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19|回复: 15

[國醫膳食之道] 小知识——中医的别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9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名字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名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名字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9 19:05: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0 0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說是“中醫的別稱”不很確切。
发表于 2005-5-20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关于董奉还有后话哦,说是每年那些杏树接了杏子,他和他的徒弟就摘了拿去卖了买米,周济周围的穷人呢^_^</P>
发表于 2005-5-25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梅莊莊主</I>在2005-5-20 2:21:38的o(︶︿︶)o 唉:</B>
說是“中醫的別稱”不很確切。</DIV>

可否详谈?
发表于 2005-5-25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意思是大體沒錯的,就是語言邏輯的問題。比如第一個,說中醫的別稱是“岐黃之術”比較通。</P>
发表于 2005-6-7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悬壶济世</P>
发表于 2005-6-7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知识——中医的别称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邱少华</I>在2005-6-7 0:34:34的o(︶︿︶)o 唉:</B>

<P>悬壶济世</P></DIV>
<P>這個是行醫的意思。
<P>“壺中天地”比較好?</P>
发表于 2005-8-5 1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管无何称位;人吃五谷就会生病,生老病死也是因果循环!</P><P>但是作为医者都要有颗父母心,才无愧于白衣天时的尊称!</P><P>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才会让人们爱戴!</P>
发表于 2005-8-8 17: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啊,好啊,好啊。。</P><P>刚考上大学,</P><P>我马上就要步入中医的行列了。。。</P><P>我好喜欢中华医药!!</P><P>以后各位前辈要多多照顾啊!!!!</P><P>ps:咱论坛里都有谁是学中医的啊?就知道庄主一个。</P>
发表于 2006-2-5 0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解释的比较详细!!!
发表于 2006-4-10 0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医:中庸之医!</P>
<P>俗家以为中医为“中国之医术”,那就小瞧中医了吧。中医讲的是阴阳五行的调顺,调顺的结果就是“中”!</P>
<P>“白衣天使”这个称谓,似乎不太适合中医,释道印象中的中医,多是一席青布长衫,(天汉的专业名词是不是  深衣啊?)或者ms黄药师这样的打扮。再说“天使”这个称谓似乎在中医典籍当中没有出现,要不,用天师吧?但那样就太………………</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0 8:38: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7 2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乌鸦</I>在2005-8-8 17:37:13的o(︶︿︶)o 唉:</B>
<P>好啊,好啊,好啊。。</P>
<P>刚考上大学,</P>
<P>我马上就要步入中医的行列了。。。</P>
<P>我好喜欢中华医药!!</P>
<P>以后各位前辈要多多照顾啊!!!!</P>
<P>ps:咱论坛里都有谁是学中医的啊?就知道庄主一个。</P></DIV>
<P>
<P>幼稚!!只有单纯的热情是很危险的,要先学会坚强。因为中医之路太崎岖了,“必先坚其志,而后修其术”</P>
<P>中医自古难做 原来只是地位低 现在不但如此,还辛苦+被误解+被歧视 </P>
<P>如果没有卡司量表120以上(偶153,庄主可能在此上下)的心理承受力和自乘大任的自豪感——别太乐观</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7 23:25: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22 15: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差不多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家里人强烈阻止学针灸```````````````````````````</P><P>最后还是踏上医这方面的路子````````</P>
发表于 2006-10-15 1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庄主、阿龙、清明、从风及各位,大家觉得我们现在的医学生誓言怎么样?中国古代好像没有从医誓言类的东西,但是医德方面如从风帖有许多故事,是不是有必要起草一个更好的医学生誓言?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22: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碩人其頎</I>在2006-10-15 12:57:26的o(︶︿︶)o 唉:</B>
庄主、阿龙、清明、从风及各位,大家觉得我们现在的医学生誓言怎么样?中国古代好像没有从医誓言类的东西,但是医德方面如从风帖有许多故事,是不是有必要起草一个更好的医学生誓言?</DIV>
<P>
<P>这个,中国好像没有普遍的盟誓习惯,一般到非常关键的时刻才有誓言之类吧,比如《尚书》里的《牧誓》。对于一般从业者,似乎认为敬业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过,每一行业应该有行规,大多不成文。</P>
<P>对于当今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医学,起草一个有中医观念的誓言也有必要——不过我认为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就很好了。</P>
发表于 2006-10-17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从风。顺便帖上《大医精诚》:</P><P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U><FONT face=黑体 size=5>大医精诚</FONT>
</U><FONT face=宋体>(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p></p></FONT></P><FONT face=宋体><P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FONT></P><P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FONT></P><P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FONT size=3>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p></p></FONT></P><P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衒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FONT></P><P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size=3>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FONT></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18 15:40 , Processed in 0.0771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