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52|回复: 32

[读史札记] [讨论]我想听一下大家对阎崇年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2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楷体_GB2312>看了cctv-10阎崇年关于清帝的讲座,心里窝火</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想听大家的想法</FONT></P>
发表于 2005-9-12 1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我想听一下大家对阎崇年的看法

<P 0cm 0cm 0pt">阎崇年,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研究清史、满学及北京历史的著名专家。去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5</FONT>月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而成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学术明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阎崇年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我们现在国民对清朝历史的热衷——不然,同是在“百家讲坛”讲汉朝历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怎么就不如他名声响呢?悲哀也罢,无奈也罢,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辫子戏的确在我们现在的古装剧中占了绝对分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换了一个台,又换了一个台,却始终逃不出清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歌手郑钧在《怪现象》中这样唱道。媒体确实是文化普及宣传的最好工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清宫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充斥荧屏,此起彼伏,为国民们茶余饭后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谈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CTV-10</FONT>《百家讲坛》阎崇年的一套理论更是为这件事推波助澜,全国人民似乎掀起了一股学习“历史”的风潮: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孝庄到底下嫁了多尔衮没有……按理说,我们正视历史,不应该对历史有过分的偏见,本该一视同仁,但眼前这严重失衡的天平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p></p></P><P 0cm 0cm 0pt"><p> </p></P><P 0cm 0cm 0pt">阎在成为“学术明星”的同时,也成了另一部分人指摘的对象。实际上,阎本人确实是一个严肃的文化学者,他的学术态度值得称赞;而且研究清史没有任何错误,我想他当年研究的初衷恐怕也不是为了迎合当前大众的口味。<p></p></P><P 0cm 0cm 0pt"><p> </p></P><P 0cm 0cm 0pt">我们现在的社会事件往往都和经济挂钩,这边刚演讲完,那边中华书局就瞅准了利益,忙不迭地推出了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这算是现代“整合宣传”工作做到位的一个体现。<p></p></P><P 0cm 0cm 0pt"><p> </p></P><P 0cm 0cm 0pt">社会现象往往都是连锁反应,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种现象,首先我认为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的看法如下——大家来补充吧:</P><P 0cm 0cm 0pt"> </P><P 0cm 0cm 0pt">1.      清朝离现在比较近,拍起来“考证”容易,既符合当今大众尚古的神秘感,又不至于和现在的生活过于脱节从而过分神秘,较容易接受。我想这和当今庸俗文化流行,大众文化素质不高有一定关系。<p></p></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2.      媒体的宣传。经济学中有个名词“马太效应”,简单解释意思是:由于累积和机会,富得会更富,穷的会更穷……所以,古装片中也一样,受关注得会更受关注,受冷落的更被冷落——如此循环……<p></p></P><P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3.      汉族民族意识的淡泊,汉民族文化底蕴苍白。如果有对几千年博大精神文化的挚爱,那么年代久远就不是问题;如果有对华夏的历史的全面了解,那么对历史的热情就不会如此“偏食”;如果有对历史伤痕稍微的记忆,就不会对那个朝代中遭遇的无数伤痛和耻辱——如今还历历在目却能熟视无睹、轻易跳过、乐此不疲……<p></p></P>
发表于 2005-9-12 13: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P>窝火不必,我看过他的讲座,对历史的论述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P>
<P>公平地说,在一片戏说清史的气氛下,“正说”的方式还是应该得到肯定。</P>
<P>清戏泛滥成灾的现象的确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同意从风的看法,概括的比较全面了。</P>
<P>我感觉,最近在清戏泛滥的同时,汉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汉武大帝热播可视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总的来看,汉文化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力在上升,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思考我们历史中真正有尊严的时代,寻找文明中真正健康的部分。</P>
<P>我相信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会越来越理性和成熟,而不再一味沉浸于那个距离我们最近却也最病态的王朝,人们思想中的奴性会慢慢减少。</P>
<P>其实清戏泛滥还有一个原因,这些清戏的戏说成分都非常严重,清代的历史被大肆篡改是历代忌讳最少的,这也说明,人们在心底对这个朝代有很强的厌恶心理,而汉代唐代呢? 娱乐界就不敢过于放肆地演绎,因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始终对那段先人的历史存有一份敬畏。相对而言,拍的正剧多一点,而戏说少一点。人们敢对清史胡编乱造,却不敢这样对待其它朝代(不是说没有,只是说程度)。从这个方面看,社会上还是有一种相对健康的文化心态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3:59: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12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两位,对清朝历史重新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应仅仅局限在清朝。对于这个朝代既不应过分贬低,也不应太高。包括明朝也是这样。现在确实有拔高明朝的倾向,加剧了满汉之争。
发表于 2005-9-12 2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P>想想陈寅恪,就知此君之素质了,当此“盛世”,褒满洲即是褒本朝,此君可谓是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典范了,佩服佩服!研究历史者,当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此君之所作所为,呵呵。</P><P>凤凰卫视做东北节目,有文人骚客为金兀术呼吁,说他为我国的民族英雄,呵呵,语不惊人死不休。石敬塘当为突厥人的民族英雄!</P>
发表于 2005-9-13 15: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文王之后</I>在2005-9-12 20:01:52的o(︶︿︶)o 唉:</B>

