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02|回复: 3

浅谈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18: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艰难的发展现状
      六年多来,汉服运动之所以在民众中认同度的发展比较缓慢,原因是比较复杂和深层面的,我认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文化原因:传统文化为体,汉服为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对于今天多数国人而言,不晓经史、不通礼乐又怎能理解华夏之道,衣冠之用?何况汉服复兴所倡导的很多思想和现行教育体制有很多矛盾,例如对礼教的批判等。这類教育致使很多国人误认为汉服是封建等级和落后文化的产物,应该淘汰而不是复兴。
      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和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也使很多国人对自己包括服饰在内的的很多传统散失了信心,例如认为汉服“落后”、“不方便”、“臃肿不显身材”等等。而作为汉服审美的必备要素之一点,欣赏汉服是需要有汉服的文化背景的。蒋庆先生曾言到:“大陆国學运动基本属于个人行为和小团体行为”。汉服运动又何尝不是如此?汉服和传统文化复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人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指望靠几个网络松散小团体搞几次小活动就能彻底改变残酷的现状,无疑是不现实的。

(2)民族原因:由于教育的原因,汉族无疑是当今“民族”意识最为薄弱的群体了,在很多人看来“汉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是个奇怪的问题。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或者即便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还是坚持认为“这不重要”。因为五四以來,大多数国人已经习惯了放弃自己的传统,也不在乎自己是否保留有传统和民族性。在多数国人看来,花几千块买个LV的包包远比花几百块买件汉服有现实意义得多,何况汉服即使买了也很少有机会穿。

(3)历史原因:今天的历史教育提倡“大一统”观念,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融合论,在这种论调下,历史上汉服“突然死亡”的“剃发易服”事件被教科书轻描淡写的掩盖了,或者是被严重忽略了。于是,多数国人潜意识均认为“中国古代服饰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不存在复兴与否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清朝服饰是明朝服饰演变的结果”,而现在的“唐装”、“旗袍”又是清朝服饰演变的,是“地道”的传统服饰……在这种论调下,汉服的复兴自然是“可笑的,愚蠢的复古行为”。
    因此,许多圈内人士意识到:汉服的复兴必须立足于对剃发易服历史事件的正确结论。

(4)其它原因:汉服复兴运动发起于网络,在现实中又一网络组. 织松散小团体为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都属于“小而散”的点,势单力薄,基本无力组. 织成规模的大型宣传活动,也无力打广告或邀请媒体集中宣传。各团体组. 织能力也很欠缺,网友素质层次不齐,活动水准不高,还经常闹一些小矛盾,结果导致本来就小而散的汉服群更加松散和混乱,形不成合力。

突破瓶颈的建议
一、修身养性,清净无为
      汉服复兴参与者主要分为几种类型,有民族主义者,有传统文化爱好者,还有只是喜欢汉服本身的。大家文化层次不同,出发点不一样,对汉服复兴的理解层面也不一样。例如民族主义者认为穿汉服是“兴汉”或者证明自己是“华夏子孙”的一种方式;传统文化爱好者视汉服为国学的一种延伸,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而只喜欢汉服本身的朋友则认为衣服只是衣服,不必要搀杂太多情感或象征意味在里面。
      其实这些认识都比较偏颇,如同盲人摸象。汉服和华夏文化、民族属性、审美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没有民族取向的传统文化是没有归属感的,没有文化的民族主义是盲目的,没有文化做基础的审美则是苍白的。汉服复兴圈子不大,却有着大量的门派之争,从发展路线上有文化派、民族派;从学术上有宗周派,承明派;从汉服制作上有考据派、改良派;此外还有“空谈派”“实干派”;“产业派”“学术派”等等……所有参与汉服复兴的朋友或网友们每天在网上或现实中论道、打口水战,倒也逐渐辩清楚了一些问题,推动了学术、活动和产业的发展。但也有着更多依然争执不清的问题继续给了各自发挥的题材。
      这些争论或许表面上看是“不团结”“缺乏互相的信任”的表现,但从整体来看,我更愿意将之理解为“需求不同”“角度不同”“分工不同”。大家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都可以为汉服和传统文化复兴尽一份力。即使是争吵也未必都是坏事,理不辩不明嘛。但有一点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不可不懂装懂、抬杆;不可做意气之争,无谓之争。相信有修养的同袍都能学会把握这个尺度。
参加汉服活动四年以来我所在的汉服群曾经在07年分裂过一次,我们走的是文化路线(一开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文化”的意义),另一方走的则是是民族主义(同样也是比较肤浅的理解了民族精神)。但在几年以后的今天,虽然双方很多分歧依旧,但随着各自文化水平的提高,却有着殊途同归的迹象。可见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偏见缘于不知嘛。

