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20|回复: 10

[漢禮計劃文案] [转帖]国学研究促进工程之一射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6 2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rom 华夏复兴论坛                        ufe</P>
<P>一、什么是射礼
射礼即射箭竞技与礼仪的结合。
狭义上的射礼是依据《仪礼》的《乡射礼》、《大射礼》篇,而历代流传,且远播海外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官民合办的竞技兼德育活动。
同时,按照《周礼 地官》记载,用于教学与兴贤的以射为主形式多样的习射活动,也是传统射礼的重要内容。
二、 射礼在的发展历程。
    1、在周朝,王公通过大射礼选择民间俊秀,一起参与祭祀,通过宾射款待宾客,通过燕射礼慰劳其下属与家人。国家则每年春秋号召地方官员,通过乡射礼增强国民体魄,表彰好学上进的青年,同时以其严格的礼仪,提升大众的秩序感与道德水平,通过主皮之射,以训练国民的军事素质。这种寓文于武,以武兴文的理念,使得原本单纯的射艺,变成了沟通感情,选举俊秀的礼仪,从而也就使得原本冷酷的竞技,变成了“其争也君子”的道德演练。难怪后来的孔圣人感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后来的王朝,随着选举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确立,射礼选贤举能的意义逐渐淡化。同时,剑拔弩张的游士社会一去不复返,从而文人社会的成为主流,于是射礼的道德意义渐渐被家礼(如祠堂祭祀,冠婚礼)、乡饮酒礼,和府州县学、民间社学、族学的教学活动所取代。所以宋明间改原本属于交际礼仪的嘉礼,为所以治军求胜的军礼。但虽如此,其实任何一种公众活动都是不能摆脱秩序与礼貌的,所以简化後的射礼虽然仅仅是就位与敬射,在当时浓郁的礼学环境下,却依然体现者一种独到的文化价值。由于后来的国难和伴随而至的民族自信心的却失我们很遗憾地失掉了许多优良传统,但在我们的邻国,这一切却依然保留。
    3、在日本,简化的射礼早在平安时代便演化为“弓道”,其礼服、礼器、仪轨,皆流传至今,并在当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本世纪初,一批西洋求道者的加入,使得弓道早已成为国际的艺术。几年前,日本的内藤先生在天津开设弓道馆,并将南下广东传道,则揭开了日传射礼在中国的播越。
    日传射礼使用不对称的日本弓,依旧保留了中国古礼的袒露左臂,和两指夹箭,大指带扳指钩弦的特征,保留有进退行礼的规范。在理论上,弓道与禅学相结合,把参悟渗透在一次次看似单调的演练当中,形成了其独到的教学模式,上世纪的一位德国求道者曾以一本《弓与禅》略加介绍,辗转数十年,也已有了中译本。那些深于弓道的大师,会为每一次漂亮的射箭而鞠躬。这其中所透漏的,是一种深深的敬意。
在韩国,朝鲜李朝时期,尤当壬辰倭乱、甲申国难,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朝野特别注重射礼,并以此振奋民心。可以说,渊于中国的射礼,早已容入了朝鲜民族抗击外侮,争取独立的民族精神之中。至今,全罗南道依然保留乡射礼,惜不知其详。然而全州儒林,至今保留乡饮酒礼,可想而知,韩国的乡射礼应当是由饮酒礼和三番射组成的完整射礼了。
目前,韩国弓道协会有二十多万会员。比如在韩国汉城参观过白云山弓道俱乐部,至今保存着古代的角弓。而韩国的《弓道九戒训》:“仁义德行,诚实谦逊,自重节操,礼仪严守,廉直果敢,习射无言,正心正己,不怨胜者,莫弯他弓。”与《执弓八原则》:“共察地形,后观风势,非丁非八,胸虚腹实,前推泰山,发如虎尾,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等文献,则至今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光芒,并为韩国的移风易俗、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4、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当时的辅仁大学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一次集会中,引用并发挥了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的典故。他说:"古代的运动会,有三种人不能参加:'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陈垣先生把不能保卫国家、不能抵御敌人入侵的将军,国亡后在敌伪政权任职的官员,以及为了个人目的而认贼作父的人,都排斥在人民生活之外,(《励耘书屋问学记》)大大激励了全校师生抗日的意气。可见,虽然射礼的形式在中国消失了几百年,但射礼的精神却依然在影响着每一个爱好文化、理解传统的人。而几年前,中国的学院学者就已看到了射礼的文化意义,而网际倡导新礼的步稀先生也发出了在奥运会重现射礼的呼声。渐渐地在一些传统文化论坛(华夏复兴论坛、汉网、天汉网……),年轻人开始了对射礼的期待与探讨。终于,2004年4月9日,在我会专家吴笑非先生指导下,在人大首现简化射礼。
