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91|回复: 12

[转帖] 暮雨寒阳: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15: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left><FONT size=3><b></b><b><p></p></b></FONT> </P>
<P  align=left><B><FONT size=3>作者:暮雨寒阳<p></p></FONT></B></P>
<P  align=left><FONT size=3><b>链接:</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ttp://blog.sina.com.cn/u/4646de7a010006ke<p></p></FONT></b></FONT></P>
<P  align=left><b><p><FONT size=3> </FONT></p></b></P>
<P  align=left><FONT size=3><b>题记</b><b>:</b><b>如果你没有耐心把文章看完</b><b>,</b><b>请不要发表言论</b><b>.</b><b>因为你所说的与我所写的完全风马牛不相及。</b><p></p></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b>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迷恋上了过洋节,其中对圣诞节和情人节尤为热衷。作为有着众多民族节日的和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度,对本土节日日益淡漠的同时,却对洋节趋之若鹜,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可悲。只是要不要大张其鼓地引进洋节,欢度洋节,却不是用传统或道德可以制约的问题。</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每年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那些大大小小的缀满了五光十分色饰品的圣诞树就已经摆放在各店铺门口了。而商场里的圣诞老人也早早装扮一新静候顾客的到来,圣诞卡,圣诞帽,圣诞玩偶等各种与圣诞有关的一切在各商家的橱窗更是随处可见。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当代很多中国人对圣诞节的喜爱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春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令所有国人都倍感尴尬的局面呢?</b><p></p></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b>强国经济影响下的文化渗透</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众所周知,每年</b><b>12</b><b>月</b><b>25</b><b>日是基督徒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降生的日子。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宗教纪念节日,原本与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完全扯不上关系。甚至从源头上追溯,圣诞节最初进入中国,还带有明显的文化入侵色彩和人为强制因素。既然如此,为何在大部分国外传教士已然离开中国几十年之后,圣诞风却再度铺天盖地地在神州大地刮起呢?</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了。正如当年开唐盛世时,邻邦小国对强大中国的风俗礼仪竟向模仿是一个道理。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在经济舞台上引领世界潮流的今天,他们的强势对全球文化、科技、语言、风俗等诸多领域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比之经济上的影响更加深远。这种渗透从表象上看没有任何强迫和愚民同化的色彩,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弱势国家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各个精神层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故此,当欧美最新的时尚风潮成为国内大众流行风向标的时候,圣诞节作为西方最大的节日,在中国遍地开花也就不难理解了。</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近日,网络上传出,某些国人建议,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此说法一经提出便引来各方关注,虽然说,这种想法的提出令众多国人很是气愤,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反映出国人崇洋媚外的情结时至今日仍然有增无减。抛开盲目崇洋的心理,单纯从文化角度上考虑,学习西方的文化礼义是否利大于弊呢?</b><p></p></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b>传统节日缺少与时俱进的内容</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从积极方面上来讲,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态度来奋起直追,对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进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反之,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特别是在国力相对悬殊,或本土传统文化与时代脱节,及国人对本国文化缺乏热爱,同时,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时候,我国的土著风俗随时随地都可能面临外来风俗取代的危险就不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了。</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前段时间,某著名大学的教授提出,将孔子的诞生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此呼吁引来一片嘘声。如钱穆先生所云“对本国历史应充满温情与敬意”,倒也无可厚非。然而,要求把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硬性规定为“中国的圣诞日”的倡议显然既不“温情”,也令人全无“敬意”。“圣”字中透出的只是一个“霸”字。</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事实上,无论孔子还是其他诸子百家,无论传统文化,还是传统习俗,其本身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是由于长久以来,没有人为此增添与时俱进的内容,使这些原本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时现世出现了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情形。</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近年来,很多学校的课本里都添加了类似于《道德经》,《三字经》等内容,但这些学说和传统节日一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传推广,但因为在新时代没有被赋予新的含义而依然无法被人们真正的接受。就算勉强维系下去,也只是保留了表面形式,而没有领悟真正的内涵,因而遭到人们冷遇的命运依旧不会得到改善。</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悉闻韩国要注册端午节后,一时间国人的情绪很受震动,韩国人似乎在用行动警告我们,如果再不重视自己的传统,好东西就被外国人给抢走了。不过重视传统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非骨子里,早晚还是会被自己遗忘,被外国人抢走。