野外或水边招唤亲人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

还有在河边“解神”的活动。解神,即还愿谢神。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世间善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解谢土神,名曰谢神。”束晳答晋武帝曲水之问提到的“周公卜筮定东都,建成后流水泛杯而饮”的故事,也是一种得福于天的欢欣与酬谢;北朝周人虞信还有《春赋》:“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欢会游春**

古人行事,讲求顺天应时。春日不狩不渔,以利万物化生、大地繁荣。《周礼·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在先人看来,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不仅只是自然界的变化,也同时是人应遵循的时令。上巳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欢会时节。那一天,青翠的大地上四处飘扬着欢歌笑声,青年男女们结伴对歌,互赠信物,在清新的水湄山阿私定终身。这种传统仪式直至春秋还多有遗存。

在春秋前,人们在冬日一般没有重大的事务安排,谓之“窝冬”,所以,记载了那个时代大事的典籍名为《春秋》便很好理解了。话说人们熬过了一个冬日,大地回春必定会带来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踏青游春,在那时便是久旱逢甘霖一样的大事;而对少受冬日折磨、又难有亲近自然机会的今人来说,怕是很难像古人一样,体悟春天的涵义。

《论语·先进》记载: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各谈其志向理想时,曾子勾画出这样一幅图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并不玄远,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明白,幸福其实类似这样一幅融融的上巳游春图?

**高禖祈子**
传说上巳祈子源自春嬉古俗,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拜。又传:高辛之世,玄鸟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后代帝王立高辛为媒神,称高禖(媒),高禖神掌管婚姻生育。又因古时祭祀高媒大多是在郊外,也有称“郊禖”的。上巳日的这一求子之俗一直流传。还产生一种“曲水浮素卵 ”的风俗。潘尼《三日洛水作诗》提到“素卵随流归”。晋以后,三月三浮蛋乞子的习俗又逐渐变异成了“曲水浮绛枣”的形式。

**曲水流觞**
纵观中国历史会发现:世俗欢乐在民生中的比重与日俱增,而近古以前的庄重虔诚同宗教色彩一并淡去。古老的上巳节本源自更古老的祓禊仪式,祓禊一度是上巳的主要内容;而后则逐渐演变成了水边宴饮赋诗的风雅活动。“曲水流觞”作为主角逐渐登上舞台,尤为文人雅士所好。曲水流觞,又名“九曲流觞”,觞即是杯,即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止于何处,则其人取而饮酒,同时赋诗一首。觞一般是角质或木质等轻材料制成,因此可以悬浮于水,另有一种陶制的杯,两边有耳,称为“羽觞”,羽觞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或木托盘上。

《荆楚岁时记》所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流觞这种游戏自古有之,谓之“月光禊洛”,源于周王修禊饮于曲洛。也许是祓禊仪式中,一只酒觞不当心掉入了洛水,流杯泛波,下游捡杯人一饮而尽,兴致大好。《逸诗》云:“羽觞随波泛”,该是怎么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偶然失误便衍生出一段美好的节俗。自魏晋后,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唐时此风犹盛,至宋渐稀。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记载,是王羲之、谢安等人的兰亭修禊活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许公里处)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饮酒吟诗,共得三十七首。《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这些诗所写的序。这次上巳修禊,不仅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还为后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上巳活动主要在城郊风景秀美之地。从唐代诗歌内容来看,皇帝举行过上巳宴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可以“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的曲江。曲江古称曲水,取流水屈曲之意,在今西安东南的大雁塔附近。这个地方在秦代曾建宜春苑,汉代建乐游园,唐开元年间再度加以修复,成佳境。这里“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浇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销千门”(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圣芙蓉园》)。皇帝常在此宴赐群臣,既可彰近民之心,又可风雅“曲水流觞”之意。

后来,上巳式微,这种流觞的活动却保留下来,逐渐移进了室内,只让酒杯在宴桌上“漂流”,传到谁面前谁就要饮酒吟诗。比如这诗如规定必须带“月”字的,便称之为“‘月’字流觞”。当上巳逐渐远离了水的灵气,酒与诗这两样风雅之物也渐渐带了浊气。上巳最后消失,而单单这种斗酒游戏的留存也只是无奈而悲哀的买椟还珠。