    5、人大的射礼选择的是增入周礼程式的明制射礼。由于人数、时间与资金的关系,我们没有礼服,没有完善的礼器,甚至没有足够的弓箭……如果说人大的射礼意在告知世人射礼的存在的话,那么我们这次的射礼,将通过对《仪礼 乡射礼》的完整再现,告知人们一个礼仪之邦的由来——周礼。整齐的服装,考究的礼器,悠远的古乐,严格的礼法,敬慎的容貌……还有那健强的体魄,敏锐的乐感,持久的专注,和悦的竞技,自持的谦逊——将告知人们,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形象。
三、射礼的内容
1、 经典的射礼:其典型仪式保存在《仪礼》的《乡射礼》、《大射礼》篇里。特征是先行饮酒礼(或者如《礼记 射义》所说,行燕礼)而后射。“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射义)。所以,这种射礼有司马的监督,有司射的的指导,有三耦的示范。然后宾主下堂,一番考验竞技中的规范,交替射箭,一番考验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比节而射。每次赛完,由胜者向负者敬酒,表示对其身体的关心,鼓励对方好好锻炼。就其射艺而言,这正是先师孔子所说的“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也”。射礼不过分要求技术性,为的是让大家更广泛的参与,更和谐地交流。所以,历代春秋二季,无论太学、州县,还是里社、学堂,或为旌善选贤,或为养老助兴,饮宴的融洽,在年轻人的体魄与仪节的展现下达到高潮。而这,就是礼的精神吧。就其竞技而言,这正如先师孔子所说:“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所以对于每一位参与者,他们都将体会到“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的精神。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就是射礼所寄予每一位参与者的理想吧。
2、 多彩的射礼。大射礼,当三番射结束的时候,国君可能意犹未尽,于是要求再射。那么这再射是否会使用些新花样呢?《周礼 地官 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三曰五射”。按照注疏,五射曰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是箭飞速穿靶子,犹如白虹。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接连而射,放箭的速度很快。剡注,这是远射,所以箭射得很高,然后箭头在下,箭羽在上,落向目标。襄尺,臣与君射,臣,辅助国君,在君一尺后射;井仪,四矢中的呈“井”字,这是准确性。这都是射艺的极高要求,但对于百步穿杨的养由基,力穿七甲的潘尫之党,取友必端的尹公之他,这样的国手来说,正是这顶级的射艺与君子的气度,才使他们可以持一弓而退千军。
3、 射礼的变体:投壶。很多人们没有足够的场地,也没有足够的人手。但是,在与宾客升降酬酢后,却需要一起娱乐,所以古人发明了投壶。用箭投向两箭半远处的壶中。投壶直接由宾主参与,按照鲁鼓、薛鼓的节拍比试。只是仪式中多了为胜者立马。马,是武事必备的坐骑,为胜者立马,言其可以为司马也。这一习俗也许也来自曾经更多样的射礼吧。
四、射礼的人文精神
射,是体力与智慧的竞争。礼,是进退仪容的艺术。射礼是两者的结合。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周礼 地官 乡大夫》记载:“乡大夫之职……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和,师宾主交接以礼,礼之用,和为贵,所以以宾主和乐为指归。容,是容体,特指一番射时三偶的示范,他们揖而取矢,揖而升堂,揖而下堂,释获者并不纪录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就是展示君子之容的。主皮,是宾主参与的二番射,要计分,所以主射中鹄的,但礼仪依然贯穿其中,不仅取矢升降有礼,即便输了赢了,也要温柔敦厚,揖让而饮。和容,特指三番射,必须和着音乐的节拍发箭。兴舞,应该是说射完之后,宾主脱履上堂,饮酒奏乐无算,也许年轻子弟此时会翩翩起舞,以祝酒兴。礼仪的作用有节制,射礼中的动容和节是也。但礼仪更重要的是表达感情。所以观射时的不觉手之足之,宴饮时的上堂舞之蹈之,也同样是礼仪的体现。射礼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大家可以展示自己。
毋不敬:一项技艺的精通,首先来源于人对这项技艺的敬意,所以射礼上要坐取矢,要及物(站位的标记)揖,要南(侯的方向)面揖,箭射完还要南面揖,三番射完,获者还要三次祭侯。流风遗韵,日本至今保留的弓道还保留着这种敬意:学生向着靶子鞠躬,教师为他们射出去的好箭鞠躬。古人人为,民吾胞也,物吾与也,皆是一气所成。所以礼不止于人,而及于物,可谓敬之至也。
容体比于礼:敬及于物,还要能内正其心。古人认为,“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射义)。所以“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的礼容,便是学习射艺的首要条件。
其节比于乐:然而,“礼自外作”,如何让内外如一呢?这便是“乐由中出”。所以,乐不唯用在宾主的和乐,也同样称为对射手的锻炼。三番射的音乐由二瑟,三笙,三和歌组成,而乐曲,“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射者先听,各思其节,然后当其节,鼓奏,箭发。然后,遍酬执事,宾主上堂,和歌兴舞。所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乡党邻里,不就在相亲相敬吗?
