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蒹葭从风

[漢禮計劃文案] 看看你是谁的后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2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姓氏源流

  步姓的起源有一:
  1 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

  二 迁徙分布
  步姓望族居平阳(在今天的山西临汾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姓氏考略》与《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步氏望出平阳,三国魏正始八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堂号:
  1 “临湘堂”和“宽宏堂”:三国的时候,东吴步涉性格宽宏大量。开始得时候隐居于江东,种瓜自给自足,昼夜读书,勤于钻研,博研艺道,无不精通。孙权知道后拜他为讨虏将军,后又召为主记,
迁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为骠骑大将军。他前后推荐的人才,提拔埋没的人才,解救受患难的人才很多。当了丞相以后,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和平常的书生一样。西陵20年,大
家都折服于他的威兴。内外都很尊重他。

  四 历史名人
  1 步熊: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
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

  2 步骛: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夜里就看书钻研。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
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
发表于 2006-5-20 22: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电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常州名人家谱展览上,记者见到了不少初次与观众见面的珍稀家谱。

  一套是修于民国时期的《步氏宗谱》。步氏本来就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而这套家谱更加稀有,《中国家谱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都未见注录。据收藏者介绍,一般家谱往往印20多套,而《步氏家谱》当时只印了5套,现流传于世的1套半都由其收藏,价值已相当高。

  《苏东坡家谱》也同样珍贵。这种版本的苏氏宗谱在民国时只印了4套,现在世上只剩这一套孤本。记者看见,家谱中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的名字都记载在列,此外还绘有苏东坡的画像。

  还有一套状元家谱《杨氏族谱》,共24本,里面录有杨廷鉴的名字,杨是明朝常州出的唯一的状元,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状元,他于1643年金榜夺魁。

  这些家谱的收藏者都是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他十多年省吃俭用,已收集了100多套、上千册家谱,比常州图书馆馆藏的还多,常州大部分名人家谱在他那里都能找到。“家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其中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地方史资料,可以补正史之缺。”朱炳国认为。据他介绍,在晚清至民国的百余年中,常州地区一度成为家谱的制作中心,目前遗存下来的最常见的是宣纸线装木活字印本,由于当时印数不多,加上天灾人祸,幸存至今的很少,朱炳国基本上都是从拣破烂处或废品回收站买来的。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朱炳国前不久还发起成立了常州首家谱牒文化研究会,以系统研究常州姓氏传承,开发其史料价值。(任松筠)(新华日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22:12: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6 14: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知道俺骆姓的来源了.
发表于 2007-8-20 1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P>人家是姬姓后代</P><P>哈哈</P><P>老祖宗是姬昌,姬发..............</P><P>大大的有名啊</P>[em02][em02]
发表于 2007-8-25 20: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姓张....是来源于姬</P>
发表于 2007-9-12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P>苗</P><P>颛顼</P>
发表于 2007-12-1 0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以为只有“何”姓,是由“姬”转“韩”,后有“何”。原来那么多姓氏来自“姬”。
发表于 2007-12-1 0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P>那可糟了!那么其他缘于神农氏的后代怎么办?我所知道的只有黄帝的祭祀。要有祭神农等等吗?</P>
发表于 2007-12-12 17: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姓申乃是炎帝后代</P>
不知该叫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4 12: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2-5 14: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谢,乃是神农氏的后裔。我想请教一下大家——姜子牙是不是我的祖宗?
发表于 2009-7-20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的姓最早来源于尧,呵呵~~神奇
发表于 2009-7-21 2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以前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呢···
      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发表于 2009-7-25 14: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的帖子

同姓。。。。。。。。。。。仁兄还是贤弟?
发表于 2009-7-30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姓居然是一个始祖姓,真自豪啊!!!!!!!
发表于 2009-7-31 1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的准么..为什么“姬”姓可以变来那么多啊
发表于 2009-8-1 1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伯益的后代      百度上对伯益的介绍
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
  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世本》、《汉书》称化益、伯益。“少昊之后伯益也”《国语。郑语》。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
  我国最早的唯一记述东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经》据传是伯益所作。西汉刘歆《山海经表》:“ 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8226;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
  日照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台山主峰海拔258米,面临大海,环绕在群山之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下河流交错,稻田纵横。天台山上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
  天台山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曾经吸引无数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驻足。天台山主峰南侧留有姜太公避纣时的太公台和太公崖。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三次到天台山祭祖求仙,并将汤谷南侧的山谷赐名为望仙涧。大荒居士应东海居士之邀前来天台山汤谷做客,酒后雅兴大发,曾挥毫写下上联:“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上联,东海居士随声和之写出下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
  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泽,管理上下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由于他在长期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语言和习性,鸟兽多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绩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作为东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伯益是龙山文化后期一个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的历史性人物。据史料记载,大禹有意禅位于伯益,但因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而未能实现,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史记夏本纪》:“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策一》:“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晋书束哲传》 引《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
  伯益是赵姓,秦姓,徐姓,马姓,梁姓、黄姓等姓始祖。
发表于 2009-8-2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失……
发表于 2009-8-4 21: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酷了,姓氏尽有这么多的知识,佩服!!!!!!!!!!
发表于 2009-8-6 21: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啊
黄帝的后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28 23:05 , Processed in 0.2038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