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4|回复: 2

经史相为表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6 18: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贽曰:史而不经,则为秽史,何以垂戒鉴乎?经而不史,则为说白话矣,何以彰事实乎?

     李贽说:史书里若不能体现经书的常道,那就是糟糕的史书,怎能用来警醒世人作为借鉴呢?经书若不借助史料阐发,那不过是单纯表达一些理论罢了,怎能用来表达行事是否合乎常道呢?

     这段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经史相为表里》一文,其中对经史关系的看法不只是李贽自己的感悟,也代表了明代中后期王学影响下“事道统一不二”的普遍观念,即我们做的事情和所秉持的道理是相为表里不可分割的。那个时代论述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论点互有不同,而王学的看法最具代表性。宋儒有“经以载道,史以载事”的论点,经书承载常道,史书承载具体事情,大致道出了经史各自的特点,却并未指出二者之关系。对人生社会之常道与具体实践关系的探索热情,只有在人性解放、思想勃发时期才会点燃,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思考传统与时代的关系,谋求传统思想下新生活态度的建立。

     当今中国人面临的境况与那时有些类似,都在谋求构建一种新的传统形态和生活意趣,但我们又不如那时幸运,一则现在没有几个人认真读过经书史书,二则面临西方文明扩张的强大压力。社会道德沦丧,国家高度专制,人文环境如此荒芜,曾经的君子之国失道已久。我们要为传统复兴奔波,不是纯粹追慕往时的荣耀,而是认为传统含有长治久安的大道,自己的文明具有普世价值,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一个愿意做华夏的国度。其实西方文明已到强弩之末,经济的繁荣未能带来福音,上帝的国土上信仰也在塌陷,它不足以救赎世人,这就需要以华夏文明的养分浸润大众的心灵,重构郁郁人文的世界。

     我们常在谈论华夏复兴,却未必意识到这个议题的宏大和深度,复兴者自己未曾有过对华夏的体悟,又如何去提倡,更难说如何重建了。所以,现阶段最需要好学的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而后再笃行之,读经要读出做事的依据,做事要做的合乎读经的体悟,这才产生了阅读经典的态度问题。

     李贽的观点不但道出了经史关系,也指出了编史优劣的标准:史而不经,则为秽史。写史书不能体现人生与社会的常道,不能以史为鉴,垂戒世人,偏要把古代描述的非常黑暗,以反衬自己多么光明,只能说明掌握教科书编写权的执政利益团伙在捂着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汉儒重通经致用,史学也有经世的气度,可作为今人学习的楷模。史观,是看待历史的根本态度,是常道,是史中之经,没有端正的史观,就会被细致末梢的历史事件蒙蔽,影响对传统的信心和取舍态度,这正是华夏复兴者的急须校正的地方。

     敝人见过好些提起复兴传统兴致勃发,谈到关键地方又反传统的人,他们表面上呼吁传统,内里却推崇西方民*主*的一套,认为经史诸子那些典籍是几千年前的旧物,是腐朽专制的,早已没有了价值。这正是在当今学校教育下误以经书为史料,以灰暗心态揣测历史的典型,所谓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如此看待典籍,当然不会近道,那又去复兴什么传统?如今我们谈复兴,绝对不是只要提倡几种技艺,视为传统为赏玩之物,而是找寻圣贤留下的常道,作为新传统的根本,开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新华夏。学校中的理论教育照搬西方,多为纯粹的理论说教,即便有附加案例,也基本是为了当作论据,远不如以事明义的传统理论教育笃实。这又进一步误导了刚刚接触经书的学习者,他们看到经书里到处是历史事件,就肤浅的认为经书中不可能存在什么常道,却不明白经史互为表里、事道统一不二才是最佳的结合方式。

     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即孔子认为讲一些纯粹的理论,不如体现在实际的历史事件中更深切、更著名。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都是秉持这个原则进行的,故六经者,道之所寓也。

     明儒丰坊便对此解释说:空言美听,而非践履之实用,行事有迹,而可以端趋舍之涂。诚哉斯言!希望为学者能够破除世俗的偏见,端正对经典的认识,或许这样才能打开传统融入生活的便门吧。


                                                            齐鲁风,撰于己丑年二月二十日凌晨
发表于 2009-3-28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史相为表里不是历史学家的话,诸位可要看好了啊,呵呵
发表于 2009-9-15 1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em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3 23:09 , Processed in 0.0637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