</b><p></p></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p></p></FONT></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b>圣诞节成为年轻人狂欢情结的宣泄出口</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众所周知,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o(︶︿︶)o 唉澎湃和冲动的情绪,而节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年轻人自我展示和情感宣泄的最好舞台,中国的年轻人自然也不例外。遗憾的是,由于我们传统教育里,一直以中庸之道和低调做人,作为教育青年为人处世的原则。而所谓的狂欢情绪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是不被认可和无法接受的。</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 </b><b>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里,充满现代思想的年轻人,在循规蹈矩的传统节日里找到和他们心灵相契合的内容,可想而知是非常困难了。如今,在春节里取消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让原本就已日益清冷的节日气氛越发显得冷清。而此时,国外节日里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旦出现,恰倒好处的弥补了中国节日平淡单调的不足,所以他们能够强烈地吸引众多年轻人的眼光,而倍受推崇也就不足为奇了。</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狂欢节供年轻人来进行情绪宣泄,而在中国即便到今天也很少见。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还是春节吃团圆饭都远远比不上圣诞节里去教堂祈福和情人节互致爱意更能调动他们的热情。对于年轻人来讲,过什么节本身其实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可以借这个节为他们的狂欢情结找到宣泄的出口。能为他们的自我展示找到更适合的舞台。</b><p></p></FONT></P>
<P  align=left>
<FONT size=3><b>  </b><b> </b><b>今天,我们的很多学者在一味地谴责中国年轻人和商家盲目崇洋,盲目热衷于西方节日,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不能扭转当今的局势后顺而选择了沉默或宽容的接受。只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反省一下,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前因后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代人的成长虽然与他们本身密切相关,但一个时代格局的出现如果全部归结到一代年轻人的身上却实在是有失公允,盲目地打击和盲目地宽容接受一切一样的不明智。</b><p></p></FONT></P>
<P  align=lef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发表于 2006-12-24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作者显然并不了解传统文化, 并不了解传统节日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如果他多关注一下汉服复兴者的节日活动, 就会发现我们其实连所谓的"狂欢节" 也是有的(元宵灯会)
发表于 2006-12-24 18: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能说传统节日曾经是丰富多彩的,现在的确是越过越平淡,这些年来传统节日就在一直做减法,中秋节只剩下月饼,端午节只剩下粽子,元宵节那的确就是"元宵"了.唯一增加的就是电视台里面越来越空洞浮华无聊的综艺o(︶︿︶)o 唉~~~~~~
发表于 2006-12-24 18: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P>所以我们在努力复兴节日啊, 去年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汉服复兴者们都在积极行动啊, 我也一场没拉下. 要是大家都照我们复兴的内容去过节日, 所有人都会发现在传统节日里会找到一切.</P>
发表于 2006-12-24 1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还有,传统节日是由农业社会留下来,很多习俗是适应那个年代的,比如说农历新年这一段,从腊八节算起,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要折腾一个月左右,农耕社会时代,那正是农闲的时候,现在的越来越城市化的时代,就放七天假,补瞌睡都要占一大块,能够这样做吗?传统节日怎么样保留传统又适应现代社会,才是最难的问题.</P>
发表于 2006-12-24 1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道理。
发表于 2006-12-25 1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P><b>  "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狂欢节供年轻人来进行情绪宣泄,而在中国即便到今天也很少见。"——这其实也是一种崇洋性的体现。记得清末民初的传教士来中国,很惊讶的发现中国尽管有很多穷困之人,却很少如外国人,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此中国人乐天之命的传统文化之功力。</b></P><P><b>   中国向没有酒神传统,也没有大悲的传统。少走极端,此中国文化之高妙处。而强行和世界接轨,和西方接轨,迎合年青人心理,弄一个本不是传统文化所有的狂欢节出来,岂不过乎?</b></P><P><b>   而且当今的狂欢节还少吗?在杭州,似乎每年就有一次。年青人自己爱狂欢,且由他们去,可不需要再弄个这样的节日去专门迎合、助长这样的倾向。</b></P>
发表于 2006-12-25 1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传统节日越来越冷落。很重要一点是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空虚化。只剩下点吃喝了。如今温饱问题,早不是一般过节人追寻的东西了。</P><P>西方的圣诞节有牧师,有教堂,有很多相关的文化,宗教仪式,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这是传统节日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当节日的时候——————节日本就是一个从日常中凸显出来的日子,本身是以其非寻常性,甚至是神圣性而让大家从平庸的生活中跳出来,体会一种别样的崇高感觉,或者温情。</P>
发表于 2006-12-25 13: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信洋教~~~所以,不过洋节~~~</P>
发表于 2006-12-25 14: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论是不是中国人 只要是基督教徒的话过圣诞也无可厚非   关键是 你丫要是不信基督  你还跟着凑热闹 那就太搞笑了! </P><P>包容是一回事  无知是另一回事!</P>
发表于 2006-12-25 15: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觉得,圣诞=打折</P><P>而传统节日呢,基本上就是吃饭喝酒!</P><P>起码在我家乡这边就是这样!</P>
发表于 2007-2-3 2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为什么?</P><P>就是图个新鲜,瞎胡闹,和宗教信仰无关</P>
发表于 2007-2-4 0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洋节啊~~~呵呵,商家图个赚钱,年轻人图个玩耍,持家的图个酬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18 22:17 , Processed in 0.0733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