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蒹葭从风

[漢禮計劃文案]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汉民族传统婚礼复兴方案(图文/新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2 15: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光說不練。樓上樓下都要身體力行[em01]
发表于 2006-7-12 17: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蒹葭从风 天风环珮(溪山琴况)了,撰写完成需要很长时间吧.
以前村里结婚的都要热闹上三天,还有乐队,非常热闹,现在都是应付式了,有跟没都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8: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舍藏室</I>在2006-7-12 15:52:07的o(︶︿︶)o 唉:</B>
不要光說不練。樓上樓下都要身體力行[em01]</DIV>

我们的共工同学正在刻苦地演习中,大家就拭目以待了
发表于 2006-7-12 1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风小妹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2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羿</I>在2006-7-12 20:29:11的o(︶︿︶)o 唉:</B>
中国并不是所有文化都丢失了,丢失的只不过是雅文化。高雅文化的缺席,使得中国的“文化复兴”变成了“俗气复兴”,民“俗”文化,也可以这么理解。
但是雅文化并不是全部覆盖中国社会的,就算在周礼时代,俗文化也依然是文化的主流。虽然周礼记载的结婚礼节多么规正,民间的“野合”(不是现在说的打野炮,而是说不行礼的结婚)依然流行的很。
雅文化是漂亮的,但是很繁琐,现代人追求快速和简捷,让他们看周礼婚礼可能他们会赞美,但是要让他们作,恐怕没有几个人支持的。我觉得,如果能把雅俗进行一下中和,创造出一种更简便但是又不失美丽的 婚礼,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恐怕更大吧。


分析得不错。的确如此,古礼的复兴生搬硬套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最后一部分的复兴方案上专门做了理想版、世俗版的两套方案,是针对古礼的适时调整,至于雅俗结合,还是交给当事人自己斟酌调和吧
发表于 2006-7-13 17: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风呕心沥血之经典名作。
鼓掌并热烈祝贺!
衷心感谢!
发表于 2006-7-13 18: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好长啊
发表于 2006-7-13 1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婚禮用爵弁服,不能稱玄端。
婚禮“攝勝”(不要用僭越,這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詞!),所以我認爲士婚禮實際用的是大夫級別的爵弁。大夫侈袂,所以圖重要表現出衣袖的垂胡來。因爲袼無論什麽衣服,都不可能大於周尺二尺二寸(也就是齊腰了),所以三尺三的侈袂修需要圓弧狀加寬,然後在袂幅再圓收,而收祛是一尺八,也比士要大。
士用緇帶,無論什麽衣服都是。但緇帶從垂紳部分開始緣緇邊。
婚禮所用爵弁用纁邊。這個歷代冕服的緣也多以纁、青為底色。
大夫帶四寸寬,顔色以後再説。
下裳由於是分前後,所以兩側有後裳的緣邊露出來。
屨隨裳色,應當是纁色。
——不知怎麽,我看到色顔色和你設計的顔色可能不太一樣~~
图示:周制婚礼亲迎服制示意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曲裾未必那麽常用。後世翟衣一般加纁色圍裙,這是對袡的另一種理解,感覺更好些。
當時的衣,多是繞襟的,但在正面看,與直裾無別。
发表于 2006-7-13 2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向从风同志表达过在下对自己婚礼的想法 感谢双风的经典之作 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过照单全收是不实际的 在下已有了自己的蓝本 希望不久的将来 可以呈现给诸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3 20:22:5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2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笑非兄!
关于爵弁服:古时服制多以首服命名,但也有后面连缀体服的提法,如行大射的皮弁服也可称作“皮弁素积服”,所以爵弁服的重点在于强调爵弁,连缀“爵弁玄端服”的提法我认为讲得通;
关于“僭越”:我想是我没有表达清楚,的确,僭越是个贬义词,婚礼当然不能算僭越,所以我在文中给这个词加了双引号,意思是反语,目的在于强调和引起注意。
“大夫侈袂,所以圖重要表現出衣袖的垂胡來。因爲袼無論什麽衣服,都不可能大於周尺二尺二寸(也就是齊腰了),所以三尺三的侈袂修需要圓弧狀加寬,然後在袂幅再圓收”。恩,这个比例疏忽了,我改一下画。
“婚禮所用爵弁用纁邊。這個歷代冕服的緣也多以纁、青為底色。”关于这个纁边,我也想了,现在画上的位置笑非认为不对么?应该在哪里?
“下裳由於是分前後,所以兩側有後裳的緣邊露出來。”——的确,前三后四,应该露出后面的裳,但由于是平面简笔图,不好表现出来。
关于纁色:这个“黄里并赤”我一直在迷茫,到底偏黄还是偏红?上次我画的纁色比较偏黄,有很多人提出一些后世实物,还有《说文》却说是“浅绛”;《尔雅 释器》:“绛”。所以这次画得红了些。舆服制中说到履随裳色或黑色,所以在士玄端下的履用了黑色。
关于曲裾及“纯衣纁袡”:首先我检讨,用了曲裾是我个人的私心和偏好,不过在古籍中没有说明的情况下,曲裾也并非不可能;“袡”历来就有两种解释,一做“缘边”,一做蔽膝。我个人认为缘边解更可信。何况后世翟衣蔽膝多随裳色,若单独做出纁色来,不符合古人的和谐配色习惯。
“當時的衣,多是繞襟的,但在正面看,與直裾無別。”希望兄能详解,这个我知道不多。
发表于 2006-7-13 23: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既然将玄端用作燕居服,我们是否可以将爵弁玄端和燕居玄端分别采用不同制式?比如昏礼之类大礼的爵弁玄端应该采用周制大夫级,而平时燕居玄端是否可以采用宋明直裾样式?感觉更加生活化一些。
下面的南宋《唐风图》,应是燕居玄端,衽的外片是平摆直裾样式,不过内片是斜向上的三角状。
明代的忠靖服,仿的是古玄端,内外衽片均为直裾。如果要在追寻玄端原貌的同时突出燕居的生活性,我觉得如下图的玄端更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7-14 1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P>提议不错,如何推广,有何平台?</P>
 楼主| 发表于 2006-7-16 2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衣的外边还要加十二彩的重缘袍"——我也似乎看到过,据说士人女是五彩的。不过,这个重缘袍怎么让我想到十二单了呢?
wings对深衣的礼服化和华丽化想法坚决支持,我有一个感觉:深衣的华丽度应该和领袖的重缘有关吧?深衣很讲究露出一层一层的文饰,符合汉人含蓄华美的审美观。山重水复的感觉就是好,说不定日本十二单的起源还在这里呢。
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16 23: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7-17 09: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ingsmm</I>在2006-7-16 20:46:43的o(︶︿︶)o 唉:</B>
说说这个蓝本的错误吧! ……现在的MM多喜欢曲裾,应当把曲裾完美到极值,不然的话,……