流觞之俗,还以流杯亭、流杯渠等形式得以半自然化的保存。皇家禁苑、府邸园林的主人常修建亭渠以行曲水流觞之俗。这种流杯渠多是凿石而成,曲曲如蛇蚓,灌水而成“曲水”之势。渠上多覆亭榭,这样,上巳山林郊野的流觞雅趣,达官贵人们就可以不拘时节、不畏风雨随时“亲近”。流觞的游戏是保留了,但总是取形忘神之感。

图:曲水流觞图卷


图:留存至今的著名的曲水流觞处



**上巳杂俗**

1.后世上巳日,民间还尚戴荠菜花、挑荠菜。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南京人都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祈福去病去灾。据《钱塘县志》载:“上巳,出游西湖,士女皆带荠花。”苏州民间还有插荠菜花于灶上,《清嘉录》曰:“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

2.还有听蛙鸣等习俗。清顾禄《清嘉录三月 田鸡报》:“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曰:“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3.又有吃“亮眼糕”之俗,“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亮眼糕。”

4.在四川温江地区的武阳一带,有“抢童子”的习俗。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童子从台上丢下来,围观的青壮年顿时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晚间备齐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着木雕童子,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4: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华夏之根,扶桑之木”——传统文化失落的喟叹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五大节日之一,又名“雏祭”或“桃花节”。这一天举目尽是身着和服的妇女。象一朵朵桃花开在街头,仿佛在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经来临。神社里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动,有女儿的家庭,也会在一个特备的各层台架上摆起“偶人坛”,并制作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来为自家的千金祝贺节日。

很明显,日本女儿节源自中国,古代的日本人不仅在这一天和中国人一样禊祓除邪,而且仿效晋人一样设“曲水之宴 ”。前面提到的《续齐谐记》o(︶︿︶)o 唉本有直接的影响,束皙的周公洛邑说,多在日本古籍中提及。《续本朝文粹》载大江匡房《羽觞随波赋》,称:“昔周公之卜城也,瞻彼东洛,建我西周。开翠罇于岸上,滥羽觞于波头……原夫豫游择地,欢宴传风。其说闻于束氏,其义起自周公”。日本以三月三为女儿节,大概正是因为挚虞所主张的“徐肇传说”与女儿有关吧?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进,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那么回顾自己,我们的上巳又怎样悄然消失了呢?分析一下,大概有以下一些缘由:

1.     节日合并
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非常接近,习俗又有相通,在历史的整合中,寒食与上巳逐渐萎缩,部分习俗残余,被和并到了清明。例如,清明的踏青的习惯,正是上巳三大节俗之一。清明的“插柳、戴柳圈”的习俗,也源自上巳,出现于唐代,据唐代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中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带之可免虿毒。”《唐书·李适传》也有“细柳圈辟病”的记载。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清明》中说:“至清明戴柳青,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

2.     与宗教心理的淡化有关
三大节俗之二便是祓禊。沐浴对于上古之人是一种特定的宗教仪式,对后世人则是生活习惯,宗教情结也逐渐淡去。于固定时间、场合的沐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祓禊之俗在唐代已开始式微。

3.     与国运衰落、中原民族遭异族侵扰有关
三大节俗之三便是流觞。流觞多是文人墨客、金玉人家的风雅行为,而唐后国运衰减,繁华散尽,人们宴游欢乐心思自然颓减。不过,上巳节俗于宋代亦然多见于史籍,为闲适的贵族女子所好。到了元代,几乎很少看见有关的记载了,因为流觞活动对文学基础有一定要求,而元代游牧性生发出的文化统治方式,可以说是华夏文化的劫难,同时也和这个节日的最后消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4.     与历史风尚的流变有关
明代恢复了华夏正朔以及一系列仪礼制度,然这个节日却没能新兴。明朝是个相对现实和理性的朝代,浪漫情愫的减少也反映在文学中:诗辞歌赋地位的下降和话本小说比重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女子们身上的束缚也越来越多。深院重楼锁断目光,“三月三,芳草碧连天……”只留下这女红时漫不经心的小曲儿。

从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看出文化的流变特征。中国作为华夏文化的本土,有着文化进化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千秋的华夏并非总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异域四方的濡染或侵扰,使得文化的变异难以预料,不比岛国文化流传中的保守性。然而,无论如何,面对优美文化消失这样一个事实,心中块垒郁结,难以肃清,只有长喟一声。