二、化民成俗,晓之以礼
      现在的确有一些汉服活动缺乏与现实结合的基础。例如席地而坐(跪坐)之俗废弃已久,今天的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是“男儿膝下有黄金”,虽然圈内很多分析认为席地之俗有诸多好处(例如贴近自然,平等恭敬等),但在受西式生活方式和观念冲击强烈的现代,要重新恢复席坐及以席坐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观念谈何容易?即使是在日本,受同样原因的冲击,席地之俗也正在逐渐消失。类似的还有上巳节和佩兰祓禊等已经成为历史的民俗(注:佩兰祓禊源于上古巫教信仰,在唐以后随着祭祀观念的儒化和礼化,及民间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后来的清明节祭祀春游习俗可较好取代——参看《郊庙之外》论隋唐国家祭祀)。由于没有民间的生活基础,这些习惯和民俗自然难以得到普通民众的共鸣。
与礼仪或深层的文化如观念不同,民俗是建立在民间日常生活行为基础上形成的风俗习惯,脱离了生活是很难生存的。汉服虽然也断代了,但却有着比民俗更高层面的精神意义,如“礼”的层面(“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西方,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习俗行为的准则”——钱穆;“礼的概念如此之广,比之今天的文化概念有过之无不及”——钱玄)。也比消失的民俗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例如汉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汉服活动在现代国人中认同度不够的更深层面原因在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针对以上观点,我的建议是:汉服复兴的基础是华夏的信仰和价值观,核心在礼不在俗。礼仪复兴的重点如五礼(冠、婚、丧祭、朝骋、乡射)属于关系根本的道,还是应该尽量坚持,席坐和拜礼也应主要保留在这些部分。而民俗方面却不必什么都去“复兴”,应适时和尊重古人的选择,选取一些更有价值的部分复兴。例如把重点放在民众认知度很高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上宣传汉服,发掘一些依然活着的民俗,如:(穿汉服)拜年、游园、逛庙会、踏青、赏月等现实意义更高,也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

三、顺天应时,君子有所为
      关于汉服复兴的意义,圈内的朋友已经说得太多,如:寻根意识:寻找属于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符号;汉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理应一定程度恢复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国需要发展,民族需要找回自信,传统文化需要回归;衣冠文明、服饰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特质之一等等。
我理解的汉服复兴:时也,势也!正因为国人对传统断代的反思引发了大陆80年代以来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民俗热;正因为现在汉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引发了汉服复兴的号召;正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民众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和文化修养,关注包括汉服文化、民族根源等等除普通物质以外的精神层面。虽然多元化的社会公众对这些现象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民间需求产生的行为,有其必然性。但也要客观的看到:这些需求或行为目前也仅仅只是少部份觉悟高国人的需求。短时间内,除非大环境有所改变,否则很难指望通过一纸行政命令让所有中国人都穿上汉服,学习传统文化。
      此外,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让更多国人去了解汉服,学习华夏文化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如前所述)。退一步说:即使汉服复兴只是一家之言,也完全可以在多元化的百家中立足!即使汉服不再是生活中的主流服饰,也可以成为传统服饰中的一种,成为华夏文化的载体和符号之一!

四、立足现实,谋划长远,
      前面说过,汉服复兴的基础是华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汉服复兴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回归这些价值体系。对此,有同袍很好的总结了四句话概述汉服复兴的目的和步骤:“找回华夏的价值”,“重拾华夏的信仰”,“传承华夏的文明”,“再造华夏的辉煌”。要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先在学术上思想上做好铺垫,也要在实践上、宣传上打好基础:

一、理论和实践并重,尊重学术,尊重人才。例如每年可以设立一个评定,设立汉服学术奖,活动奖,年度风云人物奖,特殊贡献奖,最佳新人奖等各种奖项。奖品不在多,重在鼓励和参与,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以点带动面,做得好的团体和个人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动其它的团体和个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汉服复兴圈子整体层面的提高。例如可以定期召开各地汉服群代表交流会(不能实到可以召开网络会议)。

