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4|回复: 3

关于端午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8 11: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云斋 于 2013-6-18 11:38 编辑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一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推]……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最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传说是张天师祛除五毒的日子。清代《奉勅除妖祛邪应节》(总本)就写有张天师除五毒的故事。端阳节,张天师蒙天帝令下界剪除五毒。幻化成红粉佳人的五毒精和医生宋忠、道士张捣鬼相斗。医生和道士不敌五毒精。天师奉请菖蒲使者、艾叶仙翁、雄黄山神、朱砂大将、灵符星官降妖,又请来雷公电母,终将五毒击毙,使人间不受五毒侵害。

      从谷雨至端午相隔一个多月,时值初夏,病菌和各种虫类,都到了十分活跃的季节,“五毒”也渐趋猖獗。“五毒”,一般认为是蝎子、蜈蚣、蛇、蟾蜍和壁虎。在古代,往往通过各种工艺品来驱除“五毒”,像清代白玉五毒纸镇,认为是借助“虎”气压邪、镇五毒,各式虫物油光锃亮,让人望而生畏,把玩在手中自有天师除邪之感,无惧无畏。


  这种白玉纸镇一般是文人和士大夫把玩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则更多地使用花钱佩戴在身上。像一枚“驱五毒花钱” 上,有穿着袍服长靴,戴着纱帽的钟馗,手里拿着一只笏板,朝天而拜,上边有一只蝙蝠,下边有一个小鬼,赤膊裸足,双手着地,臣服在钟馗脚下,并有“驱邪降 福”四个大字。背面是五毒图案,即蛇、蜈蚣、壁虎、蟾蜍及一只老虎。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
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
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
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
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
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
《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

   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子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6-21 1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介子推那个   不是寒食节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介子推那个   不是寒食节么?
轩辕箫歌 发表于 2013-6-21 18:01



    有的地方是用端午的,没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2 06:43 , Processed in 0.0741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