四.上巳节诗文赏析
上巳日的渊源和节俗天然就带有一种浪漫特质,使得它在流传中被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熏染包绕,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的节日。从先秦流传开始,从未少过兰草芬芳,尤其到了盛世大唐,自由绮丽的文学使这一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更加富丽多彩的面貌。庞大的传统文学宝库中,有大量描写上巳节日的诗文歌赋,遍及宫廷和民间……

那么就来欣赏这幅纷繁壮阔的上巳诗文图卷吧——〖诗经 郑风 溱洧〗
这大概是早期最有名的上巳诗,《溱洧》屡为后世争议,同时又屡为后世取材。“方涣涣兮”“浏其清矣”两句尤为生动——冰河解冻、春水荡漾的生机画面跳脱而出。上巳日那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少男少女些许羞涩而又淳朴勇敢的爱情,如同岸边的野芍药,曾经生动而认真地开放在那片已经消失的清朗天地……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祓禊曲三首〗  乐府诗集
《西京杂记》曰“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以后因循,至唐传以为曲。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何处堪愁思,花间长乐宫。君王不重客,泣泪向春风。


〖兰亭序〗 王羲之
后人常谓右军书法雄秀而叹为观止,而其文亦行云流水;暮春嘉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唐』陈子昂 《全唐诗》 第84卷56首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粲粲都人。连帷竞野,袨服缛津。
青郊树密,翠渚萍新。今我不乐,含意  申。

〖丽人行〗  『唐』杜甫
杜子美那厚重犀利的讽刺风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花渐欲迷人眼的上巳、长安和大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乱后曲江中〗 『唐』羊士谔
安史之乱、甘露之变……直到最后天下再次的分崩离析。曲江、上巳曾经的繁华随着大唐颠峰、中华辉煌的衰落而清冷——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灰,直至春深不似春。

〖新荷叶〗 『宋』辛弃疾
(上巳日,子似谓古今无此词,索赋)
论文思的细腻,谁抵得过宋人?初看以为要写春情,笔一转,又说到了别处。结尾竟拿了后辈文人揶揄。宋代的上巳已没有了唐的繁丽,但对于是日春思的刻画,却是独到见解。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墙头马上  第一折〗 『元』白朴
元代,上巳风情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古代的戏剧里……
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0 4:40: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4: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上巳复兴方案设计
看似已经作古的文化事物,往往会喷薄出惊人的生命力。华夏衣冠、冠礼、笄礼、上巳节……不正是历经了漫长黑暗后枯树上萌出的新芽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展望一下复兴后的上巳节吧。纵观古来的上巳节俗风尚,我们总结了一些与上巳紧密关联的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在古俗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新时代的节俗设计。
上巳节关键词:水,香草,春天,生命,流觞,诗,酒,女儿……

1.水,香草,春天,生命——重温祓禊,亲近自然
上巳与水有着不解渊源。古俗祓禊,体现着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和向往。而维系着人与自然间的通灵之物则是水。水是上巳节最重要的媒介。套用今人一句俗语:水是生命之源;而古人领悟得更有深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天地之灵秀;水边生出芳草萋萋,中国传统文化偏爱香草芳荪,远胜过妍丽花卉。在古人看来,高洁的香草植物有驱邪能力。暮春三月,香蕙遍地,香蒲、白蒿,还有《溱洧》里提到的蕳草,都是于人身体很有裨益的植物。华夏祖先重天人和谐的习惯似乎就是本能,先人们大概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竟然要为环保事业奔波呼吁、狼狈不堪。

祓禊古俗是兰汤沐浴,可惜如今的洁净水源和人群比例远远失调,那么祓禊仪式该如何对待呢?于山溪沐浴当然是首选,对于大多数而言,可以取其意而简化古俗。

(1)“复兴版”祓禊
山溪清冽,落英满溪……祓禊有别于普通沐浴和游泳,作为一项吉祥的仪式,裸浴的话可就煞风景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为祓禊仪式特别准备“浴衣”,姑且名之“禊服”吧。对女子来说,诃子等古典型外穿式内衣是不错选择。热播古装剧《汉武大帝》中有许多温泉浴的场景,公主王妃们的“浴服”就很值得借鉴。
关于汉服内衣:
友情提示:远离深水,注意安全,谨防感冒。