各绎己之志,可以观盛德:政者,“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民间之贤能,“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鹄,并非单纯的靶子,而是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但社会的和谐,在鼓励人们各自追求理想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射礼的音乐,就是帮助人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于是树立自己的志向,这才能“登于天府,内史贰之”。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周礼,“乡大夫之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于是,“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 “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然后,宗庙有承,而臧否可知,于是“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所以古人称:“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这样,下治于乡,上达于朝,则“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其争也君子: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提到传统,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温良恭俭让,是温文尔雅。殊不知夫子亦强调文事武备,亦主张“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只是君子之学为己,不需要拿出来于人攀比就是了。那位为什么射呢?因为射是君子之争,因为射是上自国家,下至闾里的大事,君子疾没世而不称,实现澄平天下的大志,成就父母教子有方的令名,确是每个人都当争取的!只是礼之用,和为贵,所以君子之争,胜负之分,是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更好地团结。当年,养由基与潘虺之党竞射,以洞穿七甲为能,他们都成为了楚国的干将。而列御寇为伯昏瞀人射,则更是一种境界的交流。
    其取友必端:《孟子 离娄下》记载: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正是古人对射礼的道德要求才使得赳赳武夫,有时如此义盖云天。也许我们会为其败命而犹豫,但还是不能不想起关公释曹操于华容道的场景……也许是非千古评论不同,但其所体现的师生之情,师道之尊,总是令人感动的。
男子之事也:《内则》上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三日后,再以“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射义),以示男子志在四方也。所以射义上说:“射者,男子之事也。”所以,周礼保氏以六艺教于国子,其三曰五射;乡大夫以乡射之礼无物讯于众庶。射礼成为当时上自朝廷,下至民间的大事。有趣的是,这在当时还是择夫的标准。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鄭国徐吾犯之妹美,当时由她自己择夫。一位是子晳,盛飾入,布幣而出。一位是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晳信美矣。而子南,则夫也。”于是嫁给了子南氏。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特例,那么昭公二十八年又记载:賈大夫貌丑,娶妻而美。其妻三年不言不笑。直至他带着夫人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可见,一个男人能够射好箭,至少是很令妻子高兴的。所以当人赞叹夫子多能时,夫子也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夫子想到的长项,居然首先就是射!孔子家语上说:“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可见当时射箭不好,只能由一种解释:老了或病了。所以射完胜者要向负者敬酒,表达以下对其身体的关心。而射手们为了避免被人小看,就必须全力以赴了,想来,射礼也是颇有一番剑拔弩张的味道的……
反求诸己:有了竞争,就会有另一个问题:失败。当他饮完罚酒之后,他只能反思自己:礼容不足与?身不正矣?乐不审矣?于是“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不射之射:关于射的境界,《列子》上记载了故事:“列御寇为伯昏瞀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单这一句,列子的力量、稳固,所表现出的定力已足令我们钦佩。然而,那位伯昏瞀人(也就是大糊涂人)却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瞀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瞀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公不射:按照左传记载,公不射有二:隐公五年左氏评论说:“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作为古制这和夫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相仿佛,乃是爱物,取之以时的意思。但用在“公观鱼于棠”,也是希望君主自重的意思。另一个,是成公二年的鞍之戰中,魯侯发现了齐国的韓厥在车中,但说:“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于是射中其左右。这是古代战争中的射礼,是亲君子的意思,哪怕是敌方阵营的君子,仍然亲之。因为战争是为了要盟,而君子有信,是维持国际关系正常的关键。
瞿圃之射:射义记载了先师孔子的经历: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
乱者不?在此位也。”盖勤有存者。这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射礼的寓意,与严格。也许有人怀疑,但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范献子来聘,公享之。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于家臣。家臣展瑕、展王父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为一耦,鄫鼓父、党叔为一耦。守礼之邦的鲁国居然公臣不足,就算是三权专政,难道鲁侯连六个家臣都没有吗?解释只能是:鲁侯家臣德艺不够,不敢拿出来在外交场合讨辱。如果大家对照左传对外交的记载,就知道,这样的场合虽然未必像先师一样注重品德。但一个不懂礼仪,或者没有令名远播的人,的确会被外宾所嘲笑。
不可犯之色:射,是古代战争中威慑力量,而在“夫战,勇气也”的时代,变成为了战争成败的关键。左传记载,成公十六年,楚师遇险,是养由基的“再发,尽殪”,吓退了晋国的追击部队。而当年楚子與若敖氏戰于皋滸,也险些因为伯棼的两箭而师溃,幸亏楚王急中生智说这是他偷自先君文王的两支神箭,然后才一鼓而進,遂滅若敖氏。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当年的肃慎为什么会以贡箭表示臣服,而当年的阳货为什么要偷走鲁国的弓矢,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弓矢是有神性的吧。当年强大的齐国,总是以密集的箭雨压向对手,不正形如天助吗?但勇武而知礼的武士,依旧忍住痛苦击鼓不绝,车左援射,车右获俘,完成威震三军的致师之礼。却在最后关键的时刻,放下张好的弓箭,献上玉帛,用盟誓取代战争……