谢谢指正 (我不过是为了配合主题才发了这张图 没别的意思)
发表于 2006-7-17 0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羿</I>在2006-7-16 23:17:33的o(︶︿︶)o 唉:</B>
麻烦从风把自己结婚时拍摄的照片贴上来让大家看看。</DIV>

晕 人家从风还是大姑娘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羿</I>在2006-7-16 23:17:33的o(︶︿︶)o 唉:</B>
麻烦从风把自己结婚时拍摄的照片贴上来让大家看看。</DIV>

照片会有的,不过需要等两年
发表于 2006-7-20 12: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33ff>想嫁人咯^ ^</FONT></P>
发表于 2006-7-21 16: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家规中相关的条文过来给大家看看:仅供参考。
浦江义门郑氏规范——《婚》部
婚姻是人生大事,是任何家规中都少不了的内容。郑氏规范的第72-82条,是对婚姻礼仪的各种规定。强调婚姻“乃人道之本”,婚姻嫁娶的原则是重德不重财。这也是继承了长期以来的家规传统。
72、婚姻乃人道之本,亲迎、醮啐、奠雁、授绥之礼,人多违之。今一去时俗之习,其仪式并遵朱文公《家礼》。
73、婚嫁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可羡富贵以亏择配之义。其豪强逆乱,亦有恶习者,毋得与议。
74、立嘉礼庄一所,拨田一千五百亩(世远逐增),别储其租,令廉干子弟掌之,专充婚嫁诸费,男女各以谷一百五十石为则。
75、娶妇须以嗣亲为重,不得享宾,不得用乐,违者罚之。入门四日,婿妇同往妇家,行谒见之礼。
76、娶妇三日,妇则见于祠堂,男则拜于中堂,行受家规之礼。先拜四拜,家长以家规授之,嘱其谨守勿失。复拜四拜而去。又以扁房(或作“房扁”)授之,使其揭于房闼之外,以为出入观省。会茶而退。
77、子孙当娶时,须用同身寸制深衣一袭,巾、履各一,事后仍令自藏,以备行礼之用。
78、......(对族人再婚的限制,此处省略。)
79、女子议亲须谋于众。其或父母于幼年妄自许人者,公堂不与妆奁。
80、女适人者,若有外孙,弥月之礼,惟首生者与之,余并不许,但令人以食味尉问之。
81、甥婿初归,除公堂依礼与之,不得别有私与,诸亲并同。
82、姻家初见,当以币帛贽,不用银耸(或作“斝”)。他有馈者,此亦不受。

以上规范是几百年前的规定,是否可以借鉴?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6: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郑兄。我补充到文中去。还有上次那个关于大雁的资讯,真是及时贴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29 04:00 , Processed in 0.0765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