(2)“简化版”祓禊
到山谷溪流的郊外游春。将事先采摘好的兰草香芷洒入水中,濯洗脸及手。手持香蕙,在河里蘸水,互相洒在头上、身上,同时心中许愿以消灾祈福。
<P 0cm 0p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3)“室内版”祓禊
如果那天无法出游,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在举行一个室内“祓禊”仪式。首先在花店买一两枝香草,准备一些药草熏香,一只盛有清水的木盆或陶(瓷)罐 ,蘸水互洒。
友情提示:祓禊仪式毕竟源自宗教仪式,希望不要走上泼水节一样的狂欢路线;祓禊仪式中,建议着汉服礼服,否则,仪式的庄重、优雅将无从谈起。
☆关于祓禊中的佩兰赠芳之俗:
祓禊礼仪之中,男女持佩兰草,男子彬彬有礼地向女子赠花,是上巳最优美的景致之一。先民喜爱的兰草清新幽雅、象征品格与爱情的花草都是佩赠的佳选。当然,也可不拘形式,采撷山野清新花草相互赠送。

小建议:男子当有君子之风、绅士风度,不妨在祓禊沐浴之后,整肃衣冠,主动向同行的女友、姐妹等行礼(传统的揖礼)并赠遗芳草。

☆祓禊后的其它活动

祓禊之后,可踏青赏玩,女孩子们也可踏歌而舞,也可于山林之间抚弄丝竹,举行上巳雅集。关于汉民族民间歌舞,如踏歌等,我们正在制定复兴的歌舞方案,敬请关注:

2.水,流觞,诗,酒——让宴游更有文化气息
“曲水流觞”是上巳著名的节俗,虽说后世逐渐移进室内,但凭心而论,没有水的“流觞”,韵味陡低,不过,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节俗选择,也是有意义的。这样,“曲水流觞”可以分为3种形式,一种是有山林自然之水的流觞,比如“兰亭雅集”式;第二种是凿石成曲水的流觞,比如各种流杯亭;第三种就是宴桌上的诗酒流觞了。这种酒令雅致又不失欢庆。

民间一些文化协会、教育机构、社团组织,不妨可以考虑在三月三这一天组织流觞雅集活动:
找一条蜿蜒曲折、不宽阔的溪水,大家身着汉服盛装(汉服盛装:释义见汉服体系大纲第五部分,场合分类),在两岸席地而坐,选出一人担任“司仪”,负责斟酒捞杯。先在一只轻质、特制的觞里倒上半杯酒,用捞兜轻轻放入溪水中,让其顺流而下。根据规则,觞在谁的面前滞留徘徊,就由司仪将觞捞起,送到谁的手中,此人将此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或者表演其他的绝技;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诗或表演的话,那他就要被罚酒三大杯,或者罚他换当司仪,进行下一轮流觞……

近年来,有倡议者提出复兴“兰亭雅集”活动。2005年9月,浙江省将兰亭雅集作为“文化空间”申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好的举措。如果我们的节日按照这个模式进行,还有人会喟叹,中国的节日文化就剩下吃了吗?
小建议:可以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思路

3.水,香草,女儿——让中国拥有真正的女儿节
很长一段时间内极端的宣传,以及当今快餐文化的泛滥,当今我们中国的女性不是趋近大而话之的中性,就是偏向西方一览无余的审美。而经典的中国女性神韵之妙则多被忽视。传统的女子之美,姑且不用各种生动的形容词,仅仅以两物来比拟即可——水、香草,盖取水之温婉柔韧与香草之芬芳清雅。上巳自古便有着浓郁的女性气息,虽没能像日本那样明确定制为“女儿节”,但于它新生之时,加强其中的女孩深意未尝不可?这天,特地根据古俗设计了许多女子的活动:

1         穿汉服
一千多年前的这天,长安城里的妙龄女孩多会穿着华丽的衣裳临水嬉游。垂柳依依,春水漾漾, 燕舞莺啼,芳草萋萋……今天,女孩们也应该穿起传统的民族服装,临水照花,佩兰祓禊,濡染水的灵气。<

说到适合上巳节-女儿节的服饰,我们认为:非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莫属。不管是从文化渊源、季节气温、气质美感等方面考虑,端庄典雅的汉服是唯一适合传统女儿节的民族服装。古老浪漫、源远流长的美丽传统,只有同样积淀深厚的汉服可以承载;裙袂招展、帔帛飘飘的动感气韵,也只有汉服可以展现。盛装女孩们与春水绵柳相映成趣,我们就会依稀看到一千多年前那《丽人行》的动人场景。