</P>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2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P>五、射礼的现代意义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我们民族气质、性格、思想的重要表达载体,是华夏独特的人文景观。复兴射礼对今天我们尊重传统,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1、东方竞技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与中国乡射礼的普及,年代约略相当,但两者所体现的文化,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古希腊尚处于神话时代,而且城邦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古希腊体育运动浓郁的宗教性和军事性,正是这一背景的产物。在古希腊人看来,奥林匹司山上的诸神是宇宙的主宰,人类需要仰仗他们的保护。为此,人们通过祭祀来媚神,用奉献技艺的方式来娱神。古希腊的竞技场与神庙连为一体,被称为"五项运动"的赛跑、跳跃、投掷标枪、投掷铁饼和摔交,就是祭神竞技会的项目。出于征战的需要,奥林匹克最初的竞技项目,如掷铁饼、标枪,角力、肉搏术、摔交、拳击等,大多与军事有关。在古希腊人的理念中,人的精神与体魄是分离的,精神由上帝管理,人只负责自己的体魄。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是强调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的竞争,注重体魄强健和雄美。竞技的胜利者就是超群绝伦的英雄,要用饮酒的方式予以奖励。奥运会奖杯的形状,都是放大了的酒杯,正是源于此。
中国自武王克商之后,开始脱离神话时代、转向人本主义时代。儒家特别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精神与体魄都是由人自己主宰的。人类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体魄和技能才有价值。《国语·晋语》说,晋国的智宣子准备立智襄子为后,智果认为智襄子"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长相很美,擅长射御,技艺全面,能说会道,强毅果敢,这五方面都超过一般人,可惜没有仁爱之心。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具有五种常人不备的能力,就会给国家造成更大的灾难。后来智氏果然灭亡于他之手。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重要。意味深长的是,在与古希腊同样是征战不息、崇尚武力的春秋时代,儒家铸剑为犁,在保留田猎之射的形式的同时,"饰之以礼乐"(《射义》),重塑了射击竞技运动的灵魂,将它改造成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为引导民众全面发展、社会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之一。
顺便要提及的是,儒家主张人类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乡射礼中,不是胜利者,而是失败者要用大杯饮酒,不过饮的是罚酒,因为他们无论是技能还是德性都没有达标,需要警示。这是东西方文化的显著的差别之一。
2、德育、智育、体育三位一体。礼仪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而这正是射礼训练的基础。同时,学习《乡射礼》这样复杂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而完整、正确地理解礼仪内容,本身就是对学生毅力、理解力与记忆力的考验。最重要的,我们贯彻的是一种学以致用的精神,学生学了这些揖让,那么明天就要去行礼;学生学了这些技巧,明天就要去射箭;学生学了这两千五百年前的文献,而明天就要去实现!在这里,学与用没有距离,古与今一脉相承。
3、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儒家把射礼作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种方式。《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意思是说,所谓射,是寻绎的意思。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在射礼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只有心气平和,体态正直,紧握弓箭,瞄准目标,才有可能射中。《射义》还提出,无论是做父亲的、做儿子的,还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射。尽管同用一个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标却各不相同。射鹄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射义》)
    4、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待失败,培养起百折不回的毅力,从失败走向成功,可以从射礼中得到体悟。《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体态和心志。发而不中中,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诸己",反躬自问。
    5、促进社会和谐。这正是东方竞技精神的原始动机与灵魂所在。“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与他人之间出现竞争,如果没有健康的竞争心态,就很容易引发恶斗、影响社会安定。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孔子认为,人只要注重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会淡泊名利,平心静气地对待竞争。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所以不妄与别人争高低。如果一定要说有所争,那就是比射了。比射要分胜负,输了要当众饮罚酒,所以君子在比赛中要力争胜利,但在比赛时,却是处处与对手揖让而升,下来后一起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尽管射礼是一种计算胜负的礼仪,竞争激烈,但颇有些"友谊第一"的意思。儒家的这一思想,在东亚文化圈中有着重要影响,就我们今日所见,日本、朝鲜的相扑、跆拳道等传统竞赛项目,在比赛之前,双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等,互致敬意,比赛结束时也是如此,正是古代射礼君子之争的遗风。</P><P>四、复兴射礼实践方案
    本次射礼完全依据《仪礼 乡射礼》,经文本注疏,礼器参考宋人博古图,服饰依据明人理解。由于固有的复杂性,所以本次实践前后流程如下:
    1、教学活动:分两期在石家庄和北京讲解《仪礼 乡射礼》经文,训练礼仪礼容,并予以考核,以确保射礼成功。同时在网上公开所有文献资料,向大众普及华夏礼仪常识。八月底完成。
    2、举行射礼。
    3、研讨与推广:帮助各地同道推广华夏文明是我会的工作任务。我们希望与各界友人一起探讨如何延续华夏竞技精神的问题。</P><P>    参礼人员:
主人,宾,三宾三人,众宾三人,三藕共六人,相兼司正、司马一人,司射一人,释获者一人,获者一人,举觯者兼执事、拾矢二人,乐正一人,瑟(以琴代)二人,和歌三人,笙(或择管乐代)三人。鼓一人。共计30人(最少)。
    礼服礼器:
