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83|回复: 31

[建築審美之道] 本色西安--晨钟暮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B>钟楼</B>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总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6</FONT>米,基座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6</FONT>米,每边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5</FONT>米,面积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77.4</FONT>平方米。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84</FONT>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82</FONT>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微翘,华丽庄严。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整体拆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拆迁。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拆迁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巨钟轶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浮雕故事: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典故轶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何仙姑。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p></p></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P ><B>鼓楼</B>建于明洪武十三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80</FONT>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11</FONT>年历史,为重檐三滴水与歇山顶的木结构,高大雄伟。清代曾两次修耷。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文武盛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北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声闻于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晨钟暮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之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 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峻工后,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P>钟鼓相望</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7:01:4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7-28 1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觉钟鼓楼都大变样了。在西安的四年都没真正上去过,好像也没有上去的概念。当时那片地叫钟鼓楼广场,边上是仿古的建筑。钟楼下面还有个地下商场,叫世纪金花,一闪,离开西安7年了,好多东西仿佛都还是昨天,可是再往里说,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    </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钟、鼓楼广场</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7-29 1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P>最后这张图还有印象。可惜啊,广场上还是光秃秃的,那个大夏天的白天可不是人呆的。在西安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不种一些树呢?现在还在困惑。</P>
 楼主| 发表于 2006-7-29 16: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风行水上</I>在2006-7-29 13:44:42的o(︶︿︶)o 唉:</B>

<P>最后这张图还有印象。可惜啊,广场上还是光秃秃的,那个大夏天的白天可不是人呆的。在西安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不种一些树呢?现在还在困惑。</P></DIV>

要不拍的怎么是傍晚 我也不想被烤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7-29 2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去了一次 可惜忘记拍“闻天鼓”了
发表于 2006-8-24 17: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就是不太喜欢这做作的跟潮流的广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14 03:01 , Processed in 0.1533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