不得不说,现在被当作中国女性传统服装的旗袍是不“称职”的。首先,且不论它浅显的文化历史内涵是否堪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它的构型本身是畸形的——不否认它有它的独特之美,但这种美却单薄、平面、静止。它最初的定位是特定人群对特色时装的需要,因此对身材、季节有着严格的限制;它诞生于舞台沙龙,因此很难有立体的生动——我们可以在电影里、在画中欣赏,却不易在举手投足中捕捉出飘逸的动感之美。

2         行笄礼
笄礼是汉族女子传统的成人礼,将赋予少女成长的美丽与责任。笄礼已经在民间开始实践,对于今后越来越多的有笄礼打算的女孩来说,上巳女儿节无疑是个好选择。
笄礼的复兴方案及实践报道,请阅读:
操作方案:

实践报道:

3         女儿会
很多优雅的女儿活动都不妨在这天举行:插花、茶道、诗社、风筝、舞会等等——让我们一起相约美丽!
感谢幽篁姑娘担任天汉丙戌年上巳活动形象大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0 5:39:1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2-10 1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好帖,顶!
发表于 2006-2-10 2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P>美则美矣,于劳动大众中行之恐难.大约只能在"复古疯子"小团体中渐成风尚,.若每年此时各地同时汉服雅集,几年下来形成传统,或许会有可观的文化影响.</P>
发表于 2006-2-10 2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很美啊~意境也很美,看得不由痴了,耳朵被拎得老长都木有感觉到。。。
发表于 2006-2-10 22: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啊,音乐好美,和这个节日的感觉很相符哦,</P>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0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P>凭心而论,多数自发生于民间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亲民的,不是束之高阁、曲高和寡的东西;于文化被冲击零落的今天也许一下子不适应,但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复兴意义。如果只是古典小资的情调玩意儿,那么不复兴也罢。</P>
发表于 2006-2-11 18: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P>太同意了!
上巳节听起来又有文化渊源,又有趣
超喜欢豫园里的水,可以曲水流觞,还可以游园
世纪公园也不错</P><P>插花、茶道、诗社、风筝、舞会都赞同</P><P>行笄礼也不错,揪两个15岁的小丫头出来</P>
发表于 2006-2-11 23: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0080 size=5>上巳女儿节?怎么上巳变女儿节了?</FONT>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1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渊深海阔</I>在2006-2-11 23:46:30的o(︶︿︶)o 唉:</B>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00080 size=5>上巳女儿节?怎么上巳变女儿节了?</FONT></DIV>
<P>本文中没有说上巳节=女儿节,不过鉴于历代这个节日节俗中明显的女子特色,在进行节日复兴的设计时提出的建议。</P>
发表于 2006-2-13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从风</I>在2006-2-11 0:05:11的o(︶︿︶)o 唉:</B>

<P>凭心而论,多数自发生于民间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亲民的,不是束之高阁、曲高和寡的东西;于文化被冲击零落的今天也许一下子不适应,但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复兴意义。如果只是古典小资的情调玩意儿,那么不复兴也罢。</P></DIV>
<P>世上本来没有节,过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节.</P>
发表于 2006-2-13 1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世上本没有节 祭典多了也就成了节</P><P>甚美!</P><P>另注意提防有人抹黑 </P>
发表于 2006-2-16 0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舍藏室</I>在2006-2-13 13:42:06的o(︶︿︶)o 唉:</B>


<P>世上本来没有节,过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节.</P></DIV>

[em17]
发表于 2006-2-16 0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曲江新柳</I>在2006-2-13 15:27:40的o(︶︿︶)o 唉:</B>

<P>世上本没有节 祭典多了也就成了节</P>
<P>甚美!</P>
<P>另注意提防有人抹黑 </P></DIV>

一般来说不做事的人总是要给做事的人抹黑的,哈哈。
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17 0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2-17 19: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几位朋友说的都是实情,环境恶化的确加速了优美民俗的流失。复兴华夏文明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被重重污染包围的华夏中国,是不可能有象上巳这样的美好节日的</P>
发表于 2006-2-20 16: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國人真不配做中國人,對得起我們的中華祖先嗎?丟的中華文化實在是數之不盡呀!~_~悲哀...許多中華文化被中國人遺棄了卻在日本、韓國得以發揚光大...中國人應該反省下吧!</P>
发表于 2006-2-20 19: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P>音乐入心,文字入骨啊……</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3-28 16:49 , Processed in 0.10021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