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35|回复: 29

关于于丹二三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15: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对于于丹现象,分析比我透彻,比我全面的人太多了。我自认还不到人家的水平,所以一些关于她讲论语的对对错错我就不谈了,我想说的是,透过这个现象,看她这个人的本质。</P>
<P>     我第一次看见于丹在讲坛上谈论语的时候,印象是这个人太有才了,太有学问了,这样口若悬河,满腹锦绣。后来觉得不对了,我承认有的人的确话多,但是作为有德长者,为人师表的,没有她这么话多的;我承认有人说话浪漫,但是真正有学识的人,不会用诗一样的语言说自己的每一句话;我承认个人研究学问心得会不同,但是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把论语当成当代恶俗的成功学来解读;我承认有的女人优雅到注意每一个细节,但是没有人像他一样优雅到演戏(也许这一条有人说我太过主观话,但是我要说我见过很多并不美的女子很迷人,但是我第一次见到于丹的时候,我还没有反感她,但是我就已经觉得她难看而做作,人第一直觉很准,至少她的优雅还没到家,否则怎会令人感到:看到她的姿态是尴尬的?说到这里我在猜想她的爱人,如果不是和于丹是一类人的话,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多么艰难的事啊!呵呵)</P>
<P>     其实于丹刚红的时候,虽然我不喜欢她,但是我总觉得她还行,至少她在为我们的国学努力,毕竟人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后来我忍不了了,我觉得她是这个浮躁年代的必然产物,就像某些朝代的御用文人一样。现在没有了帝王,老百姓的观念变得重要了,但是并不证明老百姓的观念都对。我们的学者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但是也有责任引导百姓从错误和茫然中走出来。而于丹的迅速高热,只是她迎合了百姓现在的某些浮躁与附庸风雅的心态,现在的百姓是于丹的君王(这个态度我不批判,这是每一个现代学者应有的态度),,但是于丹不是一个有铮铮铁骨的臣子,她只是一个言行狐媚的佞臣而已,她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引导人民走向一个错误的或者是浮躁的方向,这就使我忍受不了的原因。</P>
<P>     国学需要重兴,但是如果是靠于丹之流?我觉得我宁肯等待一个世纪再复兴我们的国学,因为于丹之流只是在国学重兴的表面做文章,骨子里她是在诋毁和蛀食我们的国学,用我们的国学做她名誉的外衣。实际上国学到底对我们的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于丹并没有考虑!!!!</P>
发表于 2007-4-18 17: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P>本人素爱孔庄,但于论语并未研习,虽有一册庄子在手,多年来仍未能读完。初闻于丹讲心得时,非常庆幸自己有学习的机会。但只听了一两回,甚无意趣。不得不承认,于丹讲课台风很好,语言流畅,情韵并美,实在是个优秀的讲说者,只是于她讲述中吾未有获益之感。她总是要把那些东西带到现实中,虽则圣贤的话不是为听而是要践行的,但是没必要一定要把形而上的道运用到形而下的生活中。</P>
<P>虽然不喜欢听她的心得,但却爱她的说话,看了那期柴静访于丹并由易中天作陪的栏目。三人你言我语,充满了睿智与机趣。我眼中的于丹是真诚的。只是,所谓心得,是于丹的心得罢了,那是她所理解的论语和庄子。对这两个人两本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无须也不可能强求一致。于丹是开坛说法了,但是观众有自己的选择权,你可以赞同她,也可以不屑一顾,不存在谁就是对谁就是错的问题。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应该能接受多种思想和观点并存,何况于丹只是说了自己的感受罢了,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社会上那么多人来围剿她。难道一个于丹便能“误导了大众,蛀食了国学,诋毁了圣人”?持此论者,也未免太高看于丹了,大众不会如此无知,国学也不会脆弱到一触即溃。</P>
<P>近来于丹的书在我们这小地方也很抢手,据说我们的市长大人看了此书后慨然叹道:受益匪浅!我很奇怪,怎的我听了没感觉,人家却有恁大触动。细想之下,却也明白,市长大人奔忙于公务民情,周旋于公山文海,怕是早已泯失了真我。不似我等小民得以悠游自在,随心所欲。日前看一杂文,说一初中生听了于丹的心得,引起了对论语的兴趣,其母便给她买了许多关于论语的著述。那孩子看了段时间,就觉得于丹的书太浅,还是南怀谨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好。</P>
<P>当年新文化的闯将们摧枯拉朽,一阵乱棒下玉石俱焚,从此,儒道诸家的文化精神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除非宿儒之家很少能接触到国学。吾每听人自称几岁学论语等言,难掩欣羡之情。吾生不幸,近年才得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并发愿读完四书五经廿四史,我想大多人是同我一样热衷于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许许多人或许还并未意识到文化的流失对汉民族来说是如何一种悲哀。于丹或许不是玉,但起码她是块引玉之砖,她让许多人又看到了论语和庄子,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就象刘心武说的那样:他只是希望通过他揭秘红楼,引起人们重楼红楼罢了,能帮到这一点,也算小小的贡献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8 17:58:4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28 13: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什么呢,不懂