朝服(玄衣玄冠素裳素鞸素屦,布衣,可用明制玄端替代)人一身,30套。脯醢(盛以笾豆),人一案,30案。折俎(用狗,有祭肺)四。壶(有底座,加勺,加幂)二。洗、匜、帨巾一套。篚二,上篚爵二觯一,下篚爵一觯二。侯一。乏一。旌一。弓(含四矢)16套。朴一。鼓一。琴二。笙三。
    预算:
礼服:300*30=9000
脯醢笾豆:80*30=240
折俎:200*4=800
壶、禁:500*2=1000
洗匜税巾:200
篚:30*2=60
爵:100*3=300
觯:150*3=450
侯:100
乏:200
旌:200
弓矢:150*16=2400
扑:20
鼓琴笙由渤海琴社赞助。
共计:14970元。
仪程:
</P><P>
</P>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2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鄉射禮儀節》
人員:主人,賓,三賓三人,眾賓三人,三藕共六人,相兼司正、司馬一人,司射一人,釋獲者一人,獲者一人,舉觶者兼執事、拾矢二人,樂正一人,瑟(以琴代)二人,和歌三人,笙(或擇管樂代)三人。鼓一人。共計30人(最少)。
禮服禮器:
朝服(玄衣玄冠素裳素鞸素屨,布衣,可用明制玄端替代)人一身,30套。脯醢(盛以籩豆),人一案,30案。折俎(有祭肺)四。壺(有底座,加勺,加冪)二。洗、匜、帨巾一套。篚二,上篚爵二觶一,下篚爵一觶二。侯一。乏一。旌一。弓(含四矢)16套。朴一。鼓一。琴二。笙三。
陳設如圖:兩壺斯禁,左玄酒,皆加勺。篚在其南東肆。設洗于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張侯下綱,不及地武,不繫左下綱,中掩束之。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
<P>1、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主人荅再拜,乃請。賓禮辭,許。主人再拜。賓荅再拜。主人退。賓送再拜。
2、行禮之日。羹定,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主人荅再拜,退。賓送再拜。賓及眾賓遂從之。及門,主人一相,出迎于門外,再拜。賓荅再拜。(主人)揖眾賓。主人與賓揖,先入。賓厭(引手揖)眾賓。眾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賓少進。
3、主人獻賓:主人與賓三揖,皆行。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荅再拜。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賓降。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賓對。主人坐取爵,興,適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賓進東北面辭洗。主人坐奠爵于篚,興,對。賓反位。主人卒洗。壹揖壹讓,與賓升。賓西階上,北面拜洗。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荅拜,乃降。賓降。主人辭降。賓對。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賓升西階上,疑立。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賓進受爵于席前,復位。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賓少退。薦脯醢。賓升席自西方。乃設折俎。主人阼階東疑立。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奠爵于薦西,興,取肺,坐絕祭,尚左手,嚌之,興,加于俎,坐挩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執爵興。主人阼階上荅拜。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主人阼階上荅拜。
4、賓酢主人:賓以虛爵降。主人降。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賓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于篚下,興,盥洗。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賓坐奠爵于篚,興,對。主人反位。賓卒洗。揖讓如初升。主人拜洗。賓荅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主人進受爵,復位。賓西階上拜送爵。薦脯醢。主人升席自北方。乃設折俎。祭如賓禮,不告旨。自席前適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賓西階上北面荅拜。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階上(以上是上篚爵1),再拜崇酒。賓西階上荅再拜。
5、主人酬賓:主人坐取觶于篚以降。賓降。主人奠觶辭降。賓對,東面立。主人坐取觶,洗。賓不辭洗。卒洗。揖讓升。賓西階上疑立。主人實觶酬之,阼階上北面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西階上北面荅拜。主人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西階上北面荅拜。主人降洗。賓降辭如獻禮。升,不拜洗。賓西階上立。主人實觶賓之席前,北面。賓西階上拜。主人坐奠觶于薦西。賓辭,坐取觶以興,反位。主人阼階上拜送。賓北面坐奠觶于薦東(上篚觶1),反位。
6、獻眾賓:主人揖,降。賓降,東面立于西階西,當西序。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荅壹拜。主人揖,升,坐取爵(上爵1)于序端,降洗,升,實爵西階上,獻眾賓。眾賓之長升。主人降洗。長辭洗。皆升。長拜受。主人拜送。坐祭,立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降復位。眾賓之拜受者共三人,後二人如前禮,但不為之洗。餘眾賓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飲,降復位。每一人獻(主人降洗?),則薦諸其席。眾賓辯有脯醢。主人以虛爵降,奠于篚(上爵1)。
7、一人揚觶:揖讓升。賓厭眾賓升。眾賓皆升,就席。一人(賛禮者)洗,舉觶(下篚觶1)於賓。升實觶西階上,坐奠觶,拜,執觶興。賓席末荅拜。舉觶者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賓荅拜。降洗,升實之西階上,北面。賓拜。舉觶者進,坐奠觶于薦西。賓辭,坐取以興。舉觶者西階上拜送。賓反奠于其所(下觶1)。舉觶者降。
8、遵者:大夫若有遵者,則入門左。主人降。賓及眾賓皆降,復初位。主人揖讓,與大夫升。拜至。大夫荅拜。主人以爵降。大夫降。主人辭降。大夫辭洗如賓禮。席于尊東。升,不拜洗。主人實爵席前,獻于大夫。大夫西階上拜,進受爵,反位。主人大夫之右拜送。大夫辭加席。主人對,不去加席。乃薦脯醢。大夫升席。設折俎。祭如賓禮。不嚌肺,不啐酒,不告旨。西階上卒爵,拜。主人荅拜。大夫降洗。主人復阼階降辭如初。卒洗。主人盥,揖讓升。大夫授主人爵于兩楹間,復位。主人實爵以酢于西階上,坐奠爵,拜。大夫荅拜。主人坐祭,卒爵,拜。大夫荅拜。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再拜崇酒。大夫荅拜。主人復阼階,揖降。大夫降,立于賓南。主人揖讓以賓升。大夫及眾賓皆升,就席。
9、奏樂:席工于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執越,內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笙入,立于縣(編磬)中西面。乃合樂:周南之關雎、葛覃、卷耳。召南之鵲巢、采蘩、采蘋。工不興,告于樂正曰:正歌備。樂正告于賓,乃降。