<P>想想陈寅恪,就知此君之素质了</P></DIV>
<P>暈,有這麽比較的嘛,小心陳老先生從地下爬起來BS你。[em13]</P>
发表于 2005-9-13 2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学术界是很正常的事情。研究学问没有什么过错,只不过正赶上这个时期罢了。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窝火。很正常。阎崇年在很多的历史资料研究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而且也很有学术价值。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的资料都是不容易查到的,多亏了看到阎崇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才能有所收获。因此,任何人做任何的学问,都是一种人生追求,有的人是为了名利,有的人则完全是为了爱好和执着。所以说,根本没有必要窝火。研究各个民族的历史资料,文化,不是罪过,相反,甚至是一种对大历史的贡献。</P>
发表于 2005-9-13 23: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精英,其人格和作为,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国家实际状态。知识者对民族和学术负有义务,而不是为自己去做什么名利,如果有,或者人格底下,又何必居庙堂而招摇呢?己不知羞,其后人必为之蒙羞!
发表于 2006-6-11 1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对此人持基本否定态度的</P>
发表于 2006-6-12 2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研究清史,难免会产生感情了嘛!就算他为清朝歌功颂德我们也该有胸怀宽容他。
发表于 2006-6-14 07: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P>嗯,无所谓,学术研究嘛本来就是百家争鸣,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让.勒内不是还为蒙古人的屠杀辩解过吗?</P>
发表于 2006-6-14 19: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度贊同從風,天風兩位前輩。分析的很深刻,很精辟。有理有據。讓人心悅誠服!
发表于 2006-6-21 2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經病一個
发表于 2007-2-22 14: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P>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不赞成一棒子将某个人打死 很赞成两个荣誉管理员前辈的高见啊</P>
发表于 2007-2-22 15: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P>症结所在还是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只有让每位学者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血汗,观众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知识。如果有研究服装的学者、研究科技的学者、研究哲学的学者、研究古代生活的学者,等等,都可以上台演讲,观众就会对清朝社会有一个宏观的理解,而不只是几位贵族的家史。</P>
发表于 2007-2-22 15: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观众对一个朝代有了宏观的认识,兴趣就会被分散,新闻业、出版业和影视业就很难在保证内容紧凑的同时用一部作品来囊括所有的兴趣。于是,一个朝代热就冷却了。
发表于 2007-4-29 2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样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别人的一个棋子</P><P>真正需要讨论的是他背后的那个集团</P>
发表于 2007-5-5 18: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崇年真可恶
发表于 2007-5-19 20: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在清史上有很多观点跟他不同,不过我还是谢谢他.
发表于 2007-5-19 2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承认他是有水平的,受到质疑, 可能与他的选题有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天漢民族文化論壇 ( 鲁ICP备11028298号 )

GMT+8, 2024-5-2 10:09 , Processed in 0.0906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