二、汉服复兴靠的是实干,靠的是立足现代社会。汉服是中原民族长期农耕慢节奏生活形成的服饰体系,代表了汉族的审美和价值体系、观念。在今天,穿汉服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代的生活方式,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中汉服不可能取代运动服、工作服、迷彩服、泳装等专用现代服饰,在多元化社会中各群体民众价值取向不同,短时间内国际社会的西方强势文化观念也难以逆转,西服和西礼、时装概念等也难以被汉服和华夏文化观念所重新取代。因此,复兴汉服必须分阶段,有选择的传承;从长远打算,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蒙时期(即现阶段)。现代西方工业和信息文明处于强势的阶段,避免与其正面交锋,有选择的体现汉服的价值,突出自身特色。简单说即不强求所有普通人穿汉服上班、上学、逛大街(觉悟高有承受力的除外),不寄希望于中国代表穿汉服去参加联合国大会。在现阶段,穿汉服去酒店被服务生当作奇装异服而禁止入内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够让汉服实现复兴,了解汉服、支持汉服的民众所占比例还非常小。“有选择的体现汉服的价值”就是在以上背景环境下选择传统文化活动、民俗活动、传统节日、传统文艺表演、对外宣传、交流活动等场合穿着符合传统礼仪要求的汉服(例如不穿仕女装祭祀、不穿深衣做运动),寻找各种机会表现中国文化和华夏民族自身特色。此外,传统(考据)汉服、改良(发展)汉服和汉服元素时装可以同时并存,各自站稳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价值优势,吸引不同文化层面和价值取向群体,摸索各种新方法进行汉服宣传工作的突破。

第二阶段:扩大时期(不远的将来)。在汉服和华夏文化价值观念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后(既汉服实现初步复兴,汉服较少再被当作奇装异服),可以更多倡导国人在公众场合穿着汉服,适时建议国家使用汉服作为运动员代表服饰、三军仪仗队服饰、司仪人员服饰,甚至为社会名人、领导等制作专用汉服(类似日本、韩国传统服饰的地位)。推动汉服在一些社交场合逐渐取代西服成为更正式的礼服(类似阿[和]拉[和]伯长袍的地位)。制订正式的汉服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汉服形制的规范化,用料和制作的质量,逐步淘汰业余裁缝及不符合国家标准、制作粗糙的汉服。

第三阶段:强势时期(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汉服已经成为中国人主要的必备服饰之一,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汉服和华夏文化实现中级阶段复兴。这时候,中国人可以尝试发展现代体系的汉服,即不是简单的复原古代某制服饰,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真正适应将来那个时代的“现代制”汉服体系(即有学者所言“创造性转化”)。以国家和民间的力量同时推动汉服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东方审美、哲学、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甚至政治观念等向西方世界和第三世界进行广泛传播融入,让中华民族不仅真正能够从核心,从根本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是更强势,更有力的屹立。

三、汉服和传统文化复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经过汉服国服和奥运礼服建议提案失败以后,我们应更清醒的意识到指望靠少数人的成功改变汉服复兴的大局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只有从身边宣传做起,从长远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复兴汉服。
我建议每位参与者做好以下几点:
1、     需要从信仰上教育汉服同袍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汉服网友和汉服群素质;
2、     建立制度规范运转良好的正规汉服社团,从长远化和社会化打算建立汉服文化社团;
3、     不断寻找和尝试新的宣传和经营模式,创新才有可能突破;
4、     寻找当地教育机构和其它文化团体进行合作,多找朋友才能多有机会;
5、     组. 织者要不断加强修行和自我学习,你们是汉服复兴的经英和核心;
6、     不断推进汉服复兴理论和考据学研究、礼俗研究,为理论上和学术上复兴汉服打好基础;
7、     寻找机会尝试汉服和传统文化复兴实业化,从经济角度寻求突破。例如开店、办学、半礼仪公司等;
8、     不断提高汉服活动的正规性、严谨性、文化性,树立汉服社团的正面形象;
9、     不断提高汉服活动的层次、品位,想法设法吸引高端精英群体。汉服文化曾是士大夫文化,重礼的古代精英门一直是古代华夏衣冠道统的主要传承者。今天汉服要复兴也离不开社会精英群体;
10、     汉服是君子之衣,希望诸君恪守君子之道,不给汉服和华夏文化摸黑。


                                                      
                                                                                                                            執競
                                                                                                                        已丑年冬至

(备注:此文原载于百度汉服吧)
发表于 2010-9-16 14: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執競所说
发表于 2021-2-19 04: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晃十一年过去了...
发表于 2021-3-22 1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活跃的人太少了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4-20 02:30 , Processed in 0.0641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