10、獻樂工:主人取爵(上爵2)于上篚獻工。大師則為之洗。賓降。主人辭降。工不辭洗。卒洗,升實爵。工不興,左瑟,一人拜受爵。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薦脯醢。使人相祭。工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眾工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不洗。遂獻笙于西階上。笙一人拜于下;盡階,不升堂受爵。主人拜送爵。階前坐祭,立飲,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眾笙不拜,受爵,坐祭,立飲;辯有脯醢,不祭。主人以爵(上爵2)降,奠于篚,反升就席。
11、司正揚觶:主人降席自南方,賓不降。作相為司正。司正禮辭,許諾。主人再拜。司正荅拜。主人升就席。司正洗觶(下觶2),升自西階,由楹內適阼階上,北面受命于主人,西階上,北面請安于賓。賓禮辭,許。司正告于主人,遂立于楹閒,以相拜。主人阼階上再拜。賓西階上荅再拜。皆揖就席。司正實觶,降自西階,中庭北面,坐奠觶,興,退,少立,進,坐取觶,興,反坐,不祭,遂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洗,北面坐奠于其所(下觶2),興,少退,北面立于觶南。未旅。
12、備射器:三耦俟于堂西,南面東上。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于階西,兼挾乘矢。升自西階,階上北面,告于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賓對曰:某不能,為二三子許諾。司射適阼階上東北面,告于主人曰:請射于賓,賓許。司射降自西階,階前西面,命弟子納射器。乃納射器,皆在堂西。賓與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眾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主人之弓矢在東序東。司射不釋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命下射曰:子與某子射。司正為司馬。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東,遂繫左下綱。司馬又命獲者倚旌于侯中。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乃退。樂正適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于下。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階,阼階下之東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樂正北面,立于其南。
13、第一番射:司射猶挾乘矢,以命三耦: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jin4,輪流)。三耦皆袒決遂。有司左執弣(fu3),右執弦而授弓,遂授矢。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个。司射先立于所設中之西南,東面。三耦皆進,由司射之西,立于其西南,東面北上而俟。司射東面立于三耦之北,搢三而挾一个,揖進,當階北面揖,及階揖,升堂揖,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當左物北面揖,及物揖,左足履物,不并足,還,視侯中,俯正足(左足外側當物左端,右足跟當物之豎畫)。不去旌。誘射,將乘矢,執弓不挾,右執弦,南面揖,揖如升射,降出于其位;南適堂西,改取一个挾之,遂適階西,取扑搢之以反位。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獲者適侯,執旌負侯而俟。司射還,當上耦,西面,作上耦射。司射反位。上耦揖進,上射在左,並行,當階北面揖,及階揖。上射先升三等,下射從之,中等。上射升堂少左。下射升。上射揖,並行,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皆左足履物,還,視侯中,合足而俟。司馬適堂西,不決遂,袒執弓,出于司射之南,升自西階鉤楹,由上射之後,西南面立于物閒,右執簫,南揚弓,命去侯。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至于乏,坐,東面,偃旌,興而俟。司馬出于下射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反由司射之南,適堂西釋弓,襲,反位,立于司射之南。司射進與司馬交于階前相左,由堂下西階之東,北面視上射,命曰:無射獲,無獵獲。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乃射。上射既發,挾弓矢而后下射射,拾發以將乘矢。獲者坐而獲,舉旌以宮,偃旌以商,獲而未釋獲。卒射,皆執弓不挾,南面揖,揖如升射。上射降三等,下射少右從之,中等並行,上射於左,與升射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由司馬之南適堂西,釋弓,說決拾,襲而俟于堂西,南面東上。三耦卒射亦如之。司射去扑,倚于西階之西,升堂北面告于賓曰:三耦卒射。賓揖。
14、索矢:司射降,搢扑反位。司馬適堂西,袒執弓,由其位南,進與司射交于階前相左,升自西階鉤楹,自右物之後,立于物閒西南面,揖弓,命取矢。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旌負侯而俟。司馬出于左物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遂適堂前,北面立于所設楅之南,命弟子設楅。乃設楅于中庭南,當洗東肆。司馬由司射之南,退釋弓于堂西,襲,反位。弟子取矢,北面坐委于楅,北括,乃退。司馬襲,進當楅南,北面坐,左右撫矢而乘之。若矢不備,則司馬又袒,執弓如初升,命曰:取矢不索。弟子自西方應曰:諾。乃復求矢加于楅。
</P>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2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15、請射、比耦:司射倚扑于階西,升,請射于賓如初。賓許諾。賓、主人、大夫若皆與射,則司射遂告于賓,適阼階上,告于主人。主人與賓為耦。遂告于大夫。大夫雖眾,皆與士為耦。以耦告于大夫曰:某御於子。西階上北面,作眾賓射。司射降,搢扑,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立,比眾耦。眾賓將與射者皆降。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繼三耦而立,東上。大夫之耦為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賓、主人與大夫皆未降。司射乃比眾耦辯。
16、取矢:遂命三耦拾取矢,司射反位。三耦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進立于司馬之西南。司射作上耦取矢,司射反位。上耦揖進,當楅(fu2)北面揖,及楅揖。上射東面,下射西面。上射揖進,坐,橫弓,仰手自弓下取一个,兼諸弣,順羽而興,執弦而左還,退反位,東面揖。下射進,坐,橫弓,俯手自弓上取一个,興,其他如上射。既拾取乘矢,揖,皆左還,南面揖,皆少進,當楅南,皆左還,北面,搢三挾一个,揖,皆左還,上射於右,與進者相左,相揖反位。三耦拾取矢亦如之。最後者取乘矢後再取誘射之矢,以授有司于西方,而后反位。眾賓取矢不拾,皆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个,由堂西進繼三耦之南而立,東面北上,大夫之耦為上。
17、備中:司射作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馬命去侯。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司射猶挾一个,去扑,與司馬交于階前,升,請釋獲于賓。賓許。降,搢扑,西面立于所設中之東北面,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釋獲者執鹿中,一人執筭以從之。釋獲者坐,設中,南當楅,西當西序,東面;興,受筭,坐實八筭于中,橫委其餘于中西南末,興,共而俟。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命曰:不貫不釋。上射揖。司射退,反位。釋獲者坐,取中之八筭,改實八筭于中,興,執而俟。