发表于 2007-5-28 14: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怎么,在当下如此一个烦躁的年代,于丹能让大家重新关注起的国学,这点是不应否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8 14:33: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28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没看过她的节目 只是凭感觉认为属于传统文化普及人士吧 不管咋样 让大家重新去关注了 这也算一种帮助吧</P><P>能火 也证明传统文化的市场很大  </P>
发表于 2007-6-4 1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是块砖,绝对不要把她当成玉。这块砖的好处是,她终于被抛出来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别再冲着那块砖瞪眼吐口水或者供起来。赶快找玉去!
发表于 2007-6-4 22: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P>于丹被戏称“国学超女”,初看可笑坏了我,不过确实合适这称呼。</P><P>同意空格兄的看法,别强求一块砖有玉的价值,但还是希望可以期待它有引玉的能力。</P>
发表于 2007-6-7 2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于丹是块砖,连百家讲坛这个节目也是块砖.这个节目就是要人们对国学产生兴趣,回归本真.引得大众爱国学这块玉出来.
发表于 2007-6-8 1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当大家还沉浸在认为国学是老古董的时候,那么她就是一块敲门砖了,无论结果如何,反正把大家的眼光是拉到这块上来了,像百家讲坛以前都快做不下去了,可不是就出所谓的文化“超男,超女,大家才把目光注意到这来的吗”对于国学深奥且隽永的滋味应是慢慢品位,也许对与我们这些常年泡在天汉的网友来说可能没太大冲击,可要是对于刚接触这些的人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把心放宽就好,我自有我境界不是很超然的吗?不用太较真了,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慢慢研究吧
发表于 2007-6-11 0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P>正如曲高和寡,音粗而和众 </P><P>一开始就"上者可以语,下者不可会",那就完了.不以鄙陋之初道,何达奥妙之极境!</P>
发表于 2007-6-16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芙蓉倾国)正如曲高和寡,音粗而和众 一开始就...

也许我国学水平远不如楼主吧,我听于丹的东西,觉得还可以呀!
发表于 2007-6-22 2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她做的就是个普及工作,教小学一年纪语文的不等于只知道B,P,M,F吧~~~~</P>
发表于 2007-6-24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同意楼上吴丝的意见.</P>
发表于 2007-7-8 01: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觉得楼主有些过于苛求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P><P>国学断绝360年,如非百家讲坛,国人又有几人知道?</P><P>或许你对,或许他对,你可以宣传自己的学说,也可以驳斥他的学说,,又何必去诋毁他人的人品!!</P>
发表于 2007-8-1 1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她在汉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先抛这样一个砖,先让芸芸众生骚动骚动,何尝不可呢?</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真玉还在后头呢!</FONT></P>[em04]
发表于 2007-8-5 17: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能引起大家關注也是一種貢獻了
发表于 2007-8-5 1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所以成名,根本原因是社会产生了对传统的需求
发表于 2007-8-29 22: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断绝360年?可笑,不这样认为,国学的衰微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发表于 2009-7-21 1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只是致力于国学的普及工作。任何一种文化或是一个领域都需要有人普及,否则即使发展得再完善也只不过是束之高阁的观赏品,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这无疑是一种悲哀。通俗化不应该在学术界推广,但不可否认它也是普及的有利手段。
发表于 2009-7-27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挺喜欢她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喜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4 13:01 , Processed in 0.0842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