18、三耦射:乃射,若中則釋獲者坐而釋獲。每一个釋一筭,上射於右,下射於左,若有餘筭。則反委之,又取中之八筭,改實八筭于中,興,執而俟。三耦卒射。
19、賓與主人射:賓、主人、大夫揖,皆由其階降,揖。主人堂東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个。賓於堂西亦如之。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主人為下射。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乃射,卒,南面揖,皆由其階,階上揖,降階揖。賓序西,主人序東,皆釋弓說決拾,襲,反位,升,及階揖,升堂揖,皆就席。
20、大夫、眾賓射:大夫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个,由堂西出于司射之西,就其耦。大夫為下射,揖進,耦少退,揖如三耦;及階,耦先升;卒射,揖如升射,耦先降,降階,耦少退,皆釋弓于堂西,襲,耦遂止于堂西,大夫升就席。眾賓繼射,釋獲皆如初。司射所作唯上耦。卒射,釋獲者遂以所執餘獲,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告于賓曰:左右卒射,降反位,坐委餘獲于中西,興,共而俟。
21、索矢算獲:司馬袒,執弓,升,命取矢如初。獲者許諾,以旌負侯如初。司馬降,釋弓反位。弟子委矢如初。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司馬乘矢如初。司射遂適西階西,釋弓去扑,襲,進由中東,立于中南,北面視筭。釋獲者東面于中西坐,先數右獲,二筭為純,一純以取,實于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每委異之,有餘純則橫於下;一筭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興,自前適左,東面坐;兼斂筭實于左手,一純以委,十則異之,其餘如右獲。司射復位。釋獲者遂進,取賢獲執以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告于賓。若右勝,則曰:右賢於左;若左勝,則曰:左賢於右,以純數告,若有奇者,亦曰奇。若左右鈞,則左右皆執一筭以告,曰:左右鈞。降復位,坐兼斂筭,實八筭于中,委其餘於中西,興,共而俟。
22、飲罰酒: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弟子奉豐升,設于西楹之西,乃降。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南面坐奠于豐上,降,袒執弓,反位。司射遂袒執弓,挾一个,搢扑,北面于三耦之南,命三耦及眾賓: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執弣。司射先反位。三耦及眾射者皆與其耦進,立于射位,北上。司射作升飲者如作射。一耦進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升堂少右。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觶,興,少退,立,卒觶,進,坐奠于豐下,興,揖。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出于司馬之南,遂適堂西釋弓,襲而俟。贊者坐取觶實之,反奠於豐上,升飲者如初。三耦卒飲,賓、主人、大夫不勝,則不執弓。賛者取觶降洗,升,實之以授于席前。受觶以適西階上,北面立飲,卒觶,授賛者,反就席。大夫飲,則耦不升。若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眾賓繼飲。射者辯,乃徹豐與觶(下觶3)。
23、獻獲者:司馬洗爵(下爵1)升,實之以降,獻獲者于侯。薦脯醢,設折俎,俎與薦皆三祭。獲者負侯北面拜受爵。司馬西面拜送爵。獲者執爵,使人執其薦與俎從之,適右个,設薦俎。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適左个、中个,皆如之。左个之西北三步,東面設薦俎,獲者薦右東面立飲,不拜;既爵,司馬受爵(下爵1)奠于篚,復位。獲者執其薦,使人執俎從之,辟設于乏南。獲者負侯而俟。
24、獻釋獲者,二番射畢:司射適階西,釋弓矢,去扑,說決拾,襲,適洗,洗爵(下爵1)升,實之以降,獻釋獲者于其位少南。薦脯醢、折俎,有祭。釋獲者薦右東面拜受爵。司射北面拜送爵。釋獲者就其薦坐,左執爵,祭脯醢,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司射之西北面立飲,不拜。既爵,司射受爵(下爵1),奠于篚。釋獲者少西辟薦,反位。
25、第三番射: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于階西,挾一个,搢扑以反位。司射去扑,倚于階西,升,請射于賓如初。賓許。司射降,搢扑,由司馬之南適堂西,命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就位。司射先反位。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各以其耦進,反于射位。司射作拾取矢。三耦拾取矢如初,反位。賓、主人、大夫降,揖如初。主人堂東,賓堂西,皆袒決遂,執弓,皆進,階前揖,及楅揖,拾取矢如三耦,卒,北面搢三挾一个,揖退。賓堂西,主人堂東。皆釋弓矢,襲,及階揖,升堂揖,就席。大夫袒決遂執弓,就其耦揖,皆進如三耦。耦東面,大夫西面。大夫進,坐,說矢束,興,反位,而后耦揖進,坐,兼取乘矢,順羽而興,反位,揖。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北面搢三挾一个,揖退。耦反位。大夫遂適序西,釋弓矢,襲,升即席。眾賓繼拾取矢,皆如三耦,以反位。司射猶挾一个以進,作上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馬升,命去侯。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司射與司馬交于階前,去扑,襲,升,請以樂樂于賓。賓許諾。司射降,搢扑,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于賓。賓許。司射遂適階閒,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上射揖。司射退反位。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騶虞,閒若一。大師不興,許諾。樂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三耦卒射,賓、主人、大夫、眾賓繼射,釋獲如初。卒射,降。釋獲者執餘獲升,告左右卒射如初。司馬升,命取矢。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弟子委矢。司馬乘之,皆如初。司射釋弓視筭如初。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降復位。司射命設豐。設豐實觶如初。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司射遂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个,兼諸弦,面鏃(鏃向上),適堂西。以命拾取矢如初。司射反位。三耦及賓、主人、大夫、眾賓,皆袒決遂,拾取矢如初,矢不挾,兼諸弦弣以退,不反位,遂授有司于堂西,辯拾取矢,揖,皆升就席。司射乃適堂西,釋弓去扑,說決拾,襲,反位。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命獲者以旌退,命弟子退楅。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筭而俟。
26、旅酬:司馬反為司正,退復觶(下觶2)南而立。樂正命弟子贊工即位。弟子相工如其降也,升自西階反坐。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觶(上觶1),興,阼階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賓東。賓坐奠觶,拜,執觶興。主人荅拜。賓不祭,卒觶,不拜,不洗,實之,進,東南面。主人阼階上北面拜賓,少退,主人進受觶。賓主人之西北面拜送。賓揖就席。主人以觶適西階上酬大夫。大夫降席立于主人之西,如賓酬主人之禮。主人揖就席。若無大夫,則長受酬亦如之。司正升自西階,相旅,作受酬者曰:某酬某子。受酬者降席。司正退立于西序端東面。眾受酬者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辯,遂酬在下者(主人方執事),皆升受酬于西階上。卒受者以觶(上觶1)降,奠于篚。
27、二人揚觶:司正降復位,使二人舉觶于賓與大夫。舉觶者皆洗觶(上觶1、下觶3),升實之西階上,北面,皆坐奠觶,拜,執觶興。賓與大夫皆席末荅拜。舉觶者皆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賓與大夫皆荅拜。舉觶者逆降洗,升實觶,皆立于西階上,北面東上。賓與大夫拜。舉觶者皆進,坐奠于薦右。賓與大夫辭,坐受觶以興。舉觶者退,反位,皆拜送乃降。賓與大夫坐,反奠于其所,興。若無大夫則唯賓。
28、徹俎: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于主人,適西階上北面,請坐于賓。賓辭以俎。反命于主人。主人曰:請徹俎。賓許。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弟子俟徹俎。司正升立于序端。賓降席,北面。主人降席自南方,阼階上北面。大夫降席,席東南面。賓取俎,還授司正。司正以降自西階。賓從之降,遂立于階西東面。司正以俎出授從者。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受俎,降自西階以東。主人降自阼階,西面立。大夫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遂出授從者。大夫從之,降立于賓南。眾賓皆降,立于大夫之南,少退北上。
29、無算爵無算樂:主人與賓揖讓,說屨乃升。大夫及眾賓皆說屨升坐。乃羞,無筭爵。使二人舉觶。賓與大夫不興,取奠觶(上觶1、下觶3)飲,卒觶,不拜。執觶者受觶,遂實之 。賓以觶之主人,大夫以觶之眾賓之長。兩觶同時相酬,受觶者不離席,不拜。遍,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于西階上,在下者以長幼受酬。酬者不拜,飲卒觶,實之。受酬者不拜,受。辯旅皆不拜。執觶者皆與旅。卒受者以虛觶降奠于篚。執觶者洗,升實觶(上觶1、下觶3),反奠于賓與大夫。無筭樂。
30、辭賓:賓興,樂正命奏陔。賓降及階,陔作。賓出,眾賓皆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
31、賓拜謝,主人慰勞司正:明日,賓朝服以拜賜于門外。主人不見,如賓服,遂從之,拜辱于門外。乃退。主人釋服。乃息司正,無介,不殺,使人速,迎于門外,不拜入,升不拜至,不拜洗,薦脯醢,無俎。賓酢主人。主人不崇酒,不拜眾賓。既獻,眾賓一人舉觶,遂無筭爵。無司正,賓不與。徵唯所欲。以告於鄉先生君子可也。羞唯所有,鄉樂唯欲。
曲禮:
其牲狗也,亨于堂東北。
尊綌冪,賓至徹之。
蒲筵緇布純。
薦脯用籩(bian4,竹制,形如豆),五膱(zhi2,一邊直一邊彎的幹肉條),祭半膱(用直的一半),橫于籩上。醢以豆。出自東房。膱長尺二寸。俎由東壁,自西階升。賓俎:脊、脅、肩、肺。主人俎:脊、脅、臂、肺。肺皆離。皆右體也,進腠(皮肉朝上)。
凡奠者於左。將舉者於右。
三笙一和而成聲。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糜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凡畫者丹質。
射自楹閒,物長如笴,其閒容弓,距隨長武。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
命負侯者由其位。凡適堂西,皆出入于司馬之南。司射在司馬之北。司馬無事。不執弓。賓主人射。則司射擯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司射釋弓矢視筭,與獻釋獲者釋弓矢。
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杠長三仞(仞七尺),以帛為鴻脰(dou4,脖)狀,韜(tao2,套住)上二尋。
凡挾矢,於二指之閒橫之。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韋當。楅髹(xiu1,赤黑色)。橫而拳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
射者有過則撻之。
眾賓不與射者不降。
鹿中髹,前足跪,鑿背,容八筭。釋獲者奉之,先首(頭朝前)。
大夫與士射,袒薰襦,耦少退于物。
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侯革制,無鶻的),勝者(射穿皮革者)又射,不勝者(未穿)降。
主人亦飲于西階上。
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釋獲者之俎:折脊、脅、肺。皆有祭。
歌騶虞。若采蘋。皆五終。
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
鄉侯,上个五尋,中十尺。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侯中。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箭籌八十,長尺,有握,握素。楚扑長如笴,刊本尺。
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于物一笴,既發則荅君而俟。君樂作而后就物。君袒朱襦以射。小臣以巾執矢以授。若飲君,如燕則夾爵。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翿旌獲,白羽與朱羽糅。於郊,則閭中,以旌獲。於竟,則虎中、龍旃。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士鹿中,翿旌以獲。唯君有射于國中,其餘否。
君在,大夫射則肉袒。
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弛弓尚角。右手執簫,左手承弣。尊卑垂帨。若主人拜,則客還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鄉與客并,然後受。(曲禮)<P>器物另见《名物考》。
</P>
发表于 2006-10-27 19: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再慢慢看[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0-27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P>是啊,要想恢复传统, 做些实事比穿着汉服上街逛要强得多!</P><P>笑非先生什么时候准备开始活动?</P>
发表于 2006-10-28 10: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看来还比较复杂
发表于 2006-11-30 2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晕了……写简单点不成么……偶现在脑子还是晕的……
发表于 2006-12-1 11: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的纸币上(忘了哪个了),正面图片里就有投箭的壶。
发表于 2006-12-29 1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P>先顶``````好长``慢慢浏览```这位姐姐我发现你的帖子还真是多啊~~~~~~~~~~~</P>
发表于 2009-8-7 19: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7 10:56 , Processed in 0.2282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